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智能家庭网关PON网管部分

合集下载

4口ONU光猫使用介绍

4口ONU光猫使用介绍

XDK-E8021U-BXDK-E8021U-B型ONU产品全面遵循IEEE 802.3-2005和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2.1,具有电信级可运营、可管理、易维护的特点,为桥接型家庭侧设备,通过EPON技术实现家庭/SOHO用户的超宽带接入。

其具备1个PON上联接口通过光纤与局端设备连接。

结构小巧,支持安置桌面,壁挂或者安置在楼道信息箱。

产品特性:●符合IEEE802.3-2005标准。

●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和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支持帧过滤和抑制。

●支持标准的802.1Q Vlan功能,支持VLAN转换。

●支持4094个VLAN(802.1Q)。

●支持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支持QoS,包括业务流分类、优先级标记、排队及调度、流量整形和流量管制等。

●支持IGMP Snooping。

●支持以太网端口限速、环路检测、二层隔离。

●支持断电告警。

●支持远程复位和重启功能●支持恢复出厂参数功能●支持数据加密●支持状态检测和故障上报功能●支持电源防雷和业务端口防雷。

端口特性:从左至右接口依次是:●PON口:通过光纤线接源端OLT设备●RJ45端口:通过双绞线接用户侧设备,4个10/100M自适应接口●复位按钮:恢复出厂默认,用细针按住孔内3秒以上,系统将恢复出厂默认●电源接口:接外置电源光学特性:>支持波分复用技术单纤双向(单纤三向)传输>接口类型: SC/PC>最大分光比: 1:32> 速率: 上下对称1.25Gbps>发送波长: 1310 nm>接收波长: 1490 nm>输出光功率: -1~+4dBm>接收灵敏度:< -26dBm>OLT与ONU之间最远距离支持20公里其他特性:认证:符合CE, FCC,ROHS等标准EMC / EMI :符合VCCI Class B, FCC Part 15 B标准安全:符合UL 60950安全规范防雷击防浪涌电压保护:符合ITU-T K.21标准物理特性:●电源:12V/1A功耗:8W●温度:工作温度:0~55℃储存温度:-30~60℃相对湿度:10~90% (非冷凝)更多详细介绍。

智慧家庭网络工程师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智慧家庭网络工程师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智慧家庭网络工程师模拟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客户要求将IMS固话的来电转接到他的本地手机号码,在话机上的操作是()A、*57手机号码#B、*47手机号码#C、*47*手机号码#D、*57*手机号码#正确答案:D2、两个路由器通过无线实现同一网段,同SSID,这种组网方式为以下哪种()A、无线中继B、有线桥接C、智能组网D、无线桥接正确答案:D3、路由器包装盒上的1200M代表的是();A、最大有线速率B、最大传输距离C、最大Wi-Fi速率D、最大RAM正确答案:C4、如遇到用户自动恢复的情况,需告知用户()A、如果后面网络再出现问题,您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我再给您处理B、这个属于网络自恢,那我就报结工单了C、您网络恢复就好了D、那您有问题再打10086吧正确答案:A5、对于客户投诉淘宝网访问非常慢甚至部分图片无法打开的问题,客户端维护人员以下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电话联系客户了解到白天正常晚上才出现问题时可直接解释是互联互通问题引起,而无需现场处理B、现场测试定位,提供源地址、出现问题的服务器IP地址、ping和tracert测试数据、httpwatch软件的抓包文件等信息给上一级处理C、此类问题经常出现,过一段时间又会自动恢复,不用联系客户,等它自动恢复即可D、现场测试带宽正常,其他网站访问正常,只有淘宝网访问有问题,可直接向客户解释该问题属于淘宝网站服务器问题,我司不负责处理正确答案:B6、GPON系统中加密技术的密钥的生成方是A、ODNB、交换机C、ONUD、OLT正确答案:C7、如何查看用户家中智能家庭网关的andlink版本号?A、通过和家亲APP-网关详情查看B、登陆组网设备查看C、以上都对D、登录正确答案:A8、IMS固话的WAN配置,连接模式应选择A、其他B、路由C、桥接D、固定IP正确答案:B9、通常说的端口包括A、上行口GE或10GE端口B、用于专线业务的下行ETH口C、以上都是D、下行PON口、E1口、ADSL/VDSL、POTS正确答案:C10、当用户的每个房间至家庭信息箱需要有暗埋网线,如果用户介意使用明线且电源保障困难的节点,并且要求高覆盖、多房间场景,我们可以推荐哪种方案?A、光猫+无线电力猫B、光猫+POE交换机+面板APC、光猫无线网络(或智能网关无线网络)D、光猫+普通路由器正确答案:B11、1310nm波长的光每公里损耗为()dB。

