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与分析

合集下载

博弈论案例

博弈论案例

不完全信息博弈论案例一、空城计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军士一半已经运粮草去了,只有2500军士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

孔明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打开城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而孔明羽扇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望,焚香操琴。

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神态自若,顿时心生疑忌,犹豫再三,难下决断。

又接到远山中可能有埋伏的情报,于是叫后军做前军,前军做后军,急速退去。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做此态,父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必中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分析:解释该事件中的参与人、行动、战略、支付,并画出这个博弈的战略式或扩展式表述。

二、卖猫一个古董商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很感兴趣,要从主人手里买下,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

成交之后,古董商装做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

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了多少只猫了?分析:卖猫人和买猫人之间各拥有那些信息?三、猴子的智慧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有一天叫卖归来,在一棵大树旁打起了瞌睡,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模仿人的样子把帽子戴在头上,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拿下自己的帽子扔在地上,猴子也学他,纷纷将帽子扔在地上。

于是卖帽子的人检起帽子回家去了,并将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子孙。

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卖帽子的家业,有一天,他也在大树旁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他想起爷爷的办法,拿下帽子扔在地上。

可是猴子非但没有照他的做,还把扔在地下的帽子也拣走了,临走时还说:我爷爷早告诉我了,你这个老骗子要玩什么把戏。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情况下的决策科学,它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策略和结果,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1.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个囚犯被逮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定罪。

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他们将每人被判6个月的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只被判2个月的徒刑;如果一个人坦白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坦白的人将被判1年刑,沉默的人将被无罪释放。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犯都面临着合作(保持沉默)和背叛(坦白认罪)的选择,他们必须考虑对方的动作来做出最佳的选择。

尽管每个囚犯都会选择坦白认罪,这样他们能够获得较短的刑期,但合作(保持沉默)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这样两人都只会被判2个月的徒刑。

2. 非零和博弈(Non-zero Sum Game):非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各方的利益不是完全相反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坐在两个对面的人之间有一块饼的案例。

这两个人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将平分饼的一半;如果一个人背叛而另一个人合作,背叛的人将获得全部饼;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将不会有任何饼。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样他们有机会获得全部饼。

然而,如果他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合作,他们可以共同获得更多的饼。

3. 报复博弈(Tit for Tat Game):报复博弈是另一个经典的案例,它出现在许多情况下,比如政治、商业等。

这个案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策略,其中一个团队以对抗和报复的方式回应对手的行动。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政治竞选中,如果一个候选人发起攻击广告,另一个候选人就会以类似的攻击广告回应。

这种博弈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双方都会不断升级攻击,最终导致双方的声誉受损。

然而,一个更好的策略是采取合作和积极的行动来推动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商业竞争到政治决策,从体育比赛到人际关系,博弈论为我们理解和预测各种策略互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缺乏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并分别向他们提出相同的条件:如果一人认罪并揭发对方的罪行,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认罪的人将被从轻处罚,只判 1 年有期徒刑,而沉默的人将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都将因证据不足而被判处 2 年有期徒刑;如果两人都认罪,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 8 年有期徒刑。

对于嫌疑人 A 来说,如果 B 认罪,那么自己认罪将被判 8 年,不认罪将被判 10 年,所以认罪是更好的选择;如果 B 不认罪,那么自己认罪将被判 1 年,不认罪将被判 2 年,还是认罪更好。

同样的逻辑对于嫌疑人 B 也适用。

因此,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两人都会选择认罪,最终都被判处 8 年有期徒刑。

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总共只需要服刑4 年,这显然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囚徒困境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许多现实情况中,人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共同合作可能带来的更优结果。

案例二: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侧有一个食槽,另一侧有一个控制食物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份食物进入食槽,但按按钮需要付出 2 份食物的成本。

如果大猪先去按按钮,然后小猪去吃,大猪能吃到 6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4 份食物;如果小猪先去按按钮,然后大猪去吃,大猪能吃到 9 份食物,小猪只能吃到 1 份食物;如果大猪和小猪同时去按按钮,大猪能吃到 7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3份食物;如果大猪和小猪都不去按按钮,那么它们都没有食物吃。

