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离层数据浏览与显示
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

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大气中电离层物理量的数学模型,包括电离层密度、高度、温度等。
该模型由国际电离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Union of Radio Science,简称URSI)制定。
它是一种标准的参考,用于研究电离层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规律,促进电离层科学研究的发展。
URSI将全球的电离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F层、E层和D层。
其中,F层是电离层最高的部分,D层是最低的部分。
E层位于F层和D层之间。
这三层之间的分界线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日照、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的制定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多种不同的观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探空观测、卫星观测等。
制定模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最新的参考模型是由URSI在2016年制定的,并在国际科学界广泛应用。
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的研究对于通信、卫星导航、雷达、防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离层是电波的反射层,对于无线电通信来说,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了解电离层的变化规律,调整天线的发射角度和频率,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另外,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等)也需要考虑电离层对无线电信号传播的影响。
电离层的密度变化会引起不同频率的信号传播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卫星定位的精度。
因此,卫星导航系统需要通过电离层模型来估计电离层密度的变化,从而进行误差校正和跟踪控制。
总之,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在电离层科学研究和各种无线电通信、导航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推动电离层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南方NRS系统平台软件功能介绍

南方NRS系统平台软件功能介绍1、系统兼容性1.1兼容国内外主流品牌的基准站型GNSS接收机及主流品牌移动终端接收机功能截图展示:NRS软件支持接入主流GNSS品牌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接收机。
图1.1 支持接入主流品牌GNSS基准站接收机1.2兼容国内外主流品牌移动终端接收机功能截图展示:NRS软件支持接入主流GNSS品牌移动终端接收机接入差分数据。
图1.2 支持接入主流品牌GNSS移动站接收机2、运算能力2.1NRS系统软件具备GPS、GLONASS和BDS数据的联合解算能力,并支持GALILEO系统;具备单BDS系统、单GPS系统解算能力;具备联合发布GPS、GLONASSS、BDS差分数据;分布单独播发GPS、BDS(B1\B2\B3全频段)差分数据能力。
功能截图展示:NRS系列软件具备GPS、GLONASS和BDS数据的联合解算能力,支持GALILEO系统;具备单BDS系统、单GPS系统解算能力;具备联合发布GPS、GLONASSS、BDS差分数据;分布单独播发GPS、BDS差分数据能力。
图2.1 卫星跟踪状况图注:其中G代表GPS,R代表GLONASS,E代表GALILEO,C代表BDS(北斗)图2.2 基线解算情况注:三角形G5-R5-E3-C9为网内解算后可用卫星数其中G代表GPS,R代表GLONASS,E 代表GALILEO,C代表BDS(北斗)图2.3 三星解算(GPS/GLONASS/BDS卫星可选,自由组合)图2.4 自由组合差分数据包含的卫星系统2.2定时自动解算基站点坐标功能,分析基站稳定性。
功能截图展示:南方NRS系统NET软件具备定时自动解算基准站点坐标功能,并通过CORS运维管理平台展示基站稳定性。
图2.5 基站稳定性分析功能3、预警功能具有邮件、手机短信报警功能,报警信息包括基准站接收机开始或者停止使用内置电池、内置电池电量过低、工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数据传输中断、基站位移变化、基准站接收机更换等内容。
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研究及其应用电离层是地球大气中的一个重要层级,它对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和空天通信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预测电离层参数对于优化通信系统和提高卫星导航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 电离层参数的重要性和挑战电离层是地球大气中高度电离的区域,它包括电离层电子密度(Ne)、电离层高度(h)和电离层延迟(TEC)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变化受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和时间分布具有高度的不规律性和动态性。
电离层参数的准确预测对于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非常重要。
例如,电离层对超高频通信、高频通信和卫星导航信号传播具有显著影响,电离层参数的精确预测可以帮助优化通信系统、改善导航准确度和减少误差。
然而,电离层的复杂性使得准确预测电离层参数具有一定的挑战。
电离层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传播路径可变且多样化,这增加了预测的困难。
因此,研究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成为了一个热门课题。
2. 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的研究进展目前,电离层参数的预测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
