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标题: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正文:引言:元素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种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分析结果的正确分析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元素分析结果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元素分析数据。

一、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元素分析实验后,首先要收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各个元素的浓度值、相对标准偏差(RSD)和检出限等。

1. 元素浓度值:元素浓度值是样品中各个元素的含量。

实验数据应准确地记录各个元素的浓度值,并注意记录浓度值的单位。

2. 相对标准偏差(RSD):RSD是对于元素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评价的指标。

通过计算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的比值,可以得到RSD值。

较小的RSD值表示实验数据较为可靠。

3. 检出限:检出限是指样品中某个元素最低可能检测到的浓度。

检出限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帮助确定实验数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实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对元素分析结果更详细和准确的认识。

1. 数据清洗:首先,需要检查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定数据中不存在错误的实验结果和缺失的数据。

2. 数据转换: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换算和转换。

例如,将浓度值转换为百分比、ppm(百万分之一)或ppb (十亿分之一)等单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

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均值计算、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样品中元素浓度的分布规律和样品之间的差异。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元素分析过程中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外部标准法和内标法等。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识别和排除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解释: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需要对元素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化学元素分析

化学元素分析

化学元素分析化学元素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了解化学元素分析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入了解这项技术至关重要。

化学元素分析是一种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及其浓度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样品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化学元素分析是通过对样品进行溶解、反应、测量等步骤,最终得出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其次,化学元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样品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重量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称量样品和化学药剂的质量差异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体积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和溶剂的体积差异来计算元素的含量。

光谱法是利用元素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来分析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最后,化学元素分析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研究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纯度和结构。

在环境科学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分析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元素的含量,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

在生物科学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物、生物体中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生物体内元素的平衡和变化。

总之,化学元素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化学元素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化学元素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范围。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元素检测工作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元素检测工作的关键。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的检测灵敏度,我们可以选择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不同的分析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影响元素检测工作的关键因素。

现代化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比如高性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

在使用仪器设备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也是保证元素检测工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包括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校准、环境的控制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关,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元素检测工作需要我们在方法选择、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严格把关,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检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1.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负电荷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2.元素周期表–周期:横排,表示电子层数–族:竖列,表示最外层电子数3.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确定物质中存在哪些元素–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某个元素的数量4.光谱分析–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分子光谱:分子振动、转动产生的光谱5.质谱分析–质量分析:测定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表示质量-强度分布的图谱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特定元素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应用:环境监测、药品分析、地质分析7.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理:高温使原子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应用:金属分析、环境监测、生物样品分析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理:利用等离子体将样品分解成原子,并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应用:广泛应用于地质、生物、环境等领域9.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原理:样品吸收X射线后,发射特定能量的X射线–应用:材料分析、地质分析、工业质量控制10.核磁共振光谱分析(NMR)–原理: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频率与化学环境有关–应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11.红外光谱分析(IR)–原理:分子振动、转动产生的红外辐射–应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高分子材料分析12.气相色谱分析(GC)–原理:利用气体流动将样品成分分离–应用:环境监测、石油化工、生物样品分析13.液相色谱分析(HPLC)–原理:利用液体流动将样品成分分离–应用:药物分析、生物分子分析、环境分析14.质谱-质谱联用(MS-MS)–原理:将质谱仪与质谱仪联用,提高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应用:生物分子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15.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习题及方法:1.习题:元素X在光谱分析中显示有两个谱线,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元素X有两个原子?解题方法:否。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元素分析知识总结第一章.原子吸收光谱1·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共振吸收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第一共振线:由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这条谱线强度最大,灵敏度最高。

2·原子吸收谱线的自然宽度、中心频率、半峰宽原子吸收线并非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而是占据着极窄的频率范围,具有一定的自然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半宽度来表征。

半宽度(Δv):是指在极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光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当核外电子跃迁到激发态时,激发态的能级和电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是测不准的,具有不确定度。

即:E1 :E1 ±ΔE t1 : t1 ±ΔtΔE·Δt≥h/2π只有当Δt→∞,ΔE→0 ,此时激发态的能量E1 才有定值,但是电子在激发态的时间只有约10-8,所以激发态的能量E1 是测不准的,只能是一个范围。

而电子在基态是稳定的,所以电子在基态停留时间的Δt→∞,所以ΔE→0 ,基态能量E0具有定值。

所以V= (E1 - E0)/h 是测不准的,中心频率具有不确定度,所以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ΔυN)一般为10-5nm 数量级。