(完整)FTTH宽带基础原理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FTTH宽带基础原理总结,推荐文档

一、FTTH及PON基础知识1.1 PON 系统基本原理PON(无源光网络)是指OLT(光线路终端)和ONU(光网络单元)之间的ODN(光分配网络)全部采用无源设备的光接入网络。

PON是一种点对多点(P2MP的光接入系统,它能够节省光纤资源、ODN无需供电、用户接入方便和支持多业务接入,是运营商目前大力推行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主要有EPON 和GPOF两种技术。

PON系统采用WD 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

ONU/ONT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 •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每PON口可以实现最大上行 1.25G ,下行2.5G传输速度。

1.1.1 PON 典型网络结构PON系统主要由OLT ODN和ONUE部分组成,其中ODN不包含有源设备,OLT至ONU 之间通过光分路器连接形成P2MP(点到多点)的结构。

I nternet1.1.2 PON 系统传输方式上行方向为TDMA方式各ONL上行数据分时发送,各ONU勺发送时间与长度由OLT集中控制。

下行方向为广播方式下行数据广播发送,每个ONI根据下行数据的标识信息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丢弃其他用户的数据。

广播方式翼霍用户,SplitterONU31.2 PON 系统组成PON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设备• ODN指用于连接局端OLT设备和远端ONI设备之间的光分配网络,ODN只包含无源器件或设施•光网络单元(ONU/O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ptical Line larminal 光蚁挞终瑞无源分光器-plica I etwork nit光叫埔单元iIV41.2.1 OLT 设备介绍OLT是PON勺核心功能模块,OLT在物理上一般以机架的形式呈现。

机架式OLT(大型)采用插板式结构,功能复杂、容量大,实现难度高。

中国电信PON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中国电信PON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3.1.4 根据接入用户类型的不同,ONU可分为SFU型、HGU型、SBU型、 MDU型和MTU型。 1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当商业客户不需要 TDM业务时,SFU也可以用于商业客户。SFU仅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 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 IAD)或CATV业务,可配合家庭网关使用。SF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 表 3.1.4-1。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MODF Mai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NT Network Terminator ODF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PPPoE Point to Point Protocal over Ethernet QoS Quality of Service RF Radio Frequency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ESR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
安装于用户内的综合配线箱体,也称为家居信息箱或用户综 合信息箱,用于安装通信设备、入户光缆端接设施、各种信 息业务的配线模块及家庭智能化系统模块等设备,是户内布 线系统的汇聚点。 2.0.7 光纤插座盒(Optical Fiber Socket-box) 光纤插座盒是 户内或楼道内用于光缆成端固定的设备,由面板、底座、光 纤接头保护件、适配器等组成。它可以与普通网络信息面板 功能混合,组成混合型光纤插座盒。 2.0.8 光纤现场连接器(Field-mountabl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一种用于在施工现场用机械方式在单模光纤或 光缆的护套上直接组装而成的单模光纤活动连续器,一般采 用预埋光纤式。 2.0.9 互联网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 互联网电视(IPTV)是在IP网络上开展的互动业务。IPTV 业务主要包括点播(VoD)、广播(BTV)、游戏、信息服 务、广播节目预订、通信服务、远程教育、音乐/卡拉OK、 互动广告、机顶盒上网浏览等。

PON专线解决方案

PON专线解决方案

PON专线解决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目标及需求说明 (4)二、PON技术原理及优势分析 (5)1. PON技术简介 (7)1.1 定义及发展历程 (8)1.2 主要技术特点 (9)2. PON技术优势分析 (10)2.1 高速传输能力 (11)2.2 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12)2.3 优秀的网络安全性能 (13)三、PON专线解决方案设计 (14)1. 整体架构设计思路 (16)2.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17)3. 软件系统配置及功能实现 (18)四、PON专线解决方案实施流程 (19)1. 实施前准备工作 (19)2. 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 (21)3.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22)4. 用户培训及后期维护支持 (23)五、性能评价与测试分析 (24)1. 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5)2. 测试方法及步骤描述 (26)3. 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报告 (27)六、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9)1.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30)2.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制定 (31)七、投资与成本分析 (32)1. 项目投资规模及构成 (33)2. 成本效益分析 (34)3. 回报预测及收益评估方法 (35)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PON专线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网络技术,因其高带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项目旨在解决企业在网络接入方面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

