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梁板结构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梁板结构的类型有三种分类方法: (2) 混凝土梁板结构按预加应力情况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用得最普遍的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当柱网尺寸较大时,它可有效减 小板厚,降低建筑层高。
● 1.1.1 概 述 1.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
(3) 混凝土梁板结构按结构型式可分为 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又称板柱楼盖),如图1.2所示。 ① 肋梁楼盖: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次梁和主梁将楼板分成多个区格,每个区格板四周一般都有 梁或墙支承。其主要传力途径为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肋梁楼盖的特点是用钢量较低, 楼板上留洞方便,但支模较复杂。肋梁楼盖是现浇楼盖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
(a) 单向板肋梁楼盖
(b) 双向板肋梁楼盖
图1.2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形式
● 1.1.1 概 述
1.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
② 井式楼盖:如图1.2(c)所示。两个方向的柱网及梁的截面相同,由于是两个方向受力,梁的高度比肋 梁楼盖小,外形美观,但用钢量大,故宜用于跨度较大且柱网呈方形的结构。例如,公共建筑的门厅及 中小型礼堂等建筑。 ③ 密肋楼盖:如图1.2(d)所示,密肋楼盖由薄板和间距较小的肋梁组成。由于梁肋的间距小,板厚很小, 梁高也较肋梁楼盖小,所以结构自重较轻,造价也较低。近年来双向密肋楼盖采用预制塑料模壳,克服 了支模复杂的缺点,因而其应用增加。
装配整体式梁板结构整体性较装配式的好,又较现浇式的节省模板和支撑。但这种楼盖需要进行混 凝土的二次浇筑,有时还须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对施工进度和造价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此,这种楼 盖多用于多层、高层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其整体性和刚度介于现浇式楼盖和装配式楼盖之间。
● 1.1.1 概 述 1.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

梁板结构设计详解

梁板结构设计详解

梁板结构设计详解梁板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承重能力强、变形稳定、施工便捷等优点。

它由梁和板两部分组成,梁负责承载和传递荷载,板则负责覆盖梁底部并分散荷载,使荷载均匀传递到梁上。

梁板结构的设计首先要进行荷载计算,将建筑载荷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设计荷载大小。

常见的荷载包括自重、活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和承载能力的需求,设计师确定适当的荷载组合。

接下来是梁的设计。

梁的设计研究的是梁的截面尺寸、钢筋布置、受力性能等。

在梁板结构中,梁负责承载和传递荷载,因此梁的尺寸和构造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根据设计荷载大小,可以计算出梁的截面尺寸和布置钢筋的数量。

同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梁的变形和挠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的选材和施工也需要考虑。

选材时要选择适合的梁材料,如钢、混凝土等,根据建筑的需求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施工时,要注意梁的加工和安装,保证梁的质量和稳定性。

板的设计与梁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板是承受压力的,因此板的设计注重板的压力性能和变形。

在设计时要根据板的荷载计算确定板的尺寸和材料,同时要注意板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使板能够保持平整和稳定。

总之,梁板结构的设计涉及到荷载计算、梁设计、板设计、选材和施工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经济的考虑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与其他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确保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梁板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其设计技术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梁板结构设计课件

梁板结构设计课件
1.1 概述
2 楼盖类型
按预加应力情况,混凝土楼盖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楼盖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柱网尺寸较大时,可有效减小板厚,降低层高。 在具体的实际工程中究竟采用何种楼盖形式,应根据房屋的性质、 用途、平面尺寸、荷载大小、采光以及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考 虑。
1.1
概述
3 单向板与双向板
1.2.1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通常,板的刚度远小于次梁的刚度,次梁可作为单位板宽板带的不 动铰支座。而柱子的竖向位移主要由轴向受压变形引起,通常很小, 则此时柱可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主梁也可简化为连续梁。 主梁对次梁的支承在计算时一般按不动铰支座处理。但实际上主梁 本身的变形将使其支座成为弹性支承 ,主梁刚度越小 ,弹性支承特点越
可变荷载:人群、货物以及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和施工活荷载等一 般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载,在一跨内按满跨布臵。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
系数,详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载 计 算 范 围
1.2.1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计算单元:1m宽板带

