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东东方文学的定义

东东方文学的定义

东东方文学的定义
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是指亚洲和非洲的文学。

在世界文学中,东方文学是与西方文学(又称欧美文学,包括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文学)相对而言的,二者均为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世界文学。

我们之所以建立东方文学学科,还因为目前在世界各国研究世界文学的学术领域里,作为世界文学之一部分的西方文学早已构成完整的体系,并且大有以这个体系取代世界文学体系的态势;而作为世界文学之另一部分的东方文学却尚未构成完整的体系,至少尚未为许多人所承认。

不言而喻,随着世界各国文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文学的形成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包括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在内的,并且给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以适当地位的世界文学体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西方文学取代世界文学或以西方文学为主体而以东方文学为陪衬的世界文学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东方文学体系,很有必要建立东方文学学科,很有必要研究和学习东方文学。

近现代东方文学

近现代东方文学

• 田山花袋(1871—1930)的《棉被》被认为 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把 日本自然主义由《破戒》的较为广阔的社 会领域导向狭窄的私生活领域。
《 棉 被 》插 图
田山花袋
2、大正时期文学(1912~1926)
• 颓废派 : • 颓废派又称唯美主义,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产
生的 • 代表作家: • 永井荷风(1879~1959)
2 .在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始终以现实 主义作为文学创 作的主流。
3.在与西方文学的冲突、碰撞中,寻找民族 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之路。
三、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日本及东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黑非洲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一)、日本近现代文学
(六)、缅甸新文学
• 缅甸新文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发展起 来的。
• 德钦哥都迈(1875—1964)是缅甸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 爱国主义诗歌有《洋大人注》、《孔雀注》、《德钦注》 等。诗中他以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 思想。
• 貌廷(1910—)的长篇小说《鄂巴》被认为是缅甸现代文学 的代表作。
• 《将军的女儿》(1866) 《毒 树》(1872) )

2、发展时期:
• 指介于近现代之交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 学,为印度近现代文学奠基的时期。
• 文学创作表达民族主义主题,形成文学新体裁,代 表作家有泰戈尔(专题介绍)和乌尔都语诗人伊克 巴尔(1877~1938)。
• 伊克巴尔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为争取巴基斯 坦的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194 7年印巴分治后,被誉为巴基斯坦的爱国诗人和穆 斯林的民族诗人。

东方文学详解

东方文学详解

梵天(创造神) 毗湿奴(护持神)
2、史诗时期文学
罗 摩 衍 那
3、古典时期文学
• 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 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 • 迦梨陀婆的抒情长诗《云使》和诗剧《沙恭
达罗》
《沙恭达罗》 剧照——
中古日本文学(公元7世纪中叶——1867年
明治维新前)
• 中古日本文学分为四个时期:奈良时期、 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 1、奈良时期(公元710—794)《万叶集》 • 2、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物语文学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 • 3、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 4、江户时期(1603—1867)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一、情节结构
•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 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 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 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 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 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 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小说历经4 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 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
中古阿拉伯文学
• 蒙昧时期(475— 622):“悬诗”
• 伊斯兰时期(622— 750)
• 哈里发统治时期 (630—661): 《古兰经》
• 阿拔斯时期(750— 1258) :《一千零 一夜》 《卡里莱和 笛木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故事来源:一是波 斯和印度故事;二 是伊拉克,即以巴 格达为中心的阿拔 斯王朝时期流行的 故事;三是埃及麦 马立克王朝 (1250—1517)时 期流行的故事 。
情节结构
• 一、框架结构。出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 《一千零一夜》虚构了《国王山鲁亚尔及其 兄弟的故事》作为这部民间故事集的“楔 子”,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包孕结构。即框架 式结构,最早源于印度古代民间寓言故事集 《五卷书》所采用的“连串插入式”框架结 构。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


②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东方三大文化体系各自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又都比较成熟、发达,在形成与发展中几乎 并驾齐驱。

③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东方文学往往展示出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 义精神和深邃宏大的哲理意识,讲究“情”、 “味”、“韵”,讲究和谐完美与清纯,讲 究幽玄古雅与隽永恬静,等等。
2、东方文学的特质
①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东方文学的“世界之最”:有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有世界上已有写本 的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有世界上最早和最丰富的文学总集——古希伯来的 《旧约》;有世界上最庞大、最神奇的民间故事 集——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有世界上第一部 写实性长篇小说——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 语》;有世界上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戏剧——印 度的剧作家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
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因东方几百年的落后就
对以往几千年的发达繁荣视而不见,妄自菲 薄。在近代以前的几千年间,东方文化(包 括文学)是“出口”大于“进口”,一向是 维持“顺差”的,如果非要说“中心”,那 时的“中心”在东方。
二、东方文学
1、东方文学的概念:
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其 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 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 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概述
一、”东方” 与东方文化
“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 。 “西方”基本上有一个整体统一的文化历史 内涵:①整体性;②统一性(一致性)。 与此相反,“东方”世界看上去却是一个纷 纭芜杂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地理上相对分散 和阻隔,种族上形形色色,宗教信仰各不相 同。

