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东西方美术差异

初一七班韩晴中国与西方的美术一、开始我认为东方美术的开端,是从符号开始的,而西方美术的开端,是从立体的形象开始的,在现在所留下的文物中,表现东方美术的,大多是器物上的一些符号与图案,包括甲骨文,其实也应是一种美术的创造,而东方的美术却是留下了许多的雕塑与建筑。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东方一直在发展着绘画,而西方也涌现了很多的优秀雕塑作品吧。
二、成长东方美术在有过许多符号和图案以后,自春秋战国就开始出现了壁画这种表现艺术的形式以及帛画。
而西方在最开始可能还不太成熟的雕塑与建筑以后,在希腊艺术与罗马艺术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雕塑与建筑,例如掷铁饼者,巴特农神殿,罗马竞技场等。
三、发展中国在东晋时期,开始有了第一个记下名字的画家——顾恺之,他的画大多是画在绢上的。
顾恺之的画大都描绘的是宫廷贵族,这就和之前的市井或神就不一样了,而且顾恺之的画大都讲述了一些故事,是含有教育意义的。
而西方在早期基督教艺术时期描绘了一些神与建造了许多美丽的教堂以后,在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史,注重了“以人的觉醒为中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原有的神学形式”,在绘画上,更加注意对人的描绘,而神的形象也不再是完美无缺的,而更贴近于人了。
在中国自北魏至唐朝,发展了敦煌的艺术。
敦煌在甘肃省,是汉代中国通往西方丝路上的重要一站,一次,这样的地方一定是文化交流的一个繁荣的地方,所以会以印度的习惯,在洞中画起佛像的。
在唐朝时,也出现了以阎立本为代表人物的表现帝王威严的宫廷画,如《步辇图》,以及以女性为题材的仕女画,如《簪花仕女图》,以及韩幹韩滉等人的动物画,如《五牛图》,以及山水画和王维这类人所画的文人画这也都在这时候出现,这也给中国以后的绘画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西方自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许多的画派,绘画的技巧,表现的内容,绘画的载体,包括画家的信仰都不是只有一种这也是西方艺术多元的一面。
中国的艺术在唐代以后,也有了许多的画家,不同的风格,有的画宁静,有的画温暖,有的热闹,有的孤高……但都是以纸或绢,加上笔、墨、砚画成的,原料及技法相对西方要少一些。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有很多特点:
1.首先便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画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又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教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既可以移动的远近法),使的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3.中国画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交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的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对比。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浅谈中西方艺术异同

浅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希望对你的疑问有帮助。
差异一:文化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中华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直接、奔放。
所以你会发现,中国风景画多,讲究意境。
西方人物画多,而且裸体画早已有之,中国艺术可不敢这么大胆。
差异二:社会发展环境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
中华社会环境总体稳定,儒家思想主导社会,所以艺术表现繁荣的多,表达志向的多,例如清明上河图,兰亭序,豪放派诗人等等;西方动乱较多,科学发展较早,所以西方艺术揭露社会黑暗的多,倾向用艺术探究事物本质。
例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维纳斯,都盯着一个物体不放。
差异三: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差异。
中国的艺术以文字、绘画表达的多,中国讲究的是“传神”、“神似”;西方的艺术以绘画、雕塑表达的多,西方讲究的是“真理”、“神秘”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过程来看,科学的剖析、逐步的深入是其发展的一个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是不能脱离同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西方的科学实际上是希望将事物拆开来看的,探究它的内部构成。
是一种不断深入、层层打开的过程。
这种事物构成的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文化中,是以阴阳五行作为事物构成的整体,五行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是以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去看待它的。
所以,在中国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发展到艺术上来,便将自我之外的事物也看做是有思想精神的主体,所以,画任何事物景物也都要先发现事物的精神,即“传神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写意在其中,写意不仅写的是对象当中存在的内容,更要写出艺术家所赋予的一种内容,最后使得所表现的事物韵律化,从而体现一种生命体的状态。
最终达到画面中随处可见一种生命的律动。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生命独有特点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艺术发展有几千年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展出了自己不尽相同的方向,其根本正是在于受到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显示出中西方文化所具备的不同视角,论者认为这也正是这篇文稿的意义所在,但是,作为庞大的史论体系,它牵扯到的历史、人文、甚至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简单几千字的阐述并不能窥探其皮毛,但作为美术史论研究者,如果不能对整个史论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根本谈不上以点窥面。