载:均布荷载

载 计 算 范 围
1.2.1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 兼具现浇式楼盖和装配式楼盖的优点。其整体性较装配式的好,又 较现浇式的节省模板。
1.1 概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 当房屋高度≥50m时,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
楼盖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
现浇混凝土楼盖。
1.1 概述
1.1
概述
1.1
概述
楼盖的主要结构功能
把楼盖上的竖向力传给竖向结构;
把水平力传给竖向结构或分配给竖向结构; 作为竖向结构构件的水平联系和支撑。

建筑结构选型------ 梁板结构

建筑结构选型------ 梁板结构

板=>梁=>柱或墙(双向板);
4.板的力学分类:L1/L2≥3时为单向板;L1/L2≤2时为双向板;
2<L1/L2 <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单向板计算时,长向应配
足量钢筋。L1、L2分别为板的长边和短边。
2021/8/23
8
现浇肋梁楼盖
•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主梁沿纵向布置 刚度差、开窗小、
降层高
•布置 双向密肋楼盖中楼板平面可以为方 形、矩形,也可为多边形。梁肋可 双 向布置,也可以三向布置,柱 距不宜大于12m。
•肋梁 肋间距常采用1.0- 1.5m.肋高可取 跨度的1/20-1/30,肋宽一般为 150200mm。当肋间距大于1m时,具 有美观的建筑造型效果,可以省去 吊顶,增加楼层净高。
• 现浇单向密肋楼盖
单向板密肋楼盖常用于长宽比大 于1.5的楼盖,跨度不宜大于6.0m, 肋高跨比一般可取1/18—1/20。 肋宽一般为80-120mm。
2021/8/23
16
现浇密肋楼盖结构
• 现浇双向密肋楼盖
双向矩形布置
•应用 当建筑的柱网为方形或接近方形时 常采用双向密肋楼盖形式。双向密 肋楼盖可用于建造一些中、大跨度 楼盖。
• 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分类
10a.盒子房 吊装过程
10.预应力箱型楼盖
10b.盒 子房吊 装过程
10c.盒子 房最终 效果
2021/8/23
7
现浇肋梁楼盖
• 现浇肋梁楼盖的特点、组成与传力路径
1.特点:梁板布置灵活,但要求较大的层高;
2.组成:板、次梁、主梁;
3.传力路径: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单向板)或
建筑结构选型

梁板结构——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梁板结构——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

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图1.3.1。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0201l l 相关。

当跨度比值0201l l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的弯矩值较为接近。

随着0201l l 的增大,短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

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1.3.2。

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位移与变形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裂缝与破坏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

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发展。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二)楼盖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
★ 在平面布置时,梁板一般均应布置成等跨或接近等跨, ★ 板上有墙时,注意墙下的相应位置设梁,避免由板直接
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或较大的线荷载。 ★板上开洞,应考虑沿洞口四周布置小梁。 ★主梁上次梁至少二根,可使主梁弯矩变化平缓,受力较
有利。 ★梁宜在整个建筑平面范围内拉通。
n 支承条件、计算跨度、计算跨数 支承条件:
构件 类型
边支座
按弹性方法
中间支座
砌体
梁或柱
梁或砌体

板 简支 固端
支承链杆
次梁 简支 固端
支承链杆
主梁 简支
ib ic
5
简支
ib
ic
5
框架梁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ib ic
5
支承链杆
ib ic 5 框架梁
计算跨度:
按弹性方法
n 跨度:构件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定位轴线与支座中 心线之间的距离。
n 计算方法:按弹性方法计算;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计算。
n (一) 计算假定: n (二) 计算单元: n (三) 计算简图: n (四) 折算荷载: n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内力包络图 n (六)弯矩、剪力设计值: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一) 计算假定:
按弹性方法
1、梁、板为弹性杆件 2、梁、板的支承情况 3、在确定梁、板的支座反力时,为方便,可忽略梁、板 的连续性,每一跨按简支梁计算支座反力。
第12章梁板结构设计
绘制弯矩包络图的步骤:
n
1) 列出恒载及其与各种可能的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组 合; 2) 对上述每一种荷载组合求出各支座的弯矩,并以支 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绘出各跨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剪 力、弯矩图。 3) 绘出上述弯矩图的外包线,即得所求的弯矩包络图。

