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地理分布》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动物地理》课件

《动物地理》课件

1
洲际分布
动物种类在不同洲际之间的分布差异。
2
区域分布
动物种类在特定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受地理环境和生态因素影响。
3
局部分布
动物种类在具体局部地区的分布情况和变化。
III. 动物的迁徙
1 定义和分类
动物为了寻找食物、繁殖 或逃避恶劣环境,进行的 周期性长距离移动。
2 原因和影响
迁徙对物种生存、遗传流 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 响。
3 路线和周期
动物迁徙通常具有固定的 迁徙路线和周期,受季节 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IV. 动物的适应性
1
定义和类型
动物适应性是指动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程度,分为生理和行为适应性。
2
生态位和竞争
动物通过适应和调整生态位来进行资源竞争,并较好地适应环境。
3
普遍性和特殊性
对于某些环境条件,动物可能具有普遍适应的能力,也可能具有特殊适应的特点。
V. 动物地理对人类的意义
1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动物地理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对人类经济和文化的
影响
动物地理研究为旅游、农 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 了科学支撑。
3 未来发展方向
动物地理学将继续发展, 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推 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VI. 总结
《动物地理》PPT课件
动物地理是研究动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涉及种类分 布、迁徙、适应性等内容,对环境保护、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I. 什么是动物地理学
定义
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的学科。
内容和范围
包括种类分布、迁徙行为、适应性等诸多方面。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一节 生物圈
❖ 概念:即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生物圈只占据地球面的一个薄层。
❖ 范围:海面下10km、地下300m; 地上垂直高度15km的大气层 。
❖ 组成: 大气圈 水圈
组成 土壤岩石圈 生物圈
一、水圈
占地球表面71.8%。 ❖ 水的作用: ❖ 1. 原生质的最主要成分:水生生物占70%-80%,水母
❖ 氧:一切动物呼吸和生存的先决条件。细胞代谢 中作为氢的最终受体而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 氮: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 CO2: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原料;构成大气外层紫外
线辐射和臭氧的屏蔽,碳酸起化学缓冲作用。
三、土壤岩圈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仅地壳表层与生命有关。
❖ 地壳:地球表面的薄层,由表层土壤和底层岩石 构成,厚度5~100km,占地球总体积的0.5%。 作用:
拿马与苏伊士地峡;南水北调后的长江、黄河。 ②滤道 仅允许有特殊适应能力的动物通过; ③机会通过 仅少数种靠机会通过,如遥远海岛动物种类少。
三、陆地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
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带内,分别分布着数量占 优势的代表性植物类型和生态地理动物群。
苔 原 地 带 地处极区附近; 温带草原地带 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 地带性分布 荒 漠 地 带 远离海洋; 针叶林地带 苔原地带以南阔叶林间; 阔叶林地带 亚热带温湿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地带 赤道附近。 垂 直 分 布:山地条件下,自然条件呈纬度带似的 垂直更替。
栖息地:满足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地方。 ——为生态学概念,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分布区 > 栖息地
分布区有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 动物分布区能否向外扩展依赖于: (1)动物的扩展能力; (2)动物分布的阻限:非生物、生物阻限。 动物扩展的主要途径: ①走廊 是一种大陆桥,动物双向自由移动。如修筑运河前的巴

《生物地理学》PPT课件

《生物地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6
Justus Liebig(1840)提出的“最小规律” (law of the minimum)。也就是说:一种生 物的地理分布受某一个生活所必需的因子,比 如食物、矿物质、水、光或温度等所限制。
此调查研究刺激了19世纪后期生态学和土壤科 学的发展。
完整版课件ppt
7
动物地理分布研究的起步比植物地理分布晚。 原因有两个方面:
离散生物地理学派
系统发育地理学派 (Phylogenetic Biogeography) 泛生物地理学派 (Panbiogeography) 支序地理学派 (Cladistic Biogeography)
完整版课件ppt
27
一、扩散生物地理学
创始人是C. Darwin。他在其《物种起源》(1859)中提 出,物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扩散,然后在扩散地由于 阻限的隔离而产生分化,形成新的物种,隔离对生物 地理区系的形成十分重要。
A. R. Wallace(1876)依据脊椎动物和陆生软体动物 的分布提出了分类学上著名的六大动物区系。
Scaltter(1858)依据鸟类的分布区也得出了相似的动 物分布区系。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Matthew(1915)、Darlington (1957)和Simpson(1965)等。
完整版课件ppt
9
早期的生物地理学家已经注意到3个基本分布形式 表明生物地理分布深受古代历史事件的影响:
①地方性或特定区域分布; ②某些生物类群趋于分布在一起; ③间断分布。生物地理学家已开始认识到地球和
生物两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完整版课件ppt
10
二、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时期)
英国地质学家C. Lyell(赖尔)(1825)出版了《地质学原理》 (Principle of Geology)一书。

