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海伦凯勒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9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堂9.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堂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
苏教版《海伦·凯勒》教案

苏教版《海伦·凯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伦·凯勒生平及其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基本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海伦·凯勒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2)学会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3)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海伦·凯勒生平及其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基本内容;(2)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培养学生欣赏海伦·凯勒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作者的深层次观点;(2)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课文;(3)将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海伦·凯勒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海伦·凯勒》教材;2. 参考资料:关于海伦·凯勒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海伦·凯勒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经历;(2)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2)要求学生概括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海伦凯勒》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海伦凯勒》教案【《海伦凯勒》教案(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
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能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课文阐释:文章介绍了海伦。
凯勒小时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家庭教师萨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知识的大门。
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使她享受到无声黑暗世界中独有的美:她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用触觉学会了说话……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所有的奋斗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美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听说活动:人能够跑多离,不要问双腿而要反问志向;人能够壮多低,不要问双手而要反问毅力。
我们必须为自己践行起至高远的目标,不仅就是为了谋求一种光荣,更为了崇尚一种境界。
不管目标同时实现是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长途跋涉显得多样而扩充。
(听力内容)谈话导入:十九世纪,存有一位理想而又了不起的女性,使世界都为之愤慨。
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努力奋斗的一生,说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她的名字就是――海伦。
凯勒。
自读课文,介绍大意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第二遍默读浏览,感知大意。
检查自学情况1、出具词语,王莎莎念,正音。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有声有色隔绝暴躁脾气猛然醒悟前所未有不分昼夜吮吸甘霖如饥似渴打开眼界林中漫步湖上泛舟纷纷扬扬触觉夜以继日倾注不屈不挠2、按照词语的提示信息,联系读出课文。
3、王莎莎读出,师生评议。
布置作业1、抄写出示词语两遍。
2、查找有关海伦。
凯勒的资料。
第二课时交流资料,多样人物形象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伦·凯勒》教案(苏教版)

《海伦·凯勒》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暴躁、不屈不挠”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媒体导入,激趣入境1、导入:同学们,每一届春节晚会都可谓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让人回味无穷。
还记得,在2005年的春晚的舞台上,一个叫《千手观音》的舞蹈可谓“一舞惊世界”。
下面,老师就把这个精彩的节目回放给大家,希望大家用心去观看,看完谈谈你的感受。
2、生畅谈观看后感受。
预设:生1:整齐划一,太壮观了!生2:动静结合,舞姿优美。
生3:刚柔并济,展现了艺术与人体的巧妙结合,太美了!生4:太美了,没看够!……3、过渡:同学们,这样优美的舞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整齐划一的舞蹈,却是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者表演的。
此时,你的内心有何感受呢?预设:生1: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精彩的舞蹈出自一群聋哑人,他们真了不起!生2:他们在排练时一定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生3:他们听不到音乐,彼此间无法进行言语的交流,可动作却如此整齐到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4、小结:聋哑女演员邰丽华是《千手观音》的领舞,也是这个节目的“灵魂”。
这个舞蹈是她领着众多聋哑演员排练出来的,在整个排练中,她是大家的中转,每个人的动作都需要她来指正,她以《雀之灵》闻名世界,她也是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她用舞蹈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5、过渡:今天我们要走进19世纪的美国,去结识另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生活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可是世界却为之震惊,想知道她是谁吗?(想)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海伦凯勒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海伦凯勒教案教版五年下册文第九《海· 勒》教课设计 1 [目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文。
2、能通详细言文字的感悟和朗,领会海勒不屈不的学精神和生活度。
[ 要点、点 ]:通言、文字想象,感觉、领会海勒不屈不的学精神和极向上的生活度。
[教课程 ]:一、入,心弦(PPT 前出示海不一样期画像 )1、通上的学,我都已了她 (学生名字 )2、你伸出手,和老一同工工整整地写下个名字,个曾感世界的名字——海 .勒。
3、一同地敬爱地念个名字——海.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通昨天的学,你了一个怎的海?(PPT 出示:的海 )2、教相机板:不幸、不屈不、生活、富裕心的海⋯⋯3、领会“不幸”①你从哪里到了海的不幸?(第 1 小 )②板:有板有眼教 : 在我看来,世界是有板有眼的,你听哪些美好的声音?(件:花香泉水叮歌燕舞声笑⋯⋯)你又哪些美的色彩和风景 ?(件 (青山水小流水百花绽放亭台楼⋯⋯) 有太多太多的能够形容个出色的世界,但是于海来,她听不到婉的,听的歌,听不到的笑声,情的歌唱 ;她的耳畔只有——死一般的沉静她也看不到——眼前只有——她甚至不可以—— (引 )4、感觉煌成就渡:但是正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的不幸女孩,却有着的煌成就 (板:煌成就 )(件: 1904 年以异的成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 ;一世写了 14 部著作,被美国《代周刊》20 世美国十大英豪偶像。
