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知识木雕专业
浅析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渊源

浅析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渊源作者:郑松强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乐清黄杨木雕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也是我国木雕工艺品的一个主要品种,它是以黄杨木作为雕刻材料而闻名世界。
乐清黄杨木雕历史悠久,在宋、元时期已初露端倪.明、清开始逐渐在各地产生影响,距今约有900多年历史。
关键词:黄杨木雕;雕刻;历史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材料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迟缓,四五十年树龄的直径也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的说法。
据传最早是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手艺人,因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泽天然黄润,年久色渐深,是雕刻的最佳材料。
黄杨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在宋元時期初露端倪,明清时期逐渐在各地产生影响。
已知有实物可查的木雕作品当属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铁拐李”像,这是距今年代最久的黄杨木雕作品,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地“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
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
清康熙年间乐清龙档、档头、档尾等处的人物、动物雕刻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圆雕技艺运用的十分娴熟。
据传在清道光二十年,乐清艺人叶承荣用黄杨木雕创作了近代第一件黄杨木雕传世佳品《太上老君道祖像》,奠定了乐清黄杨木雕的扎实基础。
对此,《中国美术全集》一书记载:“晚清案头黄杨木雕孕育于浙江乐清县”。
而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黄杨木雕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
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清宣统二年(1910),朱子常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获得了仅次于超等奖的优等奖,1915年,他的作品《捉迷藏》在美国国际巴拿马赛会上又被评为铜奖,使得乐清黄杨木雕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得此殊荣的的朱子常披红绸周游温州四门,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艺术家。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 小队活动照片以及我们采访的对象
↓ 学员及老师木雕作品
↑&↗ 大家正在雕刻中
【建议】
【传承情况】
现在,海派黄杨木雕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现代科学发达,有专业的机器可以雕刻出这些 木雕。机器所生产出的木雕相对于手工而言更加精致细腻又较便宜,虽然不如手工作品那样充 满灵性,却更受大家欢迎;而一件优秀的手工作品价格不菲,相对来说不那么使人感兴趣。 这次在长桥社区文化中心开设的木雕培训班,招生的年龄下限为十四岁,但是绝大多数前 来报名学习的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几乎完全没有他们所期望的青少年学员。事实上青少年 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而他们却因繁重的学业、数不清的课外补习,或是对于黄杨木雕缺 乏了解等种种原因,没有前来参加这个培训班。而目前徐宝庆师傅的学生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 老人,这就造成这种木雕文化的传承十分困难。
我们了解到海派黄杨木雕传承岌岌可危,于是大家经过讨论,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帮助文化传承: ☆建议学校开设【海派黄杨木雕】第二课堂。如果因刻刀比 较危险,可以采用泥塑代替。陈师傅说,泥塑是木雕的基础。 这样,也让大家有一个了解海派黄杨木雕的途径。 ☆根据现代孩子的兴趣,鼓励大家将动漫卡通人物融入到黄 杨木雕之中。陈师傅自己也说,之前没有人进行过尝试,所 以这对于海派黄杨木雕而言将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推广普及海派黄杨木雕文化以及艺术,可以到各个学校去 作宣传、互联网宣传。我们可以让在别的学校的朋友了解黄 杨木雕,再让他们去他们自己的学校做宣传。这样一来,将 会有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黄杨木雕并参与到它的传承中去。
我们通过搜索引擎知道了发源于徐汇区的海派黄杨木雕,并且了解到木雕培训班已经在长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开 班。于是我们与那里的导师约好了来到那里,采访了陈师傅,调查到了一些关于海派黄杨木雕的信息。
北京故宫珍藏这些黄杨木雕,你见过没?