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着网络安全、数据传输质量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一种高效、稳定的网络接入方案;PON专线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带宽、低损耗、灵活接入等,成为企业网络接入的重要选择;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一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构建一个基于PON专线的企业网络接入方案,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质量,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中国移动智能家庭网关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智能家庭网关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智能智能网关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H o m e G a t e w a y f o r C h i n a M o b i l e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X)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定义 (1)3.2. 缩略语 (1)4. 测试配置 (4)5. 管理接口功能测试 (4)5.1. 连接功能 (4)5.1.1. 智能网关设备首次连接管理平台(OUI-SN认证) (4)5.1.2. 智能网关设备首次连接管理平台(设备认证Password认证) (6)5.1.3. 智能网关设备非首次连接管理平台 (7)5.2. 软件升级 (8)5.2.1. 测试目的 (8)5.2.2. 测试配置 (8)5.2.3. 测试步骤 (8)5.2.4. 预期结果 (9)5.3. 设备重启 (9)5.3.1. 测试目的 (9)5.3.2. 测试配置 (10)5.3.3. 测试步骤 (10)5.3.4. 预期结果 (10)5.4. 参数配置文件上传 (10)5.4.1. 测试目的 (10)5.4.2. 测试配置 (11)5.4.3. 测试步骤 (11)5.4.4. 预期结果 (11)5.5. 参数配置文件下载 (11)5.5.1. 测试目的 (11)5.5.2. 测试配置 (12)5.5.3. 测试步骤 (12)5.5.4. 预期结果 (12)5.6. 远程恢复出厂设置 (13)5.6.1. 测试目的 (13)5.6.2. 测试配置 (13)5.6.3. 测试步骤 (13)5.6.4. 预期结果 (13)5.7. 故障诊断 (14)5.7.1. 诊断 (14)5.7.2. 告警 (15)5.7.3. 上传日志文件 (16)5.8. 性能监控 (17)5.8.1. 参数值变化上报 (17)5.8.2. 周期采样监控 (19)5.8.3. GPON上行状态统计查询 (20)5.9. 安全管理 (20)5.9.1. 智能网关发起安全连接 (20)5.9.2. 管理平台发起安全连接 (21)5.10. 指示灯控制 (23)5.10.1. 测试目的 (23)5.10.2. 测试配置 (23)5.10.3. 测试步骤 (23)5.10.4. 预期结果 (23)5.11. 智能网关系统信息参数查询 (23)5.11.1. 测试目的 (23)5.11.2. 测试配置 (23)5.11.3. 测试步骤 (24)5.11.4. 预期结果 (24)6. 设备接入功能测试 (24)6.1. WAN连接功能 (24)6.1.1. 测试目的 (24)6.1.2. 测试配置 (24)6.1.3. 测试步骤 (24)6.1.4. 预期结果 (25)6.2. WAN连接配置 (25)6.2.1. 测试目的 (25)6.2.2. 测试配置 (26)6.2.3. 测试步骤 (26)6.2.4. 预期结果 (26)6.3. WAN连接数据隔离功能 (27)6.3.1. 测试目的 (27)6.3.2. 测试配置 (27)6.3.3. 测试步骤 (27)6.3.4. 预期结果 (28)7. 设备传送功能测试 (28)7.1. VLAN功能 (28)7.1.1. VLAN透传功能 (28)7.1.2. VLAN标记功能 (29)7.2. 数据转发功能 (29)7.2.1. 端口绑定转发方式 (29)7.2.2. VLAN绑定转发方式 (30)7.2.3. 路由转发方式 (31)7.3. 组播功能 (31)7.3.1. IGMP Proxy功能 (31)7.3.2. IGMP Snooping功能 (32)7.4. 接入公网终端数量限制功能 (33)7.4.2. 测试配置 (33)7.4.3. 测试步骤 (33)7.4.4. 预期结果 (34)8. 设备联网功能测试 (34)8.1. 用户接口联网功能 (34)8.1.1. 测试目的 (34)8.1.2. 测试配置 (34)8.1.3. 测试步骤 (34)8.1.4. 预期结果 (34)8.2. 智能网关下挂设备管理测试 (35)8.2.1. 测试目的 (35)8.2.2. 测试配置 (35)8.2.3. 测试步骤 (35)8.2.4. 预期结果 (35)8.3. WLAN功能 (35)8.3.1. 开启和禁用功能 (35)8.3.2. 无线信道选择功能 (36)8.3.3. 