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政治哲学1PPT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一课ppt课件ppt

高中政治第一课ppt课件ppt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其他党派和团体通过与共产党 的合作,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等基层组织,保障公民的自我 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 权利。
中国政府机构与职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政治体系的优势在于能够集 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国家战略目 标。
04
国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概述
国际政治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国际政治是指各国之间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与互动,以及跨国 界和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与解决。
内涵
国际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权力、利 益和合作的学问,涉及国家间关系的 分析、国际法规的制定和国际组织的 建立等。
中央政府
中国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制 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 事务。
地方政府
中国的地方政府分为省、市、 县、乡四级,负责执行中央政 策,管理地方事务。
行政机构
中国的行政机构包括各部委、 厅局和办事机构,负责具体执 行政府职能。
中国政治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 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 人民的民主权利。
国际政治的主要议题与挑战
主要议题
国际政治的主要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反恐合作、国际贸易谈判、地缘政治 风险等。
挑战
国际政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经济不稳定、地区冲突与战争、跨国犯罪、 恐怖主义和核武器扩散等。
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国际政治正朝着多极化、区域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 凸显,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加复杂多元。

人教版高中政治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共27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共27张PPT)教育课件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 从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的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 基础。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和他 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 必须在社会中实现。
2、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 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所以,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综上所述,观点是片面的
有人说:“实现人生价值是有条件的。董存瑞能实 现其人生价值,赶上了解放战争;欧阳海能实现其人生 价值,是因为惊马跑上火车道;孔繁森能实现其人生价 值,是因为组织上把他派到了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 王和民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是赶上了市场经济的商海 大潮。这些条件我都不具备,所以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是从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来看的
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 是父母给的? • 是命中注定的? • 是自封的? • 是国家、集体授予的? • 是用金钱换来的?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唐山十三位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 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 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 荣誉市民”的称号。
3、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必须(三条)
在劳动和奉献中
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途径)

在奉献中创造价值
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一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是 统一的

与 实
在砥砺自我中走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统编版1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统编版1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物质世界处于 永恒 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1)自然界总是处在发展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 认识 也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1)实质:事物的 前进 和 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思考小测]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 提示:不是。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 由无序向有序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 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倒退、下降的运 动、变化不是发展。
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一句便运用了白描手法,“鲜红微肿”逼真地展现了母亲辛苦
的程度,“洗一两大绿瓦盆”说明了母亲的吃苦能干。
2.素材应用
总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
任务三: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 材料三 有则“笨人吃饼”的故事:有一个人饿了,狼 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 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 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 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 饼子,都是白白地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 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强调量变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 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 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强调质变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 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
【拓展】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1)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如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

高中政治一轮《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基础精讲PPT课件

高中政治一轮《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基础精讲PPT课件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考点梳理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哲学的基本问 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考向2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题剖析
√ 典例2 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对点训练
F 1.(判断)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可见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
解析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地震终有一天能够准确预测。
F
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对点训练
1.(判断)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
F
解析 有的是自觉地,有的是不自觉地。
2.(2017·乐清市学考检测)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消极无为,等待神助;有人认为人能
2.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根本 观点是什么?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 唯心主义 原,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 也;心者,天地万物之 主也。心即是天,”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心外无义, 心外无善”。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 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 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 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 亡.范缜挺身而出,指 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 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者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存在(物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 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 意识形态。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ABD)E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我们的学习情况是否会涉及到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 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原因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 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 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庄生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 己变成一只蝴蝶,醒 来后,提出了一个著 名的问题:“究竟是 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 成蝴蝶呢,还是现在 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 庄子?”
走进哲学 思辩人生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 原的问题。

Politics政治学PPT课件

Politics政治学PPT课件
的研究也落后于西方。
2020/10/13
9
2.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起源于西方。从亚 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至今,我们可以把西方政 治学分为古典主义时期,传统主义时期。行为 主义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时期四个阶段。
(1)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 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瓦特、白析特, 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阿瑟、本特利和戴维。 杜鲁门。
2020/10/13
10
(3)行为主义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20世纪 60年代中期)其特点:
第一,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和行为,断然拒 绝机构研究法。
二、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政治学,集中体现在从奴隶制社会向封 建制社会转变的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
的政治学说主要集中在“礼”与“仁政”两个方 面。韩非的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韩非 子>中,把法(法律)、术(统治术)、势(统治 权力)融为一体,形成了法家的治国之道。道家
切伦理价值;(5)厉行愚民政策;(6)罚须
严峻,赏须审慎;(7)必要时不择手段。
1850年«牛津英语词典» 顷“政治”的解释可
以说代表了普通百姓的政治纲:“是计算。谋
略。诡计:精心计谋或被算计的外交。
2020/10/13
2
4.政治是政府的活动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政就是众
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 是政治。”政治学家李剑农说,政治就 是国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ppt课件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ppt课件

注意分析事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P56
P55
观中从 随把事 意握物 性事固
物有 切的 忌联

原 :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P57
的 联 系
用 联 系 的
坚持整体与 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
理 : 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要求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P58

