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机制及相关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骨转移ppt课件

概述:骨转移的影响
恶性肿瘤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
骨骨相关事件
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
骨痛的重新出现或加剧 50%~90%
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变形
脊髓压迫 (SCC)
10%~40%
<10%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转移病灶进展 高钙血症 10%~20%
诊
断
15
骨转移诊断
16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
有恶性 肿瘤骨 转移临 床表现a 或中晚 期恶性 肿瘤b
ECT
(-) 筛检 ECT
局部 症状
无 有
ECT (+)
确诊检查 •X平片 或 •CT 或 •MR 或 •PETCTc 选择 检查 骨活检
未确诊 骨转移
密切观察 定期复诊
骨转移
•常规检查:全 面体检,血常 规、血生化、 血钙和电解质 •选择检查:骨 代谢生化指标
10
骨转移常见症状
剧烈骨痛50%-90% 病理性骨折10%-52% 脊髓压迫<10% 活动严重受限 高钙血症10%-20%
骨细胞生理学
破骨细胞前体 RANK—RANKL
增殖 活化
成骨细胞
占据吸收空洞 合成
OPG
H+ 蛋白水解酶
破骨细胞
H+
骨基质 钙盐沉积 溶解的骨盐 消化的有机质 动态平衡 钙盐沉积的骨
一、综述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疾病进展的晚 期阶段,尤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 结直肠癌等肿瘤常见,其发生率高达15 %~70%,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内病理 骨折发生率为22%~52%%。骨转移伴 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 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PPT课件

基因治疗的挑战
基因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基因治疗技术难度较高, 成本也相对较高。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策略
细胞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TILs细胞疗法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抗肿 瘤作用的T细胞、改造肿瘤细胞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的挑战
02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对于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减轻 肿瘤压迫,缓解症状。
手术联合其他治疗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对全脑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症状。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细胞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 细胞治疗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学诊断。
治疗过程解析
手术切除
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03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类型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基因治疗技术难度较高, 成本也相对较高。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策略
细胞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TILs细胞疗法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抗肿 瘤作用的T细胞、改造肿瘤细胞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的挑战
02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对于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减轻 肿瘤压迫,缓解症状。
手术联合其他治疗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对全脑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症状。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细胞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 细胞治疗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学诊断。
治疗过程解析
手术切除
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03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类型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ppt课件

养和氧的供应,二是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多肽生 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PDGF等),刺激肿 瘤细胞生长。
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局 部 浸 润 的 机 制 示 意 图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1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钙粘蛋白选择性地与同种分子亲和性结合,这种粘 附反应是利用其细胞外结构中“组-丙-颉”(HAV) 序列来识别和介导的,钙粘蛋白的功能依赖于胞浆内 结构与细胞骨架元件之间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 的与三种胞浆连锁蛋白(catenin)α、β、γ结合, 这些分子与钙粘蛋白一起位于细胞的粘附小带(zonule adherin)上,参与连接的形成与稳定。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2. 瘤细胞异质型粘附的增加
异质型(heterotypic)粘附是指瘤细胞与宿主细胞、 或宿主基质的粘附。瘤细胞脱离瘤体,浸润到基底 膜或穿过基底膜遭遇宿主基质和宿主细胞,这一过 程就是异质型粘附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瘤细胞 穿过基质、血管壁的基底膜,有利于瘤细胞在血管 内聚积。
分裂信号。