对于小猪来说,如果大猪去按按钮,自己等待可以吃到 4 份食物,自己去按按钮只能吃到 1 份食物;如果大猪等待,自己去按按钮没有食物吃,等待也没有食物吃,所以小猪的最优策略是等待。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囚徒困境:这是一种经典的博弈论案例,两名囚犯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警方缺乏确凿的证据将他们定罪,决定让他们进行交涉。

如果两人都认罪,每人将会被判刑5年;如果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认罪的人将会被判刑1年,而保持沉默的人将被判无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每人将被判刑3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是否信任对方合作的决策。

2. 麦氏定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N·纳什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问题。

假设有两家咖啡店A和B,它们的位置一个在城市的北边,另一个在南边。

两家咖啡店需要决定每天早上的开门时间。

如果A咖啡店在北边开门,而B咖啡店在南边也同样开门,北部居民会去A店,南部居民会去B店,两家店的收入会平均分。

但是,如果A店在北边开门,而B店在南边关门,南部居民不得不去北边排队等待,这将导致北边的队伍变长,北部居民也会选择去B店。

麦氏定理指出,当两家店选择不同的开门时间时,总是有一种策略,使得两家店的收入之和最大。

3. 社交圈中的追逐游戏:在一个社交聚会上,一对情侣分手后,男方试图追回女方。

男方完成了一连串的行动,女方必须在每个行动之后做出回应。

游戏的目标是让女方接受男方的求爱。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和不确定性。

4. 价格竞争:在一场市场竞争中,两家公司决定销售产品的价格。

低价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公司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和利润。

每家公司需要在出售产品的定价上权衡竞争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和即时反应策略。

5. 投标博弈:在一场拍卖中,多个竞争者竞相出价,以获得拍卖品。

每个竞争者必须决定自己的出价,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最优出价和风险评估。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五篇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五篇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五篇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篇一囚徒困境学习管理学或经济学的人一定都了解一些博弈论方面的知识。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回味。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

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

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博弈论案例

博弈论案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 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 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 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 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 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 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 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 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 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 斯密的理论, 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 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 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 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 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 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 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 判 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 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 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 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 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 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 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 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 高,但收获最大。

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 称为“纳什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 “共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 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 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 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 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 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 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 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纳什均衡”首先对亚 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 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 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囚犯被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定他们犯罪。

如果两名囚犯都沉默,他们将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交代,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交代的囚犯将获得豁免,而另一人将被判处重刑;如果两人都交代,他们将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困境,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自己都会受到损失。

2.《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的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新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合作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3.《竞争博弈》。

竞争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博弈。

在竞争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竞争销售同一种产品,它们的利润往往是相互竞争的。

竞争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4.《博弈的策略》。

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影响结果。

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采取的行动。

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博弈论就是研究参与者如何选择最优策略以达到最大利益的学科。

5.《信息不对称博弈》。

信息不对称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中拥有不同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方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信息不对称博弈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6.《博弈的均衡》。

博弈的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结果。

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不会再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的均衡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7.《博弈的合作与对抗》。

在博弈中,合作和对抗是两种常见的行为方式。

合作可以带来共同的利益,而对抗则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实际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需要权衡合作和对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恶魔的游戏 (Devil's game)这是一种博弈论的思想实验,假设有两个玩家 A 和 B 同时选择一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相等,则 A 赢;如果两个数字不相等,则 B 赢。

问题在于,无论 A 和B 怎样选择,是否存在一种策略,使得 A 有必胜的把握?答案是不存在这样的必胜策略。

因为无论 A 和 B 怎样选择,都有 50% 的概率两个数字相等,这个概率不受选择策略的影响。

所以,这个游戏是一个“随机游戏”,任何一方都没有必胜策略。

2.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最著名的博弈论案例之一。

在这个游戏里,有两个人被抓住了,被判处各自坐牢20 年。

检察官给他们一个选择:如果两个人都认罪,那么各坐8 年;如果其中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不认罪,那么认罪的人不用坐牢,而不认罪的人要坐 30 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那么各坐 20 年。

