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民间工匠的智慧

乐清黄杨木雕——民间工匠的智慧乐清黄杨木雕——民间工匠的智慧作为建筑学专家,我深刻认识到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美的追求,尤其是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造型美学的探索和追求。
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细节,花鸟鱼虫的雕刻经常出现在建筑中。
在这些雕刻中,乐清黄杨木雕可谓是独占鳌头。
在乐清传统工艺作坊,民间工匠运用自己的智慧在黄杨木上创作出一件件精美雕刻。
这种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
它是乐清黄杨木雕艺术的代表,也是民间工匠的智慧的结晶。
从取材、制作、雕刻到上漆、抛光,这个流程需要高超的技术、耐心的态度和匠人独有的智慧。
首先是取材。
黄杨木是密实的硬木,是适合雕刻的材质之一,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和东北的山区。
由于其稀缺性,黄杨木的价格较贵。
选料时,要选择纹理清晰、色泽匀称、质地坚实、树干笔直的木材。
其次是制作。
黄杨木因为特殊的纹理和硬度,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制成雕刻品。
工匠要先将取回的木材进行工序加工,最后打磨出一个平面整齐的板材,才能进行雕刻。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检查和调整,要求木材的精准度是非常高的。
然后是雕刻,这是整个乐清黄杨木雕的灵魂所在。
工匠使用锯子、刨刀、刀、锉等不同的工具将板材雕刻成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形象。
雕出的图案需要精准细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体现出了手艺人的精湛技艺。
最后是上漆和抛光。
工匠在木雕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漆,以使雕刻出来的图案更加鲜艳。
漆上之后还要经过戳花和抛光等几道工序才算完美。
乐清黄杨木雕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瑰宝。
在一个深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传统工艺带给我们一种文化的滋养、心灵的富足。
民间工匠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木材加工出最终的精美镂刻品,充分地发挥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在这个过程中,手艺人们投入了他们的心血、爱和耐心,并将其转化为美的作品。
每一件乐清黄杨木雕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故事,都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总之,乐清黄杨木雕作为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具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是一个鲜活的民族文化智慧的体现。
黄杨木雕——古老传承的技艺

黄杨⽊雕——古⽼传承的技艺 黄杨⽊雕因所雕刻⽊材是黄杨⽊⽽得名。
黄杨⽊⽣长缓慢,四五⼗年的直径仅有15厘⽶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种拍⼦)的说法。
相传最早是由⼀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因⼀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黄加象⽛,年久⾊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种雕刻⼩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黄杨⽊雕最早作为⽴体雕刻的⼯艺品单独出现,供⼈们案头欣赏,⽬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是元代⾄正⼆年(1342年)的“李铁拐”像,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期,黄杨⽊雕已经形成了独⽴的⼿⼯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动造型和刻画⼈物形神兼备⽽受到⼈们的喜爱,内容题材⼤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物,如⼋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等。
晚清民国以后的黄杨⽊雕圆雕⼩件以其古朴⽽⽂雅的⾊泽、精致⽽圆润的制作⼯艺,且适宜把玩和陈设等特点,⼀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朱⼦常的黄杨⽊雕作品更是收藏界梦寐以求的精品。
⽤黄杨⽊雕刻⽽成的⽊雕。
黄杨⽊雕产于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其中以浙江温州和乐清为最著名。
光绪年间(1875~1908),著名温州⽊雕艺⼈朱⼦常对黄杨⽊雕加以改进和提⾼,使黄杨⽊雕从附属的装饰件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
黄杨⽊是⼀种珍贵的⽊材,⽣长缓慢,纹理细密,质地坚韧,⾊泽光润,如同象⽛,适宜精雕细刻,且便于长期保存。
黄杨⽊雕的⼯艺主要有设计、选料、雕刻、粗坯 (⼈物整体造型)、细坯(四肢、脸部、⾐纹等)、修光、打磨、刻纹、上清漆、配底座等。
⽊料⼀般选⽤具有四五⼗年树龄的黄杨⽊,以形状直⽽圆、⽆节疤、树⽪细匀、⽊纹细密、⾊泽嫩黄者为上。
雕刻时,由上⾄下,由前⾄后,由表及⾥,由浅⾄深地循序渐进。
修光是细致地刻画⼈物,并注意⼑法,使之线条流畅。
打磨是⽤细砂纸顺⽊纹摩擦,消除凿痕,使之光洁。
刻纹是刻画头发、眉、胡须、兽⽑、服饰图案等。
