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和贡献;•掌握海伦·凯勒的经历对视障人士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包容心,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海伦·凯勒的生平和贡献2.海伦·凯勒的经历对视障人士的启示三、教学准备1.海伦·凯勒的传记资料2.PPT或投影仪3.阅读材料:《海伦·凯勒的故事》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问答形式导入课堂:•有学生知道海伦·凯勒吗?•海伦·凯勒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要学习海伦·凯勒的故事?2. 学习海伦·凯勒的生平和贡献(25分钟)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海伦·凯勒的生平和贡献:•凯勒在1880年出生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
在她不到2岁时,突发的疾病导致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在6岁时,凯勒的父母聘请了一位教师安妮·沙利文,沙利文将手语教给凯勒,并帮助她在世界上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凯勒在教育的帮助下,从小学到大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成为了一位作家和演说家,并且致力于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凯勒的生平和贡献激励了许多人,她被尊称为“奇迹女孩”。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凯勒的故事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如何帮助视障人士获得更好的教育?•我们如何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4. 学习海伦·凯勒的经历对视障人士的启示(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凯勒的经历对视障人士的启示:•凯勒的勇气和毅力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凯勒坚信每个人都有价值,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她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并提供平等的机会给予他们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捐款、宣传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海伦凯勒》教案1教材简析:《海伦凯勒》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
课文叙述了海伦凯勒幼年生病、在沙利文老师的关怀下,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学会了盲文,学会了说话,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宠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
字里行间布满了爱的温馨,是一篇对同学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这篇,文质兼美,语言更具鉴赏性,但由于同学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久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简洁产生共鸣。
因此为引导同学从炼字的角度品尝优雅、典范的语言,突出同学与文本对话的位置,关注爱读书、会读书目标的达成。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同学与文本之间沟通的平台,使他们经受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
《海伦凯勒》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同学反复品尝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切身体会她生活、学习的困难之处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猛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对亲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猛烈的爱心。
3、适度拓展,激发同学阅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的爱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沟通,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做好读书沟通预备。
一、再识海伦,激发爱好。
1.谈话激趣,再识海伦。
这是一篇介绍(人物)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师谈自己初读感受:“人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2024年海伦凯勒给我们的启示 海伦·凯勒教案

2024年海伦·凯勒给我们的启示海伦·凯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理解她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奋学习、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海伦·凯勒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海伦·凯勒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教育家吗?2.讲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1)讲述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病失去听力和视力,陷入黑暗世界的痛苦。
(2)介绍海伦·凯勒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讲话、阅读、写作。
(3)讲述海伦·凯勒以优异成绩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该校首位聋盲毕业生。
3.分析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1)勇敢面对困境:海伦·凯勒在失去听力和视力后,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
(2)自强不息: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学会了讲话、阅读、写作,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教育家。
(3)关爱他人:海伦·凯勒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残障人士争取权益。
4.讨论海伦·凯勒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海伦·凯勒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精神品质。
(2)强调海伦·凯勒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第一章:简介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背景。
2. 理解海伦凯勒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教学内容:1. 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失明和失聪的经历。
2. 分析海伦凯勒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勇气。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背景。
2. 学生听教师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作业: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海伦凯勒的信息。
第二章:海伦凯勒的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的教育背景和她与老师安妮·沙利文的相处。
2. 理解海伦凯勒在学习中的坚持和进步。
教学内容:1. 介绍海伦凯勒的教育背景,包括她的老师和学习方法。
2. 分析海伦凯勒在学习中的坚持和进步。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海伦凯勒的教育背景。
2. 学生听教师讲述海伦凯勒与老师安妮·沙利文的相处,并回答相关问题。
作业: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海伦凯勒的教育背景。
第三章:海伦凯勒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对她所处时代的影响。
2. 理解海伦凯勒对社会平等和残疾人权益的贡献。
教学内容:1. 介绍海伦凯勒对她所处时代的影响,包括她对教育和社会变革的贡献。
2. 分析海伦凯勒对社会平等和残疾人权益的贡献。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海伦凯勒的影响。
2. 学生听教师讲述海伦凯勒对社会平等和残疾人权益的贡献,并回答相关问题。
作业: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海伦凯勒的影响。
第四章:海伦凯勒的作品教学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的作品和她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
2. 理解海伦凯勒的作品对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海伦凯勒的作品,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 分析海伦凯勒的作品中传达的信息和对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海伦凯勒的作品。
2. 学生听教师讲述海伦凯勒的作品中传达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优秀教案第一章:海伦·凯勒生平简介1.1 导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的重要性和她对世界的影响。
引发学生对海伦·凯勒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生平背景讲述海伦·凯勒的出生和童年,包括她得病失明和失聪的经历。
强调海伦·凯勒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1.3 教育历程介绍海伦·凯勒与启蒙教师安妮·沙利文的相遇和合作关系。
强调海伦·凯勒通过触觉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奇迹。
1.4 成就与贡献讲述海伦·凯勒成为第一个获得文学士学位的聋盲人。
强调她作为作家和演讲家的影响力,以及她对社会改革的努力。
第二章: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2.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介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2.2 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选段并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3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海伦·凯勒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强调她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2.4 学生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短文。
引导学生运用海伦·凯勒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三章:海伦·凯勒与安妮·沙利文的合作3.1 安妮·沙利文的介绍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的启蒙教师安妮·沙利文。
强调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海伦·凯勒的影响。
3.2 合作与教学方法分析安妮·沙利文与海伦·凯勒的合作过程和教学方法。
强调她对海伦·凯勒的自尊和自信的培养。
3.3 角色扮演活动分学生为小组,进行安妮·沙利文与海伦·凯勒的合作场景的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她们之间的合作和教学方法。
3.4 学生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合作。
《海伦·凯勒》教案(精选

