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可编辑)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可编辑)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

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

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4?H2O、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附。

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表达,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如图1所示,d为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d1为点样点到斑点1的距离,d2为点样点到斑点2的距离。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制备色谱和分析色谱的比较
制备色谱 分离目的 色谱模型 仪器设备 分析色谱
单位时间内获得符合 获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信 纯度的物质量 息(定性定量) 非线性色谱 线性色谱 制备柱、高流量、大 高压稳流、高精度进样、 进样、低检测(高通 高灵敏检测(高重现性) 量)
2.制备薄层色谱
2.1制备薄层色谱法概述 2.2常规制备薄层色谱(PTLC)
点样工具:微量注射器;玻璃毛细管。 点样方法:液体直接点样法;固体添埋法。
样点式样:点型;线型;条型。
点样应注意的问题:

点样斑点的大小:一般点样斑点直径不大于 2mm;点样带应尽可能狭窄,以获 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如点样带太宽,可用高极性溶剂展开至点样带上方 2cm处 进行浓缩,然后将铺板干燥后再用展开剂展开。 点样量:适当的点样量,可使斑点集中,点样量过大,易拖尾或扩散;点样量 过少,不易检出。0.25mm薄层,一般点样量为几微克~几百微克作定性分析; 2mm层厚,点样量可达几十毫克~几百毫克作制备。 点样位置:距底边约1~2cm的起始线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1.5cm。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为(从小到大):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 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 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从小到大):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 酮( 95+5 ) → 苯∶丙酮( 9+1 ) → 苯∶乙酸乙酯( 8+2 ) → 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 →苯∶乙醚(6+4) →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 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 苯∶ 乙 醚( 4+6 ) → 苯∶ 乙酸乙酯 ( 1+1 ) → 氯仿∶ 甲醇 ( 95+5 ) → 氯仿∶丙酮( 7+3 ) → 苯∶乙酸乙酯( 3+7 ) → 苯∶乙醚(1+9) →乙醚∶甲醇(99+1) →乙酸乙酯∶甲醇 (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色谱法主要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柱色谱法原始的色谱方法,该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

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另一种: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

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

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2、薄层色谱法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涂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应用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HPLC输液泵要求输液量稳定平衡;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黏度远远小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

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将氦或氩等气体作为载气(称移动相),将混合物样品注入装有填充剂(称固定相)的色谱柱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分离后的各组分经检测器变为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记录下来。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应用:精制样组品,分鉴定化合物,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摸索最佳条件等。
吸附竞争
固定相
流动相
吸附剂 (固定相)
比 由 样移于品值吸中R附各f :剂组(分硅吸胶附、能氧力化不铝同等(,极强性极强性的)组对分
被R 吸= 附能斑力 点的越 最 强高 )浓 ,度 当中 展心 开至 剂原 (点 中常 心常 的是 距具离 有
一f定极性的有展开机剂溶前剂沿)至流原 经点吸中附心的有距样离品展的开吸剂 比 性同比附 产 吸 分移能的移剂生较从值有 。 值时竞易吸R但关 是,争,附f 对, 一在展吸随剂同不 个一开附展上一同 特定剂,开解溶的 定条与极剂吸质溶 的件在质 常样性较较下相在 数和品小快难同色 (溶中的地,条谱定质的组移随件分性(各分动展下离分组组从;开进过析分分吸极剂行程的)对附性移色的依的(谱比据吸剂大动分流分移)子附上的较动离值。结剂解组慢相时是构。),不、
> 卤代烃、醚 > 芳香烃 > 烯 > 环烷烃 > 烷烃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时,要考虑样品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溶剂的展开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
溶剂的极性大
溶剂对化合物的解吸能力强
Rf 值大
常用展开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仅对硅胶和氧化铝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
色谱法
(薄层色谱、柱色谱)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
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 色谱法: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 色谱法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 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 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 开。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目的:了解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样品准备、修饰介质的选择、溶剂系统的优化和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1.薄层色谱原理:薄层色谱是利用物质在其固、液相之间的分配作用而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底片上涂上液相,待液相挥干后,在底片上成薄层状(约为0.2mm之厚)液相,然后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它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药物分离和分析等领域。

2.柱色谱原理:柱色谱是把某种固体颗粒填充于管柱内部,然后加入适当的流动相使待检样品浸泡在固定颗粒中并与固相上的不同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柱色谱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领域。