北京故宫珍藏这些黄杨木雕,你见过没?黄杨木雕笔掭,清,高6.5cm,长8.7cm,清宫旧藏器形稍扁,圆雕折枝叶片一枚,两侧边缘翻卷,一侧镂雕叶柄弯转叠压,一侧浮雕小蝉伏于其上,玲珑可爱,正面阴刻叶脉数条,背面则以浅浮雕棱线呼应,构思巧妙。
器背面尚有阴刻楷书题铭:“以虫鸣秋,何为寂寂,金风其凉,独解止息。
”笔掭雕刻圆润轻巧,打磨光洁,有象牙般的肌理,刻画物象生动自然,是黄杨木雕文房器物中的佳品。
黄杨木雕观音,明末,高23.5cm,底径6.1-5cm观音长身玉立,赤足,身披天衣,高挽发髻,胸垂璎珞,右手捧经卷,左手拢衣角,身形微侧转,衣袂轻扬,于不经意间显露出神采。
其面容安详,微合双目,如入物我两忘之境,澄明一片。
人物肌圆骨润,体态呈“S”型,庄严中不失女性的妩媚。
衣纹的处理繁复而华丽,将衣衫的质地、垂感等都很好地表现出来,成为此雕像中最精彩的部分。
黄杨木雕达摩立像,高19.8cm雕像立式,高鼻深目,隆颡虬髯,造型为传统的罗汉式。
面目似胡人,而衣饰则纯为汉人装束。
左手捧蝠,凝神回首,衣袂鼓荡。
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造型艺术中常见的形象。
此像线条流畅,虽略嫌仔细,仍不失为有特点的作品。
黄杨木雕卧牛,清,通高8cm,长12.3cm圆雕卧牛,四肢着地,顾盼回首,脊背高耸如瘤,肋骨嶙嶙。
一小兽嬉戏于卧牛身畔,亦弯身回首,作亲昵状。
二兽动势互相呼应,小兽戏卧牛之尾,牛尾则自然搭于小兽身上,愈显联系之密,构图之巧。
作者对卧牛颌下之褶皱及压于腹底的后肢只作象征性表现,而对尾鬃则刻划精细。
雕刻繁简得宜,匠意高超。
更可关注的是,二兽貌相高古,似加入了一些想象成分,非一般田间俗物可比。
卧牛凸睛阔口,鼻翼贲张,角弯如月;小兽身健骨清,造型奇特,耐人寻味。
卧牛背后有二嵌孔,依二兽神态及组合关系,原件背上似应还有一小兽,现或已失。
此作虽是小品,却摇曳多姿,布局精当,刀法娴熟,是传世黄杨木作品中较为突出者。
黄杨木灵芝小盒,清雍正,通高2.9cm,口径7.4-5.7cm,清宫旧藏此盒盖身相叠,雕作灵芝菌状,盒体器壁甚薄,盖身子母口相合。
木雕常识——精选推荐

木雕的历史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不少初具雏形的工艺品,至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拍板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发展到产生立体圆雕工艺。
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动逼真,又简括凝练,各个部位与整体和谐;刀法爽洁、明快,确有难得的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中立体圆雕的佳品。
秦汉时期的木雕工艺,在承袭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更可以了解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
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
这些四足动物造型生动,身长分别在14-55厘米之间,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办法雕制的。
因为木材是由纤维细胞组成,而四足动物是由头、身、足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样大小,总体形状是头高、身长、足高,根据这种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汉代木雕工艺的一个创新,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创造了有意的经验。
这是木雕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经唐宋至明清我国木雕作品日趋完美。
明清雕刻作品中,木雕工艺的主题常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现存于世的木雕作品“沉重木雕鸳鸯暖手”即是其中代表作。
木雕的种类首先介绍一下木雕的种类。
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
其它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种类还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二大类。
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
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
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
黄杨木值得收藏吗

黄杨木值得收藏吗黄杨木是很好的木头,自古以来的名气都是相当大的,有木中君子之称,那么黄杨木值得收藏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杨木值得收藏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黄杨木值得收藏的原因因为种种传说,黄杨木深受人们爱戴。
资深红木收藏专家董义介绍,黄杨木雕是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它与“东阳浮雕”、“龙眼木雕”、“金漆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收藏投资价值。
在近些年的收藏市场上,现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用其创作的雕刻艺术品,因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被市场前景看好,又因市场价位不高,而成了民间收藏的新贵。
黄杨树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
它木质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泽湿润,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黄杨树生长缓慢是出了名的。
董义介绍,黄杨树生长周期缓慢,要长到直径10厘米左右就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民间素有“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和“千年不大黄杨木”的说法。
据说有一棵黄杨树,树龄700多岁了,但胸径(乔木主干离地表1.3米处的直径)只有30厘米。
不仅如此,古代还传说“黄杨厄闰”,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但后来试验证实,黄杨树在闰年照样生长。
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艳丽,有的呈蛋黄色,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刻媲美。
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十分逗人喜爱。
关于黄杨木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李渔称其有君子之风,喻为“木中君子黄杨木怎么鉴定哪里鉴定值钱吗价格哪里出手买卖”。
在他的《闲情偶寄》更是记有“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
”其实这种说法在其他一些书中也有提及,比如苏轼就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博物要论》中更是提到曾有人做过测试,称闰年黄杨并非缩减,只是不长。
在《酉阳杂俎》对黄杨木的采伐还有如下的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
黄杨详细介绍

黄杨详细介绍展开全文黄杨木是很好的木头,自古以来的名气都是相当大的,有木中君子之称,由于长的相当的慢(手握之器,岁越百年)古语曰千年难长黄杨木啊,所以就更是让其变的尊贵和具有了深厚的积韵,黄杨木比较的沉稳低调,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所爱好和所称颂,符合了国人所崇尚的含蓄,中庸的文化内涵,所以黄杨木一直以来也就少数人群所推崇和喜爱,没有受到社会大众认识和接触,但随着201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几件黄杨木作品接连拍出几十上百万的高价使它突然异军突起,也将黄杨木和黄杨木的成品推上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被更多的人去接受和喜欢。