)5、学到儿,我不由要:是什么海勒造了的奇观?那就我一同来关注个(指板:不屈不 )6、同学专心默文,用波涛画出表海勒不屈不的句子。
并在旁写一写你的感觉。
三、文,感内心生沟通,重指。
(在同学的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智慧的波涛 )★ 教相机件出示:“她不分日夜,像一干燥的海吮吸着知的甘霖。
她拼死摸盲文,不断地写和句子。
她是地如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
”1、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9海伦·凯勒

1海伦·凯勒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2[①这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②这句话具体写出了什么?]3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 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nī)·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4[③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沙利文老师来到海伦身边。
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
[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
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6[⑤你从文中加点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段导读:沙利文老师把真实的事物和文字联系起来,指导海伦学会拼写单词“水”。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lín )。
[⑥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7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1 ☜2 ①表达了作者对小海伦的深深同情。
3 ②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小海伦的不幸。
4③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 ④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沙利文教海伦学习的内容。
6⑤重点句解析: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海伦的生活是多么孤独、多么痛苦以及海伦猛然醒悟之后心里是多么高兴。
这说明知识对海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7⑥比喻,写出了海伦所付出的艰辛,表现了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⑦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3 海伦·凯勒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3 海伦·凯勒本文是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3 海伦·凯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海伦凯勒》教案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区分“躁、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脉,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4.通过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感受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的痛苦。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一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入情入境地体会,抓空白想象,对比感受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的痛苦。
通过抓关键语句品味,初步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教学预设】一、一锤敲心激兴趣1、上课之前,老师想送给你们三则名言。
出示:(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3)、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喜欢吗?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2、对!她就是被称为19世纪世界两大名人之一的海伦·凯勒。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写她的名字。
板书课题,提示注意“凯”和生字“勒”的写法。
“凯”字的右边容易写错,要着重强调“几”;“勒”指导写好“横折钩内收,撇向左下伸”.3、这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其中有我们同学熟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了解到这儿,你已经对海伦·凯勒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敬佩佩服钦佩)就请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齐读课题。
二、夯实初读识海伦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了不起的女孩——海伦·凯勒!相信在读书中,你不仅能了解到她的故事,你更会被她深深地打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海伦凯勒教案9.海伦·凯勒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倾诉”“倾注’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 朗读课文,抓住“一岁半—就在这时—10岁的时候—大学毕业”这一人物的成长顺序中的重要情节,理清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抓住海伦·凯勒学盲文、学说话两件事,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抓住“一岁半—就在这时—10岁的时候—大学毕业”这一时间顺序,理清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抓住海伦·凯勒学盲文、学说话两件事,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查看预习单、默写生词、分段轮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对比结构、区分字义、巩固练习落实字词教学。
2.重点感悟环节通过默读、浏览全文,师生对话交流,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3.通过默读、圈画、批注、全班交流、感情朗读等形式,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4. 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激发情感,名言引路。
电脑出示:1.学生齐读。
2.谈话导入: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
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3.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她的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4.认识海伦·凯勒学生交流课前对海伦的了解,教师出示幻灯片补充介绍。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5.指导用不同的语气读课题指导带着不同的情感呼唤海伦·凯勒的名字。
这是一个不幸的海伦,读——这是一个不屈的海伦,读——这是一个值得后人景仰的海伦,读——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识、写。
