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课后习题第1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①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a.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b.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①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②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也绝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2.解释下面的概念: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和危机期。
答:(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关键期①定义关键期,又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好时机或最佳年龄,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那么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第1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章节测试卷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章节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A.社会风气B.微观的社会环境C.生理成熟D.社会文化2.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B.儿童的个性特征C.儿童活动的特点D.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3.()用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A.华生B.斯金纳C.格塞尔D.皮亚杰4.心理是人脑对()的反应。
A.生物信息B.主观观念C.客观现实D.主观能动性5.()是一种有计划、有控制的观察。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6.在西方中世纪时期,儿童被看成()。
A.有独立思想的个体B.发展中的个体C.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个体D.小大人7.卢梭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遵循自然的思想,强调要让儿童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其代表作为()。
A.《一个婴儿的传略》B.《爱弥儿》C.《世界图解》D.《母育学校》8.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华生B.普莱尔C.格赛尔D.皮亚杰9.()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A.客观刺激B.生理成熟C.外界环境D.遗传10.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是()。
A.纵向设计B.交叉聚合设计C.横向设计D.微观发生学设计11.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12.通过分析幼儿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幼儿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13.采用间接的方式向幼儿的父母,教师等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而后进行分析,得出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B.客观C.概括D.能动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A.客观性B.能动性C.活动性D.发展性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A.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B.种系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D.人类心理的发生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6.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7岁B.3—6、7岁C.0—12岁D.0—18岁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0~6月B.6~12月C.1~3岁D.3~6岁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A.主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A.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篇 第二篇相关习题练习

习题练习一、名词解释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遗传素质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感觉知觉视觉敏锐度错觉空间知觉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A )。
A.0-6岁儿童B.3-7岁儿童C.0-3岁儿童D.3-4岁儿童2、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动作是( B )。
A.颈部动作B.头部动作C.大肌肉动作D.小肌肉动作3、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B.环境C.教育D.环境和教育4、( B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 遗传B.遗传素质C.生理成熟D.生理特征5、美国心理学家( C )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B.皮亚杰C.格塞尔D.埃尔金德6.“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B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7、“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A )。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C.自我—他我中心D.超越自我中心。
8、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 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9、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B )A. 挫折B. 榜样C. 强化D.惩罚10.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 )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D.班杜拉11、(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12、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A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13、一般情况下,视敏度为( A )是正常的。
A、1.0B、1.5C、0.5D、2.014、人最理想的听力环境是( C )分贝。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卜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A. 抓握反射B. 惊跳反射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D. 游泳反射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B. 顶叶C. 颞叶D. 额叶3、心理过程包括(A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和性格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遗传和生理成熟B. 环境C. 教育D. 环境和教育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 .社会环境和教育二、填空题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释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答:(1 )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六、案例分析题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及参考答案[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及参考答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c7158fddf121dd36a32d8296.png)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C.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时间段包括()A.0~6岁B.0~18岁C.从出生到死亡D. 从出生到成熟3.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特质称为()A.年龄特征B.心理特征C.关键特征D.典型特征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是()A.皮亚杰 B.达尔文 C.陈鹤琴 D.普莱尔5.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6.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教育》(1633年)的作者是()A.卢梭B.蒙特梭利C.斐斯泰洛齐D.达尔文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A. 《理想家》B. 《林哈德与葛多德》C. 《爱弥儿》D. 《母育学校》8.首先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普莱尔D.达尔文9.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还是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这位教育家是()A.斐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 卢梭D.杜威10.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于1876年出版的婴儿心理发展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C.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儿童心理》11.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里研究的年龄扩展到()A.童年B.少年C.青年D.青少年1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的作者是()A.霍金B.何林沃斯C.普莱尔D.詹姆斯1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 )A.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B.个体发展心理学C.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D.儿童发展心理学1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的作者是()A.陈鹤琴B.朱智贤C.王国维D.陈大齐15.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A. 《儿童心理之研究》B. 《发展心理学》C.《思维发展心理》 D. 《儿童心理学》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独立,这位心理学家是()A.穆勒B.艾宾浩斯C.布伦塔诺D. 冯特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上半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 信任感B. 主动性C. 自主性D. 自我同一性2.(2017年上半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
这说明()。
A.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 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 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3.(2016年上半年)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
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4.(2015年下半年)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方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5.(2015年上半年)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6. (2018·山东菏泽)()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格赛尔D. 华生7. (2018·山东临沂)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狼孩”的事例。
这说明了()。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8. (2018·安徽合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0~1.5岁幼儿处于()时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
3.观察法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客观性原则是研究儿童心理最重要的原则。
5.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7、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8、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
这说明人
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9.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
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三、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开始的。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前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4、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
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
C.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能采用除笔记外的其他任何辅助手段
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6、实验室试验法的缺点在于()。
A.幼儿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不能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D.对影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控制
7、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
8、运用谈话法研究儿童心理时应注意谈话的()。
A.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是自由的
B.形式可以自由,但内容要围绕研究目的展开
C.形式和内容都要严格控制
D.内容可以自由,但形式要严格控制
9、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A.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B.通过儿童的谈话内容分析儿童的心理
C.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D.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
10、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是()。
A.脑B.心脏C.感觉器官D.大脑神经
11、.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
A.人脑所固有的B.父母遗传的C.客观现实D.人脑想象出来的1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A.主观能动的反映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C.被动的反映D.原原本本的反映13.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了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
C.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1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的社会行为B.人的心理现象
C.人的心理过程D.人的个性心理
四、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说,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
6.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7、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8、平时常说的愉快、忧愁、气愤等,属于心理的______________过程。
9、现实中有花脑中才有可能出现花的映象,现实中有电脑,脑中才有可能出现电脑的映象,这说明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 你是怎样理解心理实质的?
2.简述学前心理学的任务.
3.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何优缺点?
4.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心理学?
六、实例分析题
1.同看一部电影,人们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有的人认为非常精彩,有的人认为一般,有的
人却认为不怎么样。
这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园小朋友的父母时常反映说:“双休日带一个孩子,比上班还累。
”而幼儿园的老
师,带一大群孩子,并不觉得怎么费劲。
这是为什么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危机期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具有可变性。
2.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3.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行为研究中提出来的。
4.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5.好学、好问是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6.小班儿童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三、选择题
1.心理现象出现的标志是()。
A、幼儿的第一声啼哭
B、无条件反射的出现
C、条件反射的产生
D、注意的产生
2.先学前儿童基本是通过( )来认识世界的。
A.语言 B.想象 C.思维 D.实物活动
3.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 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
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 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
4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C.危机期必然出现,转折期不一定出现 B.转折期必然出现,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一定出现
5.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低年龄幼儿只是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情,年龄大了一些,喜、怒、哀、乐、惧,越来越丰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C.从被动到主动
B.从具体到抽象 D.从零乱到成体系
四、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前提。
2.先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是幼儿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
4._________________ 是小班幼儿心理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是大班幼儿心理的突出特点。
五、简答题: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3.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六、分析题:
1.有人说:“刚出生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只要吃好睡好穿好,照顾好他们的吃喝拉撒就行了。
”
请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2.2岁多的孩子有时不愿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做的,他偏要做。
他经常会一扭身子,大声说不,表示不采纳成人的建议。
成人就纳闷:为什么会这样?成人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