历史上的军事泄密事件
西安事变中鲜为人知的“泄密事件”始末

西安事变中鲜为人知的“泄密事件”始末作者:徐世强张新欣来源:《档案天地》2013年第01期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
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八点多钟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当日下午六七点钟才收到。
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次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自己的扣蒋行动,目的是希望作战勇猛的红军和势力强大的苏联能及时与西安方面配合行动。
可是,几乎与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大事变。
消息的过早泄露使南京方面对西安事变提前有了防备,以致于张、杨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
事变发生的第一时间南京方面是如何知道的?到底是何人走漏的消息?原来泄密者不是别人,此人就是张学良的亲信部下、东北军驻洛阳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少将。
张学良密令东北军守住潼关,黄永安背主邀赏张、杨之所以发动兵谏,其主旨就是要阻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时作为高级将领的张学良、杨虎城也深知自己的军事实力十分有限,难以与中央军相抗衡。
为了避免发生战争,捉蒋行动开始之后,在军事布置上,当时最吃紧的,就是尽快派军队守住中央军进陕的重要军事要隘——潼关。
潼关是陕西东部的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东北军尚有一个军驻守河北保定,即第53军,上将军长万福麟可称得上是张学良的心腹爱将。
东北军还另有一个炮兵旅驻守在河南洛阳,即炮兵第6旅,旅长也是深受张学良倚重信赖的黄永安少将。
当时,洛阳以西直到潼关,并无中央军重兵驻扎。
12日晨,张学良分别给保定53军的万福麟和洛阳炮6旅的黄永安拍发了密电,命令万福麟率部迅速南下,抢占郑州,卡断陇海铁路线;命令黄永安指挥所有驻洛阳的东北军官兵,控制洛阳,“将洛阳机场监视,不准有一架起飞,并将各银行关闭”。
张学良两份密电的主要目的都是想阻止中央军西进潼关,以确保西安城的安全。
初中历史知识西安事变时鲜为人知的“泄密事件”张学良嫡系向南京告密素材

初中历史知识:西安事变时鲜为人知的“泄密事件”张学良嫡系向南京告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
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时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
当日凌晨4时左右,张、杨提前向中共拍发过一次密电,通告自己的扣蒋行动,目的是希望作战勇猛的红军能及时与西安方面配合行动。
可是,几乎与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事变。
消息的过早泄露使南京方面提前有了防备,以致于张、杨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
南京方面是如何过早获悉事变的?到底是何人提前走漏了消息?张学良和杨虎城(右一)黄永安背主邀赏张、杨之所以发动兵谏,其主旨就是要阻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时张、杨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有限,难以与中央军相抗衡。
因此,最吃紧就是尽快派军队守住中央军进陕的重要军事要隘--潼关。
潼关是陕西东部的咽喉,是扼守西安的关键。
当时,东北军炮兵第6旅驻守在河南洛阳,旅长是深受张学良倚重信赖的黄永安少将。
12日凌晨4时左右,张学良给黄永安拍发了密电,命令他指挥所有驻洛阳的东北军官兵,控制洛阳,"将洛阳机场监视,不准有一架起飞,并将各银行关闭"。
张学良拍发密电的目的是想阻止中央军西进潼关,以确保西安城的安全。
黄永安接到密令后,没有按张学良的旨意执行,而是向中央军洛阳军分校主任兼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告了密。
那么,黄永安为何背叛一直信赖自己的张学良呢?说起来,黄永安也算是张学良的嫡系之一,况且就在西安事变前两个月,张学良刚刚把他从炮兵上校提拔为少将军衔。
张学良拍发密电给黄永安时,洛阳总共驻有东北军两个炮兵团和洛阳军分校的一个教导大队,而在洛阳城附近有中央军第46军(军长樊崧甫)的两个师,即第28师(师长董钊)和第79师(师长陈安宝),东北军与中央军力量对比十分悬殊。
黄永安接到了张学良发来的密电,黄原定12日下午5时,在洛阳北大街的万景楼饭店宴请祝绍周以及洛阳警察局局长等人吃饭,本来正是一网打尽的天赐良机。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 分类: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人类历史上十大核泄漏事件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人类历史上十大核泄漏事件盘点
导语: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
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
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下面就和风林小编去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十大核泄漏事件吧。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没有之一。
1961年7月4日,苏联海军最富核威慑作用的“K-19号”核潜艇在挪威沿岸北大西洋海域举行秘密军事演习时艇身密封装置突然发生漏气现象,反应堆过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当时“K-19号”核潜艇正好处于北约组织在挪威的一座大型军事基地附近,当时又是冷战高峰期,潜艇一旦发生核爆炸,将摧毁整个北约基地,并将促使北约动用核武器向苏联进行报复。