动物分布与栖息地

动物分布与栖息地

人为影响:人类活动对动 物分布产生影响,如栖息 地破坏、物种入侵等
2
动物栖息地
栖息地的定义和类型
类型:森林、草原、湿地、 海洋、沙漠、极地等
草原栖息地:开阔平坦,植物 种类多样,适合食草动物生活
海洋栖息地:广阔深邃,生物种 类繁多,适合各种海洋生物生活
极地栖息地:寒冷恶劣,冰 雪覆盖,适合耐寒动物生活
海洋:丰富的海 洋生物,如鲸鱼、 海豚、珊瑚等
高山:适应高海 拔环境的动物, 如雪豹、牦牛、 岩羊等
动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温度、湿度、降水等 地形:海拔、坡度、地貌等 食物: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竞争: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 疾病:疾病和寄生虫的影响
人类活动:狩猎、捕捉、栖息地破坏等
动物分布的规律和趋势
高山:适应高海 拔环境的动物, 如雪豹、岩羊等
沙漠:适应干旱 环境的动物,如 骆驼、沙漠狐等
不同地理区域的动物分布特点
热带雨林:物 种丰富,生物 多样性高
草原:大型哺乳 动物和鸟类为主, 如狮子、大象、 鸵鸟等
沙漠:适应干旱 环境的动物,如 骆驼、蝎子、蜥 蜴等
极地:适应严寒 环境的动物,如 北极熊、企鹅、 海豹等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动物在 食物链中扮演重 要角色,维持生 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动 物种类繁多,有 助于保持生物多 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动物提供多种生 态系统服务,如 授粉、土壤改良 等
生态适应:动物 适应环境变化, 有助于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恢复
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森林、污染河流、破坏湿地等 改变动物栖息地:城市化、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影响动物食物链:过度捕捞、狩猎、污染等 影响动物迁徙:道路建设、围栏、城市扩张等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2)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2)

西南区
• 范围:包括四川西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甘肃 南缘,南抵云南北部。 • 代表动物: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即产在本区。著 名的金丝猴亦主要产于本区的北部。偶蹄类中的羚牛和 白唇鹿皆是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珍稀种类。食虫 类在本区特别繁盛,在种类和数量上占全国之首位,尤 其是鼩鼱、长尾鼩和鼩鼹等属种类繁多。
华中区
• 范围:包括四川盆地以东的长江流域。境内地形复杂。 西半部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东半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 带。 • 代表动物:北方种类伸延于此地的,如刺猬、狼等;和 华南区共有的南方种类,如猕猴、红脸猴等。本区长江 中下游有世界著名的水栖兽类——白鱀豚,是我国洞庭 湖的特产。
华南区
• 范围:包括云南与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沿海一 带,以及台湾、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境内地形复杂, 但以海拔在1000m以下的丘陵为主。 • 代表动物:哺乳动物中,以热带森林树栖食果种类最为 繁盛,其中最典型的有各种猿猴类、松鼠类及食果蝠类。 翼手目动物的繁盛是本区兽类的一个特点,特别是食果 的蝙蝠种类甚多。树栖的啮齿类更多,最常见的是几种 赤腹松鼠、长吻松鼠、花松鼠、鼯鼠等。本区食肉目的 种类相当多,尤以灵猫科为多。此外,在云南还有长鼻 目的亚洲象。
谢谢观赏
动保一班:廉雯清、王颖 动保二班:梁生培
பைடு நூலகம்
热带海动物区
• 范围:约位于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占据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绝大部分地区,面积超过其他各区的 总和。 • 代表动物:哺乳动物中鲸类只有齿鲸亚目分布广泛,其 中抹香鲸为亚目中形体最大的种类。本区完全没有须鲸 亚目种类。海牛目为热带海洋所特有。鸟类有仯科、鲣 鸟科和军舰鸟科等都是擅长飞翔的海洋鸟类。鲣鸟数量 极多,排出的粪便在荒僻的岛上积成很厚的粪层,可供 作农业肥料。鱼类极其繁杂,软骨鱼类有鲨类、 鳐类等;硬骨鱼类有飞鱼、石斑鱼 、金枪鱼科、 鲷科等。在珊瑚礁、珊瑚岛处还盛产蝴蝶鱼、 石斑鱼及刺鲽鱼等。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密度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密度
特点
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哺乳动物,如牛、羊、马等。
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杂食动物
以其他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哺乳动物,如狮、虎、豹等。
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哺乳动物,如熊、猪等。
03
02
01
哺乳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乳制品等食品资源,以及皮毛、药材等原料。
经济价值
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护生态平衡。
国际合作
03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推动全球哺乳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广泛宣传保护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科普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观鸟、野生动物摄影、自然体验等,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哺乳动物,增强保护意愿和行动。
土壤与植被
气候条件
气候的冷暖、干湿等因素直接影响哺乳动物的生理需求和生存条件,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城市扩张导致哺乳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影响其地理分布和种群密度。
城市化进程
农业开发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对哺乳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其地理分布和种群密度。
农业活动
过度捕猎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导致许多哺乳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濒危。
志愿服务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保护哺乳动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区巡护、环保宣传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密度
目录
哺乳动物概述哺乳动物地理分布哺乳动物种群密度及影响因素哺乳动物地理分布与种群密度关系探讨保护哺乳动物多样性措施与建议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二)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由沿岸带、浅海带、远洋带3个大的带组成 (图23-5)。
①沿岸带 是海洋中的浅海区,为潮水涨落的高潮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潮间带)。
沿岸带理化条件极不稳定,动物种类较少,高潮线 区域种类少而密度大,接近低潮线区域种类增多。
红树林适合某些动物的栖息地。 珊瑚礁广泛分布在南、北纬28°范围内的热带浅海 沿岸区,具有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
一、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 L. Wegener)于1912年提出。
①在古生代石炭纪(距今3.45亿年)以前,全世界的 大陆曾是一个统一整体泛大陆,其周围是辽阔海洋。
②到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早期(距今2.3亿年),泛 大陆在天体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破裂成 分离的大陆块并开始漂移。
第三节 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动物区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 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 动物群。动物区系有许多分类位置明确并在地理分布 上重叠的动物种所组成。
海洋动物区系:门类齐全 按动物地理学观点分
大陆动物区系:种类多
栖息地: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分布区 > 栖息地。
2. 分布区有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 3. 动物分布区能否向外扩展依赖于两个重要因素: ①动物的扩展能力; ②动物分布的阻限——非生物阻 限和生物阻限。
4. 动物扩展的主要途径有:①走廊——大陆桥;②滤 道,仅允许有特殊适应的动物通过;③机会通过,仅有 少数种类能靠机会通过。
③经历上亿年的几度离、合,逐步形成今日各大洲 和大洋的分布格局(图23-6)。
④地球上的动物亦随泛大陆的漂移,在各大洲分别 组成不同的动物区系。

