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瑞林片区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38 长沙e中心二期建筑初步设计说明12.14

38 长沙e中心二期建筑初步设计说明12.14

长沙e中心二期建筑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项目背景与概况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始建于1997年,先后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园区、浏阳生物医药园、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等。

2006年,与北京、上海、广州共同获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并更名,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

2010年,获批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201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于同年获批湖南第四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类)。

园区位于东经113°18′48″~113°24′31″,北纬28°11′52″~28°14′52″。

西距长沙市区35km,黄花机场18km;东距浏阳市区25km。

园区现已开发14平方公里,总投资190亿元,有人口8万;位于长沙城东,为湖南交通最发达的区域。

目前共注册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外资企业21家,工业企业230家。

信息技术园一期5平方公里,现建成2平方公里;食品科技园已建成1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中已建成自来水厂、污水厂、集中供热、供汽、变电站、宽带网络等,此次规划设计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位于长沙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规划区内,南侧为已经投产的电子信息企业(台湾介面光电),东临东园安置区(规划中),西与精品商业街区药膳养生城隔路相望,设计用地面积约为143.91亩,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已经在建,一期为8栋标准厂房、配电房、门卫室及大门;二期为2栋标准厂房及企业总部办公、展示中心及商业配套用房;此次建筑方案设计为二期工程。

该项目的建设将是园区加强集约化利用土地,迅速打开中小企业入园通道,进一步完善园区相应配套而新建的高品质项目,该项目由一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园为小企业项目经营导驾护航,占有先天优厚的地理优势。

二、上层次规划解读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按照“两心、四区的”的规划结构策略发展。

两个中心为:综合管理中心、配套服务中心。

长沙市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计划

长沙市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计划

长沙市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计划一、引言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一些老旧的片区出现了诸多问题,亟需进行城市更新工作。

本文将就长沙市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进行规划和描述,力求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二、背景分析长沙市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旨在改善片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重点片区包括岳麓区、开福区、芙蓉区等,这些区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作目标1. 提升环境质量: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改善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绿化和景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

2. 改善居住条件:改造老旧住宅区,提升住房设施和居住环境,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 促进经济发展:引进优质企业和产业,提升片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保护文化遗产:修缮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片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5. 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升市容市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

四、工作内容1. 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推行全程可追溯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加强河道和湖泊水质治理,确保水体清澈透明。

2. 重建住宅区:对老旧住宅区进行改造,提升居民住房条件,加强楼栋和小区设施建设,提高居住品质。

3. 引进优质企业:积极吸引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入驻,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提升片区的产业竞争力。

4. 保护文化遗产:修缮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改善交通状况:优化道路交通网络,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行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污染。

6. 提升市容市貌:加强市容整治,提高城市亮度和整体形象。

提升公共设施水平,增加公园绿地和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空间。

长沙未来将形成北部和南部两条发展廊带

长沙未来将形成北部和南部两条发展廊带

长沙未来将形成北部和南部两条发展廊带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城市之间展现竞争力的最好平台。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对产业发展思路规划进行完善和调整。

近日,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刘选端、长沙市工信委园区办主任陈海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总规》中产业布局及发展战略进行了解读。

构建“二三五二”新型产业体系规划:长沙将构建“二三五二”新型产业体系,形成文化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两大优势强化产业,延伸产业链,使其成为未来长沙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

解读:长沙确定了未来“二三五二”新型产业体系框架。

增强文化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全力支持金融商务服务、休闲消费服务和研发科教服务三大服务性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型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电子信息网络产业等新兴两型产业;巩固商贸物流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产业的基础支撑地位。

市民反响: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强调特色和错位竞争才是长沙工业的制胜之道。

——湖南崇友电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庆东形成北部和南部两条发展廊带规划:未来长沙城市空间格局将沿多条成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两带为北部发展廊带和南部发展廊带。

解读:长沙未来将规划三个工业发展区和两个特色工业基地。

其中长沙高新区积极发展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长沙经开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金霞经开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工业。

另外形成新能源汽车基地和临空制造业基地。

市民反响:长沙产业只有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引领长沙工业走适度高端路线,强调总部集聚,才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的集聚发展。

——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漾“退二进三”走生态发展之路规划:《总规》中关于城市主体规划,将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退二进三”,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使之成为集信息、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于一体,环境优美、设施一流、高效集约的“极核”。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田园山水之间的城市,是被遗失的美好。

我们期待百余年前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我们这里得到重现。

现代工业园区的再造,不必与绿意绝缘。

而应展现出最具地貌特征的景观。

南园丘陵起伏的植被,随湖面蔓生的天然气息,在工业园严谨治业外,更表达了对绿色空间的追求。

如果说北园是整个生物工业园区的心脏,则南园便是天然绿肺。

以山水为幕,靠山而居,临水而戏,将棱角清楚的工业园显出一*柔和轮廓,成就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复合型的产业园区。

