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性能试验方案
垃圾电站焚烧炉-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系统性能试验方案

(kg/t waste)
消石灰消耗率(kg/t垃圾)
=
Lime consumption (kg)
消石灰消耗量(kg)
Waste throughput (tons)
垃圾处理量(tons)
(2)活性碳
活性碳投入速度与活性碳推料器转速之间的关系应在试验之前就确定完成。转速数据(SIC-n45)由DCS记录。根据该关系和转速数据,便可算出活性碳投入速度。将试验期间的活性碳消耗加总起来。将试验期间的垃圾处理量加总起来。
试验时这两处采用交替测量的方法。
100% MCR负荷下:每个工况在反应塔入口(锅炉出口)和烟囱入口各测三次污染物排放;
锅炉出口污染物排放测试每次取样时间为30分钟,烟囱入口污染物排放每次取样时间为30分钟
各工况测试的平均值与性能保证值进行比较。
5.16.1SO2、NO、CO、O2
采用德国M&C公司生产的PSP4000系列加热取样探头和ROSEMOUNT公司生产的NGA2000型烟气分析仪测量。测试系统如图3、4所示。
36.53
7锅炉热效率%Fra bibliotek≥80.0
8
烟气在≥850℃区域内的停留时间
s
≥2
9
单台焚烧炉垃圾处理量
t/24h
400
10
炉渣热灼减率
%(重量)
≤3
11
供货设备的噪声
dB
<85
12
烟囱出口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状态、干态、11% O2)
烟尘
mg/N m3
≤20
HCl
mg/N m3
≤22
HF
mg/N m3
≤2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计算讲解

油、气 0.5 3.45
5.简单测试法计算简介
q3的计算方法——直接查表
项目 CO q3 单位 ppm % CO≤500 0.2 数值 500˂ CO≤1000 0.5 CO˂ 1000 1
5.简单测试法计算简介
q6的计算方法——只考虑炉渣
查表5-3
alz Aar (ct )lz q6 Qr 100 Clz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 计算方法讲解
王磊
目录
1. 2. 3. 4. 5.
前言 试验测点布置图 能源流向图 正平衡效率计算 反平衡效率计算 简单测试法计算简介
前言
1. 2. 3. 4. 5. 6. 以燃煤蒸汽工业锅炉为例 讲解省略部分测试具体操作 针对计算方法(详细测试、简单测试) 省略单位、量纲的介绍 力争将各种参数的原理及含义解释清楚 讲解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提出
1.试验测点布置图
2.能源流向图
正平衡效率计算
各种标注颜色的意义
测试或化验数据
计算及查表
各种常数
3.正平衡——饱和锅炉效率计算公式
给水流量 蒸汽焓值 给水焓值 气化潜热 锅水取样
η 1=
Dgs h bq -h gs (
蒸汽湿度
100 BQr
)-G s
输入热量 燃料消耗
3.正平衡——输入热量计算公式
燃料中含水量常数
0 VH 2O 0.111H ar +0.0124M ar 0.0161V 0
空气中含水量常数
1 2 H O2 H 2O 2 2 1 16 18 1 0.111 9
4.反平衡——q2
入炉冷空气焓值
H lk =apyV(ct) lk
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方案正式稿

HEPRI Commissioning ProcedureProject:Turkey ICDAS1135MW Unit1Section:BoilerTitle:CFBB Performance Test SchemeDocument No..:Rev:0All rights reserved in this docu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therein.Reproduction,use or disclosure to third party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is strictly forbidden©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China.HEPRI Signature PageRev.Issued Date:Prepared By:Verified By:Reviewed By:Approved By:Accepted By:Name: Signature:Name:Signature:Name:Signature:Name:Signature:Name:Signature:Revision History: Rev.0Initial issuedTable of Content1.前言 (5)2.试验目的 (6)3.试验依据 (7)4.试验项目及其条件 (7)5.试验测点 (9)6.试验仪器 (9)7.测量内容及方法 (10)8.试验条件 (12)9.试验程序 (13)10.数据处理 (15)11.组织机构 (15)附录A原则性测点布置图 (16)附录B人工记录表Appendix B Manual Record Table (17)附录C试验确认单Appendix C Test Validation Certification (18)C.1Test condition validation certification (18)C.2Test process validation certification (18)C.3Test result validation certification (19)1.前言DG440/13.8-II7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土耳其ICDASBIGA电厂设计制造的东方型135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试运行方案