2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Culty等进行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乳癌细胞CD44 表达与其浸润能力呈正相关,只有CD44高表达的细 胞株才有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的能力,[H3]标记的透 明质酸盐降解率与CD44含量和细胞浸润生物学潜能 密切相关,CD44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能力可被抗 CD44抗体Hermes-1阻断。介导降解透明质酸盐是CD44 在肿瘤细胞浸润过程中主要功能之一。
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局 部 浸 润 的 机 制 示 意 图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1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钙粘蛋白选择性地与同种分子亲和性结合,这种粘 附反应是利用其细胞外结构中“组-丙-颉”(HAV) 序列来识别和介导的,钙粘蛋白的功能依赖于胞浆内 结构与细胞骨架元件之间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 的与三种胞浆连锁蛋白(catenin)α、β、γ结合, 这些分子与钙粘蛋白一起位于细胞的粘附小带(zonule adherin)上,参与连接的形成与稳定。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2. 瘤细胞异质型粘附的增加
异质型(heterotypic)粘附是指瘤细胞与宿主细胞、 或宿主基质的粘附。瘤细胞脱离瘤体,浸润到基底 膜或穿过基底膜遭遇宿主基质和宿主细胞,这一过 程就是异质型粘附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瘤细胞 穿过基质、血管壁的基底膜,有利于瘤细胞在血管 内聚积。
分裂信号。
2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19/12/25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Culty等进行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乳癌细胞CD44 表达与其浸润能力呈正相关,只有CD44高表达的细 胞株才有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的能力,[H3]标记的透 明质酸盐降解率与CD44含量和细胞浸润生物学潜能 密切相关,CD44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能力可被抗 CD44抗体Hermes-1阻断。介导降解透明质酸盐是CD44 在肿瘤细胞浸润过程中主要功能之一。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压迫和阻塞
肿瘤可以压迫和阻塞周围的器官 和组织,导致相应的症状,如疼
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免疫抑制
肿瘤可以引起免疫抑制,使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 速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内分泌紊乱
某些肿瘤可以分泌激素或类激素物 质,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相应的 症状,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预防或治疗肿瘤。
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 如CAR-T细胞疗法和TCR-T细胞疗法。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的基因
改造。
抑癌基因治疗
将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 肿瘤概述 • 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 肿瘤的病理生理学 • 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 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01
肿瘤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 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 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分类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有助于 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 筛查,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
疫苗接种
接种一些预防性疫苗,如HPV 疫苗、肝炎疫苗等,可降低某
些肿瘤的发生风险。
05
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疫苗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如CTLA-4和 PD-1,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 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 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肝 转移部位与血流方向有关 转移瘤的特点:边界清楚,多个散
在,多接近器官表面
种植性转移(播种)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肿瘤
Tumor, Neoplasm
概述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 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 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单克隆性增生
多克隆性增生
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正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能分化成熟
生长旺盛,失去控制,自 受控制,有限度 主性,致瘤因素去除仍持 原因消除不再生长 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有害 细胞更新、防御、修复反应,
有利
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肉眼) 组织形态(镜下)
大体形态
数目
通常一个 多发性
肿瘤的大体形态
大小
大小不一
( 性质、生长时间、发生部位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良
恶性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颜色
与组织来源相关
血管瘤:红色、暗红色 脂肪瘤:黄色 纤维瘤:白色 软骨瘤:浅蓝色 嗜铬细胞瘤:棕色
膜下,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核分裂象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 起源组织 +