中西方艺术异同

中西方艺术异同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表达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艺术虽然来源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主题、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异同。
一、主题的异同1.1 中式艺术的主题中式艺术注重表达自然和人文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与人的和谐共生,因此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常常刻画出自然的优美和恢宏。
另外,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也是中式艺术的独特之处。
1.2 西方艺术的主题西方艺术更注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思想的独立性,因此人物形象、社会批判和个人情感成为西方艺术的主要主题。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
二、表现形式的异同2.1 中式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式艺术作品常常采用线条勾勒和水墨渲染的表现方式。
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和柔美的墨色来表现主题的美感。
在绘画中,空白的运用也是中式艺术的一大特色。
2.2 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西方艺术注重色彩、光影和透视的表现手法。
油画、雕塑和立体动画等形式都是西方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此外,西方艺术家也善于运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创作的灵感。
三、审美观念的异同3.1 中式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式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朴素、含蓄的审美情趣。
它更注重观者明心见性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
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传递出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审美体验。
3.2 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西方艺术强调对艺术对象的客观审美评判。
它注重创新、突破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在现代艺术中,一些抽象、超现实主义和概念艺术等形式都体现了西方艺术家追求创新和颠覆传统的态度。
四、其中的相似之处虽然中西方艺术有许多异同之处,但也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是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方式来寻求审美的享受。
艺术作品中的创意、技巧和感染力等都是艺术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在追求这些共同的艺术价值。
20世纪东西方美术的异同比较——以齐白石与毕加索为例

向对 一种新 画风 的探 索。于是 , 他 画 出 了一幅具 有里程 碑意义 的著名 杰作— —《 亚 维农 少女》 ( 图2 ) 。这 幅不 可思议 的 巨幅油
自 画像的 心理呈现在艺术中的表现
画不仅标 志着 毕加 索个 人艺术 历程 中的重大 转折 , 而且 是西方
现代 艺术史上 的一次 革命性 突破 , 它 引发 了立体 主义运 动的诞 生。在这 里, 毕加 索破 坏 了许 多东西 , 但我们发现这 种破 坏却井 井有条。 无论 是形象还是背 景都 被分解为 带角 的几何块面。这 些非 同寻 常的块 面使 画面具有 了某种 完整性 与连续 性。这种画
阐释 :
1 . 记 录形 象 和 身 份
对于 画家来说 , 画 肖像 画的 主要原 因有两点 :
方 面期望在 贵族 皇权 中有所发 展 , 另 一方面是
记录 身份和 形象 。然 而, 当时 艺术 家 画的 自画像 就是 真真切 切地描 绘个 人 的形 象 , 从 而标 榜 自己 显 赫的社会 地位和 自我价 值 。 由此看 来 , 记 录形
术家在绘 画 中记录形象和身 份大都是为 了重新塑 造 自我形 象, 表达 对艺术 的理解 , 证实 自身价值 和 艺术 品位。 2 . 自恋情结
结 语
通过 以上 简要 的引述 与分析 , 我们 可 以得 出 2 0 世纪 东西方
美术 的不 同点。但是在 讨论这 个 问题 时我们 必须有 一个 前提 , 那就是 东西方 审美取 向的不 同。 中国的古典 哲学思 想“ 天人合
识 到 自身和 艺术 的亲 密关系 , 如达 ・ 芬奇 、 波提 切 利、 贝尔蒂尼 等, 他们认识 到 自己从事 的不是 简单 的手工制造 , 而是有 很高 的艺术价 值和 文化 内涵
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异同点300字

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异同点300字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体现在创作理念、主题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异同。
一、创作理念的异同点:中国美术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常常注重表达思想,强调意境和内涵,更注重艺术家个人的修养与感悟。
例如,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画家与大自然的精神交流,追求虚静与自然之境。
而西方美术注重以个人的情感、经验和现实生活为题材,强调对物象的描绘以及形式的创新。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追求逼真再现。
二、主题内容的异同点:中国美术的主题多涉及历史、神话、哲学和宗教等内容,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
而西方美术的主题更加宽泛,包括风景、肖像、历史、宗教、战争等各个方面。