锅炉试运行方案一、试运行目的及意义锅炉试运行是指在锅炉安装和调试完成后,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检测,验证锅炉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试运行的目的是确保锅炉具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条件,保证锅炉性能稳定,为后续的正式运行打下基础。
二、试运行前准备工作1. 安全措施:提前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与要求,确保试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准备调试设备:准备好试运行所需的设备、仪表和工具,并做好检修和校准工作。
3. 检查设备:对试运行所用的锅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件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清洁工作,消除潜在故障。
三、试运行步骤1. 热态检查:首先进行热态检查,确保各管道和设备的温度达到试运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2. 启动试验:按照操作规程逐步启动锅炉,并进行试运行。
由低负荷到满负荷逐步升温,记录和分析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燃烧、水位、压力等参数。
3. 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水平补给、排污、排烟等系统正常运行,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4. 性能试验:进行锅炉热效率、节能效果等性能试验,记录锅炉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包括燃料消耗、效率等,评估锅炉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 安全试验:进行锅炉的安全试验,主要包括低水位、高水位、超压、超温等试验,验证锅炉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6. 停机试验:进行停机试验,验证锅炉的停机过程是否平稳、安全。
四、试运行结果记录与分析1. 试运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和分析各项参数,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总结。
2. 根据试运行过程中的记录和数据分析,评估锅炉的运行性能,如燃烧效率、运行稳定性等。
3. 根据试运行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保证锅炉在正式运行前达到最佳状态。
五、试运行总结与反馈1. 在试运行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馈,评估试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2. 将试运行结果和总结反馈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供后续运行和维护参考。
锅炉空前试验与测试方案

锅炉空前试验与测试方案1. 引言2. 试验目的锅炉空前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锅炉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目的包括:1. 对锅炉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和测量,以验证其设计和制造的符合标准要求;2. 检查和评估锅炉的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3. 确定锅炉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和适应能力;4. 检测锅炉的安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试验内容1. 锅炉参数测试与测量:包括锅炉水位、压力、温度等参数的测试和测量;2. 燃烧系统测试与调整:包括燃烧器的点火、调整燃气量、检查燃气浓度等;3. 热效率测试:对锅炉的燃烧效果和热效率进行测试和评估;4. 负荷调整测试:对锅炉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和适应能力进行测试;5. 安全保护系统测试:对锅炉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4. 试验方法1. 锅炉参数测试与测量:根据锅炉的设计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锅炉的水位、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和测量;2. 燃烧系统测试与调整:根据燃烧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燃烧器的点火、调整燃气量、检查燃气浓度等操作;3. 热效率测试: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对锅炉的热效率进行测试和评估;4. 负荷调整测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锅炉的负荷,并测试其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和适应能力;5. 安全保护系统测试:对锅炉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启动保护、过热保护、低水位保护等。