黄杨俗称:千年矮、千年黄杨。
科属: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 L.)。
产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的生长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台湾等地。
《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俗话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故称千年矮。
” 清代李渔所著《闲情偶寄》记载:“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
”《酉阳杂俎》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
用水试之,沉则无火。
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
”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
”黄杨木特征、分类及用途生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高一般为l~3米。
树皮呈灰色,外皮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呈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呈圆形、倒卵形、椭圆形等。
四季常青,枝叶茂盛,生长非常缓慢,每年只大约生长一寸。
木材特征,边材呈淡黄色,木质纹理细密、通直,生长轮不明显,木质坚韧,质地光洁。
新剖木有淡香。
木质异常坚韧,非常适宜精雕细琢。
分类,黄杨科树种有4属100多种。
一、黄杨木特征(一)生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高一般为1~3米。
树皮呈灰色,外皮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呈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呈圆形、倒卵形、椭圆形等。
四季常青,枝叶茂盛,生长非常缓慢,每年只大约生长一寸。
(二)木材特征边材呈淡黄色,木质纹理细密、通直,生长轮不明显,木质坚韧,质地光洁。
教你鉴赏黄杨木雕的技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教你鉴赏黄杨木雕的技巧
导语:黄杨木雕作品经历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品一旦腐朽或残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好无损者自然就弥足珍贵了。
教你鉴赏黄杨木雕的技巧
教你鉴赏黄杨木雕的技巧
纹理细腻,质地坚韧,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雕刻材料而得名的。
黄杨木纹理细腻,质地坚韧,适于雕刻高档工艺品。
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之间,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因黄杨木雕刻材料难得,一些造假者就用一些木质色泽相近的其它木材或树根冒充黄杨木。
黄杨木的生长周期长于其它树种,一根直径15厘米的黄杨木断面,可以看到细密的数百圈年轮。
而其它木料的年轮粗而稀,最多不过几十圈。
黄杨
木的色泽天然黄润温厚,其它木料(包括染色木料)的色泽飘浮发涩。
全国雕刻产业介绍

全国雕刻产业介绍第一部分木雕一、基本情况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归纳起来有四大种类: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
这四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诞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
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地区,竟有十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明初有长乐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树进行雕刻,是福建龙眼木雕特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重视;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现在的古玩市场可以看到明清两代的宗教造像,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装饰,家具的雕刻等等。
尤其是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台湾鹿港、大溪、三义,广东湖州、汕头,山东曲阜、云南剑川、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
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二、主要木雕种类(一)东阳木雕。
起源于唐朝,宋代制作的木雕佛像已有娴熟的技艺。
现藏于东阳市文化馆的一尊的木雕罗汉像,是从倒塌了的北宋建隆二年所建的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来出的。
明朝东阳木雕已极具艺术风格和装饰特征,从雕刻佛像到亭台、楼阁、住宅、门窗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至今部分保存了下来的有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卢宅“肃雍堂”,它共有完整厅堂9幢、前后厅堂2200余楹、12座骑街牌坊,其中一座牌坊全部采用木结构,瓦檐、斗拱,木雕装饰极为精细,对称典雅。
清乾隆时期东阳曾有四百人进京为故宫雕刻宫灯和陈设品。
这时东阳木雕也逐渐步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可以看到屏风、壁挂、樟木箱、首饰箱、橱箱、梳妆台、宫灯、火炉凳、家具等。
东阳木雕以樟木为主要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紫椴、银杏、柚木、红木、水曲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是当年乐清工艺美术厂的几位主创人员。 从左到右:王笃才、郑祥奎、王笃纯、叶润周、叶栋材
作品分类与工艺流程
品類形式
黃楊木雕的品類形式分為: 1、宗教類。如達摩、觀音、羅漢、菩薩、八仙等,這類題材歷史比較悠 久,
民間也廣為流傳。 2、人物類。如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民間傳說、生活題材、現代人物等,
• 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 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 清市的翁洋镇南街村、象阳镇后横村、 柳市镇、乐城镇一带,传播至温州、 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乐清黄杨木雕以珍貴的黃楊木為質材,以人物題材為主要內容,主題突出, 造型生動,雕刻精巧,層次分明,是高雅的室內案頭陳設藝術品,深受收 藏者的喜愛。
藝術價值:
黃楊木雕作品主題突出,造型生動,雕刻細膩,層次分明,顯得十分精美 古樸,在所有的木雕藝術中,頗有獨到之處,體現了完美的藝術性。更主 要的是樂清黃楊木雕創作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展現出了各自的風格特點, 推動木雕藝術的發展。
工藝價值:
黃楊木雕生產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和要求之高,用到的工 具之多,都是其他雕刻藝術難以比擬的,這些技藝無法用現代技術所代替, 一般人也難以一時掌握,至少要有近十年的雕刻功底,才能製作出一件像 樣的木雕作品。
此外,因黃楊木雕具有用料優異、雕刻技法豐富、藝術性高等特點,深受 歡迎,產品遠銷國內外,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高敏 《較勁》
谢 谢!