瘤
部位
组织来源
直肠 腺上皮
直肠腺瘤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肝 转移部位与血流方向有关 转移瘤的特点:边界清楚,多个散
在,多接近器官表面
种植性转移(播种)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肿瘤
Tumor, Neoplasm
概述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 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 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单克隆性增生
多克隆性增生
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正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能分化成熟
生长旺盛,失去控制,自 受控制,有限度 主性,致瘤因素去除仍持 原因消除不再生长 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有害 细胞更新、防御、修复反应,
有利
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肉眼) 组织形态(镜下)
大体形态
数目
通常一个 多发性
肿瘤的大体形态
大小
大小不一
( 性质、生长时间、发生部位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良
恶性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颜色
与组织来源相关
血管瘤:红色、暗红色 脂肪瘤:黄色 纤维瘤:白色 软骨瘤:浅蓝色 嗜铬细胞瘤:棕色
膜下,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核分裂象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 起源组织 +
瘤
部位
组织来源
直肠 腺上皮
直肠腺瘤
肿瘤 PPT课件

间变(anaplasia):明显的异型性 称为间变。多为高度恶性肿瘤。
(一) 结构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 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大
(二) 细胞的异型性
(1) 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原始小细胞 (2)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一 、瘤巨细胞 (3) 核增大,核浆比增加 ⑷ 核的多形性 ⑸ 核仁明显 ⑹ 核分裂像增多,见病理性核分裂
常见肿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肺癌
del(3)(p14~23)
肾母细胞瘤
del(11)(p13)
肾癌
del(3)(p14~23),t(3;5)(P13;q12)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t(17;22)(q22;q13)
滑膜肉瘤
t(X;18)(P11;q11)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㈠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 织—浸润)
特点:无包膜,界不清,活动度差,不易切除, 术后易复发。
手术中快速切片可帮助确定手术范围
浸润性生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性质
良性
良、恶性
恶性
结节状、有包膜,乳头状、息肉状、溃疡状、蟹足状,
大体
分界清楚 蕈伞状、溃疡状 无包膜,分界不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分化成熟
与机体协调性 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形态结构功能 异常
(一) 结构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 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大
(二) 细胞的异型性
(1) 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原始小细胞 (2)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一 、瘤巨细胞 (3) 核增大,核浆比增加 ⑷ 核的多形性 ⑸ 核仁明显 ⑹ 核分裂像增多,见病理性核分裂
常见肿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肺癌
del(3)(p14~23)
肾母细胞瘤
del(11)(p13)
肾癌
del(3)(p14~23),t(3;5)(P13;q12)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t(17;22)(q22;q13)
滑膜肉瘤
t(X;18)(P11;q11)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㈠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 织—浸润)
特点:无包膜,界不清,活动度差,不易切除, 术后易复发。
手术中快速切片可帮助确定手术范围
浸润性生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性质
良性
良、恶性
恶性
结节状、有包膜,乳头状、息肉状、溃疡状、蟹足状,
大体
分界清楚 蕈伞状、溃疡状 无包膜,分界不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分化成熟
与机体协调性 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形态结构功能 异常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十二章 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评估

第1~2年每2~3个月一次,以后可根据情况延长至每0.5~1年一次,直至终身。
本章小结
肿瘤的临床诊断建立在详细的临床资料基础上,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 检查,临床医生综合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后给出肿瘤的临床诊断。
完整、准确的临床诊断包含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定量、定亚型四个方面。定量目前 指的是明确肿瘤的TNM分期。
确立临床诊断后需要进行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常用 的评估方法为KPS和ZPS。
疗效评估采用RECIST标准,计算有效率或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无 病生存期(DF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
毒副反应评估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三)肿瘤评估疗效的常用术语
