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简述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婴幼儿文学是指为0-3岁婴幼儿所理解的文学作品,以儿歌、幼儿诗、幼儿故事等为主。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简单、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启迪婴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童年文学是指为6-12岁儿童所理解和喜爱的文学作品,以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为主。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少年文学是指为12-18岁青少年所理解和喜爱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为主。
这些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需求。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儿童文学的体系,每个层次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儿童文学的范畴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
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
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
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0-5 岁的学前儿童5-8 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8-11 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11-13 岁的初中读者(英语称之为“Pre-teen”)13-15 岁的青春期读者儿童文学要求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
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
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
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
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趣味性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
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
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
儿童文学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是什么?1、它是文学;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异同是什么?相同:它们都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幼儿文学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的需要,使文学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儿童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取得一致。
四、儿童文学分为哪三个层次?儿童文学从广义上分为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从狭义上讲,儿童文学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3—6岁,主要活动为游戏;文学特点是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主要文体是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故事;儿童文学:6、7岁—11、12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故事性、娱乐性强;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少年文学:11、12—15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注重美育引导,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主要文体是少年文艺、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五、幼儿文学读者是谁?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幼儿文学读者是幼儿。
身心发展的特点是:1、感知觉:①大轮廓描述人物。
②图画背景不能复杂。
③时间词笼统化。
2、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
3、记忆:机械注意。
4、思维:形象思维。
5、想象:无意想象。
6、语言:形象、生动、发展快、口语化。
六、幼儿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什么?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现象叫做“自我中心”状态。
“泛灵观念”:它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以下特征:①具体形象性;②同一性;③生命性。
七、幼儿接受方式的特点是什么?1、幼儿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名词解释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名词解释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形式,以儿童为主要受众,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认知需求为目标。
儿童文学的内容和风格因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三个层次来解释儿童文学,即阅读层次、创作层次和理解层次。
首先,儿童文学的阅读层次是指作品的读者所处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儿童文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阅读能力,并相应地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在这个层次上,儿童文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简单、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故事情节,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其次,儿童文学的创作层次是指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需要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考虑进去。
这种考虑包括选择适当的题材和情节,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象,以及创造富有趣味和想象力的角色和环境。
同时,儿童文学的创作还要注重教育功能,通过作品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儿童。
在这个层次上,儿童文学可以促进儿童的心智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儿童文学的理解层次是指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多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能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启发。
儿童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人性的美好和道德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人格。
在这个层次上,儿童文学扮演着引导和启发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角色。
总结起来,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名词解释为阅读层次、创作层次和理解层次。
通过适合儿童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创作儿童文学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并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积极的价值观给儿童。
儿童文学的理解层次帮助孩子们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启发,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人格。
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儿童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 : ◇幼儿:需要伴随着游戏、动作、音乐、色彩、 图画来接受儿童文学非纯书面语言的接受方式; 直观性、动作性、音乐性。 ◇童年:有学习活动介入,语言、思维能力提高, 具有较浅人生经验。能独立阅读较浅故事书;从 依赖性接受到自主性接受。故事性、情趣性、情 节性。 ◇少年:具有强烈“成人感”、“独立感”、 “闭锁性”。从自主性逐渐走向批判性。主题的 深刻性、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
(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 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 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 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 (3)构思新颖巧妙 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新颖巧妙的构 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小鸡叼 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 笑。” 2.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为儿童和少年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 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诗歌。
儿童诗的特点: (1)饱满的儿童情感 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儿童诗必须逼真地传达 出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 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 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 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 儿时的梦。
6.儿童文学的功能 认识的功能、智力开发的功能(语言 想像 思 维)、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 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 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儿童情趣: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特有的行为、动作、 心理、性情、兴趣、喜好、思想、感情等。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JL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狭义的儿童文学则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它是指为6、7岁~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四、简答题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是什么?答:(1)它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对应于成人文学,它是文学,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 (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答:(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儿童意识中的世界是一个主客{本不分的混沌世界。
儿童物我未分.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
有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对幼儿身心状态的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审美意识是处在一种动物快感、生理快感的初级精神的愉悦阶段。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具有什么特点?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5.为什么说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它自己的特点?答:(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6.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
答: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有着启蒙引导作用。
如儿歌中的数数歌,巧妙地把数字嵌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绕口令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谜语歌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幼儿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好等内容,有助于幼儿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形成;幼儿戏剧则通过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扮演,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儿童文学的概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征,我们把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 学前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类型 接受对象 心理特点 文学特点 主要体裁
学前儿童文 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原因? 表现? ①帮助他们扩大视野,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地球是个运动员 胖地球, 肚皮圆, 身体棒, 爱锻炼, 自转一周八万里, 白天晚上不睡眠; 还要绕着太阳跑, 一年转它一大圈。 谁说地球不会动,
(二)稚拙美
稚拙:是稚嫩、不加雕饰、毫不做作的形态在文学作品中 的反映,“稚”与“拙”是学前儿童心智未开时表 现出来的固有天性。
为什么? 赵家瑶的儿歌《我学猫儿》 夜里老鼠吱吱叫, 我学猫儿“妙唔妙” —— 老鼠吓得不敢动, 我在床上偷偷笑。 如《小猴子吃西瓜》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变幻美为什么?
作品中的表现?
