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雕历史
有关传承莆田木雕记叙文400字

有关传承莆田木雕记叙文400字
莆田非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莆田木雕作为非遗项目之一,以其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
莆田木雕起源于宋朝,历经千年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包括选材、开料、雕刻、抛光等。
莆田木雕作品的造型形态非常丰富,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各种不同的题材。
同时,莆田木雕还融合了禅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门充满哲学和艺术内游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们代代相传,将其技艺一步步发扬光大。
他们执着于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将新的元素和思想融入到传统中,使莆田木雕得以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承人们在传承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确保这门手艺的传承不断延续下去。
莆田木雕作为非遗项目之一,具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作品精致细腻,逼真生动,多数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莆田木雕文化_演讲稿

莆田木雕文化_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我们美丽的故乡莆田的木雕文化。
莆田,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
莆田素有“东方雕都”的美誉,是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莆田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莆田木雕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木雕艺人以其雄厚的技术,将生动的情感和精湛的工艺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莆田木雕作品主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神话传说等题材。
其特点在于紧凑、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造型,细腻、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清新、鲜明而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色彩。
每一件莆田木雕作品都仿佛是艺术家灵魂的延伸,将艺术与木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莆田木雕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莆田木雕深受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家的青睐,其作品欢迎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同时,莆田木雕也为莆田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支撑莆田木雕工艺品产业的一大支柱。
为了保护和传承莆田木雕文化,莆田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木雕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木雕艺人;组织多次木雕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莆田木雕的魅力;加大对木雕技艺的保护与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木雕艺术的创新力和表现力。
感谢大家聆听。
莆田木雕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美丽故乡的瑰宝。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莆田木雕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我们的传统艺术。
谢谢大家!。
非遗里的中国莆田木雕观后感

非遗里的中国莆田木雕观后感介绍中国莆田木雕是一项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传统技艺、精湛工艺和独特审美。
在探索中国非遗的过程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莆田木雕的魅力。
这次观后感旨在通过对莆田木雕的全面、详细、完整以及深入的探讨,带领读者感受其中的细节和内涵。
传承与演变:莆田木雕的历史渊源1.历史渊源–莆田木雕起源于唐朝,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
–初始阶段,莆田木雕主要用于庙宇和宫殿的装饰,展示了木雕在建筑和宗教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在宋朝,莆田木雕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迅速传播至全国各地。
2.技艺传承–莆田木雕的传承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师徒制度和家族传承。
–师傅们将自己的技艺秘密传给学徒,使莆田木雕得以代代相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莆田木雕的技法逐渐丰富和完善,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艺术表现:莆田木雕的精湛工艺和审美特点1.材料与工具–莆田木雕主要使用的材料包括红木、黄花梨等珍贵木材。
–雕刻师傅们使用的工具有刨子、锉刀和细雕刀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他们塑造出精细的形象。
2.雕刻技法–莆田木雕在构图和造型上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刻画细节方面,雕刻师傅们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形象的生动感。
3.艺术风格–莆田木雕以传统的中国文化为基础,融合了禅宗思想和神话传说元素。
–这种艺术风格使得莆田木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内涵。
4.藤编与木雕的结合–近年来,莆田木雕已经开始与藤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藤编的灵活性和木雕的稳定性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有创新的特点。
非遗保护:当代莆田木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1.保护措施–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对莆田木雕等重要非遗项目的扶持。
–相关机构和组织致力于技艺的传承和培养新一代的木雕艺术家。
2.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对艺术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莆田木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艺术家们通过创新和注入现代元素,让莆田木雕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
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

天工|2020年第6期文 翁志峰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摘 要]现介绍莆田木雕佛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并从三方面阐述木雕佛像创作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拓宽木雕佛像创作之路。
[关键词]木雕佛像;传承;发展;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 J314.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6-0076-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翁志峰.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J].天工,2020(6):76-77.随着工艺品市场需求的发展,莆田木雕佛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多元的消费背景,创作者必须在传承中拓展作品的功能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宽创作途径,提升艺术品位。
一、莆田木雕佛像的历史渊源木雕佛像随着佛教兴起而发展,南北朝时就有檀木佛像。
唐初,莆田寺庙已出现供奉简约佛像的现象。
宋末,泉州港、枫亭港开始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木材,莆田木雕佛像渐盛。
明清时期是莆田木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艺匠擅长圆雕佛像。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工艺美术大师廖熙的人物木雕作品《关公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清代,黄炳勋创作的木雕《达摩祖师》和《关羽坐像》,被故宫收藏,且为收藏界热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田木雕业重焕生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第二代传人黄丹桂、佘文科、朱榜首等名家,培养出方文桃、佘国平等,抢抓机遇,创办企业,促进了莆田木雕佛像产业的发展,亦成长为国家级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
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为闽、川、粤、赣等省的名寺大刹创作上千尊佛像。
近年来,莆田木雕佛像以内容题材、工艺传承和品牌打造为核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有国家级大师黄文寿、李凤荣及“大国工匠”郑春辉等,为产业转型迈出新步。
二、莆田木雕佛像的艺术特征莆田木雕佛像艺术源于民间生活。
它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或心理需求出现的艺术载体,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
莆田木雕文化产业