《海伦·凯勒》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英语阅读与写作》第三单元“名人故事”,详细内容为第三章第二节“海伦·凯勒”。
通过讲述海伦·凯勒这位伟大女性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她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海伦·凯勒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对她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阅读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
3. 阅读中:(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海伦·凯勒克服困难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练习。
4. 阅读后:(2)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伦·凯勒》2. 主要内容:(1)海伦·凯勒生平事迹(2)词汇和表达方式(3)阅读理解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海伦·凯勒在什么时候成为了盲聋人?2) 她是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3) 海伦·凯勒取得了哪些成就?(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一段关于海伦·凯勒的简介。
2. 答案:(1)问题答案略。
(2)简介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了她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精神。
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一.导入1 导语: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看山是那么的青,水是那么的绿,鸟的叫声是那么的美妙。
可是有一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了,再也听不见了。
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也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题。
2 板书:海伦凯勒。
让我们齐读课题。
3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海伦凯勒的资料,下面我们简单交流一下。
4课文中也有一段描述了小海伦的不幸,请看大屏幕。
自己看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小海伦的不幸。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与有声世界隔绝了,面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可是更为可悲的是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感受他的不幸相机板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5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幸的海伦凯勒,可是她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她呢?你想知道吗?二.整体感知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海伦的什么事,并想一想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举手说了,首先看看课文讲了海伦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师:从这些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教师相机板书不屈不挠三.自学合作探究过渡: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海伦凯勒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呢?拿起笔用波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性词语,先读一读再简单写写你的感悟就更好了呀。
(大屏幕出示)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你要仔细的揣摩画出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体会海伦的人物形象,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找的很快也很仔细,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找的这些句子,并说说如何体会到的,四,汇报交流,老师看到同学们在下面交流的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被海伦凯勒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了,下面谁先说一下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不分昼夜没什么叫不分昼夜呀同学们,对就是不分黑夜和白天,不论是在早上还是在中午甚至是晚上,你想一下,海伦都在做着什么呀?结合这段话看看,她就像一块。
海伦凯勒 教案

海伦·凯勒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生平及其成就,认识到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2. 掌握阅读和理解传记文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阅读3. 探讨海伦·凯勒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及其成就。
2. 难点:理解并体会海伦·凯勒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背景。
2. 阅读理解法: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本。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海伦·凯勒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 课堂讨论问题:关于海伦·凯勒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教案目录:一、课程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七、作业与评价八、课程延伸九、教学反思十、参考资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其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本,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伦·凯勒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分享与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对海伦·凯勒的理解和感悟。
七、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海伦·凯勒的读后感,表达对她的敬佩之情。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来评价他们对海伦·凯勒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程延伸:1. 观看海伦·凯勒的纪录片,深入了解她的生平事迹。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自己敬佩的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并分享其故事。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如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伦凯勒教案》
一、谈话导入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
力。
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
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二、品读感悟
1、课前我们已预习了课文,也走进了小海伦无声无色的世界。
那么在你眼中海伦。
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海伦凯勒是一个双目失明、双目失聪的人。
(简单体会第一段)
(1)海伦凯勒是一个顽强学习的人。
(重点体会)
(1)海伦凯勒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简单体会第8段)
2、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
不过,在课文中表现最多的还是海伦的(板书)——不屈不挠,同学们,在课文朗读中,你们感受到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了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标记,然后与你的小组交流一下。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说句子的同学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相机补充。
(2)请齐读这段话。
同学们,再度的过程中,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
你发现了什么词?(根据学生回答,相继红色强调:不分昼夜吮吸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请大家读读这些词,你会有什么发现?(这些词写出海伦的不屈不挠)(3)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请大家练习朗读,读出你的体会。
指生读,评议
(4)我建议,如果大家想着画面来读,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段话。
(生齐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指生交流。
(5)就看到了这些画面吗?来,我们闭上眼睛,用我们的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
(音乐声中)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6)请同学们睁开眼,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7)是的,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海伦她不分昼夜——(引生齐读上面一段话)是啊,同学们,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请全班再读这段话。
4、这段话帮助我们看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那么文中哪些内容还能让我们体会到海伦的不屈不挠精神呢?
5、课件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说句子的同学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相机补充。
(2)哪些词语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呢?(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
(3)同学们,要理解这一段,我们必须要理解海伦是如何学习说话的。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首先,请左边的同学用红领巾捂起眼睛,然后右边的同学在本子上偷偷地任意写下一
个字。
接着右边的同学只用口型做出这个字的口型,但不要出声,向老师这样,比如海伦的伦(教师做动作)左边的同学把手放在右边同学的嘴上体会这个字是什么。
体会到了吗?好,告诉你的同桌你体会到的字是什么?同学们,猜对了的举手。
是啊,这样的学习何其的艰难,可是就这样,引读——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4)所以当假期到来,海伦的功课也告一段落。
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时,她的爸爸妈妈才会紧紧的抱住海伦,流下兴奋的泪水。
那个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小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的发音,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怎能不都震撼人心呢?
(5)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
她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并考上了哈佛大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大学毕业后海伦更是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同学们,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却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走向了成功,可是,在海伦的成功,除了海伦自身不屈不挠的努力外,还有什么?对,爱,父母对海伦的爱,安妮。
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海伦内心的爱,与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结合才有了海伦的成功。
5、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想对海伦说些什么?
五、拓展作业,课外积累
1、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对于一个生活在无边无际黑暗中的女孩,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做些什么呢?
海伦生活的故事是否会继续让我们感动呢?也许我们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课后请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吧!
2、课的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不屈不挠+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