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1、直线最大长度
世界性研 究课题
《规范》第7.2.1款:“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 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V为设计车速)是 可以接受;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 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采取相 应的技术措施。
2、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
一、 圆曲线的设计标准
(一)圆曲线半径
V2
R 127 ih
(3-48)
式中:V―――行车速度 (km/h) ;
μ―――横向力系数;
ih―――横向超高坡度。
在车速V一定的条件下,最小曲线半径Rmin决定 于容许的最大横向力系数μmax和最大横向超高坡度 imax。
1、关于横向力系数μ
横向力的存在对汽车产生种种不利的 影响,μ值越大越不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2、直线设计 3、圆曲线设计 4、缓和曲线设计 5、平面线形设计与计算 6、视距 7、平面设计成果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一节 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一、相关概念
路线----指道路中线 。 线形----道路中线的空间形状。 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vertical)--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路线横断面(cross-sectional)--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
(2)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所谓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指道路曲线半径 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 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用 的最小半径。

道路平面设计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是指为满足交通需求和安全性能要求,根据道路交通设
施和施工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道路平面形态和纵横断面形状。

道路平面设计内容包括:
1.公路纵横断面形状的设计,包括路堤高度、路基面形、路面形状等
方面。

2.道路弯道、坡度和超高的设计,包括弯道半径、坡度、超高等参数。

3.公路横向坡度的设计,包括正常横坡、横坡转移区等方面。

4.道路资料选用的设计,包括路面层厚度、基层材料、路基填料等方面。

5.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排水、草坪、路缘石等。

通过道路平面设计,可以使道路具有合理的路面线形和纵横断面形状,提高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 承受能力来确定。
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
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单位:m)是可以接受的;在 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
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当直线长度大于1km时,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予 以弥补:
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 同大半径凹型竖曲线结合为宜。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栽植不同树种
对于设计速度≤40km/h时,参考执行即可。
在受到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 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 线。
(2)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 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 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 员操作的方便。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一、路线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实体,由路基、
路面、桥涵等沿线设施组成。为了研究方便,在 道路几何设计时,将道路先分解为平面、纵断面、 横断面三部分分别研究、设计,平、纵、横三者 之间既要综合考虑,又需分别处理。 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沿中线竖向剖切再行展开得到的线形。 横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
X G
v2 gR
ih
用V(km/h)表达上述公式,则:
V2 127 R
ih
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横向倾覆:汽车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绕外侧车轮触 地点向外倾覆的危险。 稳定条件: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即 :
Xhg
Y
b 2
(Fih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 计
3.1 概述 3.1.1 路线
(1)路线
(2)路线的平面
(3)路线的纵断面
(4)路线的横断面
图3-1 公路的平面、纵断面示意图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 轨迹连续圆滑,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
3-2 不连续的路线
120
100 80
60
40
30
20
0.10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6
6
6
6
6
6
6
8
8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10
10
2)一般最小半径
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值。
表3-5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的横向力系数和超高值
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下坡方向尽头的平曲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5 道路图片
(3)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3-6 同向曲线
3-7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80 400 250 2500 3350
60 200 125 1500 1900
40 30 20 100 65 30 60 30 15 600 350 150 800 450 200
表3-8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设超高推荐半径/m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交通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平面。

首先,我们需要对道路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不同的道路类型有不同的
使用需求,比如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等,它们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比如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坡度等。

其次,交通量是影响道路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量大小,我们需要合理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和纵坡设计,以确保道路能够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通行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道路的交叉口、匝道、路口等部分的设计,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也是影响道路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形地貌和气候
条件下,道路的设计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山区地形中,我们需要考虑道路的线形和纵坡设计,以确保道路能够适应山区的地形地貌;在寒冷地区,我们需要考虑路面的防滑设计,以确保道路在冰雪天气下的安全通行。