东方文学资料

东方文学资料

东方文学东方文学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东方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它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被世人传颂至今。

东方文学包含了中国、印度、日本等众多东方国家的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成就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从《诗经》、《楚辞》到白居易、李白、杜甫的唐诗,再到近现代的鲁迅、茅盾等文学巨匠,中国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邃的人文情感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印度文学印度文学同样拥有灿烂的历史,印度古典文学的精髓体现在《摩奴经》、《罗摩衍那》等古代文学作品中。

这些作品充满了对宗教、哲学以及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现了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现代的印度文学作品也广受国际读者喜爱,如泰戈尔的《飞鸟集》、阿南德的《跟纺轮一起舞蹈》等,都展现了印度文学的独特魅力。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在东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的日本文学作品如《古事记》、《日本书记》等,记录了日本古代的历史和传说。

而近现代的作家如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等则以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总的来说,东方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东方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每一部东方文学作品都是东方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愿东方文学永远绽放光芒,为世界文学增添独特的色彩。

感谢阅读!。

东方文学综述

东方文学综述

第四章 古代希伯来文学
一、希伯来文学史纲
(1)氏族社会的文学。 一是神话; 二是传说; 三是故事。 (2)王国时期的文学。 一是史传。 二是先知文学。 (3)沦亡时期的文学。诗歌代表作是抒情诗集《雅歌》,诗 剧《约伯记》揭示了人性恶是造成人生苦难和悲剧的根源, 流露出悲观主义和宿命主义的思想。
第三章 中古阿拉伯文学
一、中古阿拉伯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 中古阿拉伯文学分为四个时期: ①蒙昧时期:主要成就是诗歌,有“格西特”“悬诗”,又 称“金诗”,被视为阿拉伯诗歌的典范。中古时期,阿拉伯 人每年都要在麦加举行诗会,评出的优秀诗作用金水写在布 上,悬挂于“克尔白”天房墙上,供人鉴赏,故称悬诗。代 表人物是盖斯。 ②伊斯兰时期:主要成就是散文,代表作是《古兰经》; ③阿巴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文学的繁荣时期,最高成就是 故事,代表作为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④外族统治时期:文学全面衰落,代表作有埃及诗人蒲绥里 的长诗《斗篷颂》。
二、希伯来文学的总体特征 (1)宗教性(2)民族性(3)悲剧性(4) 民间性(5)浪漫性 三、希伯来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 “二希”传统 。 (2)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 (3)提供了世界性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 了各国语言的内涵和表现力。 (4)影响了伊斯兰文化艺术。
第五章 古代印度文学
第二章 中古日本文学
(1)奈良时期(710—793)。《古事记》《日本书
纪》文学。 (2)平安时期(794—1192)。贵族文学繁荣。 物语、日记、随笔是本阶段最有成就的领域。 (3)镰仓室町时期(1193—1602)。武士文学兴 起;町人文学后来居上——古典戏剧的两种形式: 能(脚本称谣曲)和狂言。因战乱而形成的隐逸文 学。 (4)江户时期(1603—1867)。市民文学取代武 士文学成为文坛主流。俳句、浮世草子(通俗艳情 小说)、净琉璃(木偶戏)、歌舞伎(歌舞剧)创 作繁荣。