观 点 看


从 何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而 实践与认识的辩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课 来 证关系(原理1)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阻碍作用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真 理 的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导
什么是哲学
生活与哲学模块
哲学与具体 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

题 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争 流 唯 唯物主义 的物
思主

义 和



义 唯心主义
生活与哲学模块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ppt课件大纲•政治学概述•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国家与政府目•国际政治与世界秩序•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录政治学概述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现状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按照权力作用方式划分,可分为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按照权力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按照权力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政治权力的定义: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政治权力的分类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制度;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指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方式。

宪法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权力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产物和表现,它必须适应政治权力的要求,为政治权力服务。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政治制度可以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规范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范围,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政治制度可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而政治权力也可以改变或塑造政治制度。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定义指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政治参与形式包括投票、选举、结社、游行、示威、抗议等,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表达政治意见和诉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emocracy means rule by the people.”
Oligarchy Aristocracy Monarchy
政治哲学
Democracy
2. The value of democracy
a.民主与自由、平等 多数人的暴政(“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b.功利主义的民主解释 3. The paradox of democracy 4. Democracy and knowledge
3. 罗尔斯:正义在于分配的目标状态 诺齐克:正义在于分配的过程 a. 正当获得原则 b. 正当转让原则 c. 纠正原则
政治哲学
对诺齐克的几点批评:
1. 没有考虑到自愿性的再分配。 2. 没有考虑到过往的非正义获利。
3. 正当获得原则不完善。
参考书目: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 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政治哲学
思考题: 小明、小新和小红要一起去春游,但是对上 哪里春游有不同的看法,小新和小红两个人要去 植物园,小明要去动物园。请问最后应该去哪里 呢? 这时小新对小明说了,“我们不带你玩,我 和小红去植物园。你不是想去动物园吗?你自己 去好了。”你觉得小新的说法有道理吗?小明怎 样回答他?
政治哲学
——《明史· 本纪第一》
政治哲学:
对契约论的三种反驳:
1. 不合乎历史事实。 2. 不能对后代有效。 3. 休谟的反驳。
参考书目:

洛克:《政府论(上篇)》,瞿菊家等译,商务 印书馆,198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

政治哲学
洛克论财产权(property)
——《史记· 高祖本纪第八》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 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 变。”
——《宋史· 本纪第一》
“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 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 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 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

政治哲学
三、正义
1.
亚里士多德论三种正义 a.分配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 b.补偿正义(corrective justice) c.交换正义(commutative justice)
政治哲学
二、正义 2. 罗尔斯(John Rawls)论正义的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 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都应这样安排, 使它们①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②依 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
—— 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1页。
政治哲学
John Rawls
Robert Nozick
政治哲学
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几种批评:
1.针对原初状态的假设。 2.正对两条原则之间的关系。 3.分别针对两条原则。
政治哲学
诺齐克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评:
1. 罗尔斯:理性的人,契约式的建构 诺齐克:个人拥有权利 2. 罗尔斯:非历史性的、模式化的分配 诺齐克:历史性的、非模式化的分配
译,中国社

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 出版社,2001年。 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政治哲学
Democracy
1. What is democracy?
John Locke(1632-1704)
政治哲学
洛克论财产权(property):
1. 为什么我们要有财产权? 2. 我们如何获得财产权?——劳动渗入理论
3. 对财产权的限制: a.不能危害他人生存 b.不能暴殄天物
政治哲学
洛克的劳动渗入理论: “尽管土地和所有低等的生物为所有人类共同地享有, 然而,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所有权。除了他自己, 没有人对这个身体享有任何权利。而且,他的身体所从事 的劳动,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都完全地为他所有。为 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他让什么东西脱离了大自然原先 提供的那个状态,他就在其中渗入了自己的劳动,添加了 自己的所有,由此,那个东西变成了他的财产。由于原先 的那个东西从自然安排的一般状态中脱离了出来,并且被 他的劳动附加了一些东西在上面,那么,这便排除了其他 人对它的权利。”
——洛克:《政府论》(下篇)
政治哲学
对洛克劳动渗入理论的批评:
(1)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身体? (2)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
↓?
(3)因而每个人拥有其劳动渗入其中的物品。
政治哲学
参考书目:
■《世界人权宣言》

洛克:《政府论(下篇)》,瞿菊家等译,商务 印书馆,1982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二部分 第七 章),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 密尔:《代议制政府》,汪暄译,商务印书馆, 1982年。 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 书馆,1988年。
政治哲学1
政治哲学
一、权力(Power)与权威(Authority)
对权力的两个定义: 罗素: “当A对B的行为产生某种故意性的效 果时,A对B就拥有权力。” 罗伯特· 达尔:“在下述意义上,A对B拥有权 力,即他能让B做某些B可能不会做的事情。”
——转引自《政治哲学导论》(杰弗里· 托马79页,第80页。
政治哲学
一、权力(Power)与权威(Authority)
关于政治权威来源的三种理论: 1. 君权神授 2. “知识” 3. 一致同意(consent)
政治哲学
君权神授理论的两种形式:
1.上帝赋予,世袭继承。 2.家庭与政治制度的同构性。
政治哲学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