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

1.氯气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1)铁与氯气:H:3Cl2+2Fe 2FeCl3 (固体是红棕色,溶液为黄色)(2)氯气通入水中:L:Cl2+H2O==H++Cl–+ HClO(3)氯气尾气吸收:L:Cl2+2OH–=Cl–+ClO–+H2O(4)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4Br-+3Cl2===2Fe3++2Br2+6Cl-;(足量氯气)2Fe2++2Br-+2Cl2===2Fe3++Br2+4Cl- (1:1)(5)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2I-+Cl2===I2+2Cl-(少量氯气);2Fe2++4I-+3Cl2===2Fe3++2I2+6Cl-(足量氯气)(6)实验室制氯气:L:4H++2Cl–+MnO2 Mn2++Cl2↑+2H2O2.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1)铁与硫:H:S+Fe FeS (2)铜与硫:H:S+2Cu Cu2S(3)硫与氧气:H:S+O2 SO2 (4)SO2与O2:H:2SO2+O2 2SO3 (5)SO2与H2S混合:H:2H2S+SO2===3S↓+2H2O(6)SO2通入到卤水中:H:X2+SO2+2H2O===H2SO4+2HX (X2=Cl2、Br2、I2)(7)卤素单质加入到亚硫酸钠溶液中:L:SO32-+X2+H2O=2H++SO42-+2X–(X2=Cl2、Br2、I2)(8)铜与浓硫酸:H:2H2SO4(浓)+Cu CuSO4+SO2↑+2H2O(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9)碳与浓硫酸:H:2H2SO4(浓)+C CO2↑+2SO2↑+2H2O (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3.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1)工业合成氨:H:N2+3H2 2NH3(2)实验室制氨气:H: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3)氨与氯化氢:H:NH3+HCl===NH4Cl (沾有浓盐酸与沾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4)氨的催化氧化:H:4NH3+5O2 4NO+6H2O(5)氯化铵分解:H:NH4Cl NH3+HCl (6)铵根离子的检验:L:NH4++OH- NH3+H2O (7)硝酸分解:H:4HNO3 4NO2↑+O2↑+2H2O (保存在棕色瓶中)(8)铜与浓硝酸:H:Cu+4HNO3(浓)=Cu(NO3)2+2NO2↑+2H2O(9)铜与稀硝酸:L: 3Cu+8H++2NO3- = 3Cu2++2NO↑+4H2O(10)碳与浓硝酸:H:4HNO3(浓)+C CO2↑+4NO2↑+2H2O(11)铁与稀硝酸:L:(铁不足)4H++NO3-+Fe=Fe3++NO↑+2H2O;(铁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4.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硅与氧气:H:Si(粉)+O2 SiO2 (2)工业制粗硅:H:2C+SiO2 Si+2CO(制得粗硅)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H: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H:4HF+SiO2===SiF4+2H2O(5)制玻璃:H:SiO2+Na2CO3 Na2SiO3+CO2 ;SiO2+CaCO3 CaSiO3+CO25.钠的转化关系(1)钠投入水中:L:2Na+2H2O==2Na++2OH-+H2↑。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最新)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最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总结。
一、元素1. 碳(C):碳是有机物的基础元素,大部分有机物都含有碳。
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多种结构,使得有机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
2. 氢(H):氢是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它存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中,包括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等。
3. 氧(O):氧是生物体中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它与碳和氢一起构成了绝大多数有机物,同时也是细胞呼吸的重要参与者。
4. 氮(N):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在细胞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磷(P):磷是构成核酸和脂质分子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细胞中的能量传递分子ATP的组成部分。
6. 硫(S):硫是蛋白质中的重要元素,一些氨基酸中含有硫原子,它们在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化合物1. 水(H2O):水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构成了细胞的大部分质量。
水在细胞内起到溶解和运输物质、保持细胞结构的稳定等重要作用。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细胞内承担多种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支持、信号传导等。
3. 糖类: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
糖类在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和结构的形成。
4. 脂质:脂质是细胞中的重要组分,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构建和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5. 核酸:核酸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6. 辅酶和酶:辅酶是一类维生素衍生物,它们与酶一起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酶是生物催化剂,加速并调控细胞内的代谢反应。
7. 离子:细胞内存在各种离子,包括钠、钾、钙、镁、氯等。
离子在细胞内起到调节细胞体积、维持电位平衡、传递信号等重要作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元素的周期表
周期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 变化
主族与副族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副族元 素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族
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归为一 族
镧系与锕系
元素周期表中第57号元素镧到第71号元素镥 共15种元素,称为镧系元素;第89号元素锕 到第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称为锕系元 素。
02 化合物
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 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
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 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
钠(NaCl)。
共价化合物
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享电 子形成的化合物,如水
(H₂O)。
金属化合物
由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
氧化铁(Fe₂O₃)。
化合物的形成
元素与化合物的实例
水
01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在自然界中以气态、
液态和固态存在。
二氧化碳
02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是植物光合作
用的重要原料。
硫酸
03
硫酸是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04 元素与化合物的实验
实验一:元素周期表的探索
稳定性
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 性和耐久性。
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食
盐、水、钢铁等。
03 元素与化合物的关系
元素与化合物的转化
化学反应
元素和化合物之间可以通 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例 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 应等。
热力学条件
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元 素和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 转化,例如高温、高压等。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确定的化学结构和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和参考信息。
首先,元素化合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来进行分类。