设计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设计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式中, u 为极限曲率; y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 θ p为塑性铰的转角。 塑性铰可分为钢筋铰(受拉钢筋先屈服)和混凝土铰 (受拉钢筋不屈服),钢筋铰转动量大于混凝土铰。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b 梁的宽高比( b / h )一般为1/3~1/2, 以50mm为模数
最小板厚: 屋 面 板 h ≥60mm 民用建筑楼板 h ≥70mm 工业建筑楼板 h ≥80mm 高跨比 h / l 中的l 取短向跨度 板厚一般宜为80mm≤ h ≤160mm
高跨比 h / l 中的 h 为肋高 板厚:当肋间距≤700mm, h ≥40mm 当肋间距>700mm,h ≥50mm 板的悬臂长度≤500mm, h ≥60mm 板的悬臂长度>500mm,h ≥80mm
A
1
B
2
C
3
D
4
E
5
F
A
1
B
2
C
3
D
4
E
5
F
A
1
B
2
C
3
D
4
E
5
F
A
1
B
2
C
3
D
4
E
5
F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2篇 梁板结构设计
结构最不利荷载组合
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 布置再组合 跨中最大:本跨布置,隔 跨布置 跨中最小:相邻跨布置, 然后隔跨布置 支座最大:左右跨布置, 然后隔跨布置 支座最大剪力:同支弯矩 座最大

【精品课件】梁板结构设计

【精品课件】梁板结构设计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是将各种预制梁、板在现场吊装就位后, 通过整浇措施和现浇混凝土构成整体。装配整体式楼盖 的刚度、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比装配式楼盖好,又比现浇 式楼盖节省模板和支承,但焊接工作量往往较大,并且 需要混凝土二次浇注。
现浇式
2019/5/25
4
1.1楼盖的结构类型
按施工方法分类
2.荷载
在计算主、次梁上的荷载时,根据计算假定③,忽略板或 次梁连续性的影响,按简支传递考虑。
次梁和主梁的荷载取其从属面积上的荷载 梁的从属面积是指该梁与其两侧相邻梁间距的一半范围 内的面积。 板、次梁主要承受均布荷载。 主梁则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一般主梁自重 所占比重不大,可将其换算成集中荷载加到次梁传来的 集中荷载内
50
向 工业建筑楼面板 板 行车道下的楼面

70 80
悬臂长度≤500 悬臂板
悬臂长度>500
60 80
双向板
80
无梁楼板
150
2019/5/25
14
1.3.2梁
原则
1)梁、板受力合理。在楼、屋面上有机器设备、冷却塔、 悬吊装置和隔墙等荷载较大部位,宜设制次梁;条件允许 时,主梁跨内最好不要只设置一根次梁,以减小主梁跨内 弯矩的不均匀分布;楼板上开有较大尺寸(大于800mm) 的洞口时,应在洞边设置小梁。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 现浇式混凝土楼盖
现浇式混凝土楼盖,其刚度大,整体性、抗震性能及防 水性能都比较好,可适用于各种特殊的情况。例如,有 较重的集中设备荷载或有较复杂的孔洞,有振动荷载作 用,平面布置不规则,高层建筑以及抗震结构等。缺点 是需要现场支模和铺设钢筋,现场的工作量大,且工期 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 (3) 折算恒载与折算活载
第1章
主 页 目 录
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影响。 1 1 ' ' g g q q q 板 2 2 1 3 ' ' 次梁 g g q q q 4 4 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按实际恒载和 实际活载计算。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计算跨度
对多跨连续梁板
a b l0 ln ,且 2 2 h b 边 l0 ln (板) 跨 2 2 b l0 1.025ln (梁) 2
中 间 跨
l0 lc l0 ln h(板) l0 1.025l(梁) n
帮 助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内力重分布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由于裂缝出现、钢筋与混凝土 粘结破坏、钢筋屈服等原因,使截面内力分布与按弹性
下一章 帮 助
理论分析时有所不同的现象,称为出现了内力重分布。
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静定结构只有应力重分布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弯矩调幅法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 8 mm,且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 主 页 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2) 等跨连续板
2 M mp ( g q)l0
…1-13
mp 为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见表1.1。 式中,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表1.1 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 mb、 mp
截面位置
支承情况 端 边跨 支座 跨中 距端第 距端第二 二支座 跨跨中 中间 支座 中间跨 跨中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1/16 -1/14 1/16 帮 助
第1章
(1) 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按活载最不利分布 进行内力组合得出最不利弯矩图; (2) 按CECS51:93要求对支座弯矩调幅; (3) 计算支座弯矩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值,且比 弯矩值不得小于弹性弯矩值。
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 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用考虑荷载最不利布 置按弹性方法算得的剪力值。
(b) 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 M≤Mu ;
(c) 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
主 页 目 录
p (u y )lp
…1-10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u 为极限曲率; y 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 式中,
铰的等效长度。
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 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
工业楼面:h≥70 mm 民用楼面:h≥60 mm
连续板 简支板 悬臂板

