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与凝固教案

熔化与凝固教案
熔化与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第1课时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探究物质熔化、凝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 通过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教学难点】: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教学工具】:铁架台、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细线、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

◆教学情景导入

滴水成冰、冰雪消融、云开雾散,……,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1.整体感知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要吸热。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温度会下降。凝固过程要放热。

2.教学互动

互动1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明确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条件变化时,物质可以在三态之间变化,其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冰雪消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滴水成冰。

互动2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海波熔化要吸热,这时温度上升吗?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引导学生归纳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互动3

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蜡在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也是不断上升的。

互动4

什么是晶体与非晶体?为什么灯丝是用钨做成的?

明确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知道晶体的熔点,比较各种晶体的熔点。灯丝用钨做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互动5

探究晶体与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通过实验归纳,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会下降。

互动6

在北方冬天测室外气温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宜用水银温度计,为什么?

明确查熔点表比较,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低,在北方冬天室外气温较低,水银容易凝固。

互动7

同质量的0℃冰和0℃的水冷却效果哪个好?在浇铸钢锭时要循环水散热,为什么?

明确根据实验分析物质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达标反馈

①海波熔化时要不断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其温度不变,它是一种晶体(填“晶体”或“非

晶体”)。

②北方的菜窑中常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放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

③如图4-2-1为两种固态物质熔化图像,则图a是晶体,图b是非晶体,依据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其中图a物质在第6分钟时是固、液共存状态。

④温度为232℃的锡所处的状态是(锡的熔点是232℃)(D)

A.一定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并存状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晶体与非晶体,掌握了熔化与凝固的规律。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分析的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夏天,喝啤酒时往往在里面加冰块。

2.比较质量相等的0℃的冰与0℃的水冷却效果哪个好?

(附答案:熔化要吸热)

◆课堂板书设计

5.2 溶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2.凝固

二、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

2.非晶体

三、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

2.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新人教版融化和凝固

融化和凝固 一、融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 2、熔点:_________融化时的温度 3、晶体融化的特点:_________确定的熔点。融化过程需要_________,但温度必须保持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晶体融化的特点:_________确定的熔点。融化过程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凝固 1、定义: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 2、凝固点:是指晶体形成时的温度,非晶体_________ 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同一种物质其_________和熔点是相同的。【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 A、海波、石英、玻璃 B、食盐、萘、沥青 C、海波、冰、水晶 D、松香、玻璃、沥青 典型例题2、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物体变化名称: (1)用铁水铸造成铁锅____________(2)钢锭变成钢水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的融化和凝固点相同 C、晶体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温度达到一定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易错点】1、在标准状态下,海波的熔点是480C,下列关于480C的海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混合状态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逐渐融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下降 C、物体在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但它们的温度都将维持不变 D、晶体在融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达标检测】 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2.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3.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规律总结、拓展提升】 1、融化: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 3、晶体融化的特点:_________确定的熔点。融化过程需要_________,但温度必须保持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晶体融化的特点:_________确定的熔点。融化过程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第2页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案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难点: 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组成。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参与熔化、凝固等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熟悉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的用法,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知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并不都是相同的,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浙教版科学七上《熔化和凝固》熔化与凝固教案