5. 试验设备和仪器1. 温度计:用于测量锅炉的温度参数;2. 压力表:用于测量锅炉的压力参数;3. 水位计:用于测量锅炉的水位参数;4. 燃气检测仪:用于测量锅炉燃烧系统的燃气浓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5. 热效率测试仪:用于测试锅炉的热效率;6. 流量计:用于测量锅炉的燃油或燃气流量。
6. 试验计划在进行锅炉空前试验前,应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的时间安排、试验的项目和顺序、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试验计划应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审核,并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1.1 试验数据记录1.1.1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进、出口工质(热水、有机热载体)温度,应每不大于5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1.1.2工质流量的测量采用累计(积)方法确定时,每不大于30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1.1.3需要称重的测量项目,时间间隔按实际操作而定;1.1.4蒸汽品质测量应每不大于30 min测量并记录一次;1.1.5其他测量项目,一般应每不大于15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
1.2 燃料消耗量等的测量1.2.1 固体燃料1.2.1.1固体燃料消耗量应使用衡器进行测量,一般在加入料斗、料仓或皮带输送机之前进行测量。
人工加料时,燃料应与盛放燃料的容器一起称重并逐一记录。
盛放燃料的容器应精确称重,并每隔一段时间(如1h)复校一次。
1.2.1.2在燃料称重计量开始和结束时,应对锅炉料斗或料仓进行平仓,使料斗或料仓里的燃料剩余量在计量开始与计量结束时保持一致。
1.2.2 液体燃料1.2.2.1 液体燃料消耗量可使用衡器、液体流量计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容器测量。
1.2.2.2 液体燃料消耗量采用衡器测量时,燃料应与盛放燃料的容器一起测量并逐一记录,盛放燃料的容器应精确测量,并每隔一段时间(如1h)复校一次;采用容器测量时,容器上应带有液位计,且容器应经过校核,校核结果不得低于流量计的精度要求。
1.2.3 气体燃料1.2.3.1气体燃料消耗量一般采用气体流量计进行测量,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也可使用衡器进行测量。
1.2.3.2在测量气体流量时,应在流量计附近同时测量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1.2.4添加剂固体、液体、气体添加剂消耗量的测量分别按1.2.1、1.2.2、1.2.3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当仅进行反平衡测量时,入炉添加剂的消耗量可通过校核添加剂给料机等方法进行测量。
1.3燃料等的采样1.3.1固体燃料1.3.1.1入炉煤、煤粉的采样和制备方法按附录A;生物质固体燃料的采样按附录A或NY/T 1879,样品制备按GB/T 28730或NY/T 1880;生活垃圾作为锅炉燃料时,其采样按CJ/T 31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doc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解读杨麟二零零四年前言新发布的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从2003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我国关于热工试验标准是从JB2829-88《工业锅炉热工试验》;GB10180-1988《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至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从新发布并已实施的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标准),同以被代替的GB10180-1988《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以下简称老标准)相比,许多内容作了很大的修订。
因此,为了更好地使用标准,贯彻标准精神,现编写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标准的解读,同时对新老标准主要不同之处进行探讨。
