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3.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解析
反应堆核物理讲义

考虑了缓发中子的扩散方程
S ( r , t ) (1 ) ka ( r , t )
iCi ( r ,t )
i 1
6
它的解是七族曲线的和,每族曲线满足:
6 l i T i 1 1 iT
设ω =1/T,得解:
n n0 Ai eit
i 0
n(t ) n0e
l0
t
n0e
t
n0e
T
K=1 K<1
l0 称为热中子寿命,是一个常数。
l k
t
称为中子每代时间,与反应堆的增殖有关。
T 称为反应堆周期,是反应堆内中子密度变化e倍所
需要的时间。 注:k用(1-β )k替换,n=n0,可得ρ =β (瞬发临界)
3.4 倒时方程
2.2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
微观截面σ 平均一个入射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相互作 用的概率。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微观截面 值,例如吸收截面σa 、裂变截面σ f、散射 截面σs等。 σ的大小与靶核的组成有关。
2.2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
宏观截面Σ 平均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 反应的概率。 Σ=Nσ N表示单位体积的原子核个数。
1 链式反应循环
无限增值因数:K∞ = εрƒ η 它表示在一个无限大的反应堆模型中,新 生代中子数与上一代中子数的比值,也称 为四因子模型。本讲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定 性和定量分析上述四因子,以及从空间角 度上分析对反应堆的影响。
2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一个中子碰到原子核的遭遇? A 玻璃球碰到玻璃球 B 玻璃球碰到泥球,结合在了一起 C 玻璃球碰到泥球,穿过泥球
(完整版)反应堆工整理讲解

(完整版)反应堆工整理讲解第一章反应堆简介1. 反应堆概念核反应堆是利用易裂变物质使之发生可控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一种装置。
2. 反应堆的用途生产堆:专门用于生产易裂变或聚变物质的反应堆实验堆:主要用于实验研究动力堆:用于动力或直接发电的反应堆3. 反应堆种类按慢化剂和冷却剂可分为:轻水堆、重水堆、石墨气冷堆和钠冷快堆等其中,动力堆的类型有压水堆(PWR)、沸水堆(BWR)、重水堆(HWR)、气冷堆(HTGR)、快中子增殖堆(LMFBR、GCFR) 第二章核物理基础1. 原子与原子核92种天然元素和12种人工元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H除外),质子和中子通称为核子,核子数即称质量数2. 原子核的组成及属性(电、质量、尺寸)原子核带正电,半径为121310~10cm--,其中质子带正电,质量为1u,中子不带电,质量为1u3. 同位素及核素的表示符号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丰度。
例P有7种同位素,但每一种P均为一种核素。
核素的表示AZX。
4. 原子核的能级状态,激发态原子核内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非连续,可分为基态和激发态,激发态能级不稳定,易发生跃迁释放能量5. 原子核的稳定性,衰变与衰变规律一般而言,质子数和中子数大致相等时原子核是稳定的,而质子数与中子数差别很大时则原子核不稳定。
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和β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常见的有β±衰变、α衰变、γ衰变等。
对单个原子核而言,衰变是不确定的;对大量同类原子核而言,衰变是按指数规律进行的,即0e tN Nλ-=6. Alpha 、Beta 、Gamma 衰变Alpha 衰变是指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粒子(He 核,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Beta 衰变是指衰变过程中原子核释放出电子(正/负),内部一质子变为中子Gamma 衰变是原子核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释放出γ射线7. 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一个原子核在某一小段时间间隔内发生衰变的几率即为衰变常数λ,其反应的是原子核本身特性,与外界条件无关。
堆芯部分物理数学模型

论文一2002压水堆核电厂堆芯部分物理数学模型核电厂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热工过程为简化问题,本文做如下假定:①以下所说的数学模型都是集总参数模型,即把每一组成部分的动态特性集中表示为一类参数,并作为时间函数;②临界堆芯采用点堆模型;③堆芯的热传递过程等效为~根元件棒的传热过程。
反应堆堆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1.1临界堆芯中子动力学模型6组缓发中子动力学方程如下8l:、。