上清漆是在作品上涂饰清漆和⾹蕉⽔的混合溶液,不仅光亮,⽽且起到保护作品的作⽤。
海派黄杨木雕技艺的圆雕工艺流程

海派黄杨木雕技艺的圆雕工艺流程海派黄杨木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精湛技艺,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杨木雕圆雕工艺是其重要工艺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海派黄杨木雕圆雕的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1. 选材:首先要选用质地坚硬、色泽均匀的优质黄杨木作为原料。
黄杨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非常适合雕刻工艺。
2. 原料处理:将选好的黄杨木进行蒸馏、干燥、轧材等加工处理,以保证原料的干燥度和材料的均匀性。
二、设计制图3. 设计稿制作:根据客户需求或者雕刻师的设计构思,进行手绘或者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好需要雕刻的图案和尺寸。
4. 制图:按照设计稿,在原料上进行标注出不同的雕刻区域和深浅,准备好雕刻的基本图纸工作。
三、雕刻工艺5. 起稿:在木料上打上参考点,确定好立体的雕刻轮廓,做好基础的起稿工作。
6. 粗雕:利用锯、锉等工具进行初步雕刻,将木料形状雕刻出初步的轮廓。
7. 精雕:细心地利用各种雕刻刀具,对图案进行逐步加工和修整,使图案更加立体、生动。
四、表面处理8. 抛光:用砂纸或者砂轮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表面的抛光处理,使其更加光滑。
9. 上色:根据设计需要,进行上色或者打蜡等工艺处理,让木雕更加艳丽。
五、质检包装10. 质检:对木雕作品进行严格质检,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11. 包装:对合格的木雕作品进行包装,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海派黄杨木雕圆雕工艺得以完成,展现出制作精良的木雕作品。
海派黄杨木雕圆雕工艺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工艺之美,让人们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丰富。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一古老的工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派黄杨木雕技艺的圆雕工艺流程是一项综合性、精湛的工艺。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和精细的处理,最终呈现出了精美绝伦的黄杨木雕作品。
这一古老的工艺流程不仅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更是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杨木雕的鉴别和保养

黄杨木雕的鉴别和保养黄杨木雕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其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杨木雕的鉴别方法和保养方法吧!黄杨木雕的鉴别1、材料: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如果您在市面上看到大件的黄杨木雕作品,一定要小心了,很多不良的商家会使用水黄杨代替。
2、雕工:鉴别时候是看雕工是否考究,工艺美术品讲究独具匠心,黄杨木雕要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巧加雕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再加上如果是名师作品的,这种和自然融合一体巧的黄杨木雕作品相比于其他更具有收藏价值。
3、色泽:黄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有经验的收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作品的年代。
黄杨木雕的保养1、黄杨木雕不宜高温暴晒。
同所有木雕工艺品一样,黄杨木雕不宜放在高温环境下,暴晒会使黄杨木木质受损,变得脆硬,日后就很容易开裂。
尤其不能置于阳台上,放在窗口也最好置于窗帘旁庇荫之处,在室内应保存于湿润环境中,以防干裂。
同时黄杨木雕不宜置于明火、火墙、火炕、火炉等附近。
2、木制品最忌水,平时保存黄杨木雕,要注意控制适当的湿度,切不可让黄杨木雕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之中。
如果长期处在潮湿环境里,黄杨木雕极容易长“毛”,其表面会出现大量霉菌,长此以往,黄杨木雕就极易烂掉。
若黄杨木雕出现霉菌,可用目砂纸打磨,再涂上清漆加以保护即可。
3、黄杨木雕放久了难免会起灰尘,对于没有经过上漆处理的的黄杨木雕,只需用软刷扫除表面灰尘即可,而对于表面上漆的黄杨木雕,可以用稍湿润的纯棉毛巾进行擦拭。
如果觉得黄杨木雕表面光泽度不够,那么可以用毛巾蘸些核桃油擦拭,这样可增加一些光泽感。
4、太干燥的环境,黄杨木雕有可能会出现开裂现象。
关于黄杨木雕的作文

关于黄杨木雕的作文
《奇妙的黄杨木雕》
哎呀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黄杨木雕。
我记得有一次去逛一个工艺品市场,在那里面七拐八拐的,突然就瞅见了一个摊位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黄杨木雕。
那可真是让我开了眼了,一个个木雕就像活了似的。
其中有一个雕的是一个小老头,那小老头的表情太逗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还咧着嘴笑呢,好像遇到了啥特别开心的事儿。
我就一直在那儿盯着看啊,感觉越看越有意思。
再仔细瞧瞧那木雕的细节,小老头衣服上的褶皱都特别清晰,那纹路就跟真的布料似的。
还有他的手啊,虽然小小的,但是手指的形状都能看得清楚,仿佛下一秒就要动起来了。
旁边还有一些其他的黄杨木雕,有动物的,有花朵的,每一个都那么精致,真的太神奇啦!
