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实验4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实验4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实验4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一、实验前的准备
(1)准备Petri瓶:Petri瓶是用于生物实验的一种透明塑料或玻
璃容器,可以在其上进行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Petri瓶的直径大约为9厘米,高度约为2厘米,它一般具有一个小孔,可以用于把培养基引入或培
养基排出。

(2)准备培养基: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微生物菌落的一种特殊的液体,它通常由淀粉、糖、氮源等组成,可以提供微生物需要的必要营养和营养素。

(3)准备所需的用具:为了完成本次实验,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室
常用的用具,如烧杯、移液器、滴管、温控器等。

二、实验过程
(1)将培养基倒入Petri瓶中:将恰当量的培养基倒入清洁的
Petri瓶中,使外壁和底部充分接触培养基,确保培养基在容器内均匀分布。

(2)加入微生物样品:将微生物样品放入容器中,用移液器将样品
匀化,然后用滴管将样品分散在培养基表面,确保培养基表面有足够的微
生物样品。

(3)培养:用温控器控制温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将温度调节在
25℃~30℃之间,并维持适当的湿度,使微生物菌落能够正常生长,一般
情况下,可以在24~36小时内获得较好的观察结果。

(4)观察:取出Petri瓶。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比较和识别(可编辑)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比较和识别(可编辑)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比较和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主要特征2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点,并应用于识别未知菌落内容:1 观察已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2 辨认未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实验原理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要点对于从事菌种的筛选、杂菌的识别和菌种鉴定等项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少数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所形成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和结构在宏观上的反映。

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

在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较接近,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较相似。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

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

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

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

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

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

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藻类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菌种 1、代表性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观察: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霉(蕈)状芽 孢杆菌
(2)紫色直丝链霉菌 (3) 酿酒酵母 (4)青霉毛状
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
颜色:
正面和反面都需要写
菌落形态描述
菌名 青霉 黑曲霉 根霉 酿酒酵母
紫色直丝链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
菌落 形状
表面及 质地
颜色
隆起
边缘 气味
正面 反面
带状叶绿体
合子
水绵形态图(10X)
硅 藻
2、藻类形态观察 水绵:固定片观察(营养藻丝体和接合生殖) 硅藻:水浸片观察
三、作业 1、以表格的形式描绘各种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及质地、隆起程度、透明度、边缘与颜色。 2、绘制水绵形态图 3、绘制硅藻形态图
菌落特征:
大小:
小,较小,中,较大,大
表面及质地: 干燥,湿润,粉粒状,颗粒状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四大菌的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一、实验目的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

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

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故可用美蓝鉴别细胞的死活。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普通染色技术。

3. 学习鉴别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1. 盐酸裂解液、甲醛定型液、碘酒、甲基橙、溴酚蓝等。

2.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培养物。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培养物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并用小棒子将其研磨均匀。

2. 放线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放线菌制成薄片,滴上盐酸裂解液使其变成透明,定型液使其固定,并在空气中晾干。

然后,在火上加热定邦,再用碘酒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3. 酵母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酵母制成薄片,滴上碘酒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4. 霉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霉菌制成薄片,滴上甲基橙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5. 用显微镜观察制片。

实验结果:放线菌:放线菌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形状呈弯曲的短小棍形,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较长,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可以分枝,分枝形成的菌丝从外形上呈现出类似于蜘蛛网的形状。

勃林美细胞内有许多成熟的孢子,呈现为典型的链状。

常常在不规则的小菌落或黏液内生长。

酵母菌:酵母细胞直径一般在2-5微米之间,为单细胞生物,在将染好色的玻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很容易看到直径3微米以上的球形,卵圆形等细胞结构,表面光滑。

细胞质软,柔软而透明。

霉菌:霉菌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种类繁多,细胞直径1-5微米,长1-10微米,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通常形成的是在菌丝基础上聚合并且扩展而成的菌落。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比较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放线菌为分枝杆菌,细胞型态呈弯曲状,外观类似于蜘蛛网。

2. 酵母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整齐。

3. 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的菌落
青霉属
毛霉属
实 验 程 序Ⅱ(平板菌落计数)

定义: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是 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而设计的计数方 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目,即 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 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将结果填入表2中。
实验四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结果与思考题
目 的 要 求

学会观察、识别各种不同的微生物菌落的方法。 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详细的描 述所分离平板上的各种微生物菌落。 学习并掌握斜面接种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对于一些难区别的菌落还应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其细胞 形态以进一步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 验 材 料

实验三所作的平板培养物: A,在细菌培养基上生长的各种菌落; B,在霉菌培养基上生长的各种菌落。
实验二所作的试管斜面,酒精灯、接种环等。 菌种:大肠杆菌E.coli 枯草杆菌B.subtilis枯草杆菌B.subtilis

实 验 程பைடு நூலகம்序Ⅰ(观察描述菌落特征)

运用所掌握的各种微生物菌落的特点,观察、识别、 描述所做样品的两个平板上的所有菌落,并将结果填入 表1中。
常用的菌落描述词语:
大小:大、中、小、针尖状 形状:圆形、隆起、扁平、假根状、不规则状等; 边缘情况:整齐、波形、裂叶状、锯齿状等 表面情况:干燥、湿润、光滑、皱褶、颗粒状、龟裂状等;
表1
样品 来源 培养基 类型 菌落类 大小 型 1 2 3 4 1 2 3 4
平板菌落特征描述
特征描述 形状 颜色 表面情况 菌落数 边缘情况 (近似值)

表2
稀释 度 细菌 菌落 数 霉菌 菌落 数 10-5 1 2
土壤中微生物计数结果
10-6 平均 1 2 平均 1g样品活菌数
计算结果时,常按下列标准从接种后的3个稀释度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稀释度,求出每 克菌剂中的含菌数。 (1)同一稀释度各个重复的菌数相差不太悬殊。 (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每皿30—300个菌落为宜,霉菌以每皿10—100个菌 落为宜。 选择好计数的稀释度后,即可统计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结果按下式计算。 计数方法: 每克土壤的菌数=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 验 程 序Ⅲ(无菌操作技术 )
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将所给的两种菌种无 菌操作,转接到大试管斜面,并贴标签,培养。 点燃酒精灯 左手夹住两试管:斜面向上,45~0度角。 灼烧接种环
右手拔棉塞,管口过火
取菌 标记 培养
结果与思考题

将观察到的菌落特征填入表1中。 将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填入表2中。


斜面接种要注意那些问题?
A A
a
B
B
A A
b
B
B
某些有代表性的菌落图片:
细菌
酵母菌
菌落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 厚,表面湿润,粘稠,易 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土 黄色,少数呈红色。
啤酒酵母

常见的酵母菌的菌落
霉菌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 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 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