综上所述,道路平面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交通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平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才能设计出安全、舒适、适用的道路平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
32
.
33
4.1.3.2 超高构成
从直线上的不设超高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有两种构成方式, 即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缘旋转和绕线路中心线旋转。如图4-7。
.
34
4.1.3.3 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上的路拱双坡横断面变为曲线段的具有全超高的单坡横
断面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见图4-6)。
但是,当ib很大时,行车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或因故停车时,汽车 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向路面内侧下滑的倾向,特别是当冬季路面冰 冻或雨季路面泥泞湿就更危险。因此,ib的容许值应依据道路所在 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来决定。
.
24
为了保证低速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安全行驶不致有下滑的危 险性,则超高的最大容许值ib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
0.18
0.16
0.14
美国
0.12
日本
0.10
德国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v/(km/h)
图4-5设计车速与横向力系数关系
.
23
(2)最大超高率
汽车以一定的设计速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是由路面超高横 坡度和路面与轮胎之间横向附着力共同保证的。若取得较大的向心 力来平衡离心力,就需较大的超高度ib,以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127( ib)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路面超高横坡度,%。
在指定的设计车速下,极限最小半径Rmin决定于可以容许的最大 横向系数 ma和x 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度 ib max
最小半径
V2
Rmin12(7maxibma)x
.
18
对于 和 max 做ib m如ax 下讨论: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道路平面设计是指在建设道路时,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对道路的平面布局进行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一、符合交通流量要求道路平面设计应当根据交通流量来确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参数。

一般来说,交通流量越大,道路宽度就应当越宽,车道数量也应当越多,这样才能够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在设计转弯半径时,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类型和速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通过弯道。

二、考虑地形地貌条件道路平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条件。

在平原地区,道路的平面布局相对简单,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等地形复杂的地区,就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来确定道路的线形和纵断面形状。

例如,在山区建设公路时,需要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曲线半径,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

三、保证行车安全道路平面设计应当保证行车安全。

在设计车道数量和宽度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类型和速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

此外,在设计交叉口时,也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方式,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提高行车舒适性道路平面设计还应当考虑到行车舒适性。

在设计纵断面形状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车轮对路面的接触情况,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颠簸或者过度震动。

此外,在设计路面纹理时,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和抓地力,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五、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道路平面设计还应当考虑到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在设计车道数量和宽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以确保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此外,在设计交叉口时,也需要考虑到交通组织方式和信号灯设置等因素,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综上所述,道路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流量、地形地貌条件、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和道路使用效率等因素。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建设出安全、高效、舒适的道路。

道路平面设计 第一节 公路选线

道路平面设计 第一节 公路选线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线形技术指标等多方面。
二、选线的一般原则

比选原则: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安全原则: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 均衡原则:功能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平衡。 协调原则: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
与景观的协调。
三、选线的方法和步骤
1、一般方法


实地选线 纸上选线 自动化选线(航测定线)
z 选线的目的
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 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 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一、公路选线的目的和任务
z 选线的任务
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确定交点位置、曲线的 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确定路线的平面位置。
z 应考虑的问题
1)垭口选择
高低、位置、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