发射功率可调 (37)8.3.4. 多SSID (37)8.3.5. WLAN共享功能 (38)8.3.6. WPS (39)8.3.7. 访客网络 (40)8.3.8. WLAN工作频段 (40)8.3.9. WLAN定时开关测试 (41)9. 设备地址功能测试 (43)9.1. IPv4地址管理 (43)9.1.1. WAN侧IPv4地址获取功能 (43)9.1.2. LAN侧IPv4地址分配功能 (44)9.2. IPv4 NAT/NAPT要求 (44)9.2.1. NAT/NAPT功能 (44)9.2.2. Virtual Server功能(可选) (45)9.2.3. SIP ALG功能 (46)9.2.4. L2TP IPSec ALG功能 (47)9.2.5. FTP ALG功能 (48)9.3. DNS功能要求 (48)9.3.1. DNS Relay功能 (48)10. 设备QoS 功能测试 (49)10.1. 业务流分类和标记功能 (49)10.1.1. 测试目的 (49)10.1.2. 测试配置 (49)10.1.3. 测试步骤 (50)10.1.4. 预期结果 (51)10.2. 业务流限速 (51)10.2.2. 测试配置 (51)10.2.3. 测试步骤 (51)10.2.4. 预期结果 (52)10.3. 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功能 (52)10.3.1. 测试目的 (52)10.3.2. 测试配置 (52)10.3.3. 测试步骤 (52)10.3.4. 预期结果 (52)10.4. WRR优先级队列调度功能 (53)10.4.1. 测试目的 (53)10.4.2. 测试配置 (53)10.4.3. 测试步骤 (53)10.4.4. 预期结果 (53)11. API功能测试 (54)11.1. API权限测试 (54)11.1.1. API权限相关信息查询功能 (54)11.1.2. 网关API权限管理 (54)11.2. 智能网关API功能调用验证 (55)11.2.1. 智能网关API接口 (55)11.2.2. 数据流QoS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6)11.2.3. 数据流重定向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7)11.2.4. 数据流镜像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8)11.2.5. 数据流精细处理服务类API接口测试 (58)11.3. 插件消息通知测试 (59)11.3.1. 流量监控消息通知测试 (59)11.3.2. 语音呼叫记录通知测试 (60)11.3.3. USB设备消息通知测试 (61)11.3.4. 智能网关下挂设备消息通知测试 (61)12. 设备安全功能测试 (62)12.1. 防攻击功能 (62)12.1.1. 防DoS攻击能力 (62)12.1.2. 防端口扫描能力 (63)12.1.3. 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64)12.1.4. 防火墙功能 (64)12.1.5. 非法组播源控制功能 (65)12.1.6. DHCP、IGMP、ARP报文抑制功能 (66)12.2. 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67)12.2.1. DMZ功能 (67)12.2.2. 接入控制功能 (67)12.2.3. URL访问控制功能 (68)12.3. WLAN安全 (69)12.3.1. SSID广播/隐藏功能 (69)12.3.2. Open System/Share Key-WEP加密功能 (70)12.3.3. WPA-PSK/WPA2-PSK-AES/TKIP加密功能 (70)12.4. 语音安全 (72)12.5. 家长控制(可选) (72)12.5.1. 测试目的 (72)12.5.2. 测试配置 (72)12.5.3. 测试步骤 (73)12.5.4. 预期结果 (73)12.6. 设备其它功能 (73)12.6.1. SNTP功能 (73)13. VoIP测试 (74)13.1. VoIP双栈管理 (74)13.1.1. 测试目的 (74)13.1.2. 测试配置 (74)13.1.3. 测试步骤 (74)13.1.4. 预期结果 (75)14.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75)14.1. 日志功能 (75)14.1.1. 测试目的 (75)14.1.2. 测试配置 (75)14.1.3. 测试步骤 (75)14.1.4. 预期结果 (76)14.2. 本地操作管理维护 (76)14.2.1. 本地管理基本要求 (76)14.2.2. 本地Web登录安全要求 (76)14.2.3. 本地Web上的Password认证功能要求 (77)14.2.4. 本地Web界面功能要求 (78)14.2.5. 本地恢复操作测试 (79)14.3. 预配置文件下发功能(可选) (79)14.3.1. 测试目的 (79)14.3.2. 测试配置 (80)14.3.3. 测试步骤 (80)14.3.4. 预期结果 (80)15. 扩展功能要求 (80)15.1. USB存储共享功能(可选) (80)15.1.1. 测试目的 (80)15.1.2. 测试配置 (80)15.1.3. 测试步骤 (81)15.1.4. 预期结果 (81)15.2. USB共享打印(可选) (81)15.2.1. 