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标准

合集下载

过冷式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数值模型

过冷式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数值模型

文章编号:CAR137过冷式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数值模型赵宇祁照岗陈江平(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摘 要本文总结了不同的微通道管内制冷剂冷凝换热与压降经验关联式,通过理论与实验分析选定最为合适的关联式建立了过冷式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数值模型。

通过实验验证,模型计算换热量误差在±5%以内,空气侧压降误差在±4Pa以内,制冷剂侧压降误差在-30~40kPa之间。

本文所建立的过冷式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模型精度满足换热器设计要求。

关键词过冷式冷凝器数值仿真关联式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UB-COOLING MICROCHANNELPARALLEL FLOW CONDENSERZhao Yu Qi Zhaogang Chen Jiangping(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Shanghai Jiaotong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different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s in the minichannel and microchannel,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ones to develop the simulation model for sub-cooling condenser. The experiment result ha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deviation of the condenser heat rejection is under ±5%, the condenser air side pressure drop deviation is ±4Pa and the refrigerant side pressure drop deviation is -30~40kPa. The simulation model for sub-cooling condenser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c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heat exchanger design.Keywords Sub-cooling condenser Numerical simulation Correlation0 引言微通道换热器在车用空调系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在家用和商用空调中也得到大力推广[1-3]。

汽车空调用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标准

汽车空调用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标准

Q 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320281AKK01-2007代替Q/320281AKK01-2002 汽车空调用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2007-12-17发布2007-12-30实施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对Q/320281AKK01-2002《汽车空调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的修订,修订时不仅对部分标准内容作了修改,而且还作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320281AKK01-2002。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由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恒南何军杰郭胜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力持版本发布情况为:—Q/320281AKK01-1998,—Q/320281AKK01-2002。

汽车空调用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铝制管带式蒸发器、冷凝器(统称换热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汽车空调用铝制管带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JIS D 1601-1995 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JIS Z 2371-2000 盐雾试验方法3 术语3.1 冷凝器标准方位扁管沿水平方向、产品迎风面垂直于水平的位置。

冷凝器的名义换热量是在这一位置上确立和测量。

3.2 蒸发器标准方位扁管沿垂直方向、产品迎风面垂直于水平的位置。

蒸发器的名义换热量是在这一位置上确立和测量。

平行流冷凝器通用技术标准

平行流冷凝器通用技术标准

平行流冷凝器通用技术标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以下简称芯体)的制造,测试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当这些文件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将自动适用于本标准。

GB10125 人造气氛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3.结构芯体采用全铝平行流结构。

芯体由集流管、扁管、翅片、边板等零件组成。

4.技术要求4.1 尺寸与外观芯体的外观和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除图纸要求外,零件的外观应遵守良好的商品惯例。

芯体翅片焊合率应大于98%;翅片倒伏不允许超过2处,且每处不能大于1cm2;不允许存在表面碰伤、擦伤、油漆剥落等有损外观的缺陷。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

更新制造模具和设备时,应认可后方可使用。

4.2 主要零件材料要求材料应符合图纸及有关技术条件的要求。

每批材料进厂必须按其技术条件或相关标准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提供制造使用。

凡采用新材料或代用材料,应通过试验鉴定并办理认可手续。

通常采用的材料及牌号如下:翅片复合铝箔扁管集液器外壁复合管隔板双面复合板4.3 性能4.3.1 换热量芯体的换热量应满足图纸要求。

通常采用的试验条件如下:a) 冷凝器入口侧空气干球温度:35℃ 1℃;b) 冷凝器压力:1.518MPa(表压);c) 过冷度:5℃(过冷式冷凝器采用15℃);d) 过热度:25℃;e) 迎面空气风速:4.5m/s;4.3.2 空气阻力在4.3.1同样的条件下,冷凝器空气侧阻力应满足图纸要求。

4.3.3 液阻在4.3.1同样的条件下,冷凝器制冷剂侧的液阻应满足图纸要求。

4.3.4 气密性能用氦气检漏仪检漏,应无反应。

氦气检漏仪的检漏精度相当于试验压力为0.7MPa时R134a 年泄漏率不超过2克。

4.3.5 耐真空度试验压力以真空压力2KPa加载,每次保持5min,连续三次,允许压力增高不大于500Pa/min。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标准模板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标准模板

Q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320281AKK02-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12-17发布-12-30实施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发布Q/320281AKK02-前言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 当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为保证产品质量, 特制定企业标准Q/32028AKK02-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监督检查、交货验收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 和GB/T 1.2- 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负责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恒南何军杰郭胜Q/320281AKK02-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铝制平行流冷凝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汽车空调用铝制平行流冷凝器( 以下简称冷凝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 经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 然而, 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QC/T 657-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JIS D 1601-1995 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JIS Z 2371- 盐雾试验试验方法3 术语3.1冷凝器标准方位扁管沿水平方向、产品迎风面垂直于水平的位置。