小老鼠当上 勇敢的飞行 员和坦克手 的多种历险。 稀奇歌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八十岁老爷爷坐摇篮里。
阿宝的耳朵
阿宝不爱洗耳朵,泥土积了半寸厚, 一天到外面走啊走,一粒种子飞进耳朵沟。 春天到,太阳照,耳朵长出一株草, 小牛见了咪咪笑,追着耳朵吃青草。
(四)质朴美
学前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有一 种质朴的美。这种质朴美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蕴 含的质朴品格。因为儿童天生就有一种不加雕饰的自 然淳朴的美。 形式表现:简洁、朴素 质朴美的表现 内容表现:浅显 语言表现:不加雕琢、本色自然。
其次,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 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它对儿童具有审美、 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儿童 文学在为儿童理解和接受的同时,还应能帮 助儿童认识世界,引起他们愉悦的感受,培 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三段式

儿童文学三段式儿童文学三段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结构形式,通常用于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种结构形式将故事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局。
1.引子引子是故事的开头部分,通常用于介绍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的开端。
在儿童文学中,引子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通常,引子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同时也会展现一些重要的细节和线索,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节。
2.发展发展是故事情节的展开部分,主要介绍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在这个阶段,故事逐渐向高潮推进,人物关系和情节逐渐复杂化。
发展部分应该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同时,发展部分也应该注意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高潮高潮是故事情节的紧张和高涨部分,通常包括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和关键事件。
在这个阶段,故事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关系更加紧张,情节的推进也更加迅速。
高潮部分应该注意保持故事的紧张感和节奏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
同时,高潮部分也应该注意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让读者对主人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认同和赞赏。
4.结局结局是故事的结尾部分,通常用于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在儿童文学中,结局应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教育意义,同时也能够满足读者的期望和情感需求。
通常,结局会介绍一些重要的细节和线索,如主人公的未来和命运等,同时也会表达一些主题和意义,如友情、勇气、成长等。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该注意保持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作者也应该注意满足读者的情感需求和期望,让读者感到愉悦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
教学重点: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儿童文学的在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差异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结合教材,补充新内容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结上节课的内容
二儿童文学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从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及其特殊性上进一步阐述儿童文学概念。
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因此,在谈儿童文学时,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与文学的的共同性,不能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划一条绝对的界限。
(1)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
它不同与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种类的
艺术。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来折射人的情感,雕塑则是利用石头、木料、泥或
金属材料塑造出各种造型的艺术,舞蹈则完全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思想,因此这几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均没有语言或文字。
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反映生活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语言文字。
儿童文学也是如此,语言文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工具。
(2)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也是如此。
也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作品刻画的都是现实生活,不过抹上了幻想的色彩,但仍可以给小读者展示一幅幅形象的社会生活图景。
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不少作品不是以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为
它直接的描写对象,而较多地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写人类以外的动植物。
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3)通过艺术形象发挥教育作用
这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如冰心《小桔灯》。
如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小弟和小猫》。
2儿童文学不同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
从概念中我们知道(1)儿童文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0-18)(2)为
儿童理解和接受。
这说明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十分特殊的。
儿童文学的读者既有成年人又有儿童。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但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形看,儿童文学也常被成人所接受。
成人接近儿童文学的原因
主要有:
A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
B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和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
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例:欣赏图画书《极地特快》
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1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各年龄所显示的心理特
征各有不同,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而且年龄越小,特殊性越大。
具体体现在(1)生理层面(2)心理层面(3)文化层面。
2儿童读者的多样性:具体见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P36
(1)性别差异 ( 2)智力因素(3)心理个性差异 (4)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王泉根):A幼儿文学(0-6)B 童年文学(7-12)C 少年文学(13-18)
A幼儿期: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明显的具体性、直观性,注意力不大容易集中,持
久性差,记忆的很大的无意性具体形象能引发兴趣的事物易被记忆。
想象表现为较大的幻想性,主题容易变化,幻想和现实分不清,自制力意志力都较差。
语言
正处于发展阶段,开始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幼儿文学:注重娱乐和趣味。
篇幅短,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形象具
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使小读者一听就了解,一看就懂。
在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为主。
多采用儿歌、童诗、低幼童话、图画书等形式
表现。
B童年期:对外界的认识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带有较大的
具体形象性。
注意正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但直观、具体的事物仍比较容易引起他们注意。
主导活动由游戏转向学习,记忆量增大,质量提高,自我意识(个性倾向)逐渐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自觉性、自制力有所提高,
但不稳定,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
童年文学:注重想象与认识。
题材广泛(社会自然科学),随生活圈子的扩大而扩展,形式多样,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构思新颖。
人物形象鲜明:趣味性、游
戏性、夸张。
适合文体有儿歌、童诗、童话、科学文艺、短篇儿童小说。
C少年期:过渡年龄特征即半儿童半成年的心理特征(危险期),是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矛盾的时期。
这时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注意力较集中、稳定,词汇丰富起来,能掌握较复杂的语法结构,个性特征开始明显表
现出来,世界观正逐渐形成。
少年文学:注重美育与引导。
此时已不满足篇幅短,文字浅显的作品,应具备深
刻、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人物立体而有深度,有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折,
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艺术表现有个性化,有一定探索性,开始关注和表现人的复杂情感和内在情绪,与成人文学较为接近。
主要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少年诗、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
四、小结: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是得成人文学相对而言的。
越写给年幼的儿童,它
的特殊性要求就越多。
但不论哪种儿童文学,它在内容形式上都要有:1正确的主题思想2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3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4准确生动的语言
五、作业:思考:儿童文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