这黄杨木雕真的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啊,能把一块普普通通的黄杨木变成这么生动有趣的作品。
咱也不知道那些工匠们是咋做到的,反正就是厉害得很呐!我到现在每次想起来在那个市场看到的那些黄杨木雕,心里都还觉着
特别好玩儿,特别神奇呢。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去再好好欣赏欣赏那些精美的黄杨木雕,感受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呀!
嘿嘿,这就是我和黄杨木雕的小故事啦,你们喜欢不?。
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 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 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 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 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 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 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这尊黄杨木雕观音像(见图),系用直径13.5厘 米以上的去皮黄杨木雕刻而成,高38.2厘米,立体 圆雕,刀法圆转流畅,衣纹轻盈透体,造型栩栩如 生,表情丰富传神,形象清新隽逸。所雕观音为站 立像,背后是高耸的山峰,赤足站于荷叶之上,脚 下是滚滚的流水,山峰旁右有荷花、山石衬托,左 有竹枝、净瓶相伴,和谐地构成了一幅山水人物的 美妙图画;其观音的面目慈祥,和蔼可亲,她头披 道巾,身披天衣,项佩璎珞,双手在胸前交叉,并 持一串念珠;由于是精雕细刻,不仅身上的衣服有 很强的飘动感,而且对眉、眼、口、鼻、手及头饰 等处,也都刻划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可称得上 是材料优良,雕工精细,器形较大,是黄杨木雕中 的一件精品。
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宝座屏风, 清乾隆,通高306cm,横356cm。 屏风紫檀木质,八字三屏式。光素 边框,凸雕夔凤纹三联毗庐帽及站牙, 勾莲蕉叶纹八字式须弥座。屏心以紫檀 雕云纹地,嵌黄杨木雕龙戏珠纹,双勾万字方格锦纹边。 屏心用黄杨木雕龙纹,与紫檀木所雕云纹地形成色差,使 云龙表现得更加生动。其位置用于宝座之后。此屏风出自宫廷 造办处,做工极精,堪称乾隆朝的家具精品。
温州的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 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 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 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 作品更臻完美。
黄杨木雕作文

黄杨木雕作文
《黄杨木雕》
嘿呀,要说这黄杨木雕啊,可真是有意思的玩意儿。
记得有一次,我去逛一个工艺品集市。
那里面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
走着走着,我就被一个摊位吸引住了。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黄杨木雕作品。
我凑近去看,那一个个木雕,雕得可太逼真啦!有小巧玲珑的动物,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看到一个黄杨木雕的小猴子,哎呀,那简直就像真的猴子蹲在那里一样。
它的眼睛炯炯有神,身上的毛发好像都能随风飘动。
我就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它,那触感,光滑细腻,就好像真猴子的皮肤一样。
摊主在旁边看着我笑,说这都是他精心雕刻出来的。
我就问他怎么能雕得这么好,摊主就说这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啊。
看着这些黄杨木雕,我好像能感受到雕刻者在每一刀下去时的专注和用心。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赋予了这些木头新的生命。
这些木雕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雕刻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呀。
从那次集市回来后,黄杨木雕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每次想到它们,我都能回忆起那个热闹的集市,以及那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
黄杨木雕,真是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宝贝啊,希望它们能一直被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美。
黄杨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黄杨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黄杨木雕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木雕之一,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黄杨木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原料进行雕刻制作的,黄杨木的材质坚硬、质地细密、色泽淡黄,能够很好地保留木材的纹理和纹理变化。
黄杨木雕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黄杨木雕制作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可以分为选材、设计、雕刻、润饰几个步骤。
首先是选材阶段,黄杨木雕的制作必须选用高质量的材料。
优良的材料可以保证雕件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在选材阶段中,雕师需要仔细观察木材的色泽、纹理和形状等方面的特征,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雕性。
黄杨木雕选材相对较为严格,材质优良的黄杨木往往只有在高山茂林之中,而且年代也较长。
接下来是设计阶段,雕师需要将选好的材料进行设计,决定最终雕刻成什么样的造型。
在设计时雕师考虑到雕刻作品的主题,标志和重要元素、细节、尺寸和比例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最终雕刻出来的作品具有良好的艺术品质和功能需求。
黄杨木雕的造型精巧,需要雕师十分熟练和灵活,具备出类拔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也要学习和继承传统技法,具备良好的技术功底。
进入雕刻阶段,雕师需要用刀对材料进行切削、刻划、拓印等操作,以将雕件逐步呈现出来。
雕师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操作,可以使刀口毫不费力地深入黄杨木中,轻轻松松地雕刻出各种复杂的花纹和图案。
雕师们需要将雕件中复杂的部分进行精确的刻画,做得细致入微,呈现出各种线条流畅、自然优美的艺术效果。
润饰阶段,雕师对雕件进行打磨,以使作品表面平稳、光滑、细腻。
润饰操作虽然看起来较简单,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雕件的细节和视觉效果。