冷凝器的名义换热量是在这一位置上确立和测量。

3.2 系列产品冷凝器所用的扁管材料、结构、尺寸相同, 且翅片的材料、结构、尺寸相同的产品。

4产品分类4.1 产品的型式产品的型式为铝制平行流式, 由挤制铝扁管、集流管和翅片钎焊而成。

4.2型号4.2.1型号表示法改型序号,用大写字母、、表示。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1.引言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风扇是核心组件之一,其功能是将冷凝器内的热量转移给外界环境,确保汽车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冷凝风扇的性能和可靠性,制定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术语和定义2.1冷凝风扇:将冷凝器内的热量转移给外界环境的风扇2.2风速:单位时间内风扇吹出的空气流速2.3风量:单位时间内风扇吹出的空气体积2.4噪音:风扇工作时产生的声音3.技术要求3.1风速和风量要求冷凝风扇的风速和风量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应根据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制定冷凝风扇的风速和风量要求。

要求风速能够满足冷凝器散热的需要,同时风量要能够确保冷凝器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有效散热。

3.2噪音要求冷凝风扇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为了提升汽车驾乘的舒适性,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干扰,应对冷凝风扇的噪音进行要求。

冷凝风扇的噪音应降到最低,不能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值。

3.3耐久性要求冷凝风扇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其耐久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冷凝风扇应经受得住长时间的高温和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的考验,确保在严苛的工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3.4控制要求冷凝风扇的启停需要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

控制输入信号要能够准确地控制风扇的启停,确保在需要散热时风扇能够启动,不需要散热时风扇能够停止,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5安全要求冷凝风扇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冷凝风扇应具备过热保护功能,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停止运转,以防止损坏其他部件,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检测和验证方法针对冷凝风扇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和验证方法,以确保冷凝风扇的性能和可靠性。

应定期进行风速和风量的测试,对噪音进行检测,通过持久性测试和高温高湿环境测试来验证冷凝风扇的耐久性和适应能力。

5.校准和验收冷凝风扇的校准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性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客车空调多元平行流冷凝器模型

客车空调多元平行流冷凝器模型

o u h arc n iin rc n b ce s d n h ih weg ta ds al ie o l a er aie Th fs c i-o dt e a ei r a e ,a d t el t ih n m l sz d g a nb e l d o n g — c z. e
f r a r c n to n f p s e e e c e o i o dii ni g o a s ng r v hi l s
WA NG i jn , L U i , H N F n -u S h n- n Te u - I Je A egy n, U C agf  ̄, wu Q ag e i 2 n
tk n a n a p iai ns u y a e sa p l t t d .De i na dc n r s x e i e to h e f r n eo h i-o dto — c o sg n o ta t p rm n n t ep ro ma c ft earc n iin e e r a re u . Th e uts o h tt e p r l lfo c n e s rh sb te e f r n ei o ra ec rido t er s l h wst a h a al l w o d n e a et rp ro ma c n c m— e p rs n wih t eta i o a u efnc n e s r W i e t p e te c a g r h n r yef in y a io t h r dt n l b i o d n e. i t - t an w y eh a x h n e ,t ee e g fi e c h c

要: 文章分析了客车空调的运行特点以及对 冷凝器的性能要求 , 介绍 了多元平行流冷凝器的技术优势 , 对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 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 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

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微型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以下简称“冷凝器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ASTM G 85-02 改进型盐雾腐蚀试验执行标准3 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3.1.1 冷凝器总成应符合本标准之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外观:冷凝器总成不应存在裂纹、破损、毛刺、变形或其它缺陷,所有接口应用合适的封盖密封。

3.1.3 冷凝器总成的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的要求。

3.2 耐振动性要求在振动频率33.3Hz,振动加速度2.9g的试验台上试验,冷凝器总成应无破损、裂纹、变形,上下壳体结合无松动。

3.3 冷凝器芯体要求3.3.1 换热量和通风阻抗换热量:不小于8000W。

通风阻抗:不大于150Pa。

3.3.2 制冷剂泄漏率制冷剂泄漏量应小于5g/a。

3.3.3 气密性冷凝器应能承受2.94MPaG的气压,在水中恒压3min,无泄漏。

3.3.4 耐压性冷凝器应能承受4.41MPaG的水压,维持恒压5min,无泄漏。

3.3.5 耐破坏性冷凝器在8.83MPaG水压下维持恒压2min应无破坏。

3.3.6 耐振动性将在振动频率33.3Hz,振动加速度7.0g的试验台上,经宽度方向4h,厚度、长度方向各2h的振动后,冷凝器应无破损、裂纹、翅片松动或其它异常,且仍应满足3.3.3和3.3.4的要求。