① 垭口位置的选择:
9 9
前提:符合路线基本走向; 首先:标高低、而且展线后能很快与山下控制 点直接相连的垭口; 其次:稍微偏离路线方向,但是接线较顺、增 加路线里程不多的垭口。
9
A C
B
A、B控制点间有C、 D两个垭口,符合 路线基本定向来 看,穿D垭口比穿C 垭口展线短些,而 且平面线形较好。 因此,D垭口比C垭 口更有优势。
4)不利条件: ① 受洪水威胁较大; ② 布线活动范围小; ③ 陡岩河段,工程艰巨; ④ 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多; ⑤ 路线布置与耕地的矛盾较大; ⑥ 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1、沿溪线(valley line)
(2)沿溪线布线要点 1)解决好路线与水的关系是沿溪线布局的关键。 2)平面主要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是解 决线位的高低问题。
I方案优先考虑; II方案次之; III方案则应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不设缓和曲线半径>不设超高半径。
可编辑ppt
16
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
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地行驶所 需要的条件,而确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 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 阻力所允许的界限。不产生横向滑移。
R
V2
127h
ih
超高横坡度
可编辑ppt
8
二、直线:
1、优点
(1)、布设简单
(2)、视距良好
(3)、方向明确
(4)、距离短捷
(5)、行车安全
2、缺点
(1)、视力疲劳
(2)、注意力不集中
(3)、易发事故
(4)、街景单调
可编辑ppt
9
3、最大直线长度: 目前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 究的课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 行车速度,用公里/小时为单位),美国为 180s的行程,我国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 于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 设计速度行驶70s 左右的距离控制,一般 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 计)应控制在设 计速度(以km/h 计)的20 倍为宜。
可编辑ppt
14
2、圆曲线的优点 ①.符合地形、布线灵活 ②.线形优美
3、圆曲线的缺点 ①.路线较直线长 ②.行车受力复杂 ③.视距受阻 ④.驾驶劳动强度大 ⑤.测设、施工等工作量大、计算复杂
可编辑ppt
15
3、描述圆曲线的指标
①最小圆曲线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车辆在设置超高的曲线上安全行
驶,满足最低舒适性要求的半径规定值。尽量避免使
可编辑ppt
5
可编辑ppt
6
一、平曲线线形要素 1、汽车的行驶轨迹
①不打方向盘a=0、②等角速度W打方向 盘a= 常数、③打方向盘的角速度均匀变 化a=变数。
导向轮旋转面与纵轴之间夹角a
可编辑ppt
7
2、与上述三种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线 (1)曲率为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线 形,即直线 (2)曲率为常数(曲率半径为常数)的线 形,即圆曲线 (3)曲率为变数(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线 形,即缓和曲线
可编辑ppt
12
4、关于直线的运用
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 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 证。
可编辑ppt
13
四、圆曲线
1、概述
圆曲线是路线平面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常 用的单曲线、复曲线、双(多)交点曲线、虚 交点曲线、回头曲线等均包含了圆曲线,圆曲 线具有易与地形相协调、可循性好、线形美观、 容易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
第三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道路平曲线设计 第三节 城市道路平面定线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概述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其中间位置的一条线 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协调设计。
平面 道路的中线 纵断面 横断面。
可编辑ppt
2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4
(2)使离心力加速度逐渐变化
(3)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
(4)与圆曲线配合,增可编辑加ppt 线形美观
21
3、缓和曲线的形式
(1)、回旋线 (2)、双纽线 (3)、三次抛物线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20
2、缓和曲线的作用
通过曲率的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
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
速度逐渐变化,,减少行车
振荡,使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得当,
线形连续光滑,构成美观与视觉协调的最佳
线形。
(1)符合汽车转向时的行驶轨迹
用,只有当路线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方可使用。
[设置超高推荐半径]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最小半径,兼
顾汽车行驶的要求与使用上的可能,设计时建议的最
小值,设超高。
[设置超高最小半径],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较小
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
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采用的最小半径。
公路:不设缓和曲线半径=不设超高半径,
可编辑ppt
10
4、直线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若在同向曲线间插 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 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把两个曲线看 成一个曲线,容易造成司机的判断错误。对于设计 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同向曲线之间直线 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 的6倍为宜。
可编辑ppt
11
(2)、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在转向相反的两个 圆曲线之间,如果没有设置缓和曲线,考虑到设 置超高、加宽缓和段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 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对于设计速度大于 或等于60km/h的公路,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 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的2 倍为宜。
250
150
100
70
40
20
设超高推荐半径
400
300
200
150
85
4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2000
1000
700
500
可编辑ppt
19
五、缓和曲线
1、概述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 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 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除四级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 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在现代高速公路上, 有时缓和曲线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直线和圆曲线, 成为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上, 缓和曲线也被广泛地使用。
可编辑ppt
18
4、关于城市道路
与公路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供了 设超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推荐半径,不设超 高最小半径以及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当 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 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 最小半径值。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设超高最小半径
横向力系数,极限值为路面与可轮编辑p胎pt 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
17
②最大圆曲线半径: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 ,其几何性质与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 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错误判断反而带 来不良后果,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③最小圆曲线长度: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 驶时,如果曲线很短,司机操作方向盘频 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圆曲 线宜有大于3s的行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