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树种,逢春开花, 秋到结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光洁 色彩黄亮、庄重;随着年岁久远,颜色由浅而深,能够给人以端庄古朴的美 感。黄杨木生长周期缓慢,用以做雕刻艺术品的材料更是取之不易。
黄杨木料的截面,一厘米上有二十多条木纹,极为细密。
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
五是三角凿。
三角凿是黄杨木雕中较迟产生的雕刻刀具。它是用V型的钢条精磨而成专 门用来刻毛衣、叶茎、花针、花纹等阴线。其凿口宽度在2 至6毫米之间。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法是我国小型圆雕传统技法的一部分。
黃楊木雕創作的工藝流程分為以下九道工序:
1、泥塑構稿。通過泥坯將黃楊木雕的構思及表現手法初步構塑出來。
一是打胚凿。 打胚凿主要用在设计图稿后进行作 品打胚时使用的刀具,特别时打胚 时着力点较大,因而打胚凿厚度比 其他刀具要厚出一倍多,它能在处 理线条和块面的雕凿中发挥有效的 作用。
二是平凿。 因为刀口宽度不一故有多种规格, 宽的约5厘米,最小的刀具只有大号 针那么大,主要用途在打边线、固 定横直线、修光平面等工艺时使用。
樂清黃楊木雕的製作歷史,在元、明時期已初露端倪,清初開始影響逐漸 深遠。二十世紀20年代中後期,因朱子常的黃楊木雕作品《濟癲和尚》、 《捉迷藏》在國際展覽中連連得獎,從而使黃楊木雕藝術在國內外產生了 極大的影響,樂清黃楊木雕的地位因此連連攀升。
新中國成立後,黃楊木雕這一民間藝術品種迅速得到挖掘、傳承和延伸, 傳統黃楊木雕技藝漸趨成熟,精美之作不斷涌現,而且流派紛呈,名家輩 出。近年來,又有黃楊劈雕、黃楊根雕等新品類、新工藝問世,使黃楊木 雕呈現出多姿多態的新貌。
• 當時,溫州黃楊木雕的傑出雕刻家朱子常(1876—1934)繼承傳統雕塑 技藝,結合黃楊木特點,運用獨特的手法,創作了《捉迷藏》、《五子戏 彌陀》、《布袋和尚》等形象生動、表情豐富、精美古樸的優秀作品,促 進了黃楊木雕的發展。1909年,作品《濟癲和尚》參加南洋勸業賽會獲 優等獎;
• 1915年,作品《捉迷藏》在國際巴拿馬賽會上獲得二等獎,為我國具有 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品贏得了榮譽。後人讚譽他的作品是刀法圓轉流暢, 衣紋輕盈透體,造型栩栩如生,人物清新雋逸。
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 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 “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 “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
形成与发展
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 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 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 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
乐清龙档在节日的盛况
樂清黃楊木雕自晚清以來逐漸興旺發達。樂清因地處甌江口岸,經常遇到
洪水氾濫,百姓和農作物深受其害,人們為了消災避邪,用樟木等製作龍 檔。龍檔造型層次分明,人物雕刻生動精巧,展示了民間圓雕藝術的特有 風格。受此影響,黃楊木雕藝術在龍檔製作的推動下,逐漸趨向於獨立和 完美,各種技法由父傳子襲,世代相傳,形成了典型的民間特色。1876年, 溫州開闢為通商口岸後,對外貿易日趨活躍,許多樂清黃楊木雕作品被國 內外商人競相購買、收藏。
欣賞收藏價值:
由於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澤濕潤,並隨著年代的久 遠,顏色由淺而深,因此黃楊木雕會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感,是高雅的藝 術欣賞品。黃楊木雕古樸文雅、精緻圓潤,適宜把玩陳設,深受收藏者喜 愛,而且越來越成為民間收藏的新寵。樂清黃楊木雕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 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工藝美術 珍品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收藏。
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 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 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 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 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 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 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 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 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 的黄杨木雕诞生了。
