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6篇)《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借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
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
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出__韵味,并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__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总能给人一种淡淡的清凉的味道。
而这正迎合了历代文人的雅兴,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借月抒怀的诗句吗?指名吟诵,然后显示图片齐诵。
二、吟读课文,读出文言味道。
1、播放音频朗读。
2、生自由读,显示初读要求。
3、指名试读,并指名评价(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4、师指导读,重点指导如何读出文言的味道。
5、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显示要求。
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
3、生质疑。
4、师检测。
(1)重点文言词,抢答。
(2)重点语句理解。
指名翻译,小结译句方法。
5、开火车译读全文。
四、赏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
过渡:齐读标题,并指名说说标题的意思。
标题概括了__内容,究竟是怎样的月色让原本打算睡觉的作者忍不住起来散步呢?1、出示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学生自选角度赏析,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角度,表达的情感角度等去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由月亮话题导入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之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⑴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韵味。
(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特殊的心境(3)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挫折教育理念,懂得顺境皆自然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1)理解字词句的含义;(2)朗读与背诵读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文已能初步理解,但大段落古文接触少,加之文章年代久远,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较难。
另外,学生对苏轼的作品已接触过,对作者的文学常识也知道一些,但对他的文言创作的方法知道的却很少。
可是学生已经具备感知和赏析能力,故教学时应通过课文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的整体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抓住“月夜”来描绘景物的,又是怎样抓住“闲”来分析全文意境及传达出的作者的心境的?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基于局域网前提下,本课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局域网资源学生合作学习反馈与评价图一、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古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教学理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学,教师只是促进者,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模式如表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导课感悟文本意义建构拓展延伸进入情境合作交流课件辅助互评互议总结升华反馈指导学习图二、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四、教学媒体设计媒体设计:a)课件部分:内容有苏轼像、月下赏景图、月夜图、课文朗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一、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提倡:语文应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教学设计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培养自己的学习文言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个字,却蕴涵深厚,文章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让学生体验人生的好教材。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比较明确,他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并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但由于想象力欠丰富,学生在学习本课文时可能对文中的比喻句不容易理解,另外在领会文章要旨时比较难,这就需要老师对写作背景作详细介绍。
由于学生比较活跃,我的教学目标指向能力养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把握文言文的停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游记散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古文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文为优美的文言游记,我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运用自学——情景的教学模式。
选用问题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及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利用录音机、小黑板等教学手段进行。
七、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1、查阅苏轼生平,了解苏轼。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一.猜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请打开课本第195页。
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放松放松:屏显:猜字这是一个繁体字,是个什么字?学生自由竞猜2.它就藏在课文中,并且文中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描绘“”的构造方式的句子是:“月色入户”;这个字是:“闲”(板书)。
3.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
月亮照进门了,晚上到了,不用工作了,空闲――人身无事。
月亮照进门里,这番景色,看了很惬意,悠闲――情绪安适。
板书:闲身情无事安适这是“闲”的两个境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闲”的最高境界。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儿。
现在,哪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生朗读毕,引导学生评价,主要从音准和停顿两个方面来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下面两句的停顿。
屏显: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交流,或询问老师。
4.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84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
谁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提示:一个晚上,作者和张怀民一起到承天寺散步、赏月。
(提示学生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来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教学准备
101智慧云平台推送
主备课人
黄薇
授课教师
黄薇
授课时间
课前:自主研习
主要环节
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推送
微课名
《文本解读——乐观豁达的人生》、《技法点拨——写景技法》
时间
9月15日
教学PPT
讨论主题
了解作家作品、字词积累、朗读技巧探究、文章结构梳理
活动内容
课前了解作家作品、文章内容
自主学习
内容
1、扫清生字词,听朗读,熟读课文。上传搜集生字词、易错字词到讨论区
2、了解作家作品,回复至讨论区。
3、根据文章内容、情感探究朗读技巧,回复至讨论区。
4、学习微课,了解文章内容,分析课文行文思路,上传文章结构图解到讨论区。
主问题以讨论形式推送至平台
要求
通过微课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总结、点拨
老师总结、点拨
课后:巩固提升
1、
拓展延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无字写月却又句句写月,试发挥想象,结合语句,描绘一幅你心中的月夜图。
学生写作、展示
学生展示点评
1、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2、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第1课时
共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教学
难点
3、
合作探究
1.整篇文章,苏轼把情感容于一个字,大家知道是哪个字吗?如何理解“闲人”二字?
2.作者不愧为诗文大家,不着一“月”字,却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景图,大家知道是哪句吗?请赏析这个句子。
“我学我秀”
课堂品读、讨论、交流
4、
归纳与提升(小结)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寂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学生轮值发言人:
字词积累:汪菲羽;作家作品:易方蕊;朗读技巧探究:郑冰妍。结构分析:韩鸿宇
由回复置顶的同学讲解
课中:展示与交流
主要环节
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
自主学习点评
了解作家作品、字词积累、朗读技巧探究
学生点评
由回复置顶的同学讲解
2、
微视频学习分享
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结构展示
学生分享
由回复置顶的同学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