实验步骤:1.薄层色谱:(1) 将样品用氯仿、乙酸乙酯等溶剂溶解。

(2) 取薄层色谱板,用细针在距离底端约0.5cm的位置上标记一个起始线,用相同距离的标记在另一侧标上终止线。

(3) 在起始线处使用毛刷将样品溶液均匀地涂在一个小片内,使样品呈现均匀的带状。

(4) 将板放在暗处让涂层彻底干燥,然后将板放入色谱槽,加入开发剂。

(5) 在开发剂移行至终止线前,拿出板晾干并进行显色。

在显色后,用各种方法对相应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鉴别。

2.柱色谱:(1) 将柱子放入固定支架中,并用滴管加入几滴洗涤液进行洗涤,直至所有洗涤液从柱子底部滴出。

(2) 用吸管将样品溶液加入柱子中,并用滴管加入移动相。

(3) 将收集瓶放在柱子下方,并向柱子中加入移动相,使溶液垂直流过柱子,直至柱子底部没有液体时停止收集。

(4) 将收集物送入旋转蒸发器中,将其浓缩至一定程度后进行结晶或涂层。

实验结果:1.薄层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薄层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等方面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的运用了薄层色谱法来完成了对某些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别。

2.柱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柱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实验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实验

3、展开与显谱:
先将以环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 剂倒入方形染色缸中,加盖饱和5min,使 缸内充满展开剂蒸气。
然后迅速将薄板点样一端浸入展开剂 中,但样品点不可浸入,封盖。
约跑30min后,展开剂的前沿跑到薄板 的3/4时,将薄板取出,并用铅笔划出前沿, 晾干。确定斑点中心,测量,计算三个Rf 值。
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 吸附能力,流动相也有不同的解吸能 力,因此,在流动相向前移动的过程 中,不同的组分移动不同的距离而形 成了互相分离的斑点。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观看录像)
1、铺பைடு நூலகம்:
2、点样:
在离薄板底边约1cm处,用铅笔轻轻 地划一条线,并划上A,B两点,用毛细 管蘸取样品点于点上(A为苏丹Ⅲ溶液,B 为苏丹Ⅲ-偶氮苯混合液),风干,样点扩 散直径不得超过2~3mm。
实验十八 薄层色谱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一 般的操作技术。 2、学习用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 混合物。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可分为分配色谱和吸附色谱 本实验采用(固-液)吸附色谱。
固体吸附剂是在玻璃板上铺成均匀的 薄层,用毛细管将样品点在板的一端,把 板放在合适的流动相(展开剂)里,流动 相带着混合物组分以不同的速率沿板移动, 即组分被吸附剂不断地吸附,又被流动相 不断地解吸而向前移动。
薄层色谱 计算三个Rf值
注意事项:
1、因比色管中溶液为易挥发的苯,在点 完样后需把盖子盖上。点完样后,毛细 管应放回原试管中,不可放错。 2、点样时不可留下较深的洞穴。 3、一个方形染色缸中只可放入一块薄板。
实验 柱色谱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一般 的操作技术。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 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 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 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减压柱层析在进行溶剂洗脱时是将溶剂在真空下全部抽出,使固定相“干”后才加入新的 洗脱剂作下一组分的收集.其原理相当于薄层层析的多次展开,它的分离效果可与薄层层析 媲美。
加压实例就不一一详举了,下面几个是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 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 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 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 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 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 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 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 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 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 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 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 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薄层色谱(TCL) 柱色谱
TLC的作用 •跟踪反应进程 •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a/l或b/l
=0.2~0.3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 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 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 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Petroleum ether/Ac etone, Petroleum ether/Ether, Petroleum ether/CH 2Cl2, CH2Cl2/ethyl acetate, ethyl acetate/ MeOH, CHCl3/ ethyl acetate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