中心频率半峰宽3·为什么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ΔE·Δt≥h/2π电子在基态是稳定的,所以电子在基态停留时间的Δt→∞,所以ΔE→0 ,基态能量E0具有定值。

而电子在激发态的时间只有约10-8,所以激发态的能量E1 是测不准的,只能是一个范围。

所以谱线的频率V= (E1 - E0)/h 是测不准的,中心频率具有不确定度,所以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ΔυN)一般为10-5nm数量级。

4·多普勒变宽、洛伦兹变宽、霍尔兹马克变宽多普勒变宽:(中心频率不变)一个运动着的原子所发射出的光,若运动方向朝向观察者(检测器),则观测到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出光的频率来得高(波长来得短);反之,若运动方向背向观察者,则观测到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出光的频率来得低(波长来得长)。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一、判断题(40题)1.煤中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2.煤中氢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3.煤中碳与氢均是可燃烧的。

4.煤中氮是元素分析中的一个项目。

5.煤中氮并不是元素分析中的一个项目。

6.100%减去煤中碳、氢、氮、硫的含量,就是氧含量。

7.煤中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8.煤中碳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气体。

9.煤中碳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气体。

10.元素分析中,氮含量可以不必测定,看成一固定值。

11.煤中碳、氢含量是同时测定的。

12.煤中碳、氢测定时,要使用催化剂,才能保证煤样很快燃烧完全。

13.煤中碳、氢测定时,要利用氧促进燃烧。

14.煤中硫根据燃烧特性划分,可分为可燃硫及不可燃硫两大类。

15.煤中无机硫,就是硫化物硫及硫酸盐硫。

16.煤中有机硫的符号是S o。

17.煤中黄铁矿硫的符号是S s。

18.煤中可燃硫的符号是S c。

19.艾士卡试剂是1份氧化镁及2份无水碳酸钠。

20.艾士卡试剂是2份氧化镁及1份无水碳酸钠。

21.艾士卡试剂要与煤样充分混匀后进行熔样。

22.煤中可燃硫在煤中通常所占比例不大。

23.煤中不可燃硫在煤中通常所占比例不大。

24.库仑法测定全硫,可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25.艾士卡法测定全硫,不可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26.库仑测硫仪中所用气体为氧气,以促进煤样燃烧完全。

27.新配制的库仑法测硫的电解液为棕黄色。

28.新配制的库仑法测硫的电解液,pH应小于1。

29.氧弹法测定煤中硫,具有快速的特点,是国标方法之一。

30.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结果偏高,报结果时,要乘上一个小于1的系数31.S t=S p+S o。

32.S t=S p+S s+S o。

33.S t=S c+S o。

34.S t=S c+S ic。

35.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要进行空白试验。

36.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煤中各种硫均转为可溶于水的硫酸钠。

37.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煤中各种硫均转为可溶于水的硫酸镁。

元素分析仪 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 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元素成分和含量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特定的分析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元素分析仪通过将样品原子化,然后利用光源辐射样品,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特定能量波长。

根据样品对于特定波长的吸收程度,可以确定其中含有的元素类型和含量。

质谱法则利用样品中物质分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将其分离并使其离子化。

离子经过质谱仪的检测系统,通过测量其质量-电荷比,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类型和含量。

荧光光谱法基于样品在光激发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

通过测量样品产生的荧光强度和波长,可以推断其中含有的元素类型和含量。

元素分析仪通常配备相应的分析流程和仪器,用于样品的前处理、适当的激发源和光学系统、以及对样品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探测器等。

通过对样品的处理和分析,元素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制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CO、CH4和NO、NO2 CO2 和N2
样品
仪器检测S的工作原理
SO2
检测器
燃 烧 炉
还 原 炉
SO2 和SO3
03
样品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

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C/N: 烘干(60℃),磨细过100目筛,包样(锡纸); 样品的用量为:土壤、沉积物样品150mg左右, 植物样品5~10mg。
包样

土壤、沉积物等需要量大的样品,
用锡箔纸包裹压成圆饼状,称重,
登记;

植物、合成物等需要量小的样品, 用锡舟包裹,挤压,称重,登记;