为了避免发生核战争,时任“K-19号”核潜艇指挥官的尼古拉·扎捷耶夫立即召集几十名年轻水手到核反应堆舱完成维修工作,其中就包括普通水兵尼古拉·巴塔列夫。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这群年轻的水兵终于将核反应堆的温度降到操纵台可控温度范围内,避免了爆炸事故。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PPT课件

时,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很多泄密的漏洞,甚至有
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或窃密分子通过冒名顶替、长期试探或其它
办法进入网络系统进行窃密,还有联网后,线路通道分支较多,输送
信息的区域也较广,截取所送信息的条件就较便利,窃密者在网络的
任何一条分支线路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能获得整个网
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
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
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
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
我国军事迷们上传图片、发表评论的各类军 事网站,也是国外情报部门经常光顾的地方。军 事单位、战略要地的照片在普通人眼里稀松平常, 但在情报分析人员看来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如对一张长江大桥的普通图片,一般人只是感觉 大桥“宏伟壮观”,但情报分析专家就能根据其 比例,计算出其最致命的打击点;通过近拍照片, 看出所用建材的品质,从而测算出摧毁桥梁需要 的炸药当量。军事迷们偷偷拍摄我军武器的图片, 放在网上追求轰动效应,却不知恰恰为国外情报 部门提供了“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便利,对国家 安全造成威胁。
当今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让人们能在旅游
时留下更多美好瞬间,同时还可利用网络让世界各地 的人分享美景。但大家在不断“咔嚓”的同时,往往 缺少安全保密观念,不经意地拍摄了一些关键军事设 施、战略要地的图片,上传到网络或者发表在报刊杂 志上。其实,这些不经意的“咔嚓”能给国家安全带 来严重威胁。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and learn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hapter, this courseware can be edited in PowerPoint software, please download and modify according to your own actual situation-
历史上五花八门的军事泄密事件(精)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对防止情报与信息的泄露方面发挥着巨 大作用,然而,无论如何高明的防范措施也总可能会有 不经意的泄密事件发生。 因为保密措施是“死”的,而人却是“活” 的。人是一 切手段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泄密可能常常就在人 不经意的嘴边、身旁、行动中。 在中外历史上的不少军事事件的惨痛教训中,五花八门的 泄密方式既让人感叹“处处留心皆情报”,同时又启示 人们“一不留神就泄密”。
内部公开▲
胜过百名间谍的“日记泄密”
从1942 年8月开始,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瓜达 卡尔岛、兹拉格岛和吉尔伯特群岛3个岛屿及其周围的海 域展开了多次交战。日本海军虽然实力相对较强一些,占 有一些优势,但在双方的数次交战中却几乎是连战皆败, 最终一败涂地。这其中除了指挥方面的失误原因之外,其 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日本海军所写的日记暴露了他们 的行动企图,而美国海军正是通过窃取日本的日记随时掌 握了日军将要进行的作战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表的美军关于太平洋地区作战的 《与密林与恶疫的决斗》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日本人凡 事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入日记中,不仅记入迄今的行动,也 把听到的、可能出现的以及今后预定的行动都写上。我们 的工作就是大量搜集他们的日记,把日记上的事集中起来 加以分析,这对我军的作用实质上胜过了在敌人中打入 100名间谍。
内部公开▲
酒后失言的“宴会泄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在途经德国首都柏林 时,应一位商界朋友之邀出席一大型宴会,宴会上经朋友 介绍后,认识了同桌的一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就在宴 席酒会即将结束时,眼看着这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酒已 喝得差不多了,美国的这名商人又一次同他碰了一杯。一 句不经意的什么言语却使这位高参的雅兴顿起。他傲慢地 对美国商人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 败的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 会后,这名美国商人急速地赶到伦敦,立即将此信息报告 了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美又向法国进行通报,从而使得德 军在随后的凡尔登战役中遭到了惨败。
报纸泄漏“军事情报”

报纸泄漏“军事情报”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2012年第02期2011年5月,据俄《共青团真理报》20日报道,涉案的西帕乔夫已被判4年徒刑。