为保护这个美丽的自然景象,我们开场了研究和分析1、规划背景研究**国家生物医药园位于**市东郊、浏阳市西部,是**省唯一没有母城依托的开发区。

做为中部地区第一个以生物技术产业化为主体的国家级生物经济社区, 具有较强的开展潜力。

本次工程用地距**市约35公里,距黄花机场18公里,东临浏阳主城区约25公里,是连接**市区与浏阳主城区的重要节点。

规划*围为经一线以西,岳汝高速以东,319国道以南,南园大道以北。

南园现状地形山峦起伏,洞阳河蜿蜒而过,自然山水特征突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

用地内以农田耕地为主,自然环境优美,在清风明月之间仍可嗅到属于原始的清新。

规划应尊重自然,依山就势,尽显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1〕生物医药园内的研发创新能力、产业关联度和效劳配套能力弱,生产性效劳业开展较为落后。

〔2〕现状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但城市化程度较低,区域总体土地利用率较低。

〔3〕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已不能适应新一轮产业开展的该地块的高层次需求。

〔4〕空间规划缺乏整体性,并滞后于区域规划层次和城市开展现状。

〔5〕岳汝高速、城市轻轨和长浏铁路等区域交通规划的建立, 将为生物医药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我们在原有规划的根底上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以期到达工业园区的开展要求。

2.相关理论研究我们选择了田园城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作为本次规划的主要理论指导。

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1.30•【字号】湘新管发〔2023〕5号•【施行日期】2023.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特区其他规定正文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各园区、区市,岳阳湘阴、湘潭九华片区,新区各部门(单位)、国有公司,各街道(镇),有关单位:现将《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23年1月30日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原创性科技攻关,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湖南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结合湖南湘江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适用范围本政策适用于湖南湘江新区[(其中第(二)(三)(四)(八)条政策条款适用于直管区、托管区和统筹区,其他政策条款适用于直管区和托管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

二、鼓励企业提升研发能力(一)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对拥有市级(含)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按其当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研发投入新增部分的10%,给予总额不超过50万元支持。

(二)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与关键技术攻关1.支持承担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

经新区推荐或备案,企业承担立项总金额且要求财政全额补助在500万元(含)以上的国家科技及产业计划项目(限无偿支持项目),且在新区成功转化的,按照项目国家立项实际拨付到位支持金额的5%进行配套,单个项目配套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湘江新区规划

湘江新区规划

湘江新区规划
湘江新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部,总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

作为长沙市的新兴市区,湘江新区将充分发挥长沙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成为集经济、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湘江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新区将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培育和集聚高端人才,推动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新区还将加强与长沙市的产业融合,形成互补和共赢的发展格局。

其次,在文化建设方面,湘江新区将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新区将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同时,新区还将注重挖掘和保护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外来游客。

再次,在生态环境方面,湘江新区将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新区将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控和治理,确保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达标。

同时,新区还将建设大量的绿地和公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品质。

最后,在交通设施方面,湘江新区将完善交通网络。

新区将修建高速公路、地铁线路和轻轨线路,连接新区与长沙市其他地区,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流动性。

同时,新区还将建设自行车
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总之,湘江新区的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繁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新区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为长沙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3年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2023年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2023年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3年,长沙市计划推进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提升城市形象。

这些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环保、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长沙市计划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快速路网、地铁扩建和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等。

其中,长沙地铁线路的建设将继续扩大,预计将新增4条地铁线路,以提高城市内部的交通效率。

此外,长沙市还将持续改善城市道路网络,提升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第二,城市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长沙市计划加大城市更新改造的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其中,老旧小区的改造将得到重点关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长沙市还计划新增建设几个社区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

第三,环保方面也是长沙市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

长沙市将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更多的举措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长沙市还计划建设几个新的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第四,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项目也备受关注。

长沙市计划新建几所中小学和高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长沙市还计划新增几家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

最后,文化建设也是长沙市2023年要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

长沙市计划新增几个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馆,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2023年长沙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涵盖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环保、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长沙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9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6 平方米(含附属绿地),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为47%。

”长沙市人民政府昨日对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批复,同时还出台了《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规划。

【目标】全国一流生态园林城市据了解,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 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把长沙建设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 的总体目标,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市域】一廊、四带、四区结构《绿地规划》表示,市域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构建“湘浏纵横,沩围含城”市域大绿色空间体系。

利用连云山、九岭山、沩山、大围山和湘江水立山水相间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形成“一廊、四带、四区”空间结构。

“一廊”:湘江生态廊道,即市域大绿色系统格局中的主轴。

建设沿江绿化生态保护带,中心城区范围内以景观性绿地为主,城区以外区域以生态绿地为主。

“四带”:浏阳河、沩水河、捞刀河、靳江河生态绿化带,结合湘江及大小湖泊、水库等水体形成交织成网的河道风光带,即市域大绿色空间的骨架。

沿河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

“四区”:西部自然生态区、东部自然生态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农业生态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