对于某种反应性扰动引发的反应堆功率水平和缓发中子先驱核密度的增量变化可表示为:并忽略二次项.得到增量动力学方程。
经过拉氏变换得到的传递函数1.2考虑温度效应后的堆芯中子动力学模型温度效应为负效应,即当反应堆功率升高时温度也升高.但反应性下降:由集总参数模型得到燃料及冷却剂温度变化动态方程(3),经拉氏变换后得到方程(4):燃料和冷却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分别为则考虑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块如图2所示由上述模块及传递函数可知.虽然反应堆本身是一个非自稳定的系统,但由于燃料及温度的负效应,可以保证反应堆是一个可控的稳定系统。
1.3堆芯热传递模型在建立堆芯热传递模型时,先作如下假设:①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功率正比于活性区中子的密度:式中,为中子密度预热功率折算系数;②堆芯的传热过程等效为一根元件棒的传热过程,对应为3个传热区:得到增量方程:论文二2009严重事故堆芯熔化过程仿真究1.1堆芯熔化进程压水堆的堆芯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高压熔堆和低压熔堆两大类。
●低压熔堆低压熔堆以快速卸压的大,中破口失水事故为先导,若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注射功能和再循环功能失效,不久堆芯就会裸露和熔化,锆合金包壳与蒸汽反应产生大量氢气。
堆芯水位下降到下栅格板下,堆芯支撑结构失效,熔融堆芯跌入下腔室水中,产生大蒸汽,以后压力容器在低压下熔穿,熔融堆芯落入堆坑,开始烧蚀地基混凝土,向安全壳内释放出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不凝气体。
此后安全壳失效有两种可能:安全壳因不凝气体聚集持续晚期超压(事故后3.5天)导致破裂失效或导致贯穿件失效。
压水堆反应堆堆芯解读

大亚湾 900 MW 级压水堆第一个堆芯的布置如 上页图。该堆芯共有157个横截面呈正方形的无盒燃 料组件,其中53个核燃料组件中插有控制棒组件, 66个核燃料组件中装有可燃毒物组件,4个燃料组件
中插有中子源组件,其余34个则都装有阻力塞组件。
准圆柱状核反应区高约4m,等效直径3.04m。
为了提高堆芯功率密度和充分利用核
下管座同时还控制着通过各燃料组件的冷却剂的 上管座中部有一空间,刚离开燃料组件的冷却剂
在那里进行混合,然后再向上通过堆芯上板的流水 孔。
(c) 控制棒导向管
控制棒导向管:它和格架固定在一起构成燃料组件
的支撑骨架,并提供了插入控制棒组件、可燃毒物组件、 中子源组件和阻力塞组件的通道。
每个导向管都是由上下直径不同的Zr-4合金管组成,上 面大直径起导向作用并和控制棒间保持1mm左右的间隙,
(b) 分类
从运行要求上可把控制棒组件分成三类:控
制组、停堆组和短棒组。
o 控制组:在反应堆运行时可以插入或抽出,用以
补偿各种反应性变化,并可提供停堆能力,以实现 事故保护停堆。
o 停堆组:只用于停堆,当反应堆处于临界时总是全
部从堆芯抽出,仅仅在事故保护停堆时才插入。
o 短棒组:调节轴向功率分布、抑制氙振荡现象。
144
-
Ba Kr 3n
89
-
Ba 144 La 144 Ce 144 Pr 144 Nd
-
89
Kr 89 Rb 89 Sr 89 Y
-
或
n 235 U 236 U* 140 Xe 94 Sr 2n
140
Xe 140 Cs 140 Ba 140 La 140 Ce
反应堆控制原理(课堂PPT)

▪ 3.维持功率水平 由于运行时的各种原因,会使反应堆功率偏 离指定值。为了维持一定功率水平,用控制 库的自动调节来抵消各种引起功率波动的因 素。
▪ 4.保证堆的安全 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或出现 某种紧急情况,控制保护系统应能快速动作, 及时制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以保证反应堆 安全。
▪ 四组控制棒按叠步程序一直移动到棒位偏差进入死 区为止。图9.21示出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工作原 理。
47
48
▪ 1.二回路功率选择 ▪ 有可能作为功调棒组跟踪的二回路功率需求信导和选用条件
如下所述。 ▪ (1)最终功率整定值 ▪ 它是在汽轮机旁路系统GCT投入运行时设置的。当汽轮机脱
扣、超高压断路器断开或GCT置P模式时,就要选择它作为 反应堆功率的整定值。前两种瞬态发生说明汽轮机的功率需 求突然减少,这时反应堆仍然维持一定的高于汽轮机需求的 功率,多余的功率由排故系统排出。当汽轮机恢复用汽或用 汽量增加时,先不改变反应堆功率,而是通过减少排放功率 来满足汽轮机蒸汽需求的变化,直到汽轮机功率增加到比最 终功率整定值大时,再改选汽轮机功率以跟踪之。这种运行 方式的特点是比较好地保证汽轮机恢复或增加用汽时的负荷 跟踪性能。至于这两种瞬态发生后最终功率整定值是多大, 则视瞬态前汽轮机功率而定。如果瞬态发生前汽轮机功率大 于 率或整等定于值即30取%瞬P态n ,发最生终前功的率汽整轮定机值功就率是值3。0%Pn否则最终功
3
▪ 2.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率
▪ (1)微观截面
假定有一束平行中子,其强度为I,该中子束 垂直打在一个面积为1m2、厚度为△X m的薄 靶上,靶内核密度是N,靶后放一个中子探测 器,见图5—1。由于中子在穿过靶的过程中 会与靶核发生吸收或散射反应,使探测器测 到的中子束强度I′减小;记△ I = I - I′ ,实验 表明:
反应堆结构