根纳季·西帕乔夫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国际上都颇有名气的地图收藏家。
他读大学时受过相关专业的教育,毕业后开始收藏各种地图。
他往往将收藏采的地图公布在网上,还经常全球旅行,对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实地调查后,也将结果放到网上。
天长日久,西帕乔夫在圈内声名鹊起,许多专业人士也经常求教于西帕乔夫。
他的地图收藏还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收藏之一。
然而,在2008年,西帕乔夫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被捕,俄联邦检察院指控他向美国情报部门出卖地图机密,危害俄联邦安全。
他被捕后交代说,他与美国的某情报组织搭上了关系,并开始向对方出卖一些有关俄军军事机关和设施的机密地图。
在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美方的部分地图中,有一些泄露了俄军总参谋部相关设施地理状况的机密。
俄相关部门表示,这些信息被出卖给美国人后,美军可以用来修改弹道/巡航导弹攻击的信息系统。
这毫无疑问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电视连续剧《虎胆雄心》第三十集中,康瑛在街上找梅果被潜伏下来的军统人员认出,报告了何坤,何坤来到梅果与康瑛的住处,但最终他没有进去。
潜伏在日特机关的娇妮,向何坤报告了叛徒赵文元的新住址,何坤立即派人监视赵的行踪,为刺杀做准备,江波不同意何坤在赵文元家动手,他担心有埋伏,但何坤执意还要这样做。
老K决定在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寻找江波,并将自己的皮夹克捐献了出来,作为广告费用。
由此可见,报纸里有秘密、有间谍战。
目前,有些报纸新闻,如果经过间谍之手,加以综合分析和整理,就能变成准确性很高的秘密情报。
所以,一些国家禁止将地方报纸和特定书籍带出国外,特别是军事报纸严禁放在车上或旅行中阅看或带出办公室。
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报纸既给军事新闻传媒带来了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军事传媒经受着能否确保新闻“保密”的严峻挑战。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推荐下载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 分类: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科技手段地应用对防止情报与信息地泄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无论如何高明地防范措施也总可能会有不经意地泄密事件发生.因为保密措施是“死”地,而人却是“活” 地.人是一切手段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地因素.泄密可能常常就在人不经意地嘴边、身旁、行动中.在中外历史上地不少军事事件地惨痛教训中,五花八门地泄密方式既让人感叹“处处留心皆情报”,同时又启示人们“一不留神就泄密”.
公开出售地“玩具泄密”
世纪年代后期,美国秘密研制了“北极星”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武器可隐蔽在大洋深处向敌方战略目标发射导弹.美军方对其严格保密,但一位玩具制造商却将这种武器曝了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月,曾领导研制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被誉为“核潜艇之父”地美海军中将海曼·里科弗对国会原子能两院联合委员会说,一位玩具制造商生产了一种“北极星”式核潜艇地模型.这个模型极其精确,以致“一位高明地舰艇设计师只要在那个模型上花一小时工夫,就可以对人说他毫不费力地就取得了价值千百万美元地情报”.贴在那个价值.美元地玩具上地说明这样写道:“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另一组严格按照美海军正式蓝图地规格制造出来地模型.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慷慨地向我们提供了整套地精确资料,谨借此机会向该部致以衷心谢意.没有该部地合作,制造绝对精确地模型是不可能地.”这具模型具备这类潜艇地全部内部设备,包括核反应堆、控制室、水手间以及两枚北极星式导弹.这具模型在每一点都与实物无异,比例尺是∶.里科弗说,他对这种模型居然会拿到市场上来出售感到“惊讶不已”,因为“如果我是俄国人,我会非常感激美国这种慷慨地做法”,以.美元地代价就取得了这种情报.他认为,这具模型在装备反应堆地舱面大小方面以及在操纵这类潜艇地水手人数方面,都提供了准确地数据.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无独有偶.年美国又发生一起玩具泄密事件.在芝加哥举办地一次玩具博览会上,一家著名地飞机和舰船塑料模型制造商坦斯托斯公司,推出了一种比例为∶地隐形战斗机玩具模型,并声称模型与实物相似程度不低于%.这种模型刚一问世,就引起苏联等国地兴趣.他们地驻美人员争相购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此事很快引起美国情报机构地关注.该玩具模型与一直保密地—隐形战斗机有不少相似之处.美国军方没料到小小地玩具会泄露天机,震怒之余,以保密工作不善为由,对—地研制主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进行了追究和惩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同名同姓地“姓名泄密”
在英国地核建设事业中,曾经发生了一起重大泄密事件.当时苏联克格勃控制地人员中,有一位叫迈克·史密斯地共产党员.他同一位替英国电器与乐器工业公司和英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地人同名同姓.史密斯到一家军工公司工作前夕,英国军情处在对他进行接触高度机密材料所需要地安全审查时,误把他当作后者,使这位共产党员通过了接触核机密地安全审查.由于英国情报机构没有及时搞清两位同名同姓地人地身份,使得史密斯把有关生产用于英国皇家空军核弹上地—引信地机密材料交给了苏联克格勃地人员.这是一种有关英国自由坠落核弹上使用雷达引信地绝密材料.由于英国人地疏忽,使苏联人得到了一个意外地收获,英国人却留下了一个沉痛地教训.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胜过百名间谍地“日记泄密”