1.有效率或缓解率(response rate,RR)指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病例数占治疗中可评估病例 总数的百分比。 2.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指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或稳定的病例数占治疗中可 评估病例总数的百分比。 3.完全缓解期 从测量首次符合CR标准的时间到首次记录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时间。 4.缓解期和中位缓解期 5.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6.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7.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8.疾病进展时间(time-to pregression, TTP)
第十二章
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评估
作者 : 王伟林
单位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录
第一节 肿瘤的临床诊断 第二节 肿瘤治疗的相关评估 第三节 肿瘤患者的随访
本章小结
肿瘤的临床诊断建立在详细的临床资料基础上,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 检查,临床医生综合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后给出肿瘤的临床诊断。
完整、准确的临床诊断包含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定量、定亚型四个方面。定量目前 指的是明确肿瘤的TNM分期。
确立临床诊断后需要进行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常用 的评估方法为KPS和ZPS。
疗效评估采用RECIST标准,计算有效率或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无 病生存期(DF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
毒副反应评估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三)肿瘤评估疗效的常用术语
1.有效率或缓解率(response rate,RR)指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病例数占治疗中可评估病例 总数的百分比。 2.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指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或稳定的病例数占治疗中可 评估病例总数的百分比。 3.完全缓解期 从测量首次符合CR标准的时间到首次记录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时间。 4.缓解期和中位缓解期 5.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6.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7.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8.疾病进展时间(time-to pregression, TTP)
第十二章
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评估
作者 : 王伟林
单位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录
第一节 肿瘤的临床诊断 第二节 肿瘤治疗的相关评估 第三节 肿瘤患者的随访
《肿瘤的微环境》课件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抑制信号,激 活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 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学方法
细胞培养
将肿瘤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培养,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 殖和分化等特性。
细胞共培养
将肿瘤细胞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共同培养,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研究 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学特 征。
肿瘤微环境的信号转导途径
01
MAPK信号转导途径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中 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影 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2
PI3K/Akt信号转导 途径
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 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 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3
JAK/STAT信号转导 途径
营养物质供应与代谢产物排除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发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与重塑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酶类等物质对周围组织进行侵袭,同时重塑微环境以利于自 身的生长和扩散。
血管生成与血液供应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诱导新血管生成,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肿瘤微 环境的血液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一)肿瘤细胞运动与运动因子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与其运动能力呈正向关系 。狭义的运动因子是指一类只影响细胞运动的蛋 白因子,它可刺激肿瘤细胞形成迁移、化学趋化 、吞噬等多方面的运动;广义的运动因子是指影 响细胞运动和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
肿瘤转移机制及相关治疗
-
1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过程 (1)
肿瘤转移(Tomur metastasis)是指肿瘤细胞离 开原发生长部位,通过各种转运途径,在机体远 隔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性肿瘤 的过程。 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肿瘤选择转移部 位、产生多样性表型的根本原因。肿瘤转移是一 系列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多个事件的连续过程 ,中断任何一步都会使转移停止。
-
2
肿瘤转移的过程(2)
正常细胞转化、增生为具有侵袭性的肿瘤细胞 当肿瘤长到1~2mm时,合成和自分泌促血管生 成因子,诱导新生血管产生,构建从周围组织通 向肿瘤内部的毛细血管网。