黄杨木雕的润饰过程十分讲究,需要雕师们多次对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达到一定的质感和光泽度,即使仔细观察也不会出现瑕疵或毛刺。
总体来看,黄杨木雕的制作历程艰辛繁琐,需要严格的工艺流程、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深度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杨木雕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
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黄杨木雕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温州市乐清县是浙江省的黄杨木雕发源地,它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
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
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
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
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
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
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
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
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
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
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生了。
木雕的工具有泥锤、雕塑架和泥塑盒,以及卡钳、刮刀和各种形式的塑刀等。
用于打粗坯的工具,有锯、木敲锤、铁敲锤等。
用于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凿,它的种类很多,功能齐全,又分斜凿、三角凿、平凿、圆凿、中钢凿、反口凿、反口凿、翘头凿、针凿和手锯、竹簪、拖钻等。
其操作比较细致,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
其中缕雕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能使作品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并产生动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局擅长镂雕技艺,并融化姊妹艺术之长;尤其吸收了牙雕技术中的透、缕、刮和交义镂空等技法,革新了旧的技法,使他的作品形象鲜明,独具一格;并且应中有实,静中有动,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
过去木雕大多用于雕刻佛像、建筑庙宇,雕刻龙灯,刻匾,制作屏风和家具等。
经过历代艺人努力,现在已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
民间收藏的新宠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等地。
据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介绍,黄杨木本是难得之物,这就使黄杨木雕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
况且,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喜爱。
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强劲,名贵精品收藏前景看好。
民间一绝中外驰名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四川、湖南、贵州和浙江等地。
黄杨木生长周期缓慢,要长到直径10厘米左右就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素有“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
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泽湿润。
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黄杨木雕最早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是元代至正二年 1342年的“李铁拐”像,现留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晚清民国以后的黄杨木雕圆雕小件以其古朴而文雅的色泽、精致而圆润的制作工艺,且适宜把玩和陈设等特点,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而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更是收藏界梦寐以求的精品。
据有关专家考证,近代黄杨木雕创始自浙江温州乐清,当地民间元宵灯会中常以黄杨木雕人物装饰于龙灯骨架。
艺人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 1840年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
以后,叶家此艺代代相传。
晚清,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之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
朱子常九岁开始学习塑造佛像,所塑佛像生动传神,成年以后又潜心从事黄杨木雕刻。
他身怀绝技,独具灵气,善于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并结合黄杨木雕的特点,运用独到的技法,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表情与动态,别创了一种清新雅朴的雕刻风格。
他的黄杨木雕题材内容广泛,包括佛像、历史人物、仕女、小孩、劳动者及肖像等。
1909年他创作的作品《济颠和尚》参加南洋功业会获得优等奖,1915年他的作品《捉迷藏》夺得巴拿马赛会二等奖。
朱子常这些杰出的成绩,使黄杨木雕的声誉迅速传扬开来,成为中外驰名的工艺品。
从此,黄杨木雕艺术成为民间一绝,深受人们注目。
朱子常创作态度非常严谨,绝不为了赚钱而粗制滥造,他的作品件件刀法圆转流畅,衣纹轻盈透体,造型栩栩如生,人物清新隽逸,即使在当年他的作品也是重金难求的馈赠佳品,据说是他的人物作品有多高,所售银元就要摞多高。
现存世较少,仅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市博物馆收藏了“六孩戏弥勒”、“捉迷藏”、“济公”、“苏武牧羊”、“布袋和尚”等20多件作品,民间绝少见。
朱子常的黄杨木雕已经把传统的黄杨木雕工艺发展到了极致,后人至今也很难逾越。
当代黄杨木雕艺术已另辟蹊径,除单人立体圆雕外,还发展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技术,把传统浮雕和圆雕巧妙结合在一起。
比较有影响的工艺大师有叶润周、王凤祚、王笃纯、高公博、王笃芳、虞金顺等。
投资收藏前景看好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黄杨木雕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其投资价值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用料优异。
