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 作者:晏殊

合集下载

晏殊《浣溪沙》pptx课件(28页)

晏殊《浣溪沙》pptx课件(28页)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 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 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 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 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 伤别怀旧之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
落-再落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片
怀旧
感伤 年华 易逝
人事 变迁
下 片
惜春
悼惜 春光 难留
时光 流逝
无疑而问 几时回
对新 比旧
对去 比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课堂小结
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 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 失的惋惜之情。
浣 溪 晏 沙 殊
古诗导入
晏殊简介
晏殊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与幼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小晏”,合称“二晏” •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简介
晏殊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 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婉约词的代 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 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 和谐,意境清新。
1.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2.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3.旧:旧时。 4.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 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古诗简介《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夏日醉吟之趣。

上片,描写“醉吟”的环境:柳阴深深,芰荷飘香,彩旌停驻,曲奏新歌,金觥勤劝。

下片抒情,抒写醉吟解恨宽襟忘归之趣。

末句“雨条烟叶”照应开头,渲染“醉吟”之乐。

语言艺术清丽谐婉。

翻译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②驻:车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

③芰(jì)荷:菱角花与荷花。

劝金觥(gōng):劝酒。

觥:酒杯。

④“小词”句:所填小令通过管弦演奏歌唱。

⑤醉吟:饮醉而后吟诗。

宽别恨:使充满别恨之心得以放宽。

⑥雨条烟叶:象雨丝一样的枝条,象烟雾一样的叶子。

指杨柳的枝叶。

系:联缀、牵动。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时。

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因其刚峻的性格被免去了枢密副使之职,以刑部侍郎贬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

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

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金觥频劝,词人即席作词,令营妓奏乐歌唱。

此次饯别歌筵,晏殊共作词两首,一首是《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另一首即为此词,只因本事失考,是送人还是别友已难于断定。

赏析上片写柳阴宴别。

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本文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有缘人为大伙儿分享的3篇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注释:篇一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⑴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⑴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⑴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⑴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作者介绍篇二晏殊[1](991-1055),字同叔,有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晏殊的浣溪沙的意思

晏殊的浣溪沙的意思

晏殊的浣溪沙的意思《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晏殊的浣溪沙本意:一般是指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

所以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原本意思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晏殊的浣溪沙主旨:本词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

拓展: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进京参试,与千余进士一起参考。

颇受真宗赏识,御言:“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

真宗、仁宗两朝间历任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

为人好贤,范仲淹、韩琦、孔道府、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的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有诗文集二百四十卷,编选梁陈以后的诗文一百卷,但都佚散。

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多首,其中《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他的作品以典雅华丽,抒发闲情逸致见长。

王灼赞曰:“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可见他为宋朝的长短句创作的贡献是多么大的。

他的诗为“西昆体”,词作多用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现仅存《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曲阑小阁闲情多--晏殊浣溪纱浅析

曲阑小阁闲情多--晏殊浣溪纱浅析

曲阑小阁闲情多--晏殊《浣溪纱》浅析钟陵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题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晁元咎曾称其词“风调闲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上面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

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

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

又筑台曰望湖。

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

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

”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

词人“级藉吟讽,无施不谐”,悠然自得。

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的春末夏初之际,晏殊于这年春天自颍州移知陈州。

词的上片写闲静中所见。

“小阁重帘”,从空间上的高仄和分隔所形成的孤寂深静之境,写出居处的闲适。

梁上燕子,来往穿飞,本是常见景象,这里却说是“有燕过”,似是在这以前,未曾有燕子飞过。

仔细体味,其意实是说酒酣人喧之时,即使有燕子飞过,但因心绪纷繁,无暇顾及,虽有若无;酒醒人散之后,环境寂静,心情闲适,外界事物的细小变化,都能引起注意,自然地觉“有燕过”。

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道:“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歌台舞殿的冷暖,和这首词里的燕子有无一样,都是因为物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心境变化。

刘禹锡《乌衣巷》诗中也写到燕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的一飞而串连今古,感怀今昔;这里也因“有燕过”,而使“小阁重帘”的孤寂深静的气氛动荡起来,暗示了词人心绪的流漾,带动词人眼光的移转,引出下面一系列画面的出现。

“晚花红片落庭莎”,晚花,意即迟花、残花。

“红”是色彩,“片”是形态。

落红片片,而又偏偏飘坠于绿色的庭莎之上,红衰绿盛,对比鲜明,显然是一幅春事将尽的阑珊景象。

最美宋词50首

最美宋词50首

被公认为最美的宋词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作者: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 《苏幕遮·燎沉香》作者: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 《御街行·秋日怀旧》作者: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5.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作者: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 《蝶恋花·春景》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8. 《踏莎行·候馆梅残》作者: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9. 《洞仙歌·冰肌玉骨》作者: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注释及译文鉴赏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注释及译文鉴赏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注释及译文鉴赏《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是由晏殊所创作杜甫,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宋朝: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古诗简介《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所作,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

上片概写美人夏日装扮,下片特写美人容貌,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俨然是一幅夏日仕女图。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翻译/译文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

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

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2)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3)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

(4)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5)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6)鬓亸(bìnduǒ):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

(7)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

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创作背景词人晏殊作为一个太平时代的宰相,过着幽静闲雅的生活,却又流露出落寞无奈的惆怅心绪。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诗意(含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诗意(含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诗意含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诗意(含赏析)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诗意(含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地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地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地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地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地人生怅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作者:晏殊
《浣溪沙》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公元991-1055) 字同叔。

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词人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

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语言流利圆转、明白如话,意蕴深广、富於哲理。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於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

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

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
了自然界的规律。

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

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

“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

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

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

“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

“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

“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全词串讲】
喝著一杯杯美酒,听著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天气,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麼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言外之意】
清歌美酒、对酒当歌,何等快乐!然而却触发了对去年经历的类似境界的回忆:同样的晚春天气,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美酒清歌。

这不免使人生出对美好景物的爱怜,对逝去光阴的流连,希望美景的重现:夕阳再现为东升的旭日!花儿落去,无法挽留。

但似曾相识的燕儿飞来,给人以安慰、减少一些哀愁。

美好事物的消失,不是生活的尽头;或许只是,更美好事物即将到来的一个兆头,它将使未来的生活更有奔头。

思索吧,反覆地想一想吧,当你在人生的路上走来走去的时候。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
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
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
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简析】
听一曲新歌,饮一杯醇酒,真是安闲满足、如坐春风。

可是,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枨触!夕阳西下,一去不返,向进曾见夕阳西回?这明白如许的吟咏,道出对宇宙人生多少事物的体认。

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

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

在此一念之间,便觉花落复有花开,春去复有春归,日落复有日出。

原来,宇宙人生多少事物,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复性的一面。

有一去不返的一面,亦有永恒的回
归一直。

然这回归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重现中有渐变,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