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广外外校小学部杨洁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背景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托,在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为什么能得到广大老师的青睐?第一,“单元整体教学”破解了语文“耗时低效”的顽症。我们在使用教材是,可以把一组教材整合起来教学,也可以把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教学,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提高了效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单元整体教学”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以“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为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本解读、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模块和策略

(一)单元整体感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我以人教社教材第七册为载体,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学第一组课文“自然奇观”,聊谈的话题是“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最神奇的是什么地方?”第四组课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聊谈的话题是“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哪些小动物与你朝夕相处过,给你留下美好回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

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2.导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例: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教材八个单元的导学框架:

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

3.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许多老师会想,这一个课时感知了,把好滋味都先尝了,那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比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在导读基础上,带着对世界遗产“世界突出,罕见的,有价值的”的模糊印象,带着“为什么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思考,去阅读本组课文,在浏览中,不时惊叹,并关注到了“独一无二”“享誉世界”“举世无双”这样一些词汇,鲜明地获得了对这三处景观的整体印象,从而自然地唤起崇敬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的资料袋,了解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这样获得的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

4.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

(1)情绪铺垫:在“单元整体感知”这一课时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周的语文课堂生活将会怎样度过。如第四单元“小动物”专题,“我们将会过得很快乐”“将唤起我们对自己相处过的小动物的美好回忆”“我还会去细细观察我家的小猫咪”“我要给我家的小狗阿东画张像”……

(2)阅读铺垫: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如第七册的语文学习中,推荐学生人人读好两本书:《昆虫记》和《爱的教育》。另外,学了萧红的《火烧云》,我向学生推荐了原著《呼兰河传》;学了丰子恺的《白鹅》,就向学生推荐了他的漫画集和《丰子恺文集》……

(3)习作铺垫: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如第一组“自然景观”,可以是自己去拜访过的名山大川的门票、地图、照片,可以是无名小景的照片、图画,唤起自己对过往经历的

深切回忆,并加深景物特点的印象。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

“单元整体感知”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好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

(二)单元部分感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师生全局在胸,具备了基本条件,故或疏或密,能大胆放笔。那么,何处着密,何处从疏,如何疏密有致?

1.密在学生“着疑”处。

教师与学生是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个体,面对一组课文,教师无论怎样设身处地,都无法回到当代学生真实年龄的感受。正是因为认知的这种距离感,造成教学中由教师的主观意识取代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最终使学生产生不了求知的心向,也得不到求知的快乐。

①立足单元整体,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如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周恩来和肖复兴从小立下了志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坚持到底的?”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植物种子登上太空,未来住宅电脑控制,这些都发生在近20年里,为什么近20年能够带来这样大的变化?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21世纪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涵盖着整组或整篇课文,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而是对问题的发掘和重组,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

②立足学生认知,灵活调整教学预设。

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五化八门。教师要能在课堂实施中,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灵动地融入教学机智,敏于发现相通之处,调整目标。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在他们的认识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才会发现问题的思维价值所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步骤。

学习第八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学生围绕第一节课文提出了许多问题,一些问题接近本质性学习目标,如“笨拙的恐龙怎样演化成轻灵的鸟儿?”“漫长的过程,到底有多长?”“恐龙的哪一支能够演化成鸟儿?”有一些问题看起来离开了本质性学习目标,“鸟类的骨骼是中空的,所以才能飞翔。难道笨拙的恐龙在演化中,也能变得中空吗?”“有一种恐龙,骨盆像蜥蜴,属蜥龙类,是不是恐龙的一支后来变成蜥蜴了呢?”这些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