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 ----第三章 心脏养生.doc

合集下载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

在中医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首先是心的养生。

心是人体的中枢,人体重要的脏腑功能都与心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握着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等。

要养护好心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参与运动、学习放松的技巧和充足的睡眠来实现。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心脏健康的食材,如鱼类、坚果等。

戒烟限酒也是良好心脏养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要养护好肝脏,首先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海鲜、豆类、水果等。

还要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第三是脾的养生。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化之源,它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输布水气等功能。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所以,脾脏的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食物,尽量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第四是肺的养生。

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不仅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要养护好肺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最后是肾的养生。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着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功能、生殖等多种功能。

保护和养护肾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五脏(心)

中医五脏(心)

中医五脏(心)中医五脏(心)心脏是中医五脏之一,对人体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的结构、功能、疾病及调养方法。

一、心脏的结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呈锥形,大致比拳头稍大。

其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心脏还包括心包和冠状血管系统,起到保护心脏和供血的作用。

二、心脏的功能1.循环功能: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氧合血送至人体各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气血循环。

2.调节功能:心脏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度,使心脏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三、心脏疾病1.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而引起的胸痛症状。

2.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心律失常:心脏节律不规则或过快过慢,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多种病症。

4.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疲乏、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心脏调养方法1.饮食调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B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鱼类。

同时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

2.合理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和循环系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3.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疲劳、焦虑等不良情绪,经常参与适度的休闲活动,放松身心。

4.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脏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应尽量戒烟戒酒或减少吸烟和饮酒量。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附件:1.心脏结构图2.心脏健康食谱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状动脉:指向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

2.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异常的一种病症。

3.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而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的状态。

中医养生五脏之心

中医养生五脏之心

中医养生五脏之心《饮膳正要·序》中提到:“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里也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五脏之心被称为君主之官,如同一个国家的君主,主十二官之安,所谓十二官即五脏六腑加膻中(心包络)。

本文即以心为主体,论述其君主之职。

五脏之心在中医里,我们会将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

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

”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养生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五脏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所以要保养好五脏健康,才能保持整体的身体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人体的五脏养生。

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它掌管全身的血液循环,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养护好心脏对于保持整体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要保持心脏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不过度劳累。

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

经常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具有储存和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整体代谢和免疫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肝脏养生首先是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紧张和烦躁,因为情绪波动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

要注意合理膳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盐和油腻食物。

戒烟限酒也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肺脏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场所。

保养好肺脏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要注意呼吸道的卫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

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深呼吸和缓慢呼吸可以增强肺部的功能。

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如要定期开窗通风。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萝卜和柑橘类水果。

然后,脾脏是人体的能量转化器和营养吸收器官,是消化功能的调节中心。

保养好脾脏可以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要保持脾脏健康,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不要过度饮食和饱食,要咀嚼细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的发生,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节排便。

要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可以提高脾脏的功能。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毒器官和内分泌调节中心,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养好肾脏可以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五脏养生】保护心脏,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

【五脏养生】保护心脏,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

【五脏养生】保护心脏,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
心脏对于人体来说,是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器官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数高达到54.4万,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人口总和。

所以,日常生活中,保护好心脏,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根本。

那么,对于维护心脏健康,需要哪些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呢?ω-3系脂肪酸ω-3系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帮助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的功能。

经相关研究发现,每周摄入2g左右的ω-3系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并减少17%的死亡可能。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以及核桃、亚麻籽、紫苏籽及其油脂均是ω-3系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锌锌能帮助人体制造抗炎性细胞因子,有助于预防人体炎症的发生。

同时,锌也被证明对动脉有保护作用,有助预防冠状动脉疾病,改善心脏功能。

锌主要来源于贝类、虾蟹、内脏、肉类、鱼类等食物中,另外,芝麻、葵花籽、松子等含锌量也很高。

大蒜素大蒜素有助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量,从而对血压和心脏健康起到正面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

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后放置10~15分钟再吃,这样会使大蒜素的吸收效果更好,但煮熟的大蒜中大蒜素含量
很少。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已被证实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研究发现,人体脂肪组织中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得心梗的风险也越小。

另外,番茄红素还能有效增加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皮组织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番茄红素一般存在于红色食物中,如番茄、西瓜等。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一部关于养生的经典著作,它通过研究人体五脏的功能和调养方法,以及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中医五脏养生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概念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中医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五脏的功能、调理方法以及与五脏相关的养生实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调养五脏,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内容1. 心脏养生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持循环系统和血液的运行。