测试目的 (81)15.2.2. 测试配置 (81)15.2.3. 测试步骤 (81)15.2.4. 预期结果 (82)15.3. UPnP功能要求 (82)15.3.2. 测试配置 (82)15.3.3. 测试步骤 (82)15.3.4. 预期结果 (82)15.4. DLNA DMS功能(可选) (83)15.4.1. 测试目的 (83)15.4.2. 测试配置 (83)15.4.3. 测试步骤 (83)15.4.4. 预期结果 (83)16. 智能化功能 (84)16.1. 网关认证 (84)16.1.1. 测试目的 (84)16.1.2. 测试配置 (84)16.1.3. 测试步骤 (84)16.1.4. 预期结果 (84)16.2. 智能网关和手机客户端绑定 (84)16.2.1. 测试目的 (84)16.2.2. 测试配置 (84)16.2.3. 测试步骤 (85)16.2.4. 预期结果 (85)16.3. 插件通用功能测试 (85)16.3.1. 插件状态查询 (85)16.3.2. 插件安装 (86)16.3.3. 插件更新 (86)16.3.4. 插件启动 (87)16.3.5. 插件终止 (87)16.3.6. 插件卸载 (88)16.3.7. 插件恢复 (88)16.3.8. 插件数据存储 (89)16.4. 网关心跳上报 (90)16.4.1. 测试目的 (90)16.4.2. 测试配置 (90)16.4.3. 测试步骤 (90)16.4.4. 预期结果 (90)16.5. JVM和OSGi基础运行环境测试 (90)16.5.1. 测试目的 (90)16.5.2. 测试配置 (90)16.5.3. 测试步骤 (90)16.5.4. 预期结果 (91)17. 性能测试 (91)17.1. 路由转发性能要求 (91)17.1.1. IPv4路由转发吞吐量 (91)17.1.2. IPv4 NAPT转发吞吐量 (92)17.1.3. 地址学习 (93)17.1.5. 连接数量要求 (95)17.1.6. 稳定性 (95)17.1.7. 多API接口调用场景下的NAT转发吞吐量测试 (96)17.2. WLAN吞吐量性能要求 (97)17.2.1. 性能测试-无加密时的多用户吞吐量(理想环境) (97)17.2.2. 性能测试-有加密时的多用户吞吐量(理想环境) (98)17.3. 系统性能测试 (99)17.3.1. 业务流处理能力测试 (99)17.3.2. 多业务服务等级验证测试 (100)17.3.3. ONU混合满配测试 (101)17.4. 智能化功能模块的性能测试 (102)17.4.1. JVM性能 (102)18. 功耗 (103)18.1. 测试目的 (103)18.2. 测试配置 (103)18.3. 测试步骤 (103)18.4. 预期结果 (104)19. 预置插件测试 (104)19.1. 网关软探针测试 (104)19.1.1. 测试目的 (104)19.1.2. 测试配置 (104)19.1.3. 测试步骤 (104)19.1.4. 预期结果 (105)19.2. 基础功能插件测试 (105)19.2.1. 测试目的 (105)19.2.2. 测试配置 (105)19.2.3. 测试步骤 (105)19.2.4. 预期结果 (105)20. 编制历史 (106)附录A (标准性附录)智能网关支持IPv6功能测试 (107)A.1.IPv4/v6双栈功能 (107)A.1.1.测试目的 (107)A.1.2.测试配置 (107)A.1.3.测试步骤 (107)A.1.4.预期结果 (107)A.2.DS-Lite 功能 (108)A.2.1.测试目的 (108)A.2.2.测试配置 (108)A.2.3.测试步骤 (108)A.2.4.预期结果 (108)A.3.IPv6地址管理 (109)A.3.1.WAN侧IPv6地址获取功能 (109)A.3.1.1.测试目的 (109)A.3.1.2.测试配置 (109)A.3.1.3.测试步骤 (109)A.3.1.4.预期结果 (109)N侧IPv6地址分配功能 (110)A.4.1.测试目的 (110)A.4.2.测试配置 (110)A.4.3.测试步骤 (110)A.4.4.预期结果 (110)A.5.VLAN功能 (110)A.5.1.测试目的 (110)A.5.2.测试配置 (111)A.5.3.测试步骤 (111)A.5.4.预期结果 (111)A.6.QoS功能 (111)A.6.1.测试目的 (111)A.6.2.测试配置 (112)A.6.3.测试步骤 (112)A.6.4.预期结果 (113)A.7.IPv6路由转发吞吐量 (113)A.7.1.测试目的 (113)A.7.2.测试配置 (113)A.7.3.测试步骤 (113)A.7.4.预期结果 (114)A.8.IPv6 组播功能 (114)A.9.MLD Proxy功能 (114)A.10.MLD Snooping功能 (114)A.11.跨VLAN组播转发功能 (114)A.11.1.测试目的 (114)A.11.2.测试配置 (115)A.11.3.测试步骤 (115)A.11.4.预期结果 (115)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智能智能网关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内容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网络定位、接口、功能、性能、操作管理维护、硬件能力和扩展功能等要求,适用于中国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智能网关设备及相应的网络侧平台。