反应堆结构反应堆结构及几种典型反应堆系统反应堆是核电站中的热源,其内部装有可以进行可控链式核反应的核燃料,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载热剂传给汽轮机作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被输送到电网。
反应堆由堆芯、压力容器、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等几部分组成。
反应堆安置在反应堆厂房(也称为安全壳)的正中,它的六条进出口接管管嘴支撑在作为一次屏蔽的混凝土坑(即堆坑)内,而堆坑位于一个大约10米深的反应堆换料水池的底部。
如下图它可分为反应堆堆芯、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四部分。
下面主要介绍反应堆堆心和压力容器。
1、反应堆堆芯:核反应堆的堆芯位于压力容器中心,由157个几何形状及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燃料组件构成,核反应区高3.65m,等效直径3.04m 。
燃料核裂变释放出来的核能立即转变成热能,并由冷却剂导出。
1.1、燃料组件:燃料组件骨架由8个定位格架、24根控制棒导向管、一根中子通量测量管和上、下管座焊接而成。
其功用是确保组件的刚性,承受整个组件的重量和控制棒快速下插的冲击力,并准确引导控制棒束的升降,保证组件在堆内可靠工作和装卸料时的运输安全。
如下图定位格架由锆-4合金条带制成,这些条带装配成17×17的正方形栅格。
在格架栅元中,燃料棒由其中两边的弹簧夹顶在另两边的两个刚性凸台上,其共同作用使燃料棒保持中心位置。
弹簧夹由因科镍718薄片弯成开口环制成,然后将夹子跨在条带上夹紧定位,并在上下相接面上点焊。
这样形成的两个相背的弹簧分别顶住相邻栅元的两根燃料棒,自然抵消了作用在条带上的力。
每个燃料组件带有24个控制棒导向管,由锆-4合金制成,它们为控制棒的插入和提出导向。
其下部在第一和第二格架之间直径缩小,形成缓冲段,以便当控制棒紧急下落接近底部时起缓冲作用。
在缓冲段上部有流水孔,正常运行时冷却水流入管内,在控制棒下插时水能部分从管内排出。
缓冲段下部的管径扩至正常,使底层格架可以按上层格架的相同方式与导向管相连接。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上)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上)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设备。
核反应堆的原理是运用核反应的放能来加热液体或者气体,产生蒸汽,使蒸汽驱动轴类转子转动,从而使轴类转子带动发电机发电。
其中,核反应堆是由一系列核反应组成的,核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能够加热冷却剂,从而驱动轴类转子转动,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生活和工业用途。
核反应堆按照使用的核燃料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
热中子反应堆是利用热中子与核燃料发生核反应来产生热能,因此核燃料应为小中子吸收截面大、熔点和密度适中的物质,如铀235和铀238。
快中子反应堆使用快中子来发生核反应来产生热能,核燃料应为小中子吸收截面小,熔点和密度大的物质,如氚。
核反应堆按照使用不同的冷却材料分为水冷反应堆和气冷反应堆。
水冷反应堆和气冷反应堆都是通过冷却剂将产生的高温热能带走,从而保证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其中,水冷反应堆是使用水作为冷却剂,散热性好,但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气冷反应堆使用气体作为冷却剂,无需消耗大量水资源,但由于气体散热性差,需要较大的排气系统。
核反应堆由反应堆堆芯和反应堆周边构成。
反应堆芯是核反应的核心部分,由燃料棒、控制杆、冷却剂以及结构材料等组成。
控制杆的作用是调节核反应的速率,保持反应堆稳定运行状态。
结构材料的作用是支持和固定反应堆芯的元件。
反应堆周边由反应堆罩、核反应堆容器、冷却剂循环系统等组成。
反应堆罩的作用是防止核辐射泄漏、防止反应堆失控。
核反应堆容器的作用是为反应堆芯提供密封保护,以避免辐射外泄。
冷却剂循环系统的作用是帮助反应堆芯和周边的结构材料散热。
核反应堆主要有两种核反应类型: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裂变反应是将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裂变产生的中子能够被稳定核吸收,产生新的能量,同时维持核反应的持续进行。
而聚变反应则是将轻核结合成重核,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但是由于聚变反应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目前只有太阳和恒星能够维持聚变反应的进行。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微观截面:一个中子和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几率。