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

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

如果样点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

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显色
凡可用于纸色谱的显色剂都可用于薄层色谱。薄层色谱还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
浓盐酸和浓磷酸等。对于含有荧光剂(硫化锌镉、硅酸锌、荧光黄)的薄层板在紫外光下观
察,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上呈有色斑点。也可用卤素斑点试验法来使薄层色
3
谱斑点显色。本实验样品本身具有颜色,不必在荧光灯下观察。
3、鉴定化合物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
的移
学 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
大 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
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
化 洗脱液。待蓝色色带分离出来后,最后用冰醋酸洗脱,分离出黄色的色带。 学 六、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点样时,各样点间距 1—1.5cm,样点直径应不超过 2mm,
大 2、柱层析时,柱子要致密紧实,无气泡。 昌 七、实验结果
偶氮苯的 Rf 值=4.3cm/5.4cm=0.796
南 苏丹Ⅲ的 Rf 值=2.2cm/5.4cm=0.407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一
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高度不超过 1cm。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
析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盖好瓶盖,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
尽快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观察斑点位置,计算 Rf 值。
实验名称:柱色谱、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法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
心 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
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分配)的不同,或其亲和性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
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各组分分离。

验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离混合物 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应用化学方
实 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学 2、精制提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结构类似的杂质,不易除去,可利用色谱法分 化 离以除去杂质,得到纯品。
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
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
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
心 品(几到几微克,甚至 0.01 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
中 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
析的物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文献值)




分子量
性状
折光率
学 比重 熔点℃
沸点 溶解度:克/100ml 溶剂
℃水


偶氮苯
182.2
学 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 2mm。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 大 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
果。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为 1cm。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昌 在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品 1 和样品 3,在另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品 2 和样品 3, 南 2、展开
中性氧化铝(100-200 目)、石英砂;洗脱剂:95%的乙醇,冰醋酸
2
五、基本操作训练:(含仪器装置和主要流程图)
【实验装置】


柱层析 【操作步骤】
验 (1)
(2)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的方式
(3)

薄层色谱 1、点样

化 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 1cm 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
的上层。

中 2、上样
当溶剂液面刚好流至滤纸面时,立即沿柱壁加入待分离样品溶液,当此溶液流至接近滤纸面
验 时,立即用少量溶剂洗下管壁的有色物质,如此连续 2—3 次,直至洗净为止。
3、洗脱

学 用 95%的乙醇洗脱,控制流出速度。整个过程都应有洗脱剂覆盖吸附剂。极性小的色带首
先向下移动,极性较大的留在柱的上端,形成不同的色带。蓝色带先出现,并用锥形瓶收集
较大,因此可被洗脱。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柱子中若有气泡或装填不均匀,将给分离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如何避免? 3、如何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
心 中 验 实 学 化 学 大 昌 南
5
分离试样在色谱柱中经洗脱后得到分离。碱性湖蓝 BB 先分离出来,荧光黄后分离出来。
说明荧光黄比碱性湖蓝 BB 的极性大。
八、提问纲要
1、 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
解答:极性大的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作用较强。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在非极性溶剂或极
性较小的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不易被洗脱。相反,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
昌 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南 R f
=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4、观察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利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观察原料色点的逐步消失,以 证明反应完成与否。 吸附色谱主要是以氧化铝、硅胶等为吸附剂,将一些物质自溶液中吸附到它的表面上,而后 用溶剂洗脱或展开,利用不同化合物受到吸附剂的不同吸附作用,和它们在溶剂中不同的溶 解度,也就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吸附剂上和溶液之间分布情况的不同而得到分离。吸附色谱 分离可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两种方式。 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种。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为吸附剂。分配色谱
化1.2000 68
293
4.220 12 20
苏丹Ⅲ 荧光黄
232 332.3

320

不溶 溶 不溶
昌 四、主要试剂用量、规格
薄层色谱用:样品 1:1%偶氮苯的苯溶液,样品 2:1%苏丹Ⅲ的苯溶液,样品 3:以上二者
南 的混合物;展开剂:9︰1 的无水苯-乙酸乙酯,硅胶 G 薄层板;
柱色谱用:荧光黄(1mg)和次甲基蓝(又叫碱性湖蓝 BB)(1mg)溶于 1ml 95%乙醇溶液、
1
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为固定相。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
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
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
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
柱色谱
1、装柱(湿法)
用镊子取少许脱脂棉放于干净的色谱柱底部,轻轻塞紧,关闭活塞,向柱中倒入溶剂至约为
柱高的 3/4 处,通过一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加入色谱柱用中性氧化铝,打开活塞,控制流出
速度为 1 滴/秒;并用橡皮塞轻轻敲打色谱柱下部,使填装紧密,当装柱至 3/4 时,再在上面
加一片小圆滤纸或 3mm 厚的石英砂。操作时一直保持上述流速注意不能使液面低于氧化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