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知识点及习题(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3.第五章第2节__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 B5

3.第五章第2节__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  B5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及典型习题(一)知识点1.照相机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镜头就是一个镜。

其成像原理是:来自物体的经照相机的镜头即镜折射后在胶卷上,形成物体的像。

2.照相机成的像的特点是:像比物,像与物相比是的关系,简言之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像,此时像距特距(“小于"或“等于")。

3.投影仪的镜头也是一个镜,还有平面镜,载物台等主要组成部分。

工作时来自于投影片上图案(物体)的,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天花板上(注:去掉平面镜后) 形成图案的像。

此时像比物(图案) ,与物是关系。

(填“正立"、“倒立”)。

此时的像距物距(“大于’’或“等于")。

实际投影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被反射到侧面的屏幕上成像。

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成的是、的像。

使用时,物距很小,即凸透镜应靠近被观察物。

像与物在镜的侧。

(同或异)5.实像是由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实际光线而成,如课本P65图所示;虚像是由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相交而成,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如课本P65图所示。

照相机、投影仪成的是像,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像。

探究点一:照相机观察教材P94图5.2--1讨论:1.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两部分。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形成被照物的像。

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的像,像距比物距。

根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完成跟踪训练1.“F”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下列( )。

A B C D2.小明用照相机给同学小宇拍照时,发现了一些特点,请根据你的经验和知识,帮他完成下列填空。

(1)小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宇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小宇在底片上所成的像越;(3)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小宇本人;(4)人和像在凸透镜(镜头)的侧(填“同”或“异’’)。

探究点二:投影仪观察教材P95图5.2—5。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透镜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例题1】下图中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答案】B【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例题2】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A.平面镜B.三棱镜C.凸透镜D.凹透镜【答案】C【解析】装有饮料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例题3】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 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1)因为反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出的,已知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所以反向延长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F;(2)画出像S′(F)的对称点,可得点光源的位置S;(3)光线a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透镜及其分类:1.概念: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即为薄透镜;2.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相关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焦点(F):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非实焦点),所以叫虚焦点;(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4.凸透镜和凹透镜总结:【例题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⑥【答案】C【解析】解: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①③⑤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②④⑥是凹透镜。

故选:C。

【变式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解:图中的②④⑥,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叫凹透镜;而①③⑤都是中间厚边缘薄,都属于凸透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题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两束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的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

故选:A。

【变式2】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的方向如图甲、乙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的透镜是( )A.甲、乙都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凹透镜C.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D.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答案】D【解析】解:由图甲可知,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图应是凸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乙图应是凹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 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作图,补画光路图。

方法:(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沿直线传播)(2)对于凸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会聚于焦点光。

(3)对于凹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发散光(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上。

)练习题1.透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厚________薄的,叫做________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另一类是________薄________厚的,叫做________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2.老花眼镜(远视眼镜)是________镜,近视眼镜是________镜.3.凸透镜有________个________焦点.4.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光路的可逆原理可知: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________;②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方向________;③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5.小华用__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__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平行光线.6.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甲和乙,已知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则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7.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你原来靠近主光轴8.“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9.完成图所示光路图10.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11.下列所示的透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透镜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透镜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透镜知识点和例题总结一、透镜的分类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主要用于将光线聚焦或分散。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性质,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1. 凸透镜凸透镜也称为凸面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薄的透镜,其两面都是凸出的。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聚焦到一点上,因此常被用于近视眼的矫正和放大物体。

2. 凹透镜凹透镜也称为凹面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厚的透镜,其两面都是凹进去的。

凹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分散开来,因此常被用于远视眼的矫正和缩小物体。

二、透镜的主要性质1.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或分散所产生的像距离透镜的距离。

焦距正值表示透镜是凸透镜,能够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焦距负值表示透镜是凹透镜,能够将平行光线分散开来。

2. 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透镜所能将平行光线聚焦或分散的点,即焦距所示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其焦点位于透镜两边所形成的对称轴上;对于凹透镜,其焦点位于透镜两边所形成的对称轴的反面。

3. 焦距公式透镜焦距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介质折射率有关,可以根据透镜的曲率半径R和介质折射率n来计算透镜的焦距f。

凸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 = (n - 1) * (1 / R1 - 1 / R2),凹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 = (n - 1) * (-1 / R1 + 1 / R2)。