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描述电离层参数变化的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参数。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IFS模型、IRI模型等。
这些模型对于预测电离层参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由于电离层的复杂性和不规律性,模型的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结合数据驱动方法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数据驱动方法主要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建立模型并预测未来的电离层参数。
常用的数据驱动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离层参数的复杂变化。
3. 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的应用电离层参数预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预测电离层参数可以为无线通信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无线通信在不同频段和距离上的传播特性受到电离层参数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电离层参数可以帮助优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高通信质量和信号覆盖范围。
电离层模型参数

电离层模型参数
电离层模型参数是指描述电离层特性的数值参数,包括电子密度、电离层高度、电离层电子温度、电离层漂移速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无线电传播、卫星导航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密度是电离层模型参数中最基本的参数,它描述了电离层中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目。
电离层高度则是指电离层密度等于某一固定值的高度,通常是电子密度的一半。
电离层电子温度则是指电离层中电子的平均动能,它对于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比较显著。
电离层漂移速度则是指电离层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运动速度,它对于卫星导航的精度补偿具有重要作用。
电离层模型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基观测、卫星探测、雷达探测等。
其中,地基观测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电离层垂直探测仪、电离层扰动探测仪等设备。
卫星探测则是通过卫星搭载电离层探测仪实现,可以获得全球范围内的电离层参数信息。
雷达探测则是利用雷达信号穿过电离层,测量其反射特性,进而推算电离层参数。
电离层模型参数的精度对于相关应用非常重要,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提高电离层模型参数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电离层模型参数的研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离层的物理特性提供了重
要的资料基础。
- 1 -。
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

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探索宇宙中的闪烁奇观引言:电离层闪烁指数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离层中不均匀性的物理量,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大气层中闪烁现象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离层闪烁指数的数据格式,包括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等方面,以期让读者对这个神秘的指数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电离层闪烁指数概述电离层闪烁指数是通过观测地球大气层中的闪烁现象来反映电离层中不均匀性的一种指数。
它通常用于描述电离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象、电磁波传播和导航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二、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获取电离层闪烁指数的数据获取主要依赖于地面和卫星观测设备。
地面观测设备通常包括电离层探测仪、雷达和闪烁仪等,它们通过监测电离层中的电子密度变化和光学效应来获取闪烁指数数据。
而卫星观测设备则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通过探测地球大气层中的闪烁现象来获取数据。
三、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处理电离层闪烁指数的数据处理是将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滤波和数据预处理等方面。
数据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剔除有异常的数据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滤波则可以应用一系列的数学算法,如平滑滤波和高通滤波等,来降低噪声的影响。
而数据预处理则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标定,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四、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应用电离层闪烁指数的数据应用非常广泛。
在空间天气预报中,闪烁指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电离层中的闪烁现象,从而更好地预测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等天气现象。