需要测S的样品包样时需要加入适 量的WO3(催化助燃)。
包样
注意事项:
1、包样要用锡箔纸,因为锡箔燃烧可放出热量,可以使样品开
始就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中燃烧,起到助燃的效果;
2.仪器应用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碳、 氮的重 要源与汇,其中碳、氮含量的变化是
研究海洋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碳循环、
海洋环境、全球变化的重要测定参数。
2.仪器应用
土壤中碳的含量变化会 影响植物对水分和营养 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
生产量;而氮元素是调
节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 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性元 素。
2.仪器应用
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我们这两台元素分析仪都是德国 elementar公司在原有的技术基础 上研发的,工作原理根据的是
F. 普雷格尔测碳、氢的方法与J.B.-A.杜马斯测氮的方法。
仪器主要构造
仪器主要构造
仪器测试原理
待测样品在高温通氧条件下,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样品中的 C 、 N 、 H 、 S 被转化成氧化物,这些气
体氧化物再经过还原剂还原成 CO2 、 N2 、 H2O 和 SO2 ,这些气体被吸附解吸附柱吸收,在不同的 温度下被释放出来,分别进入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从而测出样品C、N、H、S的含量。
仪器测试原理
样品
仪器检测C、N的工作原理
CO2 和NO、NO2
燃 烧 炉
二 次 燃 烧 炉
还 原 炉
检测器
样品前处理

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
烘干(60℃),磨细过100目筛,取1~2g,放到玻璃离心管中
,加盐酸(1mol/L),先滴加,然后加过量,反应8小时以上,期 间要振荡或超声;离心,加新的盐酸,待样品中的无机碳反应充分 后,用超纯水清洗,离心,倒掉上清液,继续用超纯水清洗、离心 ,重复2~3遍,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不超过60℃),然后包样。
植物的碳/氮值可以体现植 物的营养利用效率,是植物 生命过程的重要维持者和调 节者,同时也是枯枝落叶分
解速率的调节因素之一。
02
仪器测试原理
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元素分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早在1831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就建立了碳、氢的燃烧方法。将样品在氧气中加热燃烧,并通过填充氧化 铜的高温柱管,使碳、氢分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然后分别以 氢氧化钾和氯化钙吸收,由各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计算碳、氢的含量。 就是元素定量分析的开始。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一、仪器的准确度<0.5% RSD 二、误差来源: 1、制作样品时样品有漏失(即包样出现失误);
2、样品不均匀造成的误差(这个有好多例子,所以样
品一定要均匀磨细过筛); 3、标准物质失效造成的误差。
谢谢!
陈秋红 Tel:2109198 E-Mail:qhchen@
里面积灰后,原样归位。
仪器操作过程
二、更换药剂
拆卸过程:拆卸还原管、燃烧管上下连
接,将其取出放在托架上。用镊子和专 用工具将已经失效的药剂逐一清除,注
意还原管为石英玻璃管,清除已经氧化
膨胀的氧化钨填料时应用专用工具逐层 清除,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管子破碎。
仪器操作过程
二、更换药剂
仪器操作过程
三、检漏过程

如果软件界面上的He气流压力始终无法达到合理范围,说明 存在漏气的情况。导致漏气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三:清理灰分
管、更换氧化剂与还原剂后再连接时,连接不紧密;密封橡
胶圈老化;减压阀连接不紧密。

遇漏气时,检查减压阀是否安装合理,并将加热炉上下的连
接处重新紧固后,查看软件压力是否恢复。若仍未恢复,查
看橡胶圈是否有缺失和弹性是否消失,对缺失和失去弹性的 橡胶圈进行补换。
2、不要用手接触样品,避免身体油脂或者排汗污染样品; 3、为尽量避免样品中空气的影响(会对N值产生影响),要尽 量压紧样品包装; 4、包装完样品后,检查锡包是否密闭严实,以防样品泄漏影响 测试结果。
0
拆除加热炉与主机本体连接,沿滑道拉
出加热炉;取出氧枪,立置;将灰分管 夹探入一级燃烧管,取出灰分管;清理
仪器培训
元素分析仪
陈秋红
2015-11-06
培训内容
01 02 03
仪器主要功能及应用 仪器测试原理 样品处理方法
04
仪器操作及数据处理
仪器外观图
01
仪器主要功能及应 用
1、仪器主要功能
可定量测定有机和 部分无机化合物中 的碳、氢、氮、硫 元素的含量。
2.仪器应用
应用举例:煤炭中CNHS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