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胶结材料试验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报告。
1.引言2.材料选择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AC-13C沥青混凝土主要包括沥青胶结剂、矿料和填料。
在选择沥青胶结剂时,应考虑其粘结性、耐久性和可再生性。
常见的矿料包括砂、碎石和矿粉,而填料可以选择耐久性较高的岩石粉。
3.性能要求针对AC-13C沥青混凝土,需要确定其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AC-13C沥青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抗变形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应考虑其耐水性、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要求。
4.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根据所选原材料的性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的。
首先需要确定沥青含量,一般来说,沥青含量应控制在4%~6%之间。
然后根据所选矿料和填料的性能确定其粒径级配和配合比。
一般来说,选择不同粒径的矿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5.实验室试验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配合比的可行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可以包括沥青含量试验、矿料粒径试验、密实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等。
6.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可以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可以考虑调整沥青含量、矿料比例或者更换不同性能的原材料。
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最终的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
通过实验室试验的验证,可以保证所设计的配合比具有满足性能要求的性能。
总结:本报告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性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实验室试验,最终得出了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合适配合比。
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道路铺装提供合适的AC-13C沥青混凝土材料,以满足其性能要求。
SMA-13_沥青混合料掺不同纤维路用性能研究

0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主要的铺装形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在环境因素和持续重交通荷载量的作用下,沥青路面往往过早出现松散脱粒、车辙、水损害、开裂等病害现象,而沥青混合料掺入纤维材料后可有效提升其各项性能、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该结论已得到相关文献的证实[1-3]。
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SMA 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减少路面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作用。
目前,纤维材料在SMA 沥青混合料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刘福军[4]对比分析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改善AC-16C 、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效果,得出结论: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方面优于木质素纤维和聚酯纤维。
对于聚合物化学纤维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结论可供参考[5]。
矿物纤维和聚合物化学纤维造价成本较高,木质素纤维大部分取自原木,生长周期慢,并且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及绿色生态环境环保的政策,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6],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有机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7]、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
鉴于竹纤维SMA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包括竹纤维在内的3种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优选纤维种类,为工程实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原材料及配合比1.1沥青本文采用SBS 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沥青为国产品牌,相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项目指标针入度(25℃,100g ,5s )/(0.1mm )软化点(℃)5℃延度(cm )135℃运动黏度/(Pa·s )25℃弹性恢复(%)闪点(℃)溶解度(%)密度/(g/cm³)TFOT 加热试验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5℃延度(cm )试验结果5169281.58326099.61.0300.26920规范要求40~60≥60≥20≤3≥75≥230≥99实测±1≥65≥151.2矿料采用的集料来自广西来宾市某石场,粗集料为辉绿岩、细集料为石灰石石屑,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DSR,MSCR,沥青黏度(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动态剪切流变仪是一种评价高分子材料流变特性的通用仪器。
动态剪切流变仪用于测量沥青结合料的线粘弹性模量,在正弦(摆动的)加载模式下,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等级、不同试验频率下的测量结果,即温度扫描,应变扫描和频率扫描。
不同的测试模式只是固定的参数和改变的参数不同而已。
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工作原理是:将试样夹在来回振荡的旋转轴和固定板之间,振荡板(常叫做“旋转轴”)从A点开始转动到B点,再从B点返回经A点到C 点,然后再从C点回到A 点,形成一个循环周期。
当力(剪应力f)通过旋转轴加到沥青上时,DSR就会测量沥青对此施加的力的反应(或剪应变)。
如果沥青是一个完全的弹性材料,其反应就与瞬时施加的力相一致,两者间的时间滞后就为零。
若是完全的粘性材料,荷载和反应之间的时间滞后就会很大。
在大多数沥青路面承受交通的工作温度下,沥青处于粘弹性的工作范围。
在DSR试验中施加的应力和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这两种状况,提供了计算沥青胶结料的两个重要参数,复数剪切模量(G∗)和相位角(δ)。
复数剪切模量是材料重复剪切变形时总阻力的度量,它包括两部分:弹性(可恢复)部分和粘性(不可恢复)部分。
相位角是可恢复和不可恢复变形数量的相对指标。
G∗/sinδ为抗车辙因子,用来表示沥青材料抗永久变形能力,在最高路面设计温度下,其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流动变形越小,越有利于抵抗车辙的产生。
G′=G∗×cosδ为贮存剪切模量,反映沥青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贮藏与释放,也称为弹性模量;。
G′=G∗×sinδ为损失剪切模量,反映沥青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内部摩擦产生的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其值越大,表示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损失速度越快,也称为粘性模量。
很多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失、疲劳寿命与循环加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具有正比关系,因此较小的G∗/sinδ代表较好的抵抗疲劳能力。
在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之前应当采用应变扫描确定沥青材料的线粘弹性区域,以确保温度扫描实验和频率扫描实验在这个范围里进行。
T314-02 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