心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激动会导致心火上升,而适度运动可以帮助心脏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2. 肺脏养生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宰相”,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和气体代谢。

肺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呼吸道的通畅。

中医认为,深呼吸和定期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保持肺脏的健康。

3. 肝脏养生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将军”,其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血液。

肝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生活。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因此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并保持规律的作息。

4. 脾脏养生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军”,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消化和吸收。

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脏,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定时定量。

5. 肾脏养生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水藏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足够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

中医认为,熬夜和过度劳累会损伤肾脏功能,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三、意义中医五脏养生经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和运用五脏养生经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调养五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此外,五脏养生经在中医养生实践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参考依据。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中医养生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器官,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科学养护五脏,可以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下面将针对五脏养生进行介绍。

心脏养生心脏是人体的泵,主要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养生学说提倡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此外,适量的运动对心脏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或游泳等有氧运动。

肝脏养生肝脏是身体的化学工厂,负责代谢和分解有毒物质。

养生学说强调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此外,肝脏对酒精的代谢有一定限度,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因此应该适度饮酒或者戒酒。

此外,肝脏喜欢温和,可以通过适量的中药调理来保护肝脏。

肺脏养生肺脏是人体呼吸的器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行为。

养生学说认为,肺脏对清新的空气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保持室内的通风,注意户外活动场所的环境条件。

此外,良好的姿势和饮食习惯对呼吸系统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可以改变坐姿、站姿,避免久坐和憋气。

脾脏养生脾脏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是五脏中最喜欢温和的一个。

中医养生学说推崇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馒头等。

同时,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良好的心情也是脾脏健康的关键。

肾脏养生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水平衡。

中医养生学说认为肾脏对寒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此外,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肾脏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适量食用黑豆、黑木耳等食物有助于肾脏的保健。

总结:中医五脏养生是一种注重整体健康的养生理念,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心情以及其他生活习惯的调节,可保护和提高五脏的健康水平。

虽然中医养生学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实践中仍需因人而异,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养生方式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

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面色),对神影响大,通过睡眠影响美容。

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分离,一分,火太旺,心主血脉,血热生痤疮(用莲子心茶,可血热清心,利尿,还可用白茅根十几根,须不要去掉,洗净,剪短,煲水喝,还可用绿豆水,去心火,肝火,血热好,但心脾血虚,阳气不足,不能用;若心脾血虚,不能用莲子心,寒凉,伤脾胃),皮肤油腻,痤疮红疼特别明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睡眠不好。

肾水不能控制心火,不能心肾相交(睡眠好,一睡就着,睡眠质量好,肤质好,神情好),定性不足(意志力不坚强),容易健忘。

浮躁,欲望太多,价值观念混乱,过度使用空调,非常影响心肾相交。

缺乏运动,影响循环。

治疗:心火旺盛,心肾不相交引起的失眠(舌尖红,口苦,尿很黄,心很烦,脸上过背后起痘),服用交泰丸(偶尔不好,可饮莲子心茶,绿茶,灯芯草,白茅根);心脾两虚,因动脑过度引起失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伴有心慌,有时拉肚子,属虚证的神经衰弱,心血消耗太多),服用归脾丸,食疗,莲子(五六粒),龙眼(三四粒),百合(十克),红枣(三四粒)配冰糖小炖。

刮痧:不能过度,过频(耗气,会疲乏),痧退之后再刮第二次。

拔罐:一定要避风,刮完后多喝白水,白粥,不食辛辣,生冷。

艾灸:避风,勿灸过度( 艾灸后如出现多梦,睡眠没有改善,口苦,大便干),一般15-20分钟,饮食清淡勿熬夜。

挑选艾灸要无杂物,质地紧实且绵软。

心脾血虚:心腧(安神,不能灸时间长,会上火,拔罐没事),膈腧(补血,活血,补脾,缓解疲劳,即可治心肺胸腔疾病,也可治消化道疾病),脾腧(健脾),足三里,神阙。

拔罐或艾灸,可交替进行(今天拔罐,明天艾灸),艾灸,上下左右都可,每个穴位10-15分钟,以感觉很热,但完全能忍受,非常舒服为度,灸完要充分熄灭。

心肾不交:大椎(散热非常好,不管是虚热还是实热),心腧,泄心火,先刮痧再拔罐。

艾灸,肾腧(补肾),关元(固肾),涌泉(引心火下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脏养生----第三章心脏养生心脏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心脏养生一要充分借助天时,借助“苦夏”消耗富余能量,清理内环境,打扫卫生;二要减少酷暑湿热对心气、体力的过度消耗;三要尽量减少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身体困重等暑湿伤脾的困扰。