中国移动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规范

中国移动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P r o v i n c i a l D i g i t a l H o m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t f o r m o f C h in a M o b i l e 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QB-╳╳-╳╳╳-╳╳╳╳目录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管理平台架构 (3)4.1. 管理平台在网络中的位置 (3)4.2. 管理平台与其它网元的接口 (4)4.3. 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 (5)5. 管理平台系统管理要求 (7)5.1. 安全管理 (7)5.1.1. 登录访问安全策略管理 (7)5.1.2. 管理员角色管理 (7)5.1.3. 管理员帐号管理 (8)5.1.4. 分权分域管理 (9)5.1.5. 管理员登录管理 (9)5.1.6. 在线管理员管理 (10)5.1.7. 外部系统访问接口管理 (10)5.2. 资源监控 (10)5.2.1. 日志管理 (10)5.2.2. 系统软件管理 (11)5.2.3. 服务器资源监控 (11)5.2.4. 系统时间同步 (11)5.3. 数据管理 (11)5.3.1. 关键数据备份和恢复 (12)5.3.2.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12)5.4. 报表管理 (12)5.4.1. 缺省报表 (12)5.4.2. 报表定制 (12)5.4.3. 报表输出 (13)5.5. 业务管理 (13)5.5.1. 业务代码管理 (13)5.5.2. 业务代码操作管理 (13)5.5.3. 业务配置模版 (13)6. 网关终端设备管理 (14)6.1. 终端设备注册发现 (14)6.1.1. 终端设备自动发现 (14)6.1.2. 终端设备认证功能 (14)6.2. 终端设备管理 (15)6.2.1. 设备基本信息 (15)6.2.2. 设备业务信息 (15)6.2.3. 设备分域管理 (15)6.2.4. 设备使用资源 (15)6.2.5. 设备配置文件 (16)6.2.6. 设备分组管理 (16)6.2.7. 设备远程操作 (16)6.2.8. 设备批量操作 (17)6.3. 终端设备升级管理 (17)6.3.1. 软件包管理 (17)6.3.2. 软件版本升级 (17)6.4. 终端设备维护管理 (18)6.4.1. 终端设备性能和状态监测功能 (18)6.4.2. 终端设备告警管理 (18)6.4.3. 终端设备日志管理 (18)6.4.4. 管理报文跟踪 (18)6.4.5. 快速故障分析 (19)6.4.6. 在线状态同步(可选) (19)6.5. 智能网关API权限管理 (19)6.5.1. 概述 (19)6.5.2. API权限管理 (20)7. 机顶盒终端管理 (21)7.1. 开机、注册及关机 (21)7.2. 配置管理 (21)7.3. 重置用户账号和密码 (22)7.4. 固件升级 (22)7.5. 故障诊断 (22)7.6. 软探针等维护APP管理 (22)7.6.1. 软探针等维护APP权限管理 (22)7.6.2. 软探针等维护APP文件管理 (23)7.6.3. 软探针等维护APP操作管理 (24)8. 智能网关插件管理 (24)8.1. 本地插件引入审核 (24)8.2. 插件的安装 (25)8.3. 插件的升级 (25)8.4. 插件的卸载 (25)8.5. 插件的启动与停止 (25)8.6. 插件的恢复 (25)8.7. 插件查询 (26)8.8. 心跳保活 (26)9. 软探针前置机 (26)9.1. 魔百和软探针 (26)9.2. 智能网关软探针 (26)10. 业务运营管理 (27)10.1. 网关信息管理 (27)10.1.1. 网关导入 (27)10.1.2. 网关上下线 (27)10.2. 本地统计分析 (27)10.2.1. 宽带业务开通分析 (27)10.2.2. 插件业务使用分析 (28)10.3. 本地业务管理 (28)10.3.1. 业务订购/退订 (28)10.3.2. 订购关系鉴权 (29)10.3.3. 订购关系查询 (29)10.3.4. 采集话单 (29)10.3.5. 应用鉴权 (29)10.3.6. 业务平台鉴权 (30)10.4. 本地产品管理 (30)10.4.1. 业务类型管理 (31)10.4.2. 业务生命周期管理 (31)10.4.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33)10.5. 屏幕管理 (36)10.5.1. 屏幕编排 (36)10.5.2. 屏幕程序管理功能 (37)10.5.3. 屏幕配置文件管理功能 (37)10.6. 机顶盒业务管理 (38)10.6.1. 工作计划及调度策略 (38)10.6.2. 终端参数获取及配置 (38)10.6.3. 终端参数监控 (39)10.6.4. 版本管理 (39)10.6.5. 版本升级 (39)10.6.6. 开机和关机记录 (39)10.6.7. 记录和统计功能 (39)10.7. 应用管理 (40)10.7.1. 应用门户展示 (40)10.7.2. 应用订购下载 (40)10.7.3. 应用远程管理 (40)10.8. 门户管理 (40)10.8.1. 家庭用户门户 (40)10.8.2. 运营管理门户 (40)10.8.3. 合作伙伴门户 (41)10.9. 合作伙伴管理 (41)10.9.1. 信息管理 (41)10.9.2. 合作类型管理 (41)10.9.3. 内容管理 (42)10.9.4. 业务管理 (42)10.9.5. 产品管理 (42)10.9.6. 应用管理 (42)10.9.7. 公告管理 (43)10.9.8. 合同管理 (43)10.9.9. 考核管理 (43)10.9.10. 结算管理 (43)11. 管理平台性能要求 (43)11.1. 处理能力 (43)11.2. 稳定性 (44)11.3. 数据库 (44)11.4. 备份、倒换和故障恢复 (44)12. 编制历史 (46)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普通家庭网关和智能家庭网关终端设备连接管理平台的初始参数配置 (47)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智能网关插件API权限分类方法 (47)附录C (标准性附录)网关序列号格式要求 (52)前言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数字家庭终端设备的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本标准简称管理平台),为网络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维护和运营等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家庭宽带业务开通流程规范(2020版)