平行流换热器

平行流换热器

平行流换热器
平行流换热器(简称PFC)是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由美国摩丁(modine)公司最早提出并申请专利,是用来替代原来在汽车空调的管片式冷凝器,后来经过日本昭和铝等公司在两端集管中增加隔板形成不同回路而称之为多元流换热器(简称MFC,Multi-Flow Condenser),主要由多孔扁管和波纹型百叶窗翅片构成。

其基本构成见下图:
其换热原理来源于微通道理论,在扁管两端分别插入左集管和右集管,利用设置在左集管和右集管上的隔板分隔而形成串连通道,翅片和集管表面涂敷有钎料和钎剂,整个芯体通过夹具夹持,通过NOCKLOCK钎焊炉整体焊接而成。

依据集流管分不分段,又可分为多元平行流式和单元平行流式。

单元式的集流管不打断,制冷剂流动方向一致;多元式的,集流管中有隔片打断,每段管数不同。

其最大特点就是换热高效、结构紧凑。

目前主要应用于特种空调,比如汽车空调等,但现在也有用于家用空调乃至热泵机组的相关研究;而且,因平行流换热器内的扁管如直径微小(一般小于1mm),属于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换热性能更有明显改变,具体其内部结构方面可见下图:
和管片式换热器相比,平行流有以下优点:
1、由于扁管不流通,面积小于圆管,因此空气侧阻力小;
2、翅片效率和翅片当量高度成反比,管片式由于U型传热管弯曲半径限制,而平行流无此限制,因此翅片效率高;
3、平行流可以灵活调整流程的扁管分布,使制冷剂侧换热能力增加时而阻力减小;
4、扁管和翅片的焊接方式决定了扁管和翅片的接触热阻小;
5、容易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320281AKK02-2007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2007-12-17发布2007-12-30实施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企业标准Q/32028AKK02-2007《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监督检查、交货验收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0和GB/T 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江阴亚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负责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恒南何军杰郭胜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铝制平行流冷凝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汽车空调用铝制平行流冷凝器(以下简称冷凝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JIS D 1601-1995 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JIS Z 2371-2000 盐雾试验试验方法3 术语3.1冷凝器标准方位扁管沿水平方向、产品迎风面垂直于水平的位置。

冷凝器的名义换热量是在这一位置上确立和测量。

3.2 系列产品冷凝器所用的扁管材料、结构、尺寸相同,且翅片的材料、结构、尺寸相同的产品。

4产品分类4.1 产品的型式产品的型式为铝制平行流式,由挤制铝扁管、集流管和翅片钎焊而成。

4.2型号4.2.1型号表示法改型序号,用大写字母、、表示。

顺序号。

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

扁管厚度为2的可以不标。

翅片高度。

扁管宽度。

平行流冷凝器代号。

4.2.2标注示例产品扁管宽度为18mm,翅片高度为8 mm,扁管厚度为2 mm,顺序号为1,原设计的冷凝器,可标注为PL18×8-1。

Q/320281AKK02-2007产品扁管宽度为17mm,翅片高度为9.1 mm,扁管厚度为1.9mm,顺序号为1,第二次改进设计的冷凝器,可标注为PL17×9.1×1.9-1B。

Q/320281AKK02-20075 要求和试验方法5.1 一般要求5.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2 外观质量要求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

5.3 气密性冷凝器通道内通入3.5MPa(表压)压力的氮气,把产品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在3min内产品不允许有气泡溢出。

5.4 耐压性冷凝器通道内通入4.41 MPa(表压)的室温的液体介质(水或机械油),保持压力10min,产品不得出现永久变形,且应符合5.3的气密性要求。

5.5 破坏压力试验冷凝器通道内通入室温的液体介质(水或机械油)并缓慢升至冷凝器8.8 MPa(表压),产品不得发生破坏及压力突然下降现象。

5.6交变压力试验冷凝器通道内通入液体工作介质(水或机械油),其压力以(0~3.5~0)MPa(表压)的规律变化,周期为1min,共进行1万次循环,产品不得发生破坏,且应符合5.3的气密性的要求。

5.7 耐振性试验把冷凝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按表1规定的试验条件和JIS D 1601-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产品不得发生破坏,且应满足5.3的气密性要求。

5.8 交变温度将冷凝器放入试验箱内,以120℃保温1小时再在1小时内降温到-20℃后保温1小时,再在1小时内升至120℃的规律进行冷热交变试验,共进行10个循环,试验后应符合5.3的气密性的要求。