宏观截面:一个中子和单位体积靶核发生反应的几率。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E c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中子角密度:在r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 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6
72.核数据库与多群常数库
15
对于实验测量的核数据,其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同一截面数据,不同的实验和不同的实验方法
给出的数值可能不同,这样就必需对已有的核数据 进行分析、选取和评价; 核计算要涉及到大量的同位素以及广阔能量区间内 的核反应截面和能量的复杂关系,其所需的核数据 量非常庞大,现有实验数据不可能完全覆盖; 对于一些能量区间和部分核素,核数据存在空白, 需要利用理论计算或内插方法来填补空缺的数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0
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2018/10/16
本科教学(48学时)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
⑴设计内容
反应堆设计所涉及到的技术区域包括:
核设计;
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辐射屏蔽的基本设计。
热工水力设计
反应堆堆芯和燃料元件的热工分析; 一回路冷却剂系统的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7
③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 在这部分工作中,要对堆芯进行仔细的动态分析,完 成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和全部一、二回路系统的详细设 计。 这一阶段的设计要绘制所有系统的详细布置图(包括 管道布置的模型)以及设备系统的结构、零件和安装 图,编制必要的技术要求、调试大纲和运行操作大纲。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1.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10
②反应性控制设计计算
为补偿初装核燃料所具有的剩余反应性以及保证反应 堆运行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必须进行反应性控制设计 和堆芯动态特性设计。 此时需要对各种控制手段进行反应性分配,并进行控 制棒布置方式与反应堆运行时的提棒程序进行详细的 设计。 在设计中还必须计算各种反应性反馈系数以及裂变产 物中毒物积累所引起的反应性效应等。
在目前比较著名和应用比较多多群常数库包括:
WIMS(英国)69群多群常数库; EPRI(美国)69群多群常数库;
PHOENIX(美国)42群多群常数库;
CASMO-3多群常数库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3.反应堆物理计算中的群常数
24
对于群截面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2.核数据库与多群常数库
18
ENDF是目前公认的最完整、先进的数据库。其由 ENDF/A和ENDF/B两个库组成。
ENDF/A库主要贮存各种核素完整的或不完整的数 据。
对于某特定核,它可以包括若干个不同系列的数据; 对于某些核反应则可能没有任何数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1.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11
③燃耗分析和堆芯内燃料管理 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由于裂变核素的消耗和裂变产物的 产生和积累,燃料中的成分将发生变化,堆芯中子增殖系 数和功率分布计算在整个堆芯运行寿期内必须进行多次。 关于堆芯功率分布与随时间变化的堆芯核素的产生或消耗 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通常称为燃耗分析。这部分研究内容关 系到核能的经济性。 堆芯内燃料管理的目标是:在反应堆运行所规定的设计限 度内使燃料装载、布置和换料方案最佳化,以便最经济的 产生电能。 堆芯内燃料管理和燃耗分析课题是密切相关的。
14
⑴核数据的测量、编纂与评价
在进行核反应堆的核设计时,首先需要知道不同能量 的中子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截面和有关参数,这些 参数统称为核数据。 核数据是核科学技术研究和核工程设计所必需的基本 数据,也是核反应堆核计算的出发点和依据。
核数据主要来源于实验测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燃耗;
燃料棒的平均燃耗深度能够达到某设计规定值; 燃耗最大的燃料棒的燃耗深度必须小于规定的极限值。
稳定性。
当堆芯功率输出保持常数时,如果堆芯发生功率的空间振荡, 应该能够被测出并加以抑制或实行保护停堆。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2.核数据库与多群常数库
尽管从类ENDF/B核数据库中可以获得反应堆核设 计中需要核截面数据,但是在反应堆物理计算中并 不直接使用ENDF/B核数据库。这是因为:
这些核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其提供的数据 库必需通过一些处理程序才能得到各种截面数据; 反应堆物理计算通常采用分群近似,设计时需要的是按 能量平均的截面值,即群常数。