中国移动家庭宽带业务开通流程规范(2020版)

中国移动家庭宽带业务开通流程规范(2020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2020年1月目录前言 (4)一、名词解释 (5)二、家客业务开通的支撑手段 (5)2.1功能域划分 (6)2.2功能与流程对应关系 (6)2.3功能要求 (7)三、家客业务相关资源的管理 (9)3.1家庭宽带小区资源录入 (9)3.2对于非标地址的描述 (9)3.3地址资源信息的校验 (10)3.2.1乡镇/街道 (10)3.2.2路、巷、行政村 (10)3.2.3小区、学校、自然村 (10)3.2.4楼 (11)3.2.5单元 (11)3.2.6层 (11)3.2.7房号 (11)3.4业务开通过程中网络资源数据变更管理 (11)3.5维护过程中网络资源数据变更管理 (12)3.6资源的应用消费场景 (12)四、家客业务的开通流程 (13)4.1新装机流程 (13)4.1.1业务受理 (16)4.1.2资源分配 (17)4.1.3自动激活流程 (17)4.1.4工单调度 (19)4.1.5工单施工 (20)4.1.6装维回单 (21)4.1.7工单回访 (21)4.1.8工单归档 (22)4.1.9异常情况退单 (22)4.2拆机流程 (22)4.2.1业务受理 (25)4.2.2资源去激活 (25)4.2.3现场施工 (25)4.2.4资源释放 (26)4.2.5工单归档 (26)4.3移机流程 (26)4.4业务叠加流程 (27)4.4.1业务受理 (30)4.4.2数据端口配置 (31)4.4.3工单调度 (31)4.4.4工单施工 (31)4.4.5装维回单 (31)4.4.6工单回访 (31)4.4.7工单归档 (31)4.5流程表单 (32)前言家庭宽带是公司实施“大连接”战略的关键战略控制点,是全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和收入增长的引擎,是拓展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入口,对于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实现公司2020发展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ONU管理IP

