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1)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 2 ) 结构相同 , 由 五 个偏正结构词组构成 ; 意思相关 , 每个词组都 是描写故都不同地方的秋景;语气一致,表现作者出对故都的神往。 (3)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作 者对故都秋景的向往。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其赏析课件52张

断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
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
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
客
壹第 一
观
题
壹
一个弹丸之地,竟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 高速公路错落呈现。这张巨大的五线谱上,不同的运输
客 工具、不同的声音震波,变成了一道萦洄于高岭大峡间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 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 例如: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 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代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
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
他们就惊诧了!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设
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
问
修辞手法。
判
断
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 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贰
主 ①本体是有影响的科普作品。
观 题
②相似点:好的科普作品和名画对人们的吸引、启迪
相似。
③效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有影响的科普作品起到的
巨大的效果。
[2023·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
贰 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主 ①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 观 有问题似的。 题 ②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结合文段,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课件-《修辞手法》(共26张PPT)

设问
夸张
反问
抓特征
2
0
2
4
年 六 年
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级
语
文 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册
长寿有许多特产,像沙田柚、血豆腐……
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 的球儿。
抓特征
2
0
2 4
(1)把动物拟人化。
年
六 年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级
语
文
下 册
(2)把植物拟人化。
悟魅力之微信篇
2
0 2
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
4 年
冬眠了。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
六
年 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
级
语
文
下 册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
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一次演出,
便是最好的珍惜,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分外
精彩!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 了撒哈拉。
人教版 2
0 2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课)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修辞手法
传奇故事引修辞
2 0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
2
4 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
年
六 年
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
级 语
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
文
下 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
六
年 深入挖掘这:可对以于帮小助学学升初生中回的顾学学生过来的说知,选识择点自,己加熟深悉记的材忆料,非同常时重为要后。续可以的从复家习庭打、下基础。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4.对偶 (1)对偶的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 或类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 一种修辞手法。
(2)对偶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理,表示类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按内容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峙关 系
种类
释义
例句
复句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 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 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 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 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 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 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 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排比
构成要求:结构相同、类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 ①词组(主、谓、动、宾) ②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③段落并排(两段即可) 效果:“增文势”、“广文义” “广文义”: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 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增文势”: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
(4)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类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 若”之类的词语。
例1:她的性情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例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 例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
【真题分析1·拟人】【202X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
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 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修辞手法讲解课件(共44张PPT).ppt

李白《望庐山瀑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音乐美。点染?氛围,渲染?环 境,烘托?情感。
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简要赏析尾联“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所用 的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
诗句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 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 爱到厌弃的经过。
芣苢①
(07年北京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 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 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 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 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 掖在腰间装物。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 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 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 系。
李白《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 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 堪卧君早归。
通感
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把适用于甲类感官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 类感官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彼 此相通。
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 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 不坏它。
五、反复:为了强调!无耻啊!这是某 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 光荣。
六、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 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 像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 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 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 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 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 凯,不行么?
十一、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 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 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 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 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 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走南疆,行北国,探东海,访西域, 世盛政治清明。
栽春花,种夏果,收秋实,备冬藏, 国富经济繁荣。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执教者:陈厚权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修辞手法的种类:
1、比喻
4 排比、
7、夸张
9、对比 顶针 12、通感 用 15、借代
2、拟人 5、反问 8、设问
10、双关
13、反语
3、对偶 6、反复
11、 14、引
• 3、排比: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
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 情感,增加表现力。
• 4、设问:
•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 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 5、反问:
•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 激发读者思考。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五、反复:为了强调!无耻啊!这是某 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 光荣。
六、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 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 像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 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 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 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 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 凯,不行么?
十一、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 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 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 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 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 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走南疆,行北国,探东海,访西域, 世盛政治清明。
栽春花,种夏果,收秋实,备冬藏, 国富经济繁荣。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执教者:陈厚权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修辞手法的种类:
1、比喻
4 排比、
7、夸张
9、对比 顶针 12、通感 用 15、借代
2、拟人 5、反问 8、设问
10、双关
13、反语
3、对偶 6、反复
11、 14、引
• 3、排比: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
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 情感,增加表现力。
• 4、设问:
•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 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 5、反问:
•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 激发读者思考。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高考语文复习从语言学角度总结修辞及用法课件40张

1 移就
将常作用A的词,拿来作用B。A不需要出现。
如:她的生活被撕成碎片。 碎片一般是描写纸的状态,这里用来描写生活。
注意:移就和比拟在一句话中难以区分,要结合上下文。
将生活和书做比拟,主要是描写书,只是把“书”这个词全部换成生 活。是以书来谈论生活。
而生活和书做移就,主要是描写生活,只是用了“书”的常用词。是 以生活来谈论生活。
加引号:我男朋友真“讨厌”。 这样讨厌就反语成了褒义词。如果不能或不想用引号,就需要添加内 容。
加内容: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 讨厌明确的变成了褒义词。当然还可以再把它变成贬义词。
再反语: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花得都是老娘的钱。 现在讨厌又重新回到了贬义。
2 婉曲
又称婉转。不说本意,而是用其他语句来表达。 如:我嗯嗯嗯你。 这里使用嗯嗯嗯来表达爱的意思。表现出了说话者的害羞,不敢直接 提及爱这个词,而且连用三个嗯还有了一种全力以赴和紧张的感觉。
相对而言,比拟较婉转有深意韵味,移就较直接且生动活泼。
1 拈连
也是将A的词拿来给B用,但A必须出现(可以暗示,根据上下文可推论 得出A是什么)。
注意拈连、移就、比拟的区别:移就和比拟不必出现A,而拈连要直接 或间接的出现A。
比拟:她将生活撕成碎片。用力抛向空中,随风飞去。 这里前面将生活当作纸,后面继续用描写纸来暗指生活。
3 藏词
只使用常用词汇中的一部分来表达该词汇的意思。
如:我现在上知,下知,无所不知。 这里“上知”指上知天文,“下知”指下知地理。隐藏了原词的一部分, 根据后面的无所不知能猜测出词的原貌。
与仿词的区别:仿词会做改动,意思也会变;藏词只是隐藏,不会变 原意。
如:我觉得我很低冷。 这里低冷代表什么还不确定,需要结合语境才知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 力,引起联想效果。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
20
辨析修辞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学科网
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p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 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
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
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
一大趋势。
5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 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方。
p[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 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 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 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12
3、[夸张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zxxkw
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 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 蟀们在这里弹琴。
11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 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的美丽和宽广。
16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 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 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 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 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
17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反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的檐角。(比喻)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拟人)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
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排比)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14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 义相关z联xxkw 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p(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 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 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p[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5
5、[ 排比]
6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7
比喻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
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
爪子印")
8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三 ,不zxxkw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 ①他句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
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10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 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18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
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 谁能说它不美呢?
19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 同的事zx物xkw ,但又有相似点,否则 不能构成比。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 “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 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 感觉别扭。
9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2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 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 有力。
3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 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反复、 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 引用、反语等。
4
p《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
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 zxxkw zxxkw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13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 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 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 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反复 )
中考专题复习之
zxxkw
学科网
zxxkw
学.科.网
修辞手法
1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 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 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 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 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 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 子。-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