对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来说,严寒、酷暑、春温、秋凉,不论人体感觉舒适与否,没有好坏之分。

日月就这么运转、天地就这么变化、四时就这么更替,大道至简,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日月、天地、四季既孕育生命又毁灭生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养生就是趋利避害,尽量既健康又舒服地多活些日子。

夏季天热下迫,地湿上蒸,天热地湿,“氤氲熏蒸”而成暑,暑气既热又湿。

同样是热,秋季的热带燥,是燥热;春季的热带风,是风热;而夏季的热则带湿,是暑湿。

暑气和心脏相通应。

夏季江河汹涌畅通,与之相应,暑能够帮助心脏,鼓动血脉,促进循环,消散瘀血,所以很多疼痛性疾病到了夏季就缓解。

但是,暑湿也耗心气,困脾胃,很消耗体力,所以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也叫苦夏。

夏季,当我们在柏油马路上开车或行走时,有时能看见正前方海市蜃楼般的一汪水在不断地出现、消失,这就是地面在发散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的同时也在蒸发地湿。

头上是烈日曝晒,脚下是地热、地湿蒸腾,夏季的热是无处可躲的。

“壮火”烈日,汗出过多,就会大汗淋漓、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而虚脱,这是心气大伤的表现。

汗为心之液,正常汗出能够维持体温,帮助散热,利于降火;但是汗出过度,就会耗伤心气。

暑必挟湿,而脾最怕湿。

所以入夏,尤其是入伏后,许多人不想吃东西,不知道饿,大便发黏,舌苔厚腻,这就是暑湿困脾,运化受到影响。

暑湿困脾,不想吃就少吃点,用清淡利口、消暑去湿的食物提提胃口就行了。

不要硬吃,更不用紧张。

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季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是人体能量代谢的自我调节,是正常消耗,为秋冬能量储存作准备、腾地方。

否则,夏季不消耗,秋冬食欲旺盛只会造成人体内能量更加富余。

夏季如何趋利避害真是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生理特性。

一、心脏为君主之官心脏号称君主之官,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压阵五脏,统合生命。

生命神韵——人体能够随时应答自然、社会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调节、应对——的总指挥,是心。

心在五行中属火,应对夏季暑气,位于上焦胸腔,颜色鲜红,搏动不息,维持循环。

从五行属性、对应的季节、位置、颜色、功能看,心脏“阳”的特质极为明显,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所以叫“阳中之阳”。

但是,心脏是君主,虽然阳气旺盛,一刻不停地搏动,却不能没规则地乱动、躁动。

试想,国家的君主如果躁动不安,恐怕就要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战乱频繁了。

因此,心脏阳气万不可虚弱,否则人就生机不旺、血脉不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长发育不良和口唇面色发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但是也不能“火性炎上”没有牵制,否则人会经常躁动不安,烦躁恼怒,失眠健忘。

因此,心最重要的生理特性就是温热阳动与持重守位的平衡。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心01 信息爆炸《黄帝内经。

灵枢。

本神》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担任、接受的意思。

心又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脏腑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故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说法。

整句话是说,对于外界各种信息进行接受、分析和处理的首先是“心神”,然后才由君主心调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气血统一协调行动进行应答。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种类繁复、数量巨大,可以形容为“信息爆炸”。

每天起床睁眼就开始看电视、用电脑、打手机、听MP3 ,耳听、眼看、嘴说个不停。

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令心神不停“任物”,应接不暇,意乱神迷,方寸大乱,迷失自我。

表面上看,我们的生活、工作还算大致有“规律”和“章法”,但是在“规律”、“章法”之下,是一颗按捺不住的躁动的心。

面对大量的信息或机会,反而容易做些“反被聪明误”的决策和傻事,哪怕看上去、听起来再正儿八经、冠冕堂皇。

一个人,耳目过于敏感,消息太过灵通,并非好事,既“反被聪明误”,难干大事,又乱心神,影响健康。

君主可以调动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上下内外,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如果君主沉着稳重,固守君位,就可以把人引向平和、客观、理性。

成就大事伟业、敬业爱岗、奉公守法、家庭美满、生活稳定都需要一颗相对安定不躁的心。

心浮气躁不称职的君主,会搅和得五脏六腑不得消停。

今天工作紧张就让脾脏陷入过度思虑,明天争胜好强、七情不畅又让肝气郁结不展;刚才饱受委屈又让肺悲从中来,现在又因贪污受贿让肾恐惧不安。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备受干扰困惑,太难守位了。