师:欢迎大家走进科学课堂;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则新闻,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自然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提到的冰岛这个国家,是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纬度较高。 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1.海平面上升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冰岛被海水淹没…… 2.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水是从哪来的? 生:冰川熔化。 师:一起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冰川熔化过程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师:那液态能变成固态吗? 生:能 师:举几个例子吧 生:…… 师:其实,自然界物态变化的例子很多,请看下面两幅图,观察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投影) 生:铁水固变液冰挂液变固 师: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板书) 师:实际上熔化和凝固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熔化的相关知识。请把书翻到124页第四章第1节熔化与凝固(投影) 师:前面学过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接下来我们四人小组做固体熔化实验。师:首先来认识所用到实验仪器。 生:1号铁架台;2号酒精灯;3号石棉网;4号烧杯;5号试管;6号温度计; 师:再找到停表,一盒火柴,细长的玻璃棒呆会搅拌试管内物质用的; 师:选择的固体药品为海波和石蜡。 师:实验分组:这边同学为海波组;这边同学为石蜡组。 师:海波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海波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看海波的状态变化和在海波开始熔化时搅拌。 一人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石蜡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石蜡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石蜡开始熔化时用玻璃棒搅拌; 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师:海波组特别注意不停的搅拌,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开始实验时点燃酒精灯,读出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填在表格中“0”的下面。开始计时。生:实验 …… 师:请先熄灭酒精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要进行科学处理,其中图象法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熔化与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第1课时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探究物质熔化、凝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 通过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教学难点】: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教学工具】:铁架台、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细线、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 ◆教学情景导入 滴水成冰、冰雪消融、云开雾散,……,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1.整体感知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要吸热。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温度会下降。凝固过程要放热。 2.教学互动 互动1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明确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条件变化时,物质可以在三态之间变化,其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冰雪消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滴水成冰。 互动2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海波熔化要吸热,这时温度上升吗?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引导学生归纳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互动3 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蜡在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也是不断上升的。 互动4 什么是晶体与非晶体?为什么灯丝是用钨做成的? 明确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知道晶体的熔点,比较各种晶体的熔点。灯丝用钨做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互动5 探究晶体与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明确通过实验归纳,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会下降。 互动6 在北方冬天测室外气温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宜用水银温度计,为什么? 明确查熔点表比较,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低,在北方冬天室外气温较低,水银容易凝固。 互动7 同质量的0℃冰和0℃的水冷却效果哪个好?在浇铸钢锭时要循环水散热,为什么? 明确根据实验分析物质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达标反馈 ①海波熔化时要不断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其温度不变,它是一种晶体(填“晶体”或“非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 2.通过用图象处理记录数据,探究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记录,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1:实验引入 点燃一支蜡烛,过一会儿,将其倒过来倾斜放置往下滴蜡,下面用一块玻璃板收集蜡滴,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蜡烛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滴到玻璃板上由于冷却又由液态变为固态。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方案2:故事引入 两千多年以前,秦王建造了一座非常豪华的宫殿,里面有许多空心的铜柱子,当盛夏来临时,秦王就下令把冬天收藏在冰窖里的天然冰块装进铜柱。这样,走进宫殿就会感到冷气沁人。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推进新课 师生共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像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像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提出问题】固体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液体?液体在什么情况下凝固成固体?有什么温度条件,是吸热还是放热? 请大家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想一想,然后大胆地说出你的猜想和你这样猜想的依据。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过程】 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规律,根据你们刚才的猜想内容,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设计实验,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实验仪器为: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蜂蜡、水、水银温度计、石棉网、火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观察与思考 观察一:日常生活中的铝、铁、铜、水和油,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体,它包括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体,它包括____________。在我们身边还有用肉眼看不清的物质,它们是以______体形式存在的,如______________等。 观察二: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他们的温度计是不是我们平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呢?如果不是,他们又用什么温度计呢?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从冰箱中拿一块较大的冰出来,用温度计测它的温度,同时用火给它加热,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待冰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次。 实验二:用蜡烛代替冰重做实验一的实验,记录数据。 3、动脑想一想 a.冰和蜡烛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b.结合数据分析,说说冰和蜡烛在熔化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这些不同能不能将物质分类? 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 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 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百官中学李军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天体系统到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有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物质三态变化常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常识,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习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并能说出几种典型晶体和非晶体;(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3)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并能说出海波、水、钨等的熔点;学会查熔点表。 2.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数据,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初步认识图象的意义并学会画图象的方法。 3.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 学生用:固体熔化装置、海波、松香、温度计、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热水、实验数据记录单 教师用:一烧杯冰块、温度计、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用实物冰块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的实验情景 师:俗话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 师:你见过水结成冰或冰化成水的现象吗? 生:…… 师: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展示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熔化和凝固(板书) [科学探究]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熔化和凝固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 如:1.熔化时温度会升高; 2.凝固时温度会降低; 3.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4.…… (三)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并作出下面交代: 1.分14组,每组4人,其中10组做[实验一]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其余4组做[实验二]松香熔化实验。 2.每组4人应有明确分工:1人计时、1人搅拌并读出试管内温度计读数、1人填写学习单、1人负责加热并监督。 3.给每组烧杯加约50℃的水,并开始加热。 4.教师在此期间巡视,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几点:

熔化和凝固教案[1]

《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八年级(上) 【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熔化和凝固(板书)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2.会用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描述物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通过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师生共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对比法,了解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的一种方法。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 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并对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物体状态变化的描述及判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熔化和凝固有哪些规律呢?熔化和凝固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讨论交流 学生回忆、交流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小结归纳 (板书) 1.熔化的规律: 2.凝固的规律: 3.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图片。 议一议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你还见到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对展示的图片进行解释。 学生思考并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介绍 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国家,铸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投影商代的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观察总结不同物质凝固的规律。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 一、自制实验仪器————酒精灯 二、回顾复习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师生共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像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像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doc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一份优秀的物理教案,往往能使学生更能有兴趣的听下去。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讲义

高效课堂* 精讲精练 知识点 1 熔化 情景激疑 世博会的场馆中放置了许多巨大的冰块,可以有效降低场馆内的温度,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教材全解 1. 状态变化: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3. 晶体和非晶体 (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 如图甲所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 如图乙所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上升,并且状态变化不明显. 4.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熔化”和“溶化”的区别 熔化是物质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如冰化成水.溶化是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的过程,如盐溶于水中变成盐水 即学即练 例 1 下列状态变化是熔化现象的是( ) A 酒在地上的水干了 B. 白糖加水后变成糖水 C. 冬天,池塘里的水结冰了 D. 春天,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解析地上的水干了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白糖加水后变成糖水, 是糖溶化在水中;冬天,池塘里的水结冰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春天,江河中的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故选D 答案D 方法指导 要判断发生的现象是何种状态变化,关键要弄清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再根据状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例 2 如图所示的各种物质中,属于非品体的一组是 ( ) A. 水晶、铁块 B.铁块、玻璃 C.玻璃、沥青 D.沥青、水晶 解析各种金属、食盐、水晶等物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它们属于晶体;玻璃、松香、沥青等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属于非晶体。 答案C 例 3 如图所示的是由实验得到的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 ) A. AB 段表示熔化过程 B. CD 段表示熔化过程 C. 在BC 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 D. 在BC 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解析由图象可知,AB 段表示固态海波温度逐渐升高;BC 段表示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CD 段表示海波全部熔化成液态,温度继续上升。 答案C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推进新课 一、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安 边 中 学 姬文明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2、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特点,本节课从熔化和凝固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指出探究的课题。学生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熔化和凝固实验,各组通过汇报实验数据总结交流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学生利用图像分析整理实验数据,通过观察比较熔化凝固的图像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掌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3、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属于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具有探究内容的课,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5、会查物质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松香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 情感与评价:1、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和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区别晶体和非晶态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海波、松香、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