同时,西方美术家表现个人情感的机会更多,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探讨与批判。
三、表现方式的异同点:中国美术重视笔墨运用和线条描绘,注重意境和造型的整体感受。
例如,中国山水画常用墨迹,追求"意境深远"。
而西方美术更加注重色彩、对比和透视等技巧的运用,追求真实、细腻和丰富的效果。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法来表达三维感。
四、审美观念的异同点:中国美术的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含蓄中见真情"和"颜色表达中见意境"的理念上。
中国美术追求的是一种抽象的感受,通过笔墨的表现来突出作者的情感和境界。
而西方美术更加注重视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强调色彩、线条的协调和运用。
西方美术更多地通过物理表现来影响观者的感受。
总的来说,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在创作理念、主题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美术注重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强调内涵和意境,注重抽象的感受。
而西方美术则更加注重表现物象、强调视觉效果和真实感,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班级环艺1401
姓名刘奇欣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因为中西美术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美学的差异,所以中西美术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也即世界美术中东西方两大体系,由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产生出美术视野的多元性,美术创作活动的多元性,中西美术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为的,是在人类艺术地认识世界、审美地体验世界的无限推移中深化着、丰富着、发展着、开拓着的。
当代社会正走向“全球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能强烈感受得到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资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美术的全球化,不是走向美术之“大同”,而是地域文化在包容人类文化互融过程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一部世界美术史就是由不同地域美术为前提的不断追逐并充分体现人类艺术互融与演进的过程,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弥艺术差异和异质,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
艺术的地域差异中体现出“共性”,全球化浪潮中艺术往往遭遇本土化过程。
中西美术的差异与共性:
一、表现性意象和再现性具象
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
然而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的转向现代的、再现的。
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
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
方向回归。
认识上隐约出现了艺术的“十字形”交叉线。
如同属肖像性绘画作品:梁楷的《泼墨仙人》与17世纪荷兰通派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前者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意来表现的,后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
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从那时起,西方美术很长一个时期都力图运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萨》这幅画里,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
西方美术募仿的视觉可靠性还体现在透视问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科学的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兴起奠定了西方绘画再现法的基础,从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列宾的《伏尔加纤夫》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透视学在西方绘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方绘画努力从科学天地中寻找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学科渗透到绘画中去。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真指对象的真实、环境的真实。
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等科学法则。
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易经就以六条基本线的完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象。
中国画的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向表现。
中国绘画是尚意,西文绘画是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文绘画重再现,重理性。
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
“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
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
“传神说”从人物画移到了山水花鸟画,山水花鸟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现。
明朝
唐志契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