大纲:1:木雕的发源及历史2:木雕的艺术特点3:木雕工艺大师简介5:木雕带来的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就业岗位)6:木雕业发展的阻碍因素7:木雕业的发展机遇和前景1、莆田的木雕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木雕的历史)兴始于唐代.到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为莆田木雕的大发展作了充分的铺垫.至明清时期,莆田木雕T艺发展盛极一时。
莆田木雕工艺上以精细圃雕和精微透雕为特色,应用广泛,在实用性工艺木雕卜大有作为,如寺庙建筑装饰、传统建筑装饰、家具、佛像佛具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经过解放前和“文革”时期的低谷后,在经济飞速发展、高度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当下,和国内其他工艺美术品类低迷的现状相悖的是,莆田的木雕T艺一枝独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在深厚的传统背景下.焕发出极具闽莆地域特色的活力。
目前莆田已经成为全围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产地和集散地。
短短时间里迅速产业化的木雕-[艺赢得了极大的市场,几乎独揽北京、上海和东南亚等地传统红木家具市场的仙游木雕家具被称为“仙作”.在业界大名鼎鼎;木雕工艺品也深得收藏家好评,市场广泛:佛具更是从国内远行至东哑、东南亚地区.目前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这样多系列多品种的木雕产业链和规模圈.全围唯莆H1特有。
莆田木雕是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产业。
莆田由木雕之城进而被誉为木雕之都。
莆田木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木雕艺术相互交流、相瓦影响,既有相间之处.又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莆田木雕善用圆雕、透雕,细腻写实,把场景对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绝活出神品,见工见艺”,这正是莆田木雕作品的写照。
2、莆田木雕的艺术特点1.题材内容丰富多样莆田木雕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有宗教倩仰.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古代传记、祥禽瑞兽、花草鱼虫、民间图案等。
只要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都被当作雕刻题材。
取材宗教的大多是圆雕,主要是佛教、道教以及一些民间信仰的造像.还有附属的陈设品.如达摩、弥勒佛、观音、罗汉、五帝、妈祖等。
26924171_莆田木雕:以精微,传精神

● 编辑武侠莆田木雕以精微,传精神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莆田木雕工艺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它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早在唐代就已被人们用于建筑装饰、佛像雕刻和书籍雕刻等领域。
到了明代,当地涌现出一批擅长佛像和装饰雕刻的匠人,莆田木雕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
在清代,莆田木雕艺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进入了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的辉煌时期,乾隆年间更有贴金透雕作品成为送入皇宫的贡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莆田木雕业重焕生机,许多木雕艺人不仅继承传统工艺,更大胆开拓创新。
时至今日,莆田已形成全球最大的木雕专业创作生产基地,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我国木雕工艺流派众多。
与擅长平面浮雕工艺的东阳木雕、以黄杨木圆雕工艺闻名的乐清木雕及精于金漆木雕工艺的潮州木雕相比,莆田木雕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等工艺而著称。
业内人士认为,莆田木雕将圆雕、透雕、浮雕、根雕等传统工艺发挥到了极致,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剔透,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131灿烂的千载传承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2 木雕制作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一件作品少则需花上一两个月,多则五六年,创作的过程远比外界想象更为枯燥。
匠人全神贯注地操作,往往会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常常身体僵硬、腰酸腿疼,而到了作品完成的那一刻,似乎所有的苦累又都烟消云散。
极致的耐心与细致始终贯穿于莆田木雕传统工艺流程的每一步。
首先,匠人们要选材相木,找寻适合制作的木材,然后捏泥塑稿或画初稿进行构思。
在木材上勾出轮廓线后,就用锯子或电锯锯出大体轮廓,再继续用大、中号扁凿及半圆凿整理基本造型,以块面定出人体头部和五官,凿出粗坯。
然后在粗坯之上对山水、树木、人物神态、服饰、须发等加以定位和交代,完成细坯。
再次是修光,这需要做三遍:第一遍用大、中、小平刀和大、中、小圆刀,自下而上并从后而前地剔整坯面;第二遍用平刀、半圆凿、刮刀等工具,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地深入“削” 修一遍;第三遍用平刀、半圆凿和三角刀,对作品细节进行修饰。
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