樂清黃楊木雕這一集文化藝術和物質生產于一體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工藝, 正以其精湛的製作工藝,為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抒寫著不朽的篇章。
溯源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 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 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 加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 材料。
• 受朱子常黃楊木雕作品連連在國際上獲獎的影響,原來從事龍檔雕刻和佛 像雕塑的民間藝人紛紛轉向黃楊木雕製作,樂清黃楊木雕的地位連連攀升。 這時期除了朱子常之外,葉阜如、王鳳祚、葉一舟等一批黃楊木雕藝人也 逐漸走向成熟,並成為當時很具影響的黃楊木雕名家。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乐清黄杨木雕慢慢的从停滞中复苏。1955年5月,由王 笃纯、叶润周、虞明华、王笃才、叶栋材等九位民间艺人在乐清翁洋成立 了“黄杨木雕生产小组”,由王笃纯担任组长。从此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 进入了快车道。1956年6月该小组搬迁到乐清柳市镇,改名为乐清县黄杨圆 雕纸刻生产合作社,并由9人增加至17人。1958年时随着黄杨木雕的飞速发 展,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乐清工艺美术厂,这是第一家以生产黄杨木雕为 主的工艺美术厂家。以后从事乐清黄杨木雕的艺人们基本上是从这里发展 开的。2006年5月20日,乐清黄杨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09年,乐清黄杨木雕共有国家级大师五位(叶润周、 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省级大师十几位,名家众多,风格 各异。
黄 杨 木 雕
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 木雕专业
班主任:贾国峰
序言
• 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 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 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 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 等地。
• 樂清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東臨 樂清灣,南臨甌江,素有“旅遊勝 地”、“魚米之鄉”之稱。樂清建縣 于東晉寧康二年,歷史悠久,人文薈 萃,民間工藝源遠流長,工藝美術品 種繁多。樂清黃楊木雕就是其中一朵 奇葩,被譽為“華東一枝花”。
三是圆凿。
圆凿可由刃口位置的不同分为反口凿 和圆凿两大类。又由于圆度的差异和 大小的不同,便有了大、中、小等等 不同规格的形制。其品种比平凿要多 一至二倍。根据圆凿大小不一的特点, 艺人们可根据锟、转、挑等不同工艺 需要,进行不同的运用,根据所雕作 品的不同需要而发挥不同圆凿的功能。
四是雕刀。 这是一种斜面尖角形的平刀。过去 主要用来雕刻叶、头发、衣服、花卉 等精细部位,现在随着三角凿的广泛 应用,雕刀就主要利用刀尖来刻一些 别的刀进不去的角落。
2、選材取料。根據作品造型與線條結構,有目的地選取相應的黃楊木材作 為雕刻材料。 3、敲坯定型。根據泥坯的造型,用厚平刀、圓鑿在選取的黃楊木上初步敲 出作品的大致輪廓。 4、實坯定格。進一步將粗坯細化,靈活運用相應的工具鑿鑿出作品要反映 的動態及大致線條,並作定格。 5、修光雕刻。把定好的坯模進行精雕細刻並磨平。 6、磨光擦砂。將經過精細雕刻的黃楊木雕作品,對其刀痕分別用粗細砂紙 進行細緻地磨光。 7、修細刻紋。在磨光的木雕作品上對其精細的部位或紋路,如頭髮、眼睛、 衣紋圖案等處進行局部修理、加工。 8、油漆上光。把雕刻完成的木雕作品涂上保護漆或打蠟上光。 9、裝配底座。根據木雕作品的造型與風格給其配上相應的底座,使木雕作 品更完美。
雕刻工具与工藝流程
乐清黄杨木雕刀具大体可分为翁凿、占铁两大类。即木柄削尖装进凿箍之内 的凿箍型,以及和刀具的尖头一头钻进木柄的钻条型。前者坚固,一般在雕 刻中承受力较大或雕刻大块面时使用,如 打粗胚、敲凿时,就必须用翁凿 这类工具。而占铁类工具的承受力要差一些。但它小巧玲珑、运转方便,是 用来细胚雕、修光等精细部位雕刻的必需工具,这两类刀具大小不等、品种 繁多,但大致可分为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