例如,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而硫化物则是由硫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此外,还有酸、碱、盐等不同类型的元素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生产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元素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特定的物理性质。
例如,氧化物通常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酸则具有酸性。
此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包括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溶解性、导电性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性质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元素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它在建筑材料、颜料、磁性材料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硫化物在冶金、化工、材料制备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在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药品生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元素化合物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元素化合物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构成和变化,为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元素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大家对化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生物必修一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元素:生物体内一共有25种元素,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
- 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构成有机物的骨架。
- 氢和氧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元素,主要构成水分子。
-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元素。
- 磷和硫是构成核酸、ATP、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有机化合物: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
白质和核酸等。
-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 脂质是生物体内能量储存、组织保护和信号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等。
-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内酶、抗体、肌肉等重要组织的主要成分,由氨基酸组成。
- 核酸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
3. 矿物质元素:生物体内还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物质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包括钙、磷、铁、钠、钾等。
- 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
-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参与氧气的输送。
- 钠和钾是维持细胞内外平衡的重要离子。
4. 无机盐:生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包括水、二氧化碳等。
- 水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溶剂和反应介质。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参与碳的循环。
这些都是生物必修一课程中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生命活动的基础非常重要。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等。
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重点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H)及其化合物11 氢气(H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原性(H₂+CuO 加热 Cu + H₂O)。
111 水(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凝固点0℃。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与二氧化碳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
112 过氧化氢(H₂O₂)化学性质:分解产生氧气(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
2、氧(O)及其化合物21 氧气(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氧化性(如 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
211 臭氧(O₃)物理性质: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12 氧化物一氧化碳(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 O₂点燃 2CO₂)、还原性(CO + CuO 加热 Cu +CO₂)。
二氧化碳(C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CO₂+ 2NaOH = Na₂CO₃+ H₂O)。
31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石墨:导电性良好,质软。
活性炭:吸附性强。
3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见 212 )312 碳酸(H₂CO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一、概述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中,元素化合物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元素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到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二、元素化合物的特点1. 化学成分稳定:元素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等键结合成分子或离子。
这种结合使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 物理性质多样:各种元素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密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元素化合物的用途和特点。
3. 化学性质活泼:元素化合物根据其成分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这使得元素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元素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合方式,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无机化合物: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电子等各个领域。
2. 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和其他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烃、醇、酮等。
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用品等领域。
3. 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
金属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等领域。
4. 有机金属化合物:由有机基团和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元素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 医药领域:许多药物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如硫酸镁、偏钙软骨素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2. 日用品领域:元素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产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这些化合物提供了清洁、消毒和美化等功能。