1.范围标准规定了只要小于3.8M Pa的所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其中包括:过热蒸汽锅炉,真空锅炉,常压锅炉和小型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适用于燃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锅炉以及电能作为的锅炉。
同时明确了热油载体锅炉(导热油炉),以及垃圾燃料的锅炉可参照该标准使用。
2.规范性应用文件对标准所引用标准进行了说明。
3.术语和定义对标准所用时一些术语进行了定义解释。
其中3.8基准温度是新提出的术语。
4.符号和标准对热工测试中所使用的名称进行符号和单位的确定,其中q3也称为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也称为物理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或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5.总则5.1标准规定锅炉效率应采用正、反平衡法测量,只有当锅炉容量大于等于20T或大于等于14MW时,正平衡测定有困难,即固体燃料计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反平衡测量锅炉效率,所以一般燃油、燃气锅炉也需要采用正、反平衡法。
手烧锅炉因炉渣计量有困难,故允许只用正平衡法测定锅炉效率,但此时应列出锅炉的炉渣可燃物含量、烟气含氧量及排烟温度。
标准中规定锅炉效率为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测得的平均值,此规定同老标准(锅炉效率以正平衡法测定值为准)相比更能准确表示出锅炉效率。
130t_h生物质直燃锅炉性能试验

由表 2可见 ,最大连续出力试验期间燃料全
水分为 18. 17% ,低位发热量为 13 831 kJ / kg,比
最差棉秆还低 383 kJ / kg,试验燃料水分大 、发热
量低是锅炉达不到额定出力的主要原因 。在日常
(1) 锅炉效率计算基准温度 常规煤粉 锅 炉 的 送 风 机 入 口 一 般 布 置 在 室 外 ,采用环境温度作为计算基准温度 ;而本锅炉料 仓和送风机入口均布置在锅炉房内 ,此时由于锅 炉散热 ,会导致送风机入口风温明显高于锅炉房 外的环境温度 ,如果仍然采用环境温度作为计算 基准温度会导致计算锅炉效率偏低 ,因此应采用 送风机入口风温作为计算基准温度 。 (2) 外来热源 锅炉没有常规的空气预热器 ,采用给水和除 氧器来水加热空气 ,对于给水来说 ,经过了高压空 预器和高压烟气冷却器之后直接进入省煤器 ,可 以不考虑其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对于除氧器来水 , 在低压空气预热器中放热 、低压烟气冷却器中吸 热后重新回到除氧器 ,实际试验过程中发现来水 温度比回水温度高 ,因此必须计及除氧器来水对 锅炉的综合放热 ,计算锅炉效率时可以将低压空 气预热器和低压烟气冷却器等效为一个暖风器进 行计算 。 (3) 锅炉散热损失 锅炉设计时采用 ASM E PTC4. 1 中的 ABMA 辐射损失标准曲线 ,取散热损失为 0. 3% ,而根据 GB10184288 中的锅炉散热损失曲线得到散热损 失为 0. 65%。由于锅炉为全封闭的 ,且送风机入 口布置在锅炉房内 ,冷却锅炉表面的空气全部用 于燃烧 ,且锅炉房内的空气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因
Performance tests for 130 t/ h b ioma ss2f ired bo ilers
HU Z h i2hong1 , ZHOU X in2gang1 , HAO W ei2dong1 , T IAN Yong2 , HAN X in2hua2 (1. Dep 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J inan 250002,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t/h实验炉性能测试
实验方案
2016年10月
目录
1前言 (1)
2设备概述 (1)
3实验目的 (3)
4实验依据 (4)
5试验工况设置 (4)
6测量项目及方法 (5)
7实验仪器、仪表校验 (6)
8实验条件及要求 (6)
9实验内容及方法 (7)
附表1实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8)
附表2电脑记录数据清单 (9)
1前言
哈尔滨华氏海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煤污染物节能减排实验室新建2t/h蒸汽试验锅炉,锅炉为双锅筒纵置链条炉,采用D形布置,尾部受热面采用铸铁空气预热器及热管相变换热器,单炉膛单侧送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
设计煤种:二类烟煤。
采用垂直提升机和刮板机上煤。
本方案为锅炉性能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的方法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
2设备概述
2.1本工程装设1台2t/h蒸汽锅炉。
锅炉为双锅筒纵置链条炉,采用D形布置,
尾部受热面采用铸铁空气预热器及热管相变换热器,单炉膛单侧送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
设计煤种:二类烟煤。
采用垂直提升机和刮板机上煤。