黄杨木坚韧光洁、纹理细腻,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朴美观。
其二,雕刻技法丰富。
除了圆雕、镂雕、浮雕外,还创造了镶嵌、劈雕等多种技法,有很高的艺术性。
黄杨木雕主要用于艺术欣赏品,因此雕工非常讲究。
其三,国际影响大。
早在本世纪初,朱子常创作的作品曾获得国际大奖,使黄杨木雕享誉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黄杨木雕收藏市场逐步升温。
当时,台湾地区收藏者经常到温州、乐清收购黄杨木雕,有的一年来三四次,每次购买的黄杨木雕价值均达十几万元。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回忆,他接触过一位九十高龄的台湾老人,特别偏爱黄杨木雕,他收藏有明清以来的佳品1万多件。
由于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现今存世极少,因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黄杨木雕风头劲猛,市场价格令人吃惊。
一款清乾隆年间的黄杨木雕牧牛摆件,长24厘米,下承红木雕松竹梅纹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并饰以珊瑚、松石翡翠、蓝宝石、碧玺组成的八宝花卉,在2002年12月中贸圣佳的一次拍卖会上以4.4万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黄杨木雕人物笔筒,刻有“乾隆壬子三月,陈濲水藏”字样,估价仅12万到18万元,在2002年7月北京翰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成交价竟然达到68.2万元。
目前市场上的黄杨木雕绝大多数是现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创作的艺术品,比较大众化,价位不算太高,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据市场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收藏者的日趋成熟,国内很多藏家已不再一味盯着那些古玩、字画了,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收藏价值的黄杨木雕成了他们“猎取”的对象,价位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15岁进乐清黄杨木刻厂学徒,他悟性极高又勤奋好学,打下了深厚的木雕功底。
在广泛吸收传统工艺精华的基础上,他独辟蹊径,开创了劈雕艺术,从根本上突破了黄杨木雕的传统,被称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他创作的《蓑翁》、《酒不醉人人自醉》、《济公》等3件作品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他的《济公———我行我路》等作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和“希望奖”。
他的劈雕作品现被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竞相收藏,市场行情几乎每年上涨20%,单件作品的价格已从十年前的1000元左右上升到了如今的上万元,作品《乐天》市场价格达2.8万元。
叶润周是乐清叶承荣的第四代传人。
其父叶阜如,黄杨木雕作品《牧童骑牛》,1929年获西湖博览会优等奖。
叶润周幼随父习艺,50多年中创作黄杨木雕200余件,其中《变形皆大欢喜》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其他如《屈原》、《群仙欢舞庆人间》、《钟馗压邪》等,均以技法精湛、形象生动,被国家有关单位珍藏。
他的作品也被国内外收藏者购藏,单件作品的价位达数万元。
对黄杨木雕颇有研究的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一刚提醒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黄杨木雕有二句话必须要记住一是看雕工是否考究。
工艺美术品讲究独具匠心,黄杨木雕要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巧加雕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
二是看年份是否到位。
作为艺术欣赏品,行家们更多的是玩黄杨木雕因年份而生发的那种厚重滋润的玻璃包浆。
(光明网陆健)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
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
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加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
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的温州和乐清,乐清是发源地,距今约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
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
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
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由于温州地区接近山林,艺人们可以就近取材,这对黄杨木雕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经过世代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最终形成了黄杨木雕优秀的传统风格和传统技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镂空技法,它是形成黄杨木雕作品形象生动,玲珑剔透的主要技法,在《天文散花》、《红绸舞》、《哪吒闹海》这类题材上,它被体现得最为充分与完善。
本世纪初著名艺人朱子常创作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奖,使黄杨木雕声名远扬。
建国后,黄杨木雕迅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技法上,又创造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圆雕手法,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了不少优秀作。
黄杨木雕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温州、乐清外,还有福建、上海等地。
上海的黄杨木雕是在我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塑的解剖、比例、结构、重心、线条等处理手法,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和民俗风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趣幽默,生动自然,是大家所称誉的“海派”黄杨木雕特色。
上海黄杨木雕的形成,约从40年代起,是由早年从事过西方宗教雕刻艺术的著名艺人徐宝庆首创,他的代表作如《顽皮娃娃》、《五子戏龟》、《撑骆驼》、《拔萝L》、《送公粮》等,都是生活气息浓郁、解剖准确,夸张恰当,镂雕剔透、风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