2018/10/16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
安全分析;
在各种假想事故工况下,反应堆性能的分析。
经济分析。
核电投资与成本及其评价。
上述各个技术领域彼此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在 任一领域内所做的决定都将影响到其它领域的 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1.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9
堆芯功率分布的计算将随各种参数灵敏的变化。 由于在堆芯寿期内裂变核素的消耗和新核素的产生 与积累,反应堆的功率密度也将随空间和时间而变 化。 堆芯热工设计最感兴趣的参数是堆芯功率密度的峰 值与平均值之比,即热通道因子或功率分布不均匀 系数。 通过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可以确定堆芯设计是否超 出了热工限制范围。而要获得热通道因子,必须进 行堆芯的功率分布计算。
核反应堆设计所需的各种材料和核素,包括能量从
10-5eV~20MeV范围内的所有重要的中子反应的整 套核数据;
光子相互作用的截面以及其它非中子的核数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2.核数据库与多群常数库
20
在ENDF/B库中,由于核数据量极为庞大,因此 实际截面数据并不全部以表值形式保存,而是 以几种不同方式给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6
②初步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在这一设计阶 段:
要根据方案设计确定的参数进一步确定反应堆的运行方 式; 对堆芯做仔细的静态分析和初步安全分析,修正方案设 计的参数; 确定个系统的具体功能和流程图; 利用标准规范和设计准则合理的选择设备材料和仪器仪 表,并做出初步的布置图。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1.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
12
⑵设计准则 堆芯物理设计必须遵循(满足)以下准则:
反应性温度系数;
燃料的反应性温度系数为负值; 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值。
最大可控反应性引入率;
控制棒束的抽出或硼含量的稀释引起的反应性最大引入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4
⑵设计步骤
反应堆的设计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 施工设计。
①概念设计
任何一个核电厂反应堆设计的第一步经常是根据同一种堆型的 不同方案进行多方案的概念设计,以便选取最佳方案。 选择最佳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好的经 济效益。这是一个最优化的问题,最优化的目标函数是电力价 格,约束条件是反应堆设计的安全准则,优化变量是核电厂的 一系列参数。
x, g r
Eg
x E r , E dE
Eg
r , E dE
如果只考虑能谱的平均,则群截面的定义可以 写为:
x, g
Eg
x E E dE
Eg
E dE
2018/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在经过以上工作后,将核数据汇编成核工程人员 使用的形式,以供核工程计算使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2.核数据库与多群常数库
17
⑵常用的核数据库 目前常用的评价核数据库包括:
ENDF/B:美国(BNL); JEF2.2:欧共体(NEA
Data Bank); JENDL3.2:日本(JAERI); BROND-2:俄罗斯(); CENDL-2:中国(CNDC)。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0.反应堆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2
反应堆控制和动力学分析;
反应堆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械设计;
与核分析和热工分析有关的燃料元件的设计;
堆体结构与内部构件的设计。
热力学分析;
对用以产生电能的热力学循环的分析和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对于某些核素的截面以离散表值给出,同时也给出
利用这些表值的内插方法;
对于某些核素,则采用拟合参数或计算公式的形式
给出,当需要这些核素的截面数据时,利用拟合参 数通过处理程序计算出所需能量点的截面数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3.反应堆物理计算中的群常数
21
率必须小于某规定值;
单个控制棒组件的最大价值应低于某规定的限制,保证
出现失控抽棒或弹棒事故时,不会发生超设计基准事故。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伟 2018/10/16
71.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