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北宋思维导图

军事
皇帝控制军队调动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中央 地方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设立知州,三年一换
财政
取消节度使收税,设立转运使,将财赋收归中央
结果
强化到中央集权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典故
杯酒释兵权
目的
防止武将专横
重用文臣,文臣统兵局面逐渐形成
重文轻武政策
措施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改革发展科举制,遵崇儒学
首领:元昊
党项族(西夏)
宋太祖:友好
宋真宗:辽大举攻宋
辽与北宋
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
连年交战
北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宋夏合约)
西夏与北宋
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都城东京(开封) 两宋经济
960—1127年 赵匡胤(宋太祖)
北宋
建立宋朝
成就
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统一中原和南方地区 皇帝控制兵权
积极影响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与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军队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低,加重了国家经济负担
对外关系
灭亡
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
女真族(金) 阿骨打抗辽
灭辽及北宋
首领:阿骨打 1151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北宋与金合谋,夹攻辽。北宋被辽打得大败,金把辽灭亡 金看到北宋无能,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北宋灭亡 北宋亡后,赵构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东南地区传入占城稻
棉纺织业兴起
丝织业
瓷都:江西景德镇
制瓷业
Hale Waihona Puke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水平高 船只配备指南针
七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思维导图)素材川教版

影响
分裂割据 局面的结
束
人物
宋太祖和他的 后继者
方针 先南后北
结果
陆续消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 来的武将专横
跋扈的弊端
重文轻 武政策
表现 影响
形成文官统兵 的格局
注重发展文教 事业,改革和
发展科举制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 气,有利于 政权稳固和 社会安定。
北宋的政治
思维导图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 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控制军队 的调动, 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
加强 兵权
采取分 加强行 化事权 政权
的办法
措施
税收由中 央掌控, 在地方设 置转运使
加强 财权
北宋的 建立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
北宋 的政 治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 (共15张PPT)

0
0
0
探究 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 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 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 些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 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把地方的
0
财赋收归中央。
0 0 0
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 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 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 (1)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2)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0
(3)地方上财政困难。
0
0
0
0
一、宋朝的建立
赵匡胤 (即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 汴京 (又 960 年,_______ 1、北宋的建立:_______
称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五代十国 的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_____________
分裂割据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调兵权 与_______ 军权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________ 统兵权 分离。 控制________ 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相权 分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机构, 强化君权。在中央:将_______ 强化中央集权。 通判 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_______ 地方 的控制。 在地方:设置________
0
0
探究 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 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 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 些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 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把地方的
0
财赋收归中央。
0 0 0
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 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 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 (1)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2)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0
(3)地方上财政困难。
0
0
0
0
一、宋朝的建立
赵匡胤 (即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 汴京 (又 960 年,_______ 1、北宋的建立:_______
称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五代十国 的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_____________
分裂割据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调兵权 与_______ 军权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________ 统兵权 分离。 控制________ 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相权 分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机构, 强化君权。在中央:将_______ 强化中央集权。 通判 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_______ 地方 的控制。 在地方:设置________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北师版新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27张)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 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
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 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 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 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 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 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宋太祖赵匡胤
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陈桥兵变
东京
黄袍加身 (河南开封)
"
先
南
后 北
宋
"
"
先
易
后
难
"
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
1.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你知道他是哪个朝 代的人吗?
你还知道哪些宋朝 的文学家?
惠州西湖苏东坡像
如果让你选择,你 会穿越到中国古代哪个 朝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 是中国古代 “最美好的时代”。
一、宋朝的建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 禁军首领赵匡胤 (宋太祖)发动兵 变,改国号为宋, 定都东京(今开 封),史称北宋。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
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 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 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 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 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 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宋太祖赵匡胤
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陈桥兵变
东京
黄袍加身 (河南开封)
"
先
南
后 北
宋
"
"
先
易
后
难
"
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
1.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你知道他是哪个朝 代的人吗?
你还知道哪些宋朝 的文学家?
惠州西湖苏东坡像
如果让你选择,你 会穿越到中国古代哪个 朝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 是中国古代 “最美好的时代”。
一、宋朝的建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 禁军首领赵匡胤 (宋太祖)发动兵 变,改国号为宋, 定都东京(今开 封),史称北宋。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北师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14张)