《黄帝内经》中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过多的信息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令心神不明。

02 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天以常火”。

地球的大气层内、生物圈中,阳气潜藏不足,很多人睡不好觉。

为什么?心为“阳中之阳”,属火,火性炎上。

但是人体的阳气、心火绝不可以一味炎上,一定要有所牵制,升中有降。

心火既要鼓动血脉、维持循环,还要降下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只有这样肾脏才能发挥生殖繁衍的功能。

肾水离不开心火的温暖。

水虽然是生命之源,但是,必须有一定的温度才行,冰冷的水是断不能产生高级生命的。

另一方面,虽然说“水往低处流”,但是人体的肾水却一定要降中有升以抑制心火,使心火温煦而不过旺。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叫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相抱。

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阴阳、寒热、寤寐、精神平衡协调机制。

心肾相交功能好的人,往往比较稳定坚强,睡眠质量好,精神焕发。

心肾相交也有天道相助,那就是四季阳气的自然升降。

但是现在气候变暖、夜生活增多、声光污染致使心肾相交缺乏天道相助,再加上生活、工作压力大,社会风气躁动不安,因此,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极为常见,简直达到了全民性缺觉少睡。

缺乏天道相助的心肾不交导致睡不好,就算吃药效果也不理想,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困乏想睡,但是环境不好。

03 过度依赖空调关于过度依赖空调,我会在后面详细谈到其中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对策。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心01 信息爆炸《黄帝内经。

灵枢。

本神》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担任、接受的意思。

心又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脏腑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故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说法。

整句话是说,对于外界各种信息进行接受、分析和处理的首先是“心神”,然后才由君主心调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气血统一协调行动进行应答。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种类繁复、数量巨大,可以形容为“信息爆炸”。

每天起床睁眼就开始看电视、用电脑、打手机、听MP3 ,耳听、眼看、嘴说个不停。

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令心神不停“任物”,应接不暇,意乱神迷,方寸大乱,迷失自我。

表面上看,我们的生活、工作还算大致有“规律”和“章法”,但是在“规律”、“章法”之下,是一颗按捺不住的躁动的心。

面对大量的信息或机会,反而容易做些“反被聪明误”的决策和傻事,哪怕看上去、听起来再正儿八经、冠冕堂皇。

一个人,耳目过于敏感,消息太过灵通,并非好事,既“反被聪明误”,难干大事,又乱心神,影响健康。

君主可以调动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上下内外,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如果君主沉着稳重,固守君位,就可以把人引向平和、客观、理性。

成就大事伟业、敬业爱岗、奉公守法、家庭美满、生活稳定都需要一颗相对安定不躁的心。

心浮气躁不称职的君主,会搅和得五脏六腑不得消停。

今天工作紧张就让脾脏陷入过度思虑,明天争胜好强、七情不畅又让肝气郁结不展;刚才饱受委屈又让肺悲从中来,现在又因贪污受贿让肾恐惧不安。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备受干扰困惑,太难守位了。

《黄帝内经》中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过多的信息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令心神不明。

02 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天以常火”。

地球的大气层内、生物圈中,阳气潜藏不足,很多人睡不好觉。

为什么?心为“阳中之阳”,属火,火性炎上。

但是人体的阳气、心火绝不可以一味炎上,一定要有所牵制,升中有降。

心火既要鼓动血脉、维持循环,还要降下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只有这样肾脏才能发挥生殖繁衍的功能。

肾水离不开心火的温暖。

水虽然是生命之源,但是,必须有一定的温度才行,冰冷的水是断不能产生高级生命的。

另一方面,虽然说“水往低处流”,但是人体的肾水却一定要降中有升以抑制心火,使心火温煦而不过旺。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叫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相抱。

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阴阳、寒热、寤寐、精神平衡协调机制。

心肾相交功能好的人,往往比较稳定坚强,睡眠质量好,精神焕发。

心肾相交也有天道相助,那就是四季阳气的自然升降。

但是现在气候变暖、夜生活增多、声光污染致使心肾相交缺乏天道相助,再加上生活、工作压力大,社会风气躁动不安,因此,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极为常见,简直达到了全民性缺觉少睡。

缺乏天道相助的心肾不交导致睡不好,就算吃药效果也不理想,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困乏想睡,但是环境不好。

03 过度依赖空调关于过度依赖空调,我会在后面详细谈到其中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