”指的就是画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性情。
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巨大差异就是“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差异。
前者由审美走向人际,回到生活,后者由审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
在美术史中,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西汉霍去病墓雕与古希腊的米洛的阿芙罗蒂特雕像不同的审美取向,在于前者表现的是人生成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一巨型纪念碑式的雕刻,以卧虎、跃马、石象、怪兽等天然浑成的造型,拓展出广阔山野、丘陵和无极宇宙。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壤。
”希腊神话启发我们理解希腊雕刻的艺术美。
在希腊神话里神和人是共存的,“神人同源”、“神人同形同性”,希腊人是以人的面貌来创造神,赋予神的形象以人的体魄和人的思想感情的。
从雕像的整体风格看:美神的椭圆形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自若,不露笑容。
她没有半点娇艳或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庄重妩媚,体现了高度的古典理想美。
中西美术的差异的“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一个由审美走向人际,一个由审美走向宗教,前者回到生活,后者皈依上帝。
一个灵肉兼顾,情、理交融,一个尊崇灵魂,鄙视肉体,一个与自然同在,重视此在,一个向上帝赎罪,企求来世。
一个中庸平衡,一个纵欲禁欲。
无论是东西方人类在生产劳动、文化娱乐活动中都要在人本身之外寻找支持和依赖。
就是说,要找到力量和归宿。
这方面东、西方都是一样,找到了一个权威的东西,就是“合”的过程。
西方找到“神”,中国找到了“天”,于是形成了“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这也就是中西美术的差异之一。
中国古代画家多以儒家的思想来看待绘画的社会功能,审美方面
则以道、释思想为指导,用道、释的宇宙观去领悟自然。
中国绘画的审美心理,要求所描绘的东西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诉诸人的情感和想象,也即“天人合一”。
绘画中自我精神的表现成为了绘画的核心。
这种绘画思想和东方的追求绘画中“意韵”表现的绘画思想渐渐的走到了一起。
其实凡·高在绘画中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在线条上甚至有的地方有一点“皴法”的味道。
事实上,西方绘画在走出“形似”迷宫困境时,就是接受了东方绘画的影响。
这种影响揭开了一场文化上的交融和冲撞的序幕。
而在近代的中国,也接受着来自西方绘画的影响。
?徐悲鸿就是那个时候学习西画的画家群体中的佼佼者。
他21岁时到上海,便在应征仓颉画像的竞试中脱颖而出,被请到圣仓明智大学作画、讲学,结识了中国的学者鸿儒,得以视野大开,学艺精进。
其写生入神的功力和锐意革新的气魄使康有为发出艺坛奇才的赞叹。
1918年,他经过对日本艺术的考查之后回到北京,虽年方23岁,已成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置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行列,他发出了革新中国绘画的振聋发聩之声,提出了以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 1919年,带着寻找中国艺术发展途径的使命感,他前往巴黎留学,考入法国最高美术学府一一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刻苦研习素描、油画,又以法国现实主义伟大画家,以描绘布列塔尼农夫,渔民享誉欧美的达仰为师,全面深入地把握厂欧洲优秀绘画传统的技巧与精神。
他还在八年之中遍游欧洲各大美术馆,临摹了拉斐尔、伦勃朗、委拉斯盖兹、普吕洞、德拉克罗瓦等各派大师的名作,对西方艺术的精华精通练达。
1927年,他送交法国全国美展的9幅油画全部人选,以中国画家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东方韵味令法国画界瞩和惊讶。
回国后,他致力
于建立中国科学,现代的美术教学体系,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
它以素描为基础,创造了解剖学、透视学与默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确立了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致广大、尽精微、宁方毋圆、宁脏毋净、宁拙毋巧等教学原则。
徐悲鸿强调学贯中西,因材施教,要求擅西画者多临摹中国古画,擅中国画者精研素描,以求融会贯通。
他特别强调描写人民生活,作大量速写,经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做到离校后对任何题材均不感束手。
平心而论,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现代中国写实绘画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和他的努力有关。
他针对于中国画坛上片面模仿石涛,朱耷;大有使之成为新“四王”的现象,大力倡导写实绘画。
到了后来就成了“人物画,政治画独领风骚”。
和西方绘画走出写实的困境相比,东西绘画在发生“交融”的同时,也病态的发生了“错位”。
但丛另一个方面来讲,西方绘画开始追求形似范围以外的画面意韵的时候,在中国又回到了崇尚写实,以写实为基础的绘画道路上。
这种错位可以理解为一种交融。
和东方相比,西方绘画的基本精神是理性的。
向东方绘画学一些东西,是借以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
它的基本精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西方。
中国的情况复杂一些,近代的屈辱使得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都在寻找救国之道,当艺术负担起了救国的担子时,必然不能按照它应有的道路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写实是必然的选择。
如果抛开这点的话,中国绘画的学习西方的更本精神还是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
绘画本来就是这样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是绘画的支点。
不论什么时候,绘画的样式怎么变化,精神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