在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中,闪烁指数可以帮助优化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在大气科学研究中,闪烁指数也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大气层中的空间相干性和湍流等问题。
结论:电离层闪烁指数的数据格式是探索宇宙中的闪烁奇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严谨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闪烁现象,从而推动天气预报、通信和导航等领域的发展。
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反演方法

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反演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GPS的基础之上,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反演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反演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1.1 电离层的定义及特点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层中距地面约100公里到1000公里之间的区域。
这个区域的大气密度和温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离层的特点是:高度较高、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1.2 电离层观测的基本原理GNSS系统的工作依赖于电离层的反射信号。
当卫星发射的信号穿过电离层时,会与电离层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
通过对这些改变进行测量,可以推算出电离层的参数,如高度、温度等。
1.3 电离层观测的主要方法电离层观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法,即通过观测卫星发射的信号在地面上的接收情况来推算电离层的参数;另一种是间接法,即通过观测地面上物体的无线电通信状况来推算电离层的参数。
三、GNSS电离层反演方法2.1 基本思想GNSS电离层反演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已知的地面观测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推算出电离层的参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大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缺点是需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且对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2.2 主要步骤GNSS电离层反演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地面观测数据:包括雷达散射计(RSP)、全球卫星导航台(GNSS)等设备的观测数据。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滤波、校正等预处理操作,以减少误差的影响。
(3)数学模型构建:根据电离层的特点和已知的地面观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双曲线模型、抛物线模型、多项式模型等。
电离层详细资料大全

电离层详细资料大全电离层(Ionosphere)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
电离层(ionosphere)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层。
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基本介绍•中文名:电离层•外文名:Ionosphere•区域:6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部分电离区域•研究对象: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存在星体:地球、金星、火星等•上层:磁层简介,研究历程,形成机理,内部分层,4.1综述,4.2D层,4.3E层,4.4F 层,结构,模式,异常,7.1综述,7.2冬季异常,7.3赤道异常,扰乱,8.1X射线,8.2质子,8.3地磁风暴,测量,9.1电离层图,9.2太阳流,9.3研究项目,和电波传播,10.1综述,10.2无线电,和地震预测,11.1综述,11.2研究发现,11.3监测方法,11.4得到验证,11.4震前异常,电浆态,电离层中离子的分布,电离层中自由电子的运动,简介由于受地球以外射线(主要是太阳辐射)对中性,原子和空气分子的电离作用,距地表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也有电离层。
图1电离层与磁层在电离作用产生自由电子的同时,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碰撞复合,以及电子附着在中性分子和原子上,会引起自由电子的消失。
大气各风系的运动、极化电场的存在、外来带电粒子不时入侵,以及气体本身的扩散等因素,引起自由电子的迁移。
利用MATLAB进行大气电离层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MATLAB进行大气电离层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气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对于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以及空间天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电离层进行探测和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而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在大气电离层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大气电离层数据获取在进行大气电离层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