2.2锅炉出口蒸汽参数为0.7MPa/300℃锅炉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1 锅炉主要特性汇总
表2 燃料分析
表3 燃料分析
表4 各烟道烟气特性
3实验目的
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锅炉的性能是否达到计算值的标准,主要试验以下内容:
在下述工况条件下,锅炉保证热效率82.89%(按低位发热量)
1)燃用设计煤种
2)大气温度不低于10℃
3)过热蒸汽温度应在280℃~320℃之间
4)蒸汽品质合格,压力不小于0.55MPa。
4实验依据
4.1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4.2GB13271-2014锅炉大气无污染物排放标准4.3有关会议纪要
5试验工况设置
依据实验内容拟安排表5所示的试验工况。
表5 试验工况设置
6测量项目及方法
6.1流量测量
主蒸汽流量采用DCS记录的给水流量。
鼓、引风流量采用DCS记录数据。
6.2温度测量
炉膛取气点、取渣点及各受热面进、出口烟温用已布置校验合格的Ⅱ级精度K型热电偶进行数据采集。
6.3压力测量
各受热面内工质压力采用已布置的压力表进行数据采集。
6.4烟气成分测量
采用烟气取样管抽取烟气样品,抽取的样品用橡胶管引至洗气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将烟气样品引至MRU烟气分析仪。
6.5原煤取样
试验期间从运行的垂直提升机上每小时取样一次,每次取样约1kg样,装入密封罐封号。
装原煤样的桶除非在加入或取出样品时才允许打开,否则应保证密封良好。
取样结束后,全部样品混合均匀,缩分为2份,检测方一份,留底备用一份。
原煤全水分应在取样结束后立即送往化验室分析,并以此分析结果作为正式的锅炉效率计算的煤质全水分的依据。
样品的元素分析需送到煤特性化实验室进行分析,考虑到原煤水分有可能散失,因此可进行空气干燥基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发热量的报告,最终用于正式的锅炉效率计算的煤质数据应经过化验室提供的全水分修正后进行。
6.6炉渣取样
炉渣的取样时在炉膛侧面的取渣口和出渣机排渣口处接取,每30分钟取样一次。
试验工况结束后,各取渣孔及排渣口处的渣样各自混合均匀,缩分为2份,检测方一份,留底备用一份。
6.7运行参数记录
在进行实验时,DCS中所有主、辅机的运行参数均为测量项目。
且全部再用DCS记录数据。
7实验仪器、仪表校验
7.1所有试验仪器、仪表均需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或法定计量传递部门校验,并具有在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
7.2烟气取样装置、橡胶管、洗气瓶等装置在实验前进行严密性试验。
8实验条件及要求
8.1实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8.1.1锅炉能正常运行。
8.1.2主要运行表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
8.2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
8.3运行参数记录正常运行。
8.4给水流量等流量表经校验合格。
8.5试验期间煤质应符合热力计算书中的煤质要求,其工业分析的允许变化范围
为: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5%(绝对值)
收到基全水份△=±4%(绝对值)
收到基灰份△=±5%(绝对值)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0%(绝对值)
灰的变形温度(校核煤种)△=-50℃
8.6试验稳定符合期间,主要运行参数允许波动范围见表6
表6
8.7鼓风机、引风机、垂直提升机、水平输送机、出渣机、炉排、煤辊等设备无
故障,各风门挡板操作灵活。
8.8实验前,非试验系统解列。
8.9额定负荷效率试验前,锅炉应连续运行2小时以上。
待所有指标基本无明显
变化再进行正式试验。
8.10实验前,所有参加实验人员应通晓本方案。
9实验内容及方法
9.1起炉
试验准备性工作,把炉膛温度调起来,检查热态条件下的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试验能正常进行。
9.2.预备试验
在正式试验前,按正式的实验要求,进行预备性试验,其目的是:
1)确认所有测试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2)为炉膛升温,确保正式试验尽快达到试验工况条件。
预备性试验要将烟气分析仪插在烟道尾部,实时监测尾部烟气排放成分,在此期间调整风门开度,3#、4#风门增量角度按25%计量,分别测量各开度下尾部
烟气排放成分,并记录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如果仅调整风门不能够满足降低尾部排放目的,可采取减小鼓风机入口风量但不减频率的方法,减小供风量增大风压继续进行测试。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调试出一个最小排放量的工况,并记录工况下的各个数据为正式试验做准备。
9.3正式试验
正式试验要对锅炉效率及出力以及各个点位的气份、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记录。
并对各个渣孔及出渣口进行渣样采集,每斗煤也要进行煤样采集。
附表1实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附表2电脑记录数据清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