143
ONU在OLT PON口的编号

144
ONU认证类型

145
ONU认证的值

146
接收光功率

147
发送光功率

148
偏置电流

149
温度

150
供电电压

151
对端发送光功率

152
对端接收光功率

153
性能数据-lan口-ONU
ONU上联口的唯一标识

154
ONU上的端口

23
所属OLT PON端口rmUID

24
ONU管理IP

25
ONU类型

26
ONU分类

27
ONU型号

28
ONU软件版本

29
ONU在OLT PON口的编号

30
设备序列号

31
ONU认证类型

32
ONU认证的值

33
FTTx模式

34
管理状态

35
运行状态

36
最近一次脱网时间

37
ONU到OLT距离(单位米)

96
ONU管理IP

97
ONU在OLT PON口的编号

98
ONU认证类型

99
ONU认证的值

100
内存利用率

101
CPU利用率

102
温度

103
性能数据-板卡-onu
ONU板卡的唯一标识

104
板卡的位置信息

105
ONU管理IP

106
OLT IP地址

107
板卡所在ONU的所属OLT PON端口

131
未发送的错误报文数

132
接收到的错误报文数

133
接收到的单播包数

134
接收到的组播包数

135
接收到的广播包数

136
发送的单播包数

137
发送的组播包数

138
发送到的广播包数

139
性能数据-光模块-ONU
ONU上联口的唯一标识

140
OLT IP地址

141
ONU的所属OLT PON端口
6
4.2 ONT光路状态
7
操作维护支持
5.1 ONT常用操作
8
5.2 ONT支持宽带业务配置
9
5.3 ONT支持语音业务配置
10
5.4 ONT支持IPTV业务配置
二、中国移动互通型光网络终端(ONT)OMC指令接口要求
序号
测试项目
应答
备注
1
ONU网元配置
1.1.1 查询OLT下所有ONU信息或查询单个ONU信息
智能家庭网关-网管部分应答和测试要求
说明:以下各部分均需要进行应答和测试。
一、中国移动互通型光网络终端(ONT)OMC系统功能要求
序号
测试项目
应答
备注
1
配置管理
1.1 ONT查询与配置
2
1.2 ONT软件版本查询与下载
3
故障管理
2.1 ONT告警信息
4
性能管理
3.1 ONT性能指标
5
拓扑管理
4.1 ONT上报上下线、激活去激活状态
2
1.1.2 查询ONU配置信息
3
1.1.3 查询ONU状态信息
4
ONU端口配置
1.2.1 查询端口VLAN信息
5
1.2.2 查询LAN端口信息
6
1.2.3 查询POTS口信息(条件必选)
7
ONU业务配置
1.3.1.1 VOIP端口语音业务配置(条件必选)
8
1.3.1.2 VOIP端口语音业务配置删除(条件必选)

9
告警网元UID

10
告警网元名称

11
告警网元设备类型

12
告警定位对象UID

13
告警定位对象名称

14
告警定位对象资源类型

15
告警定位信息

16
告警辅助信息

17
告警数据-传输
设备单板型号

18
告警检测点

19
层速率

20
资源数据
资源数据-ONU
ONU唯一标识

21
本地名称

22
所属OLT设备的rmUID

84
保护组类型

85
保护组复原标识

86
保护组倒换状态

87
保护组恢复等待时间

88
保护组告警持续时间

89
被保护的终端点信息

90
用来保护的终端点信息

91
关联网元唯一标识

92
性能数据
性能数据-网元-onu
ONU唯一标识

93
本地名称

94
OLT IP地址

95
板卡所在ONU的所属OLT PON端口
10
设备设置接口
7.1 设置WIFI开启
11
7.2 设置WIFI关闭
12
7.3 修改SSID密码
13
7.4 恢复出厂设置
14
7.5 重启设备
15
7.6 账号密码重置
16
设备测试接口
8.1 PING测试
17
8.2 PPPOE仿真测试
18
8.3Traceroute诊断测试
19
全量资源数据同步接口
9.1 家庭网关

168
丢弃的接收报文数

169
丢弃的发送报文数

170
未发送的错误报文数

171
接收到的错误报文数

172
接收到的单播包数

173
接收到的组播包数

174
接收到的广播包数

175
发送的单播包数

176
发送的组播包数

177
发送到的广播包数

四、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与网管系统接口要求
序号
测试项目
应答

108
ONU在OLT PON口的编号

109
ONU认证类型

110
ONU认证的值

111
内存利用率

112
CPU利用率

113
温度

114
性能数据-上联口-ONU
ONU上联口的唯一标识

115
OLT 上联口
否,ONU类型为MDU时候必选
116
OLT IP地址

117
板卡所在ONU的所属OLT PON端口
备注
1
业务开通接口
5.1 宽带上网业务(PPPOE模式)
2
5.2 语音业务(SIP模式)
3
5.3 OTT机顶盒通道(DHCP模式)
4
5.4 OTT机顶盒开通
5
数据查询接口
6.1.1 查询设备信息
6
6.1.2 查询设备业务状态
7
6.1.3 查询DNS地址和拨号错误码
8
6.2 告警查询
9
6.3.1 查询LAN口性能

53
软件版本

54
硬件版本

55
序列号

56
单板状态

57
资源数据-端口
端口唯一标识

58
所属网元rmUID

59
所属板卡rmUID

60
板卡所属容器rmUID

61
本地名称

62
端口序号

63
管理状态

64
运行状态

65
端口类型

66
端口子类型

67
端口可开通业务

68
端口速率

69
方向

70
端口角色

71
是否为上联口

72
资源数据-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设备唯一标识

73
语音协议类型

74
H248 协议配置中的MG网关域名

75
IP获取方式

76
IP地址

77
IP地址掩码

78
网关地址

79
外层业务优先级

80
内层业务优先级

81
主软交换的IP地址

82
备软交换的IP地址

83
资源数据-保护组
保护组唯一标识
9
维护操作管理
2.1 激活、去激活VOIP端口(条件必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