4. 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成像时,遵循的规律包括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物像高比和透镜成像方向等。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物距、透镜焦距和透镜类型来计算出像距、像高和成像方向。

三、透镜的光学成像透镜对光的折射和成像过程是透镜的重要光学性质之一。

透镜成像过程中,光线在透镜的折射、透镜的焦点和成像位置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和理解的问题。

1. 凸透镜的光学成像对于凸透镜,当物体距离透镜焦点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可以得到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焦点距离小于2倍焦距时,可以得到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成像位置、成像方向和成像大小都需要根据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位置来计算。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典型光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5)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近视镜和老花镜分别是用什么透镜制成的?)例1:1.下列四个光路图中正确是()(可多选)A. B.C. D.2.给方框中补上合适的透镜。

F F FF3.在图中虚线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4.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u物距v像距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u=2f倒立等大实像V=2f/u=f不成像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Eg:实像和虚像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叫实像。

物体和实像位于凸透镜两侧。

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像,物体和虚像在同一侧。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_知识点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_知识点及习题

透镜一、本节学习指导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

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

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

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完整版)透镜光学题

(完整版)透镜光学题

(完整版)透镜光学题
引言
本文讨论了与透镜光学相关的一些问题。

主要涉及了透镜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分类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透镜的基本原理
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对光线的折射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透镜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其两个表面可以是平的或曲的。

透镜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在不同密度介质中折射的规律来实现的。

透镜的分类
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光线向透镜的中心汇聚,被称为正透镜;凹透镜则使光线从透镜的中心发散,被称为负透镜。

根据透镜的形状,还可以将其分为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

透镜的应用
透镜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透镜的应用例子:
1. 照相机镜头:透镜被用于照相机镜头上,可以调节光线的聚
焦距离,从而实现清晰的图像拍摄。

2. 显微镜:透镜在显微镜中被用来放大物体,使我们能够观察
微小的细节。

3. 望远镜:透镜在望远镜中被用来聚集远处的光线,使我们能
够看到更远的物体。

4. 眼镜:透镜被用于眼镜中,根据不同的眼睛问题来矫正视力。

5. 投影仪:透镜在投影仪中被用来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使观众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结论
透镜光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光学学科。

通过了解透镜的基本原
理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透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相机镜头到眼镜,从显微镜到望远镜,透镜在许多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透镜光学作图(特殊光线) 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异 侧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③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对着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①手摸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②太阳光聚焦法:让透镜正对太阳,移动透镜,在纸上能得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③成像法:用透镜看近处的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 4、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 虚、实 u>2f f<u<2f u<f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F FFF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测试题1基础题1.在我们使用照相机摄影时,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________胶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时,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________;③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④物和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2.在我们使用投影仪时,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①光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投影</PGN0092.TXT/PGN>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________;③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的物体大;④物和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3.在我们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①被观察物体的像被________了;②物体和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________;③凸透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__,凸透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___;④如果凸透镜与物体距离达到一定时,所成像便________,甚至出现________像了. 4.用照相机照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生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B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C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点,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D .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近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5.使用投影仪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投影仪是生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应离载物台远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B .投影仪是生成正立缩小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离载物台应近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C .投影仪是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离载物台远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减小(增大) 像变小(变大)D.投影仪是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应离载物台近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6.使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A.将放大镜放在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B.将放大镜放到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C.将放大镜放到离物体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为好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7.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本章在投影仪中又接触到平面镜成像,因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D.如果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在未成实像前射到平面镜上,那么此时从平面镜反射的光一定成实像能力题8.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____镜的功能的结果,形成了放大的____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射现象的结果.10.如图,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如果得到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__(填“远离”、“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11.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把玻璃板盖在字面上,会发现字________,这滴水相当于一个________.12.下列哪一项是利用了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近视镜看物体B.老人戴老花镜看书C.用照像机拍照片D.用投影仪放投影片13.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使胶卷上曝光适当应控制曝光量,相机的光圈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快门是控制曝光的时间,则()A.只需调节光圈就行B.只需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就行C.需要同时调节光圈、快门控制曝光量D.以上做法都行1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创新题15.拿一个透镜,你如何科学地判断这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注意:光学仪器的表面是严禁用手去摸的).请写出两种判断方法.测试2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