1、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2、百家姓
赵钱孙李____ 朱秦尤许____
冯陈褚卫____
最新全国百家姓排名、人数、比例 (据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一)人口在1500万人以上的姓氏
排名....姓氏....人数....比例..................
001、..李姓:..9528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94% 002、..王姓:..8892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41% 003、..张姓:..8484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07% 004、..刘姓:..645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5.38% 005、..陈姓:..543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4.53% 006、..杨姓:..369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3.08%
①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
②分割宰相的权力 ③禁军定期换防 ④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⑤增设通判监督知州 ⑥重文轻武
地方财政困难(A)
积贫
政府机构重叠,效 率低下,财政 (B) 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
战斗力下降(C)
积弱9
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说一说对我国实施大政方针时有怎样的启示?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 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信息全球化 的时代,建设一只现代化的强军是绝对需要的。
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
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D)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2.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2、百家姓
赵钱孙李____ 朱秦尤许____
冯陈褚卫____
最新全国百家姓排名、人数、比例 (据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一)人口在1500万人以上的姓氏
排名....姓氏....人数....比例..................
001、..李姓:..9528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94% 002、..王姓:..8892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41% 003、..张姓:..8484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7.07% 004、..刘姓:..645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5.38% 005、..陈姓:..543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4.53% 006、..杨姓:..3696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3.08%
①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
②分割宰相的权力 ③禁军定期换防 ④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⑤增设通判监督知州 ⑥重文轻武
地方财政困难(A)
积贫
政府机构重叠,效 率低下,财政 (B) 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
战斗力下降(C)
积弱9
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说一说对我国实施大政方针时有怎样的启示?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 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信息全球化 的时代,建设一只现代化的强军是绝对需要的。
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
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D)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2.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课件3北师大版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控制军权。“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强化君权。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 集中财权。地方设置转运使。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何影响?
(1)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 (2)消极: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军 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 弱的严重后果。
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
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D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2.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
是
( A)
A.文臣
B. 武将
C. 手工业者
D. 商人
3.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 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 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 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 映出宋朝 (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周世宗
以图述史
陈桥兵变
陈桥
北宋建立
杯酒释兵权 加强中央集权
叙述或编演图中的历史故 事,了解重要历史事件。
黄 袍 加 身
宋太祖:赵匡胤
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 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想一想 北宋的建立与两汉和唐朝的建立有什么不同?
两汉和唐朝的建立都是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 北宋的建立是大将篡权。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巩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 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 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 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 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 降,又增加 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共35张PPT)

(一)背景: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宋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兵戈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其道如 何?” 赵普说:国家不安者, 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 治之,无他奇巧也,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 外,全部运交中央。
“除支度给用外,凡缗
②影响:
mín帛之类,悉辇niǎn 送京师”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但地方 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 地方贫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 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 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 向窗前。 ——《励学篇》
这体现了统治阶级什么样的导向和意图?
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课堂 小结
时间:960年 都城:东京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 重要事件:黄袍加身 ①控制军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
返回 主界面
②强化君权 ③集中财权
1.北宋建立的时间、 事件、人物、都城
960年、陈桥驿、赵 匡胤、东京
P34
2.分裂局面的结束
①人物:宋太祖、宋太宗
②时间:960年—979年
能否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成 了全国的统一呢”?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是中国部分的统摆 在他的面前,就是:五代以来,兵家 夺权,战争不休,统治者的地位极不 稳固。好我们来看看宋太祖是怎样解 决这个问题的?
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兔死狗烹”表明权势人物的险恶, 杀掉功臣;而宋太祖的做法用怀柔的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思维导图
人物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 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控制军队 的调动, 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 采取分 化事权 的办法 税收由中 央掌控, 在地方设 置转运使
宋太祖和他的 后继者 先南后北 陆续消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 来的武将专横 跋扈的弊端 形成文官统兵 的格局 注重发展文教 事业,改革和 发展科举制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 气,有利于 退 政权稳固和 出 社会安定。
北宋的 建立
分裂割据 局面的结 束
方针
加强 兵权 加强行 政权
结果
措施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Fra bibliotek北宋 的政 治
重文轻 武政策
原因
加强 财权
表现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影响
思维导图
人物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 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控制军队 的调动, 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 采取分 化事权 的办法 税收由中 央掌控, 在地方设 置转运使
宋太祖和他的 后继者 先南后北 陆续消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 来的武将专横 跋扈的弊端 形成文官统兵 的格局 注重发展文教 事业,改革和 发展科举制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 气,有利于 退 政权稳固和 出 社会安定。
北宋的 建立
分裂割据 局面的结 束
方针
加强 兵权 加强行 政权
结果
措施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Fra bibliotek北宋 的政 治
重文轻 武政策
原因
加强 财权
表现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