面:h≥70 mm
梁板内力计算方
法 按弹性理论计算
1 l h≥ 40 1 l h≥ 35 1 l h≥ 12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下例情况下按弹性理论 方法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楼盖; (2)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高要求 的楼盖; (3)处于侵蚀性环境及负温下的楼盖。
梁无主次之分,荷载两向传递。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2 l2 / l1 3时宜按双向板设计
亦可按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但长边方向应布置 足够的构造钢筋,只配分布钢筋不够。
传力方式:板上荷载 基础 两个方向梁 墙、柱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 大。楼面刚度弱,变形大。 梁高h ≥ 1 l 。 0 18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
章学习的重点。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
有梁楼盖 现浇楼盖 无梁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单向板肋形楼盖
l2 / l1 ≥ 3时按单向板设计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井式
肋距≤ 1.5 m,楼面刚度比井 式大,变形比井式小。 传力方式: 密肋 板 梁 墙 基础
下一章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无梁楼盖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传力方式: 板

基础
帮 助
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大。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1.2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屋)盖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荷载
(1) 恒载:自重、粉灰重等。 恒载标准值=体积×材料自重 常用的材料和构件自重见教材附录2。 (2) 活荷载:人群、家具等。 民用建筑楼面活载标准值见教材附录3。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主 页
板和次梁一般以均布荷载为主。
承载力计算荷载用设计值,要将荷载标准 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γG 或γQ 。
A
梁、板搁置 在墙上 0

1/11
B

C

-1/16 与梁整 梁 浇连接 -1/24 板
梁与柱整浇 -1/16 连接
2跨 连续: 1/14 -1/10 3跨以 上连续: 1/14 -1/11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表1.2 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 vb
截面位置 支承情况 端支座内 侧Ain 0.45 距端第二支座 外侧Bex 0.60 0.55 0.55 0.55 内侧Bn 中间支座 外侧Cex 内侧Cin
混凝土结构设计 主梁
第1章
(1) 计算特点 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 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搁置 在墙上 与梁或柱 整浇连接
0.50
0.55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1) 配筋计算特点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 第4章所介绍 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结构布置方法
板跨 l1=2.0 ~ 3.0m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次梁
l2=4 ~ 6m h=(1/12 ~ 1/18)l2
b=(1/2 ~ 1/3) h
主梁
l3=5 ~ 8m h=(1/8 ~ 1/14)l3 b=(1/2 ~ 1/3) h
混凝土结构设计
板厚
第1章 为使板有足够的刚度, 板厚尚应满足:
主 页 目 录
b M 边=M中- V0 2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1-8
b ' V边=V中- ( g q' ) 2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单向板肋形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计算单元及荷载
(1) 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 a (2) 计算跨度: l l0 2 ,且 h 边跨 l l0 (板) 2 l 1.025l (梁) 0 中间跨 ll (梁) 0 (3) 荷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塑性铰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
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
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
第1章
(a) 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等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
第1章
(1) 等跨连续梁
M mb ( g q)l02
V vb ( g q ) ln
主 页
…1-11 …1-12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mb 、 vb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 式中, 剪力系数,见表1.1和表1.2。
第1章
次梁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1) 配筋计算特点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第 4章计算,斜截面按该书第5章计算。
(2) 构造要求 下一章 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 帮 助 q/g ≤ 3时,可按本教材中图1.2.16确定。
主 页
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 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按施工方法分类
装配式: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 装配整体式: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
刚性面层:≥ 40 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按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单向板肋形楼盖按线弹性的计算
计算单元的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