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最新)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最新)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最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总结。

一、元素1. 碳(C):碳是有机物的基础元素,大部分有机物都含有碳。

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多种结构,使得有机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

2. 氢(H):氢是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它存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中,包括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等。

3. 氧(O):氧是生物体中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它与碳和氢一起构成了绝大多数有机物,同时也是细胞呼吸的重要参与者。

4. 氮(N):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在细胞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磷(P):磷是构成核酸和脂质分子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细胞中的能量传递分子ATP的组成部分。

6. 硫(S):硫是蛋白质中的重要元素,一些氨基酸中含有硫原子,它们在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化合物1. 水(H2O):水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构成了细胞的大部分质量。

水在细胞内起到溶解和运输物质、保持细胞结构的稳定等重要作用。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细胞内承担多种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支持、信号传导等。

3. 糖类: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

糖类在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和结构的形成。

4. 脂质:脂质是细胞中的重要组分,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构建和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5. 核酸:核酸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6. 辅酶和酶:辅酶是一类维生素衍生物,它们与酶一起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酶是生物催化剂,加速并调控细胞内的代谢反应。

7. 离子:细胞内存在各种离子,包括钠、钾、钙、镁、氯等。

离子在细胞内起到调节细胞体积、维持电位平衡、传递信号等重要作用。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元素按照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二、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铝等。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产业等领域。

三、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不良导电性和不良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氧、氮、碳等。

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和生物科技等领域。

四、生物体中的元素1. 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

这些元素构成了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2. 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中含量较少的元素,但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等。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起着调节代谢、催化酶活性和维持生命等重要作用。

3. 无机盐对生物体的作用无机盐是指生物体中除有机物外的无机物质。

无机盐在维持生物体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参与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的无机盐包括钠、钾、钙等。

五、元素循环和生态平衡元素循环是指元素在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交换和迁移过程。

元素循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生物体通过各种代谢过程参与元素循环,并且元素的过度积累或缺乏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六、元素的利用和保护1. 元素的利用合理利用元素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减少对有限元素资源的过度开采,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元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2. 元素的保护保护元素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替代性元素资源也是保护元素资源的重要途径。

总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功能至关重要。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律项目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核电荷数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离子半径阳离子逐渐减小,阴离子逐渐减小r(阴离子)>r(阳离子)逐渐增大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重难突破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2)金属单质和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典例2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金属性强于YB.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阳离子氧化性比Y的阳离子强C.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比X强D.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强于X【答案】B典例1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答案】A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 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美学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美学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美学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美学是研究审美感受和艺术的理论,是探讨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美学元素是构成艺术作品美感的基本要素,包括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等。

下面我们就美学元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特征,主要包括线条、色彩、光影、质感、节奏、比例、构图等要素。

这些要素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塑造出艺术形象,而且能够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1. 线条线条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锐利、柔和等特征,艺术家能够表达出深邃、稳重、挺拔、流畅等美感特征。

线条的运用不仅可以塑造出形象的轮廓和结构,而且能够形成动态的节奏和情绪的表达。

2. 色彩色彩是视觉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等特征,艺术家可以表达出明亮、温暖、冷静、压抑等不同的情感色彩。

色彩的对比、搭配、变化能够丰富图像的层次和逼真程度,从而产生对美的感受。

3. 光影光影是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对光影的处理,可以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和氛围感,从而使观者产生沉浸在画面中的感觉。

4. 质感质感是艺术作品的一种触觉上的美感,通过细腻、粗糙、柔软、坚硬等特征,能够使观者产生一种愉悦的触觉享受。

5. 节奏节奏是一种动态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运动变化,形成一种有节奏感的艺术形象,使观者产生一种活泼、生动、奔放的美感。

6. 比例比例是艺术作品形态的协调和美感的统一性,通过对比例的处理,能够使作品呈现出恰到好处、和谐一致的美感。

7. 构图构图是艺术作品形式结构的布局和组织,通过对构图的处理,能够使作品具有画面组织清晰、层次分明、整体美感统一的特点。

二、内容美内容美是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内涵等方面的美感特征,包括意境、情感、内涵等要素。

内容美是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对美的感受。

1. 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境界,通过作品的题材、氛围、构图等要素,能够构建出一种富有诗意、抒情、宁静、深沉等美感特征的意境。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单位,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是不能被分解为其他物质的,因此它们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基本性质、分类、周期表和化学结合等方面展开。

一、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结构决定,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价、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代表了元素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结构越复杂,也常常意味着元素的原子量越大。

2. 原子量:原子量代表了元素相对于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种无量纲量。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比。

3. 化学价:元素的化学价代表了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电荷。

不同元素的化学价不同,这也决定了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4.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代表了原子的大小,它是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原子半径的大小决定了元素的化合物中的配位数、密度等性质。

5. 电负性:电负性代表了元素的亲电性或者亲核性,它是描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亲和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差异会影响到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等。

根据原子序数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多数是不良导体。

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中的D 区,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和磁性。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和惰性气体。

活泼金属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活泼非金属则常常形成共价化合物。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次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项重要的工具,它整理了已知的元素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组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经历了多位科学家的贡献和努力。

1800年代初,约翰・道布里纳提出了以重量为基础的元素周期表概念。

1869年,俄国化学家列维奇耶夫以基原子量为基准,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了排列,创立了最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随后,门捷列夫进一步完善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进行排序,并预测了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二、组成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横行和竖列组成。

横行被称为周期,竖列被称为族。

目前的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且具有周期性的规律。

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两者之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三、主要知识点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而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代表了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且具有周期性规律。

相邻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而周期表中周期性变化最明显的是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性质。

3.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1A-8A族)和过渡元素(1B-8B族)。

主族元素的特点是外层电子数目与族号相同,如氢元素为1A族,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而过渡元素的特点是外层电子数目不等于族号,如铜元素为1B族,外层有两个电子。

4. 元素周期趋势: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某些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趋势。

例如原子半径会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电离能和电负性则会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大。

5. 类似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元素往往具有类似的原子结构,即外层电子的排布相似。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元素是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元素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元素的电子分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

具有相似电子分布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归为同一族。

4. 元素的核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基准。

5. 元素可以通过周期表来进行分类。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在一起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6. 元素的结构可以通过原子核结构和电子云结构来描述。

原子核结构主要描述元素的核子
组成,而电子云结构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情况。

7. 元素的稳定性跟其原子结构有关。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核子的稳定性,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稳定性。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组织和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元
素的离子化倾向和共价化倾向,而核子的排布则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特性。

9. 元素的物理性质也受其原子结构的影响。

原子核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而电子云结构则决定了元素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光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 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质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3.+: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和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类似,所以方法基本通用。

常用方法个人总结如下:(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K+和Na+,K和Na (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Na+和Al3+,Na和Al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

例如Cl->K+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例如Na+ < Na, Cl< Cl-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含义: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2O: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4H2O:表示4个水分子。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

+2 +2-2 5、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化学式的书写: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Fe 3O 4;氯化镁:Mg +2 Cl -12;硫酸钠: Na +12SO 47、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含有酸根(NO 3、SO 4、CO 3、PO 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MgCl 2: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 化合价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b+a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2。

: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 与+2价的镁元素:Mg +2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即(+a)×m +(-b)×n =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3硫酸根:SO4磷酸根:PO4铵根:NH4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K+ Ca2+ Na+ Mg2+ Zn2+ Al3+ Fe3+ Fe2+Ag+H+ NH4+ Cl- O2- S2- SO42- CO32- NO3- OH- PO43-等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 m B n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 m B n)=Ar(A)×m+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