T314-02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1适用范围1.1本方法叙述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来测定沥青胶结料的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未老化或用T240(RTFOT)和R28(PAV)老化的材料。
用于试验的仪器的温度范围在+6~-36℃。
1.2本试验方法的使用对象限于具有小于250μm颗粒的沥青胶结料。
1.3本方法对已超过脆性-延性范围的试件即破坏应变大于10%的试件不适用。
1.4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
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献2.1AASHTO标准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规范PP42确定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等级R28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老化沥青胶结料T40沥青材料取样方法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2.2ASTM标准E1ASTM温度计E4试验机的荷载校验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校验E83延伸计的分类和校验2.3德国标准43760标定热电偶标准2.4MIL和ISO标准MIL STD-5545ISO10012-13术语3.1定义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从石油残留物中生产出来的沥青基胶结料,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添加颗粒尺寸小于250μm有机材料。
3.2本标准特定的术语3.2.1脆性(britt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破坏形式,指应力一应变曲线是以基本线性方式发展直至破坏点;试件横截面积在没有可察觉的减小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断裂破坏。
3.2.2脆性-延性(brittle-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延性破坏形式,指拉伸试验中应力一应变曲线是曲线性,而试件是突然断裂破坏。
断裂前试件横截面积发生有限的减小。
3.2.3延性(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延性破坏形式,指试件没有断裂,而是以大的应变的流值形式破坏。
谈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测试

料离析的影响, 在回收料堆不同位置至少要挖取 1 0 个以上的样品。 在 制 回收沥青料 的质量 : 1 ) 控制铣刨的速度 , 以保证铣刨料筛分后的级 取样前 , 应先 除去料堆表面 1 5 0 m m的回收料 , 然后在一个位置至少 配 ; 2 ) 严格控制每一铣刨层的界面 , 以免影响铣刨料的级配 , 尤其铣刨 挖取 5 k g的回收料 。 回收料中 5 0 mm以上的大料应该筛除。 其中一半 下面层时应避免和基层铣刨料互相“ 窜料” , 保证各档铣刨料级配的稳 的样品用于混合料组成测试 , 另一半样品在} 昆 合料设计中使用。一个 定性 ; 3 ) 铣刨料的堆放要均匀 , 并做好防雨 、 防潮 ; 4 ) 铣刨料往冷料仓 单元样品用作集料级配和沥青含量测试的抽提试验 , 五个单元样品用 上料时要均匀 , 保证热 回收料料仓 内回收铣刨料的均匀性。 作沥青还原和沥青『 生 质测试 。 由于原路面材料的破碎和钐 咆0 都会改变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 通过试验分析了沥青路面材料的性状 。在此 原来的集料级配,即使对原有路面或回收料运输车已经取样测试 , 仍 基础上 , 分别选择 2 5 %和 4 0 %的回收料掺量 , 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 然还需要对工厂的回收料堆样品进行检测。 在拌合厂堆放的回收料应 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 及时编号 ,这些 回收料 究 ,表明 2 5 %和 4 0 %掺量再生混合料通过良好的路面厂拌再生技术 应在沥青路面维修丁程中推广 的来源路段也应该仔细 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维修改造方式 , 纪录,以便设计时现场 应 用 。 勘 察和 对 问题路 段排 参考文献 查。 料堆编号并取样后 , f 1 1薛彦卿, 黄晓明.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l 建筑 就不允许再添加任何新 材料 学报 , 2 0 1 1 ( 4 ) : 5 4 . 的回收料( 如图 1 ) 。再 1 2 l 孙 亦纯, 许志鸿, 胡尚军, 等. 硬质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研 究叨. 城市 生材料设计时就容易针 道桥 与 防洪 , 2 O 0 7 ( 9 ) : 3 8 .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Dynamic mo dul u s / MPa
P ha se angle / (°)
Dyna mic mo dul u s
/ MPa
Phase angle / (°)
Dyna mic mo dul u s
/ MPa
P ha se angle / (°)
4. 4
0. 01
9 195
15. 9
8 440
4 878
21. 0
3 852
29. 7
21. 1
1. 00
7 211
19. 2
6 524
25. 5
5 474
19. 8
4 704
27. 9
21. 1
5. 00
9 521
15. 6
9 369
21. 7
6 711
17. 3
5 830
25. 2
4. 4
0. 10
12 490
11. 7
12 678
15. 6
9 114
13. 2
8 988
18. 8
4. 4
0. 50
14 872
9. 5
15 674
12. 0
10 972
10. 9
11 681
14. 8
4. 4
1. 00
15 907
8. 7
16 971
2. 550 7. 1 15. 4 54. 2
P G64 - 22
2. 590 15. 1 20. 3 25. 9 P G76 - 16
FL - 13 2. 627 2. 680
6. 2 2. 351 2. 438
3. 6 16. 1 77. 8 P G64 - 22
公路工程沥青材料试验