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增强,在粘附分子作用下, 部分肿瘤细胞浸入周围间质,穿透并进入微循环 系统。
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循环系统,绝大多数 肿瘤细胞在循环系统内被迅速清除
滞留在微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破坏管壁,穿透基质 膜,或随游动的白细胞浸入到周围的器官组织。 恶性细胞在某些特定的继发部位浸润、增殖和生 长,与肿瘤细胞对组织及器官因子的反应性有关 。肿瘤细胞完成了转移的全部过程后,又开始了 增殖,诱发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新的转移。
-
9
(六)肿瘤转移的异质性
人类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单个转化细胞的克隆性 增殖,在进展过程中产生了多样化克隆的复杂组 合,肿瘤具有异质性以及含有不同转移性能的细 胞亚群。
血管密度方面,良性肿瘤的血管分布少,密度低 ,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血管丰富,生长迅速,其 密度与浸润及转移潜能呈正相关。
临床上观察到,微血管密度高的浸润性乳腺癌容 易发生转移,而血管生成指数高又是前列腺癌、 卵巢癌和结肠癌的预后不良指标。
-
5
(二)肿瘤的浸润
肿瘤转移的关键是肿瘤细胞通过间质进入到血管 和淋巴管系统。有几种机制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浸 润:①压力梯度;②运动能力;③粘附力;④降 解酶介导的组织损伤。
区域淋巴结的清扫能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现在这 个观点有很大的争议。大肠癌患者切除原发肿瘤 和清扫区域淋巴结,提高了生存率;黑色素瘤广 泛切除转移的淋巴结可以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但在乳腺癌的随机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切除同 侧腋窝淋巴结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8(五)肿瘤来自胞的滞留、粘附和穿出脉管
微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损伤处,形 成团块并滞留,附着、结合是通过粘附作用实现 的。粘附分子能够调节这种作用。肿瘤细胞的转 移能力与部位的选择、肿瘤细胞粘附能力以及内 皮细胞的反应有关。
肿瘤细胞之间或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发生聚 集、纤维蛋白凝结和血小板凝聚,使循环中的肿 瘤细胞减少机械性损伤,逃避宿主的免疫杀灭机 制。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阻断上述凝集机制, 有防治肿瘤血道转移的作用。
-
7
(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癌多于肉瘤。肿瘤浸润时,肿瘤细胞 穿透小的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系统并引流到淋巴结 发生“瀑式转移”或“跳跃式转移”,区域淋巴 结增大。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瘤发生部位和引流区 域有关,与肿瘤组织来源无关。
同一肿瘤病灶内可以有异质性表现。单一细胞起 源的肿瘤也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
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癌等含有转移能力差异 的细胞亚群。肿瘤细胞的转移性能越强,产生多 形性表型和对治疗耐受的几率就越大,化疗药物 的诱导能够增加这种异质性。(乳腺癌)
-
10
(七)肿瘤转移与宿主的免疫力
免疫机制与肿瘤抗原异质性、免疫原性以及宿主 识别和消除抗原的能力有关。宿主的免疫反应低 下使自发性和实验性转移瘤的转移率增高;另一 些肿瘤中,免疫功能下降反而减少了肿瘤转移; 也有一些肿瘤,免疫能力的变化对原发和转移肿 瘤的生长影响不大。免疫系统有抑制和刺激肿瘤 细胞的生长的双重作用,这二种作用可同时发生 。
血管生成因子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抑制或 下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可以使一些转移性肿瘤 消退
-
12
小结
转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极少数的肿 瘤细胞能在循环中存活并发生致死性转移 。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与宿主体内各种平 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转移的最终 结果。
-
13
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多种特殊基因的调控,它们在肿瘤转移 的过程中被激活或抑制,起协同或拮抗作 用,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质。肿 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内在 原因。
肿瘤内在的抗原性和宿主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 能力,是影响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因素。
-
11
(八)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解剖的或机械性因素可以造成肿瘤的区域性转移 ;许多肿瘤转移,是由于肿瘤细胞对微环境特异 的亲合作用造成的
微环境能影响肿瘤细胞稳定性,抑制转移性肿瘤 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生长 因子及激素也能刺激肿瘤表型发生改变,促进转 移性肿瘤的存活和生长。微环境的酸碱度、氧供 因素,也能影响肿瘤转移结果
-
3
肿瘤转移的过程(3)
循环中存活的肿瘤细胞粘附在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或基质膜上,在远处组织或器官的 毛细血管床滞留、附着 肿瘤细胞通过与浸润类似的机制侵入到器 官的实质内 转移性的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免疫机制, 在器官的实质内增殖,完成了转移过程
-
4
(一)肿瘤的血管生成
肿瘤直径小于1~2mm时,渗透作用。转移发生 在血管生成之后。血管生成是指有新的微血管生 长,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增殖和管道形 成。实体瘤的新生血管在通透性、血管稳定性和 生长调节上与正常组织均有差异。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有自主运动能力。某些肿 瘤细胞存在运动因子受体,通过与配体的结合增 加了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能力。组织特异性的降解 酶增加了细胞外基质的不稳定性,有利于肿瘤细 胞的转移
-
6
(三)肿瘤的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是大多数肉瘤、肾癌、恶性黑素瘤等恶 性肿瘤转移的主要方式。肿瘤出血坏死,瘤栓容 易进入血液循环,临床持续时间长,进入血液循 环中的肿瘤栓子数量也相应增多。只有进入临近 组织并增殖的肿瘤细胞才能发生血道转移,比例 小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