问题在于,两个人应该做什么选择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个游戏的特殊之处在于,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互相不信任。

如果两个人都认罪,那么他们的利益是最小的,但是这么做可以避免另一个人的背叛,因此是一种安全策略。

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那么他们的利益也不是最大的,因为他们错失了合作的机会。

最终,由于信任问题,两个人可能会都选择认罪,而得到不太理想的结果。

3. 鸽子和猫 (Pigeon and Cat)这是一个有趣的案例。

假设有一个狭长的走廊,有一只鸽子和一只猫在两端等待。

如果鸽子朝左走,那么猫就会朝右走;如果鸽子朝右走,那么猫就会朝左走。

如果两只动物在同一个地方相遇,那么鸽子就会被吃掉。

问题在于,这个走廊有多长时,鸽子才有足够的概率逃脱?答案是 2/3。

如果走廊长度小于等于 2/3,那么猫可以直接守在鸽子的对面,而鸽子无法逃脱。

如果走廊长度大于 2/3,那么猫不得不冒着追错方向的风险前进,这就给了鸽子逃脱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与分析
囚徒困境
案例:警察把甲乙分开关押,并在提审时分别告之,如果你坦白而他不坦白,那么你将只判0年,他将被判8年;如果你不坦白而他坦白,那么你判8年,他判0年;如果你们两
人都坦白了,各判5年;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坦白了,各判1年。

分析:每个博弈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他自己的得益的影响,因此他应该考虑到另一方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并分别考虑自己相应的最佳策略。

对囚徒A来说,囚徒B有坦白和不坦白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囚徒B的选择是不坦白,则对囚徒A来说,不坦白得益为-1,坦白得益为0,他应该选择坦白;
假设囚徒B选择的是坦白,则囚徒A不坦白得益为-8,坦白得益为-5,他还是该选择坦白。

因此,在此博弈中,无论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囚徒A的选择只有一种,即坦白,因为在
另一方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坦白给自己带来的得益都是较大的。

同样的道理,囚徒B的唯一
的选择也是坦白。

所以最可能的结局: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博弈方同选择坦白策略。

其支付矩阵如下:
性格大战
案例:一对恋人准备在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看足球,但女的喜欢看时装表演。

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

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给他们不同的满足。

分析:可以看出,分开将使他们两人得不到任何满足,只要在一起,不管是看时装表演还是看足球,两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

但看足球将使男的得到更大的满足,看时装表演则
使女的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这样的一个对局中,男的和女的都没有占优战略。

他们的最优侧率依赖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定了某一项活动,另一个人选择同样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策略。

因此,如果男的已
经买好了足球的门票,女的当然就不再反对;反之,如果女的已经买好了时装表演票,男的
也就会与她一起看时装表演。

案例:假设市场中仅有A、B两家企业,每家企业可采取的定价策略都是10元或15元, 我们可以得出得益矩阵如下:
分析:无论对企业A还是企业B来说,低价都是他们的占优战略。

从表可见,企业A 的占优战略是10元,因为无论B采取什么战略,企业A都能获取比定价15元更多的利润。

如果企业B定价10元,企业A定价10元能够获利80万元,而定价15元只能获得30 万元;如果企业B定价15元,企业A定价10元可获利170万元,而定价15元却只能获利120万元。

同样地,企业B的占优战略也是定价10元的策略。

如果企业A定价10元,企业B定价10元能够获利100万元,而定价15元只能获得50 万元;
如果企业A定价15元,企业A定价10元可获利180万元,而定价15元却只能获利150万元。

同样
地,企业A的占优战略也是定价10元的策略。

最后有一个最容易出现的结局就是(10,10),故双方均采取低价策略。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