5.9 耐蚀性按JIS Z 2371-2000规定的方法进行720h试验后应满足5.3规定的气密性的要求。

5.10钎焊接触率不得低于95%,其检测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

5.11残余水分含量5.11.1测定干燥瓶K2中的硅胶在常温下的质量M1。

5.11.2按图1连接试件、干燥瓶K1、干燥瓶K2、转子流量计、氮气瓶,打开减压阀,截止阀。

5.11.3 调节减压阀的开度,将氮气流量调节在60l/h,并连续吹2~3小时。

5.11.4 拆下干燥瓶K2,测出瓶中硅胶的质量M2。

5.11.5计算含水量M= M2- M1,应不大于30mg。

减压阀图1 残余水分含量检测流程图5.12 残余杂质含量5.12.1 将冷凝器通道内充入70%(体积)的e Clean 21氟系列环保清洗溶剂后密封,置于振动器上。

5.12.2 振动2h(上下振动,频率为275次/min);5.12.3 倒出溶剂e Clean 21系列,并用干净氮气冲净内腔,用1.6μm滤纸过滤。

5.12.4 将滤纸在烘箱内蒸发1h,并恢复到室温;5.12.5 测定滤纸在试验前后的质量差m,即为残余杂质含量。

5.12.6残余杂质含量应不大于20mg。

5.13 换热能力按QC/T 657-2000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试验,在表2规定的工况条件下,产品在标准方位时的空气侧的换热能力不得低于名义值的90%。

5.14空气阻力按QC/T 657-2000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上试验,在表2规定的工况条件下,产品在标准方位时的空气侧的通风阻力不得大于名义值的110%。

6.检验规则产品的质量检验则分为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出厂检验。

6.1 型式试验6.1.1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结构、工艺、设计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c)系列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例行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系列产品连续生产两年以上时。

6.1.2 型式试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3规定。

6.2 例行试验例行试验分为三个检验组:A 组检验(逐批)B组检验(周期)C组检验(周期)6.2.1 例行试验各检验组的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3规定。

6.2.2 例行试验各检验组的检验周期、样本大小、抽样方法按表4规定。

6.3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3规定,每个产品出厂前都需进行出厂检验。

6.4 判定规则例行试验按表3和表4的规定进行检查;型式试验抽取6台样本,参照附录C(规范性附录)的顺序进行试验检查,若有不合格项目,则对不合格的项目加倍抽样进行检查,若仍有不合格,则判定本批为不合格。

表4 检验规则7.1标志每台产品应在醒目的部位标出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等内容。

7.2包装7.2.1 冷凝器通道内充入0.3~0.35MPa(表压)的氮气并密封或接口上盖上防尘帽密封,在产品上贴上合格证。

7.2.2 产品用瓦楞纸箱包装,产品间用瓦楞纸板隔开,外包装箱上应贴合格证。

7.3运输产品运输时严禁碰撞、雨雪浸淋,装卸时应轻搬轻放,严禁野蛮装卸。

7.4贮存产品应贮存在无腐蚀气体、通风良好、干燥的库房中,堆放高度按产品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外观质量要求A1 翅片外观A1.1 翅片,侧板与扁管的侧面应平齐,局部凸出或凹进部分的尺寸不得大于1.0mm。

A1.2 翅片片距应疏密均匀一致,在任意50 mm长度内,当片距为1.3 mm时,波峰数应为19±2.5个(但产品两端30mm内的区间除外)。

A1.3每只产品允许有一条翅片有轻微的压弯及侧倒现象,其高度应符合表A1的规定。

A1.4 翅片不许有烧伤熔蚀现象。

A1.5 翅片的粘连在产品两端30mm范围内,允许连续5个波纹以下;其余各处不得连续超过两个波纹,且总共不得多于4处。

.A1.6 翅片的损伤、倒伏等,产品出厂前必须修正好。

且修正部分不得超过产品迎面尺寸的2%。

A2 扁管外观A2.1 扁管不得有明显的碰伤、凹坑等缺陷。

A3 形状公差要求A3.1 产品迎风面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得大于2mm。

A3.2 产品迎风面的平面度不得大于2mm。

A3.3 产品沿侧板长度方向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 mm。

附录B(规范性附录)钎焊接触率检测计算方法将产品完全解剖,逐条测量未钎焊上的钎焊缝长度,按B1式计算钎焊接触率:L-I——×100% ……………………………………(B1)L其中:L=a×n……………………………………………………(B2)nI=∑Xi……………………………………………………(B3)i=1式中:L:应钎焊的钎焊缝总长度;I:未钎焊的钎焊缝总长度;a:单条钎焊缝长度;n:焊缝总数Xi:未钎焊上的钎焊缝长度;附录C(规范性附录)型式试验项目顺序第一台:耐压→破坏压力试验第二台:残余水分→耐振性外观→气密→第三台:残余杂质(六台)(六台)第四台:耐蚀性第五台:交变温度→钎焊接触率第六台:通风阻力、换热能力→交变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