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人口的变化高考真题
人口高考真题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 意图,完成3题。
3.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 变顺序为( C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2014·福建文综)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 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
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考向 人口问题 (2014·福建文综)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 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
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D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 构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6.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0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 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 表述,正确的是 D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 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 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上升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 C.③ D.④
人口专题高考题[人口增长][2010-2013]
![人口专题高考题[人口增长][2010-2013]](https://img.taocdn.com/s3/m/6a8fbd412b160b4e767fcfd8.png)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13课标Ⅰ,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2013课标Ⅰ,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3浙江文综,9,4分)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4.(2013浙江文综,10,4分)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5.(2013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2012年高考山东卷)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2012年高考广东卷) 8.老少比= ×100。
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 . 波兰B . 西班牙C . 白俄罗斯D . 匈牙利(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高考真题题

人口的变化考点1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1)考点2 人口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5)考点3 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12)考点4 人口合理容量 (15)考点1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2019全国卷1)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2018·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1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C.西欧D.南美(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2015年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7-8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2015年天津卷)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3.结合上图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2015年重庆卷)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 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015年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图中示意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
海南卷历年【2013-2017】高考真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图1所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人口比重% 0 51015202000 2050 年 图11.该国可能是 ( )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元阳位于橫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箱.图2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杂交稻 红米稻水果类 豆类 玉米蔬菜类 其它 蔬菜类 豆类 杂交稻 玉米 豆红米稻 甲 自给自足类村落 乙 观光农业类村落 杂交稻 豆类 红米稻玉米丙 商品农业类村落3.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 .技术要求高B .劳动力投入大C .种子成本高D .单位面积产量低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 .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 .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 .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 .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
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
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6〜8題。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变化强化提升试题(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变化强化提升试题(带答案)人口变化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时变化的进程,以下是人口的变化强化提升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例1 读不同国度人口增长表示图,完成(1)~(3)题。
(1)目前与图中②国度自然增长率最接近的国度为()A.中国B.巴基斯坦C.美国D.德国(2)图中①②③④目前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国度类型④目前的最主要效果为()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担负过重B.青少年比严重,升学、失业压力大C.经济科技兴旺,休息力过剩D.人口总数过少,休息力严重充足【解析】依据柱状坐标的图例,读出①~④的自然增长率,①约为0.5%,②约为1.9%~2%,③约为1%,④为负值。
依据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及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状况,可知第(1)题选B,第(2)题选C。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生率很低、死亡率略高于出生率,应为经济兴旺国度。
第(3)题中B、C、D项与兴旺国度实践人口增长状况、人口效果不符。
【答案】 (1)B (2)C (3)A针对训练1 如图为结合国统计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表示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判别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我国休息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B.我国人口数量的最高峰与休息人口数量的最高峰出现的年份大致相反C.在2020年前后我国休息人口数量到达最高峰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方案生育政策的影响(2)人口的变化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开展发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现阶段,我国休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曾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开展B.从临时来看,休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开展的潜力C.我国在现阶段就应该取消方案生育政策以提高休息人口增长率D.目前,由于人口增长率的继续下降,我国休息力曾经完成充沛失业解析第(1)题,直接依据图示判别,图示人口的增长与休息人口增长基本呈正相关,但人口数量到达最高峰应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与休息人口数量到达最高峰的休息人口增长率为0的年份不分歧,故B错误。
2013高考人口专题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们对网络地理教研更加充满信心,因为有这么多可爱可敬的地理同行在,我们的将来定会更加美好。
在此,我们需要表达对这些地理同行深深的敬意,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刘文强苏桂成康庆琪韦军杨文志刘杨高治国黄兴习吴进武昌锋马良杰李昆仑王成勇林启栋沈洪健苏桂成贾晓鹏曹冬柏潘建欧阳军宏专题七: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1.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3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6 人口的变化(可组卷)

考点6 人口的变化(2013·上海地理•T13~14•4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判断理论人口容量与熟制的关系。
(2)理解我国自南向北熟制的变化。
(3)明确判断目前人口数量和人口最大容量关系的关键是看人均用水总量是否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
【解析】1选D,2选C。
第1题,结合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b(熟制)呈正相关,纬度越低熟制越高,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故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2题,四个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3.(2013·广东文综•T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表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统计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解析】选D。
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5.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几点:(1)正确判断各坐标表示的含义:纵坐标代表人口出生率;横坐标代表人口死亡率;斜线坐标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7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含答案

高三单元滚动检测卷·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七、人口的变化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2016·仙游华侨中学月考)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1~2题。
1.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的情况下,2013年~2020年() A.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D.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2.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A.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图”,回答3~4题.3.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C.儿童不迁移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4.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A.城市化水平降低B.粮食商品率降低C.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2016·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2年~2014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2014年B.2012年C.2008年D.2006年6.2007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C.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2015·天津河西区质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7年人口变化历年真题(2013·卷,5,4分)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 143 19.5 72 75印度 1.4 389 30.6 63 66法国0.7 118 18.4 78 85美国0.9 34 20.1 76 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2013·卷,11、12,8分)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时期(年)1985~1990 1 990~2000 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7.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013·卷,9、10,8分)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9.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5•卷)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盆地高D、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015•卷地理)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2 、图中反映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①④(2015•卷)图 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2015•卷)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 1155 82 307比重(%)17 13 8 4.5*未含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2015•卷)5、图2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B、C、D、(2015•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014.全国卷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 1970-1990年(2014卷)6、近年来,随着我国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2014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2014卷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2014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A、流向辽中南地区B、流向京津地区C、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014卷)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2014卷) 图6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独特6,完成14—15题。
1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15、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2014卷)(三)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2014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第5、6题。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2014卷)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
图4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8分)(2016•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A.甲省B.乙省 C.丙省 D.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2016•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 D.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的中小城市,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