动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动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布有影响
竞争关系:不同动物之间 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它们的
分布和数量
帮助理解动物的分布和迁徙规律 为保护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策略
动物的分布规律
热带地区: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温带地区:物种相对较少,但特有物种 较多
寒带地区:物种稀少,但特有物种较多
促进科学研究:动物的分布规律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促进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地理分布的影 响因素
温度:影响动物的生长、 繁殖和分布
降水:影响动物的饮水和 食物来源
湿度:影响动物的生活环 境和生理活动
风速:影响动物的迁徙和 分布范围
山脉:影响动物的迁徙和分布
河流:影响动物的饮水和觅食
干旱沙漠 区:位于 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动植物种 类特殊
高山冰雪 区:位于 高山地区, 气候寒冷, 动植物种 类特殊
海洋区: 位于海洋 中,气候 湿润,动 植物种类 丰富
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气 候条件对动物的分布有重
要影响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动 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有
影响
食物资源:食物资源的丰 富程度和分布对动物的分
动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汇报人:XX
目录
动物地理区的划分
动物的分布规律

动物地理分布的影 响因素
动物地理分布的演 替
动物地理分布的保 护与利用
动物地理区的划分
热带雨林 区:位于 赤道附近, 气候湿热, 动植物种 类丰富
温带森林 区:位于 温带地区, 气候温和, 动植物种 类多样
寒带苔原 区:位于 北极地区, 气候寒冷, 动植物种 类较少
逆行演替:生态系统向简单、原始 方向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6
二、分布区
❖ 种(或属、科)的分布区是指某种动物所占 有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里,这种动物 能够充分地进行生长和发育,并通过生 殖繁衍出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 分布区是地理概念,必需占有地球上的 一定地区,而栖息地是生态学概念,是 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在地图上标出某 种动物的分布点,然后用线将边界上的 点连接起来,就能清晰地勾划出种的分 布区及其边界。
ppt课件
12
群落生态
热带雨林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群落生态
温带落叶阔叶林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群落生态
针叶林
代表动物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群落生态
三、主要群落类型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冻原
荒漠
ppt课件
20
群落生态
热带草原
ppt课件
21
稀 树 的 非 洲 草 原
❖ (二)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由3个大的带所 组成,即沿岸带、浅海带和远洋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第三节 动物地理区系
❖ 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 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 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形成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 的动物群。动物区系由许多分类位置明 确并在地理分布上重叠的动物种组成。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2、新北界
❖ 包括墨西哥高原以北的整个北美洲和格 陵兰岛。本区内有相当多的动物与本界 古北区相同,这间接证实了东北亚和阿 拉斯加曾有大陆桥的存在。特有动物为 浣熊、臭鼬和少量的有袋类。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ppt课件
45
3、热带界
❖ 亦称埃塞俄比亚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
ppt课件
35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所分隔,即使在同 一大陆内部,也常被山脉或沙漠等分隔 而各地产生区域差异。
❖ 这些被隔离的区域中的动物群。在很长 的地质时期内互无联系地进行着发展和 演进,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动物区系。
ppt课件
36
