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注释翻译及赏析逐句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篇一水调歌头诗人: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熙宁九年(1076)早晨;白天苏轼弟弟苏辙字。
端起酒杯。
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楼观。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楼宇,指想象中仙宫。
经受不住。
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哪里比得上。
朱阁:朱红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人(指诗人自己)。
但:只。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美玉砌成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变迁,月有阴晴圆缺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
主题这首词所表现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热爱。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1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
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翻译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
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
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
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
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
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
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长调。
又名《元会曲》《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
此体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平韵。
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
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
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
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
赏析这是作者送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汉阳使君的一篇词章,汉阳使君姓名无法知晓,从词中知道他二人阔别十年,重会于大别山,感触颇深,因而赋词相赠。
上片起首二句,一语双关,既写人又写山,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大别山,我的朋友,高高地耸立在西州,十年后重新相会,山色依旧秀丽,映照着友人那清亮的眼睛,多么令人欢愉!下面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常记”三句,“鲒狂客”,指汉阳使君是一个豪爽狂放之人,拄着杖披着羊裘,在大雪初停时邀请自己登楼赏景,那时的大别山一派迷人的夜景,使人心醉,在千仞群山中,月亮从山头腾然升起,如被山吐出一样,明月照水,水光又映照楼台,使楼台通明,景色是那样清秀明澈,挚友们在一起畅游,逸兴豪情,何等尽兴!下片从回忆到现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标签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月亮、初中古诗、高中古诗、怀人、豪放、中秋节、祝福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水调歌头》原文解释及鉴赏

水调歌头》原文解释及鉴赏水调歌头》原文解释及鉴赏引导语;《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下面小编整理该作品相关内容解释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你还在为如何理解古诗词发愁吗?不懂古诗的意境不要紧,小编整理了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古诗《春日偶成》的诗意及其赏析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语文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1《水调歌头》原诗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水调歌头》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幺怨恨吧,为什幺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幺。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宋朝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译文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
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
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
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
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
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
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注释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
黄花,指菊花。
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微路,小路。
敧(qī)斜:倾斜,歪斜。
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
作者借以自称。
何事:为什么。
坐看:空看、徒欢。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拚(pàn判)却:甘愿。
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
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
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平昔:往日。
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
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庭院间的小路。
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
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水调歌头苏轼译文及注释

《水调歌头》苏轼译文及注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介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对着明亮的月亮,我问它从何时开始升起?不知道那遥远的天宫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那里,却又害怕那华丽的玉宇宫殿,高处太过寒冷。
我独自起舞,与清冷的月影相伴,这情景比起在人间,似乎更胜一筹。
月亮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亮了那些无法入睡的人。
月亮啊,你不该有这么多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显得那么圆满?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就难以完全改变的事情。
我只希望人们都能长久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源于唐代大曲《水调》。
明月几时有:询问月亮何时升起。
宫阙:古代宫殿,此处指天宫。
琼楼玉宇:美玉建造的宫殿,形容仙境。
高处不胜寒:高处经不住寒冷,暗指天上。
清影:清冷的月影,也指舞动的影子。
朱阁: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失眠的人,此处指因月光而不能入睡的人。
应:应该。
恨:遗憾,此处指对离别的感伤。
别时:分离的时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似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体现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写出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然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词人想要乘风归去的想法,但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自己会受不了那里的寒冷,体现了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最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词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怀。
词的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那些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人,表达了词人对那些离人的同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出了词人埋怨明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词人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安慰自己和那些离人,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
词人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词的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⒃。
【词句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
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⑼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一说何时;何如,哪里比得上。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1] [2]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中心思想】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逐句赏析】
上阀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
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 “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官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字: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 ,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看他,使他处主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官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阔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朱:朱红,正红色。
阁:我国旧时一种楼房,可供游人休息、远眺、供佛、藏书之用。
绮户:雕花的窗户。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
“转"照"低"表示夜深。
"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 "绮户"与上阙"琼楼玉字"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了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园?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不应:这里是不应该的意思。
何事:为什么。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不应有恨" ,而恨在其中。
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
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结句与上阙"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r达的胸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