公路工程沥青材料试验一、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沥青是一种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状的、黑褐色的有机胶结剂,它由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所组成。
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不透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及气候稳定性,用沥青铺筑的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公路与桥梁工程中。
为保证沥青在使用中的性质,应当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
二、沥青材料的取样方法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质量应当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1)沥青性质常规检验取样数量规定为:粘稠或固体沥青不少于1.5kg ,液体沥青不少于1l ,沥青乳液不少于4l 。
进行沥青性质的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沥青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从无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1)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面上、中、下位置(液面高各为1/3 等分处,但距罐底不得低于总液面高度的1/6)各取规定数量样品。
每层取样后,取样器应尽可能倒净。
当储油罐过深时,亦可在流出口按不同流出深度分三次取样。
3)将取出的三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3)从有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时,应将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充分搅拌后,用取样器从沥青层的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
(4)从槽车、罐车、沥青洒布车中取样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取样阀,待流出至少4kg 或4l 后再取样。
2)仅有放样阀时,待放出全部沥青的一半时再取样。
3)从顶盖处取样,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5)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时,要按时间间隔均匀地取至少3 个规定数量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
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6)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时,沥青应加热熔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
分间隔每锅至少取 3 个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允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沥青胶结料疲劳特性研究

沥青胶结料疲劳特性研究发表时间:2019-08-15T17:08:13.57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作者:常志慧[导读] 阐述了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其主要包括沥青胶结料的疲劳损伤机理以及疲劳过程中的自愈与触变现象,对自愈合机理、自愈合评价方法以及自愈合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疲劳破坏是沥青路面结构基础理论与设计的本源性问题,因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特性多年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沥青的疲劳一般按照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两种模式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本文系统阐述了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其主要包括沥青胶结料的疲劳损伤机理以及疲劳过程中的自愈与触变现象,对自愈合机理、自愈合评价方法以及自愈合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疲劳的评价指标:初始模量的50%-50%G*、疲劳因子G*sinδ、耗散能变化率DR、累积耗散能比DER。
关键词:沥青胶结料;疲劳评价方法;疲劳评价指标引言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加,车辆轴载不断增大,重载交通日益严重,沥青路面的设计、养护和维修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受到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还受到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影响。
在应力应变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的强度逐渐衰减。
当荷载作用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路面发生疲劳开裂,其特点为路面无明显的永久变形,在裂缝形成初期大都是形成细而短的横向开裂,然后逐渐发展为网状裂缝,裂缝的宽度和范围持续扩大。
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沥青材料疲劳性能的认识。
1 疲劳评价方法沥青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主要采取应力和应变两种控制模式,当路面较薄时,在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变化较小,因此在进行疲劳试验时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当路面较厚时,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较小,因此采用应力控制模式进行疲劳性能试验,路面薄厚的界限通常为12.7cm。
此厚度的界定是依据经验的,是一个粗略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