大气电离层数据通常通过雷达、卫星等设备进行探测,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
这些数据文件可能包含了大气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电子温度、风场等多种参数,是进行后续分析的基础。
2. 数据预处理在将大气电离层数据导入MATLAB进行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些数据预处理工作。
这包括数据格式转换、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修正等步骤。
MATLAB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这些预处理工作。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大气电离层数据处理与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绘制各种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大气电离层的变化趋势。
MATLAB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功能,可以绘制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曲线图、散点图、等值线图等,满足不同需求的可视化展示。
4. 数据分析与建模在对大气电离层数据进行可视化之后,接下来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建模。
通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谱分析等方法,可以揭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大气电离层的特征。
MATLAB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工具箱和算法库,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工作。
5. 结果解释与应用最后一步是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深入理解,可以为无线电通信系统优化设计、导航系统改进以及空间天气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MATLAB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还可以将这些结论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文档9 数字频高图自动度量分析软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离层历史资料编研”项目组2010年12月30日目录1SAO Explorer软件简介 (1)2频高图的标定 (3)3电离层数据浏览与显示 (5)4SAO Explorer使用技巧 (8)5总结 (16)电离层频高图的标定是采用专用的软件对电离层频高图中所代表的电离层特征参数进行自动或者人工判读和度量,进而得到电离层参数和电子浓度剖面。
在这方面,世界各国相关单位已经开展过一些研究与软件开发,目前使用得最广泛,最受研究人员欢迎的是SAO Explorer电离层频高图浏览与标定软件。
该软件由美国麻州大学Lowell分校大气研究中心研发,并公开提供给各国研究人员使用。
该软件的下载地址和相关文档可见如下网址:/SAO-X/SAO-X.html1.SAO Explorer软件简介图1.1是SAO Explorer软件的界面。
SAO Explorer能够打开频高图图片和ARTIST软件自动标定的SAO文件,人工检查标定结果,并能编辑自动标定时出错的结果。
最终以SAO文件存储标定得到的电离层特征参数和电子浓度剖面。
SAO Explorer软件原本是用于美国Lowell大学所开发的Digisonde系列数字测高仪的数字频高图的标定,经过项目组的实验和使用,发现该软件用于胶片频高图所转换的数字频高图上也有较好效果。
图1.2是采用SAO Explorer软件打开一幅经过由胶片频高图转换而来的数字频高图后,该频高图观测日期为1991年3月1日0700UT,图1.3是该频高图对应的分割定标之后的胶片频高图图片。
可以看出,胶片频高图经转换成数字频高图后,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观测信息,频高图的主描迹非常清晰,横轴(频率)、纵轴(高度)信息完整,描迹和坐标轴信息与胶片频高图上一致。
另外,由于SAOExplorer默认显示世界时,而胶片频高图上显示的时间为地方时,1991年3月1日1500LT,所以实际上二者的时间信息一致。
图1.4则是对图1.3的频高图进行度量标定之后得到的电离层特征参数和电子浓度剖面信息。
图1.1 SAO Explorer软件界面图1.2 SAO Explorer 软件显示的频高图图1.3 相对应的经过分割定标的频高图图片图1.4经过度量标定得到的电离层参数和电子浓度剖面2.频高图的标定SAO Explorer软件在Digisonde系列数字频高图度量标定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项目组反复摸索和使用,总结出一套利用SAO Explorer软件标定胶片转换而来的频高图的流程与方法。
具体如下:1.在SAO Explorer软件界面的File菜单中选择Open File,或者在界面上点击按钮来打开频高图文件。
2.打开频高图文件后,首先应该尝试进行自动标定。
按键盘的F10键或者W键,启用SAO Explorer软件的自动标定功能。
如图1.5所示。
经过自动标定后,频高图的主描迹大部分都被正确识别出来。
包括E层、F1层、F2层。
但是也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
比如E层的临界频率标定基本正确,但是起始频率却标定得过低。
实际应该是从1.7MHz开始,自动标定为1MHz开始。
图1.5 采用SAO Explorer自动标定的频高图3.根据第2步的结果,手动对自动标定参数进行调整。
如图1.6所示图1.6 经过校正之后的电离层参数4.使用键盘的X键(下一幅)或者Z键(上一幅)来跳转至下一幅或上一幅频高图。
而当前标定参数会保存在软件缓存中。
也可以使用软件界面按钮上的快进和快退按钮来完成跳转。
5.当标定至最后一幅图时,返回至软件主界面,选择Save AS SAO file—ALL,将把一整天的电离层参数文件保存在一个SAO文件中。
3.电离层数据浏览与显示电离层频高图标定完成之后,可以采用SAO Explorer软件对查看与浏览电离层参数,从而检查标定结果的数据质量,必要时进行重新标定。
1.电离层特征参数浏览。
选择菜单的View-Characteristics,可以查看选定的特征参数,比如电离层临界频率、电离层峰值高度。
如图1.7所示,对1986年4月6日的胶片频高图标定之后得到的电离层特征参数日变化非常明显,foF2在白天较大,峰值出现在0600UT附近,而hmF2在夜间较大。