探析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与发展莆田木雕佛像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赢得了世界各地佛教徒和艺术爱好者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认为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传承流程1.传统技艺的传承莆田木雕佛像作为一个传统手工艺品,在传承过程中一直秉承着“师傅传徒弟”的传统模式。
从徒弟的态度上,要有“心平气和”的家风,不急不躁,不做工,便做人。
徒弟须知恭敬,须能听师傅的话,顺其自然、历练成熟。
2.技术的精进莆田木雕佛像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精湛程度,一定程度上是与当地工匠们勤奋学习、不断精进创新的精神息息相关的。
这些工匠们,在匠心独运、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将传统木雕技法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并探索出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3.市场的需求莆田木雕佛像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佛教文化的普及,以及对于艺术品收藏投资价值的提高,木雕佛像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种需求的反馈,也推动了木雕匠人们的精气神和技艺的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流程1.艺术融合的发展方向在莆田木雕佛像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术、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继承传统技艺,也要不断开拓创新。
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从而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时代感的佛像作品。
2.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莆田木雕佛像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项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价值和形象,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举办莆田木雕佛像文化节、举行木雕大赛、建立木雕协会等,都是为了促进传承和发展,保护艺术作品的地位。
3.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莆田木雕佛像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品牌化的发展上。
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营销策略、推广手段等方式来提高莆田木雕佛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创造公正、公正、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手工艺品。
造形美妙 气韵生动——浅谈莆田木雕技法的创新

JIYICHUANGXIN技艺创新 造形美妙 气韵生动——浅谈莆田木雕技法的创新[摘 要]莆田木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与积淀,而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莆田木雕艺术发展将进入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都要进行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关 键 词] 莆田木雕;技法;创新[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2015)04-0049-03文 张永满木雕工艺在莆田的整个民俗文化中占有相当的份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与积淀,而今面临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莆田木雕艺术发展要进行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都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新的题材的诞生有赖于技法的变革,技法的创新往往又孕育着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扩张和延伸,甚至直接孕育和催生出新的品种。
一、莆田木雕历史回眸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机遇。
莆田木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作品层次重叠,以精微透雕见长,风格精致细腻,古朴典雅。
据宋代相关文献记载,莆田各大寺庙中的门窗家具、屋檩梁栋等雕饰纹案已经很完整,莆田木雕佛像的造型风格更是简练而成熟,其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宋元时期随着莆田妈祖信仰的流传,莆田神像的雕刻发展迅速。
莆田民间涌现出许多雕刻艺人,出现了梅妃采苹、陈文龙神像等出色的作品。
现藏于莆田文峰宫内的一尊宋代木雕妈祖圣像,采用圆雕彩绘,刀法洗练,是目前最早木雕妈祖像保存最完整的一尊。
这个时期的人物线条实在,阴刻手法较常运用,风格十分鲜明。
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木雕重新焕发生机。
雕刻家们在传统木雕工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古典题材并开辟新的路径,将时代的朝气带进了作品之中。
二、莆田木雕现状与发展目前,从产业发展状况看,莆田木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潜在危机,主要是产业无序竞争,现代加工工具和机械广泛引进和运用,加上老一代木雕艺人逐步身老故世,有些传统绝技难以得到很好传承,对以手工技艺为主的传统木雕产生了较大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木雕历史
莆田木雕,滥觞于唐代,明清时期日益兴盛,与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其中,莆田木雕雕刻工艺主要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等为主,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工艺见长,乐清木雕以黄杨木圆雕工艺闻名,潮州木雕则以金漆木雕工艺知名,各有自己的特色。
莆田木雕在清末民初时达到了第一个艺术高峰,此时市场也较繁荣,木雕佛像、建筑装饰雕刻等普遍受到民众的欢迎。
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产业化发展,声名进一步远扬,并带动了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像、竹雕、漆器、金银首饰等相关工艺领域的发展。
时至今日,莆田木雕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并在2003年荣获“中国木雕之城”这一全国性的专业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工艺品、佛像和家具的集散地。
今天莆田木雕的生产品类大致有三类:木雕工艺品、佛像与仿古家具,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木雕工艺品与佛像生产、销售主要集中于莆田黄石镇的工艺美术城中;家具的制作基地则位于下辖县、具有“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称谓的仙游。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
业内人士认为,莆田木雕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其传统工艺有圆雕、透雕、浮雕、根雕,品类有佛像、
仕女及花乌山水摆件、家具、把玩杂件等,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湾、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
兴化历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艺代表人物。
清末名师廖明山之孙廖熙擅长于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
“廖氏木雕”遂成为中外古董商竞相觅购的珍品。
故宫博物馆尚存多件“廖氏”木座,还有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艺人雕刻的贡品——贴金透雕花蓝。
明代,因倭寇之乱实行海禁,从南洋诸国输入的红木极少。
兴化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树木料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古玩,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加显得色泽深沉,古色古香,龙眼木雕因此而美名远扬。
建国发展
建国以来,莆田木雕借时代东风焕发蓬勃生机。
莆仙木雕精品叠出,频频获奖,以精细的传统绝技和大胆的现代创意赢得评委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赞叹,一件件金、银奖作品使莆田名声大噪,整体创作水平名列全国前茅。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等一批大师级名人抓住机遇,创办木雕个体企业,并获得成功,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艺人纷纷重操旧业,先后走上办厂创业之路,促
进了莆田木雕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外商、台商也来莆田创办木雕企业,使莆田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来料加工、设厂生产和设点贸易最多最集中的中心点。
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使莆田木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