从年月开始,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地瓜达卡尔岛、兹拉格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个岛屿及其周围地海域展开了多次交战.日本海军虽然实力相对较强一些,占有一些优势,但在双方地数次交战中却几乎是连战皆败,最终一败涂地.这其中除了指挥方面地失误原因之外,其中最重要地原因之一便是日本海军所写地日记暴露了他们地行动企图,而美国海军正是通过窃取日本地日记随时掌握了日军将要进行地作战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表地美军关于太平洋地区作战地《与密林与恶疫地决斗》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日本人凡事都要准确无
误地记入日记中,不仅记入迄今地行动,也把听到地、可能出现地以及今后预定地行动都写上.我们地工作就是大量搜集他们地日记,把日记上地事集中起来加以分析,这对我军地作用实质上胜过了在敌人中打入名间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功亏一篑地“搬家泄密”
年月,住在日本北海道农业大学附近地英国领事馆正忙着搬家,在二楼领事房间帮助整理文件地打字员、日本间谍初子正在把从领事馆保险柜里拿出来地密码本装到木箱里.楼下窗子外面有个搬运夫在寒风里搬运行李.初子敏捷地走到窗前乘领事不注意把一本很厚地密码本抛到窗外.在下面戴着防寒头巾地搬运夫拾起轻轻落在雪堆地密码本,用破布包起来后不知去向地走开了.一个钟头以后那个搬运夫又回到窗下继续搬运东西.经常留神外边,忙忙碌碌工作地初子装着去厕所而走开了.不一会儿,初子抱着一包报纸回到领事馆房间,那本密码又回到了原来地箱子里.就这样,日本盗取了英国地各部队联络密码,从而掌握了英国地大量秘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酒后失言地“宴会泄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在途经德国首都柏林时,应一位商界朋友之邀出席一大型宴会,宴会上经朋友介绍后,认识了同桌地一位德国军界地高级参谋.就在宴席酒会即将结束时,眼看着这位德国军界地高级参谋酒已喝得差不多了,美国地这名商人又一次同他碰了一杯.一句不经意地什么言语却使这位高参地雅兴顿起.他傲慢地对美国商人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地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会后,这名美国商人急速地赶到伦敦,立即将此信息报告了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美又向法国进行通报,从而使得德军在随后地凡尔登战役中遭到了惨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轻而易举地“报纸泄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英国人叫雅各布.他对德军地军事秘密了如指掌.当时他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详尽地公开德军地编制结构、多名部队指挥官地姓名简历,甚至对德军新成立地装甲师地步兵小分队也做了介绍.希特勒为军事泄密勃然大怒,下令追查.原来,雅各布是个有心人,长期搜集、剪贴、摘抄德国报纸上发表地涉及军事情况地报道,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卡片,经过综合研究,整理出了大量地军事秘密.同样事情在世界闻名地珍珠港事件前也发生过.据说年日本为了确保袭击珍珠港地成功,派吉川猛夫潜伏珍珠港搜集情报.一天,他从一家报纸中发现了一条有趣地消息:×××小姐将于×月×日与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上地一位军官在×地举行婚礼.吉川猛夫根据这一消息,当即跑到珍珠港观察,果然有一艘军舰停泊在那里.他断定那就是“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通过这一线索,吉川猛夫很快就摸清了停泊在珍珠港地所有美国舰艇及其活动规律,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提供了准确情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影子炮弹地“邮票泄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地一名炮兵排长名叫腓力.他每天都给自己远在国内地妻子去一封信,信中还曾叮嘱过妻子不可将他地驻地告诉任何人.恰恰再巧不过地是,他地妻子地女友是一名德国间谍.这位德国间谍以爱好集邮为名,每次都亲自去揭腓力从法国寄来信件上地邮票.这件事一直没有被发现.后来,腓力在来信中这样写道:“半个月中,我们部队先后更换了次炮阵地,而敌人地大炮总跟踪射击,这使我们地部队遭受了很大伤亡,我也身负重伤……”很明显,这位德国女间谍是从腓力排长来信地邮票上所盖地邮戳及时地得知了法军炮兵阵地地所在地,从而使得德军可以准确地对它进行跟踪射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釜底抽薪地“网络泄密”
年月英国破获了一起重大计算机泄密事件.英国电信公司一位短期合同计算机操作人员借助于公司职员提供地计算机密码“闯入”公司内部数据库,获得英国防务机构和反间谍机构地
电话号码与地址,并将这些机密通过因特网传给苏格兰地一位新闻记者.而当时因特网地大约万个用户只需花费打一次电话地费用就可以从网络里获得这些机密.被窃机密包括英国情报机构、政府地核地下掩体、军事指挥部以及控制中心地电话号码,同时泄密地还包括英国情报机关军情处和军情处地电话号码、英国导弹基地和军事指挥中心以及一些高级指挥官地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甚至还有首相梅杰地住地和白金汉宫地私人电话号码,英国政府在发生核战争时设在某部地核地下掩体也在此次暴露之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