❖ 从动物地理学观点考虑,整个动物界可 分为海洋动物区系和大陆动物区系两大 类。在大约150多万种动物总数的85%以 上分布在陆地上,且其身体结构也较同 类的海洋动物复杂而高等,但属于高级 分类阶元的动物门类则不及海洋动物齐 全。
2
动物地理分布
ppt课件
3
第一节 生物圈
❖ 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只占据地球表面的 一个薄层,由大气层区域、水域、土壤岩 石区域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它 的范围大致处于自海面下10km、地表下 300m深以及地表以上的大气层(垂直高度 约15km)之间。
❖ 在山地条件下,自然条件也呈现类似纬 度带的垂直更替,称之为垂直分布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 各种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带内,分别分 布着数量占优势的代表性的植物类型 和生态地理动物群。生态地理动物群 内的优势种和常见种是组成动物群中 的基本成分。
ppt课件
11
群落生态
三、主要群落类型
森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泰加群落(针叶林、山地森林)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群落生态
温带草原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群落生态
冻原
代表动物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群落生态
代 表 植 物
荒漠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四、水域的动物分布
❖ (一)淡水生物群落: 依据水的流动状况 不同,陆地淡水水域可分为流水水体及 静水水域两个类型。
南的整个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本
区内哺乳动物种类繁多,有许多种类的
灵长目动物如猩猩等,食肉目以狮子、
猎豹和鬣狗为代表,各种食草动物种类
如各种羚羊也极多,标志性动物还有非
洲象、长颈鹿、河马、斑马和鹭鹰,昆
虫种类相当多。本区内没有熊、鹿和野
ppt课件
4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
❖ 一、动物的栖息地: ❖ 动物栖息地是动物能维持其生存所必须
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 ❖ 每一种动物都有其适宜的生存环境。在
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机 能、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此环境 相适应。
ppt课件
5
❖ 任何一种动物的生活,都要受到栖息地 内各种要素的制约。一般说来,动物的 栖息地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是 时刻处在不断交化过程中,当其变化一 旦超过动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动物将无 法在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和进行繁殖,这 个范围就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耐受区限。 耐受区限决定着动物区域分布的临界线, 通常每种动物的耐受区限是比较宽广的, 但临界线却是很难逾越的。
珍禽异兽与野生动物保护
ppt课件
1
课程简介
❖ 本课程首先简要介绍世界和中国的动物地 理分布、脊椎动物分类、动物的进化等基 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各种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其分类地位、识别特 征、生活习性、栖息地、致危原因、种群 现状、保护措施等。本课程的特点是将知 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ppt课件
ppt课件
37
❖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划分为6个界: ❖ 1、古北界 ❖ 2、新北界 ❖ 3、热带界 ❖ 4、新热带界 ❖ 5、东洋界 ❖ 6、澳洲界: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1、古北界
❖ 包括整个欧洲、北非(撒哈拉以北)、除 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外的整个亚洲,从 面积范围来看,是各个区中最大的,但从 物种方面来看,不及古热带区和东洋区丰 富。本区内特有动物为多种鹿科动物、牛 科动物、多种马、东北虎、多种啮齿类和 食肉目动物,鸟类非常丰富,雉科占全世 界绝大多数。本区内没有象、狐猴和果蝠 的分布。也有将本区与本界中新北区全称 为“全北区”的。
ppt课件
7
❖ 动物扩展的主要途径有;1、走廊,是 一种大陆桥,可允许动物向2个方向自由 移动。2、滤道,仅允许有特殊适应的动 物通过;3、机会通过,仅有少数种类能 有机会通过。
ppt课件
8
三、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 地带性分布
❖ 陆地的自然条件呈现有规律的地带性分 布。即地处极区附近的苔原、远离海洋 的温带草原、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荒 漠、介于苔原地带以南及阔叶林之间的 针叶林(或泰加林) 、亚热带温湿海洋性 气候的阔叶林和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