在2100UT时分还出现了一次临界频率快速下降而峰值高度快速上升的扰动过程。
整体上foF2和hmF2的变化曲线较为平滑,准确反映了当日的电离层状况。
如果显示的特征参数曲线有较大的脉冲式跳变,则表明在标定的过程中有误标现象。
可以通过横坐标的时刻来快速定位有疑问的频高图,进行重新标定,排除错误。
在软件界面上选择Text标签,还可以查看特征参数数值。
若想导出这些数值,只需点击Save as,即可将特征参数以文本文档的方式导出,如图1.7所示。
图1.7 查看电离层特征参数图1.8 特征参数文本2.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分布图浏览。
选择菜单的View-Profilogram,可以查看一整天内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分布图。
由图1.9可以看出,白天电子浓度较高,在不同高度上的浓度梯度也较大,夜间电子浓度较低。
在200-400km的高度范围内,电子浓度的梯度较小,在其他高度上,电子浓度则更低。
同样地,在软件界面上选择Text标签,还可以查看电子浓度剖面的数值。
若想导出这些数值,只需点击Save as,即可将特征参数以文本文档的方式导出。
如图1.10图1.9 电子浓度剖面分布图图1.10 电子浓度剖面数据3.电离层频高图多幅浏览。
选择菜单的View-Survey,可以查看一整天内电离层频高图的变化图。
通过查看多幅频高图,能够方便快速地浏览电离层回波的演变情况。
图1.11 整天频高图浏览(整点时刻)4.SAO Explorer使用技巧SAO Explorer软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在度量标定时合理使用这些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度量标定的效率和数据质量。
1.选择合理的频率高度范围如图1.12。
SAO Explorer软件默认以最大探测频率和高度显示频高图。
但有些时候,实际的电离层回波描迹的频率较低,反射的回波高度较低。
在默认的坐标轴下描迹较小。
不便于判读和标定。
因此,可以在频高图图片界面上通过调整Zoom窗口中的数值来改变坐标轴范围,实现频高图的放大和缩小。
本图中,默认的频率范围是0-15MHz,高度范围是80-1280km,而实际的电离层回波描迹在小于5MHz,低于500km的范围内。
因此,将频率范围调整为1-5MHz,高度范围改成80-600km,如图1.13所示,调整之后,频高图描迹更为显眼和清晰,便于标定。
图1.12 默认的频率高度范围图1.13 经放大后的频高图2.选择合理的噪声门限SAO Explorer可以更改噪声过滤的门限。
如果调低该门限,可以使得尽量多的信号都被显示出来,特别是对于描迹中信号较弱的部分,但也会带来缺点,频高图会被大量的噪声信号所布满,频高图不够突出。
如图1.14。
如果调高该门限,可以使得较弱的噪声尽可能被滤除,使频高图的描迹更为突出和显眼,便于判读,但也容易造成一些较弱的有效回波信号被滤除,频高图描迹显示不完整,引起频高图标定的较大误差。
如图1.15,F层回波的低频部分已经被滤掉一部分,其结果是标定的fmin参数偏高。
在实际的标定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噪声门限。
噪声门限没有固定的范围,完全根据频高图质量来调整。
有时,在标定同一天的不同频高图时,要多次调整噪声门限,以求最佳显示和标定效果。
如图1.16所示。
图1.14 噪声门限过低图1.15 噪声门限过高图1.16 噪声门限合理3.斜向回波的关闭/打开电离层频高图中受噪声干扰、多径效应或者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影响,回波的描迹有可能被斜向的信号所遮挡,给标定带来困难,如图1.17,在3MHz附近出现了较强的斜向回波干扰,影响对F层低频部分的判断。
SAO Explorer软件提供了斜向回波的关闭/打开功能。
通过单击obiQ按钮关闭斜向回波,可以使得频高图的描迹更加清晰。
如图1.18所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由于存在较强的扩展F,电离层的回波本身就是来自于斜向,关闭斜向回波后,可能导致回波描迹不完整。
所以,在标定的过程之中应该灵活判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打开还是关闭斜向回波。
图1.17 斜向回波关闭前图1.18 斜向回波关闭后4.二次回波的关闭/显示反射回波经地面再次反射到电离层,然后再反射到接收天线,将在电离层频高图上显示为二次回波。
常见的是F层二次回波和Es层的二次回波。
有时候Es 层的二次回波高度与F层回波的低频部分高度非常接近,容易造成混淆。
如图1.19。
在频高图标定时,可以选择打开/关闭二次回波显示功能,来查看关闭和打开后频高图的变化,确定哪些是二次回波,哪些是有效信号。
如图 1.20.,选择Multi按钮关闭二次回波和斜向回波之后,频高图变得更清晰,便于标定。
图1.19 未关闭二次回波和斜向回波图1.20 关闭二次回波和斜向回波后5.灵活使用快捷键SAO Explorer软件提供了很多快捷键。
这些键通常是隐蔽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常用的快捷键,能够提高频高图度量标定的效率。
经过摸索之后,总结SAO Explorer软件的常用快捷键如下:键功能E 划分E层F1 划分F1层F2 划分F2层W (F10)Artist自动标定Z 上一张X 下一张+ 放大频高图- 缩小频高图0-9 噪声门限MPA n*3Alt 0-9 噪声门限MPA -n*3C 计算参数和剖面R 刷新U 撤销Q 显示/关闭斜向回波I 显示/关闭频高图T 显示/关闭标定的描迹B 显示/关闭层边界L 显示/关闭剖面A 显示/关闭层边界和标定的描迹M 显示/关闭二次和多次回波上下左右箭头频高图上下左右移动Esc 缩放频高图之后返回原大小表1.1 SAO Explorer 软件常用快捷键5.总结本文由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电离层历史资料整编和电子浓度剖面及区域特性图集编研”对于胶片频高图的度量与标定的需求出发,提出采用数字频高图度量软件SAO Explorer对胶片频高图进行度量标定的方法与流程,具体介绍了电离层频高图度量标定软件SAO Explorer的基本功能、在胶片频高图标定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常用的小技巧。
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中部武汉地区历史胶片频高图的数字化与度量分析工作,对于处理其他区域和不同自动电离层测高仪获取的胶片频高图,以及日常数字频高图度量标定也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分析软件说明由胡连欢执笔,在形成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野外台站的同志提出了很多实际标定度量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