投影幻灯片,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似”和后鼻音“吮”。
我能读得准盲哑玫瑰暴躁干燥脾气吮吸有声有色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如饥似渴不屈不挠区分“燥”与“躁”读词语“暴躁”、“干燥”,说说你是怎样分区这两个字的?检查生字的书写。
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多为左小右大,2.检查对课文的朗读情况。
检查重点段落的朗读时,教师相机正音,帮扶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3.理清文章脉络,提炼课文主要内容。
本篇文章作者按照人物的成长顺序,选取人生中最重要的情节,“遭受不幸,学习盲文,学习说话,无私奉献”组成一个“人物小传”。
板书:遭受不幸学习盲文学习说话无私奉献下面大家根据作者选取的海伦凯勒人生中这四个重要环节给课文分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汇报:第一段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了灾难;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习了盲文,拼写单词;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后,决心向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根据每段段落大意概括课文内容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精读感悟,重点突破——通过“不屈不挠”引领小海作者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标画出句子来。
电脑出示: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A.齐读板书:不屈不挠B.理解“不屈不挠” ——比喻在不幸或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作者通过哪些词句写出了海伦·凯勒的不幸?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体会。
汇报交流:①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②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③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A. 引导学生抓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体会小海B. 引导学生抓住“天哪”“才”“呀”“!”体会小海伦的不幸。
C. 引导学生抓住“无边无际的黑暗”“死一般的沉寂”“不能??也不能??”“暴躁”“越来越坏”体会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给小海伦带来的痛苦。
D. 指导朗读E. 说话练习,深刻体验。
她再也看不见;再也听到不见。
她不能亲口喊一声,也不能向他们倾诉??面对她的只能是,只能是。
引读:是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何况海伦还只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所以她变得——脾气也——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同桌对照互查,争取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2.导入新课: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最伟大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请同学们再次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抓住“不屈不挠”多方面体会小海伦顽强、不屈服。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感受了小海伦的不幸。
面对不幸,作者又通过哪两件典型事例写出了她的顽强、不屈服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用“”画下来,读一读,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悟。
汇报交流:预设1:理解“盲文’同学们,谁知道“盲文”是什么?指名介绍,教师补充。
”)《海伦凯勒》教案一、激发情感,导入课题1.这节课,请同学们再次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并且正在感动我们的名字——海伦·凯勒。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2.这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一个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孤独岁月的弱女子。
就是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却成为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美国英雄偶像之一。
一九五九年,在联合国大会中,各国代表一致称赞她对人类的贡献。
她是如何创造出辉煌成就,达到正常人也难以企及的高度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2.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出示: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3.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4.紧扣“隔绝”,感悟“不幸”海伦面对的逆境、困难是什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想想:幼年的海伦遭遇了怎样的不幸?5.学生自读课文,做好圈划批注。
6.集体交流,体会小海伦的不幸。
出示第一小节的相关文字:“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理解“失明”和“失聪”。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请学生继续想象:她听不见什么?此时的小海伦,年仅一岁半,正是学说话的年龄,这又意味着她还——生:她还不能说话。
师:是呀!小海伦的世界“无声无色又无语”。
点红文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指名学生朗读,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
体会“隔绝”。
是啊,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能不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呢?点红文字:“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理解“隔绝”,一个“隔绝”,写出了人们的无奈,写出了人们的无望。
指导朗读。
紧扣“隔绝”,深入体会“不幸”。
师:其实,“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断了什么?师:是啊,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
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字:有一天,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了,眼前一片黑暗。
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
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小结:这正是幼年的小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唤。
她期待着爱与被爱,她期待着表达,期待着交流,期待着把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彻底打破!可是,命运看似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
那么,小海伦是不是从此悲观消沉,向命运低头了呢?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感悟第四小节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标记。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