3. 农业领域:农业中的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产品往往含有元素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环境保护领域:元素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质物理性质:
相似性:都有金属光泽,都是银白色固体(铯略显黄色),硬度都小,密度都小,熔沸点都低,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递变性:由上至下,硬度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钾特殊,小于钠的密度),熔沸点逐渐降低。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一、各类物质所具有的通性总结:
1、金属单质的通性:
⑴与非金属单质(如Cl2、O2、H2、S、N2、C等)反应
⑵与酸反应
⑶与水反应
⑷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2、非金属单质的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与非金属单质(如Cl2、O2、H2、S、N2、C等)反应
⑵与金属单质(如钠、铁、镁、铝、铜等)反应
⑶与碱反应
⑷与水反应
3、金属钠的用途:
⑴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⑵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可用在电光源上;⑶钠可以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熔融盐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此方法制取这些金属。
4、金属钠的制法: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2NaCl(熔融) 2Na+Cl2↑
三、纵线(即同主族)归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过程
㈠找一种代表性元素,分析其原子结构,再根据原子结构推其原子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元素性质(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单质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该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或化合态)和主要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
㈡代表元素单质
1、单质的结构
2、单质的物理性质
㈢钠的氧化物(Na2O2)
Na2O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由于其不稳定,没有实用价值。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不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比Na2O稳定,能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来作供氧剂。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可作漂白剂。向Na2O2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生成NaOH)后褪色(Na2O2将红色酚酞氧化成无色)。
⑶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6、碱的通性:
⑴与指示剂变色(与石蕊变蓝,与甲基橙变黄)
⑵与非金属反应
⑶酸发生中和反应
⑷酸性氧化物反应
⑸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7、盐的通性:
⑴与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⑵与非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⑶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⑷碱反应新碱和新盐
⑸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二、研究各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有没有毒性、密度、熔沸点、硬度、柔韧性、导电导热性、溶解性(主要是在水中的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
⑴根据物质类别分析其应有的通性:
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物质可能具有的特性:
①分析化合价,总结其氧化性或还原性;②吸水性;③漂白性;④脱水性;⑤腐蚀性;⑥其他违反规律的可能性质
3、单质的化学性质
4、单质的用途、保存方法
5、单质的制备方法:⑴实验室制法;⑵工业生产方法
㈢代表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1、氧化物: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方法
2、氢化物: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方法
3、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方法
4、常见的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方法
⑶钠可以和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⑷钠可以和盐溶液反应
钠不能从盐溶液中将金属置换出来,而是先和水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盐反应。
①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钠投入FeCl3溶液中:2Na+2H2O=2NaOH+H2↑FeCl3+3NaOH=Fe(OH)3↓+3NaCl
3、单质化学性质:
⑴都能与非金属单质(氯气、氧气、硫等)反应
㈣钠盐(Na2CO3和NaHCO3)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盐酸
都能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一些
与NaOH溶液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Ⅰ碱金属(代表元素:钠)
㈠原子结构
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元素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
㈡钠单质
1、钠单质的物理性质:钠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金属;熔沸点低,熔点低于水的沸点;质地柔软,可用小刀切开;密度比水小。
2、钠单质的化学性质:钠是金属单质,应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
⑴钠可以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钠和氧气反应:2Na+O2 Na2O2(淡黄色)4Na+O2=2Na2O(白色)
②钠和氯气反应:2Na+Cl2 2NaCl(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③钠和硫反应:2Na+S=Na2S(将钠和硫混合后在研钵中研磨会发生爆炸)
⑵钠可以和酸反应:2Na+2HCl=2NaCl+H2↑(反应过于剧烈,通常不做此实验)
㈣同主族元素的结构、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1、结构:⑴相同点、⑵递变性
2、单质
⑴物理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⑵化学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⑶制备方法(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合物(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等)
⑴物理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⑵化学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4、常见的盐列举
四、各主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总结
加水的现象
加少量水变成块状固体,继续加水得到无色溶液,且放出热量
加少量水不会变成块状固体,继续加水得到无色溶液,不会放出热量
水溶性
都易溶于水,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水溶液的酸碱性
都呈碱性
㈤碱金属元素
1、结构:相同点: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原子失电子能力都强,元素金属性都强,单质还原性都强。
⑸与盐反应
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⑴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⑵与碱中和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⑶与碱性氧化物化合生成对应的盐
4、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⑴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⑵与酸中和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⑶与酸性氧化物化合生成对应的盐
5、酸的通性:
⑴与指示剂变色(与石蕊变红
⑷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甲基橙变红)
⑵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盐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