50东方文学第一章第一节 古代东方文学概述

50东方文学第一章第一节 古代东方文学概述
上古东方文学
• • •
– – – –
主要教学内容 上古东方文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上古东方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明 显不同于西方:
在社会的发展形态上,古代东方的奴隶社会具有早 熟性和发展的停滞性共同特征。 专制统治的严酷性。 国家政体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原始宗教与其说是一 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礼仪,一种模仿并试图把握 客观外界的努力。 特殊的文化心理。
一、古代亚非文学界定:
• 古代亚非文学是指原 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 会的文学,时间约从 公元前4000、3000年 到公元2至8世纪。
二、影响古代文学的诸要素:
• (一)原始的奴隶制(二)宗教 • ( Nhomakorabea)专制政体
〈狩獵〉埃及
三、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
• (一)历史古老。 (二)体裁丰富,多种源头。 (三)民间文学色彩。 • (四)宗教色彩浓厚。
印度三大神之一--吡湿奴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比较:
桃花春色暖先开, 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骤雨打落后, 残红片片点莓苔。
三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瓣, 不及初开一支鲜!
积极影响
1.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有 时会起到丰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增加文学作品 浪漫色彩的作用。
2. 从文学作品保存和传播的角度来看,由于宗教往 往利用文学作为宣传工具,因而文学也就常常依 靠宗教的力量保存下来,并且进行广泛传播。
东方文学
主讲 : 秦庆梅
第1讲:东方文学概述 第2讲:古埃及亡灵书 第3讲:印度两大史诗 第4讲:《圣经》 第5讲:《源氏物语》 第6讲:《一千零一夜》 第7讲:《雪国》 第8讲:《吉檀迦利》
2
第一讲 东方文学概述
一、 东方、东方学、东方主义、东方文学
1、东方 地理概念:指亚洲,包括近东、中东、远东。
3. 从各国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国家的宗 教流传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后者宗教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后者文学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后进 国家的文学产生飞跃。
消极影响
1.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经常限制作家的思想 甚至扭曲创作的内容,使文学作品产生消 极、悲观、宿命、遁世等不良倾向。
2. 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往往制约作家的艺术 创作才能,束缚作家的艺术创作力量,使 文学创作长期囿于狭小的、固定的框框之 内,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因而缩小了文 学前进的步伐,延缓了文学发展的速度。
西方想象的东方
香格里拉: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 道观和儒教祠堂;靠马帮与外界联系;奉行 适度的原则;充满神秘和奇幻
西方人的梦幻世界:神秘的、 精神性的、充满启示的、非技 术的、热爱和平的、道德的、 能够通灵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精神”
❖ 第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 第二,思维方式的内倾化与直觉化。 ❖ 第三,人际关系的伦理化与等级化。 ❖ 第四,生活方式上的克俭无争。
东方宗教
❖ 东方的宗教特别发达。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都源于东方,其他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 大小宗教遍布在东方辽阔的大地上。希伯来民族的 犹太教,印度人的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 教,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波斯人的祆教(琐罗 亚斯德教、拜火教)和苏菲教派,中国和日本人的 儒教、道教。
东方哲学
❖ 东方哲学与宗教、伦理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 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的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都起源于宗教,以后又多表现为宗教哲学体 系。
❖ 东方人的哲学思维方式是神话思维。
❖ 个人的哲学追求与最高的抽象实体——天、 道、梵、佛、自然等合一 。
❖ 就哲学的价值论来看,个人意志、个性自由 和个人主义在东方从来就受到压抑。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西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 ❖ 东方文化的多元性
西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
①整体性:西方各民族自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 艺复兴,再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 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②统一性: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美洲居民主 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为印欧混 血人、印第安人、黑人,北美还有少数格陵兰人、 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侨,大洋洲百分 之七十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他们有源于 同一系统的宗教信仰,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有着 共同的语系语族和大体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大 致相同的民族个性,崇尚个性自由、民主、法制与 科学。
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 1、多源发展,相互交流 ❖ 2、偏重表现,追求主体内在的主观真实 ❖ 3、载道教化、惩恶劝善的文学观念 ❖ 4、民间文学具有突出地位 ❖ 5、和谐、温雅、恬静的整体艺术风格
西方美学“移情说”
❖ 在审美欣赏中,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情感、 人格、思想等“注入”、“外射”或“投 射”、“倾注”到自然对象上去,使本来没 有生命、情感、思想的自然物也像我们一样, 具有了“人”的色彩,达到了“物我同一”。 这样,人在对自然美的审美过程中,使自己 对象化,获得了自由。心物二元论,人与自 然是分裂的。
东 方 文 学 概 述
❖ 一、东方概念
❖ 二、 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 1、 上古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具有先导地位, 中古文学处于优先地位,近代文学虽有落后 但具特色,现当代文学处于复兴时期,是世 界文学最有前途的文学之一。
❖ 2 、 欧洲文学发展深受东方文化(文学)影 响。
❖ 3 、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 教)均来自东方,宗教的普及使东方的文化 (文学)普及世界。
❖ 东方宗教是专制政体的精神支柱。东方国家往往将 王权神化,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君王神圣不可动摇。
东方的伦理道德
❖ 东方的伦理道德是东方宗教与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缘关系 牢固结合的产物。如封建等级观念、印度的 种姓制度,日本的氏姓制度,中国的封建宗 法制度等。佛教以“慈悲”为本,提倡献身 精神;伊斯兰教强调个人与部落群体不可分 离的思想;日本讲究“忠”、“孝”和报恩 观念,都是以建立在民族或宗族血缘关系基 础上的“爱”之上,以宗教“敬”与“畏” 为核心的。
东方美学“同情观”
❖ 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即 “心物一元论”。
❖ “万物有灵观”是原始人类的生命本体观,也是原始 人类的灵魂存在观,其思维的根本点在于认为万物皆 为“同类”,“同情同构”,都具有生命或生命的属 性,即与人相似的生命现象和物活感,人与自然万物 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互渗”、对位。所 以,东方民族在审美上采用了“以己度物”的方式去 体验被欣赏对象和被创造对象的情感,形成“以生命 为美”的审美本质观和以“生动生气”、和谐静美、 古朴神秘为表现特色的艺术审美观。
东方文学 上古文学 中古文学 近现代文学
中古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
❖ 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 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
❖ 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即中东文 化圈;
❖ 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东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
❖ “亚细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 ❖ “东方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 “东方精神”(文化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