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功能介绍

合集下载

OptiX OSN1500以太网功能介绍

OptiX OSN1500以太网功能介绍

OptiX OSN1500以太网功能介绍OptiX OSN1500提供N1EFS4、N1EFS0、N2EFS0、N1EGS2、N2EGS2、N1EGT2、N1EMS4、N1EGS4、N3EGS4和R1EFT4等以太网单板,实现不同的以太网业务需求。

各单板提供的以太网功能如表1、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1 EFS4、EFS0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FS4 EFS4 EFS0 FS0 FS0接口4×FE 4×FE 8×FE 8×FE 8×FE接口类型10Base-T,100Base-TX 0Base-T,100Base-TX0Base-T,100Base-TX,100Base-FX0Base-T,100Base-TX,100Base-FX0Base-T,100Base-TX,100Base-FX配合的出线板需出线板需出线板1ETF8、N1EFF8 1ETS8(配合TSB8实现1:1 TPS)、N1ETF8、N1EFF8 1ETS8(配合TSB8实现1:1 TPS)、N1ETF8、N1EFF8业务帧格式hernet II、IEEE802.3、IEEE802.1 q/p ernet II、IEEE802.3、IEEE802.1 q/prnet II、IEEE802.3、IEEE802.1 q/pet II、IEEE802.3、IEEE802.1 q/pet II、IEEE802.3、IEEE802.1 q/pJUMBO帧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上行带宽 4 VC-4 8 VC-4 4 VC-4 8 VC-4 8 VC-4映射方式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12、VC-3、VC-12-xv(x≤63)、VC-3-xv(x≤12)表1 EFS4、EFS0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FS4 EFS4 EFS0 FS0 FS0 VCTRUNK数量12 24 12 24 24EPL(EthernetPrivate Line)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EVPL(EthernetVirtual PrivateLine)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EPLAN(EthernetPrivate LAN)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EVPLAN(EthernetVirtual PrivateLAN)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静态MPLS标签支持MartinioE标签支持MartinioE标签支持MartinioE标签支持MartinioE标签支持MartinioE标签Stack VLAN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VLAN IEEE 802.1q/p IEEE 802.1q/p IEEE 802.1q/p IEEE 802.1q/p IEEE 802.1q/p快速生成树(RSTP)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组播侦听(IGMP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表1 EFS4、EFS0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FS4 EFS4 EFS0 FS0 FS0 Snooping)以太网OAM 不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支持封装格式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GFP(GenericFramingProcedure)LPT(Link StatePass Through)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LCAS(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ITU-T G.7042 ITU-T G.7042 ITU-T G.7042 ITU-T G.7042 ITU-T G.7042CAR(CommittedAccess Rate)支持,粒度为64kbit/s流控功能IEEE 802.3X IEEE 802.3X IEEE 802.3X IEEE 802.3X IEEE 802.3X 板内端口聚合不支持支持不支持支持支持测试帧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以太网性能监测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表2 EGS2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S2 N2EGS2 接口2×GE 2×GE接口类型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 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配合的出线板无需出线板无需出线板业务帧格式Ethernet II、IEEE 802.3、IEEE 802.1q/p Ethernet II、IEEE 802.3、IEEE 802.1 q/pJUMBO帧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上行带宽8VC-4 16 VC-4映射方式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12、VC-3、VC-12-xv(x≤63)、VC-3-xv(x≤12)VCTRUNK数量24 48EPL(Ethernet Private Line)支持支持EVPL(Ethernet VirtualPrivate Line)不支持支持EPLAN(Ethernet Private LAN)支持支持表2 EGS2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S2 N2EGS2不支持支持EVPLAN(Ethernet VirtualPrivate LAN)静态MPLS标签不支持支持MartinioE标签Stack VLAN 不支持支持VLAN IEEE 802.1q/p IEEE 802.1q/p快速生成树(RSTP)不支持支持组播侦听(IGMP Snooping)不支持支持封装格式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LPT(Link State Pass Through)支持支持不支持ITU-T G.7042LCAS(Link CapacityAdjustment Scheme)CAR(Committed Access Rate)支持,粒度为64kbit/s流控功能IEEE 802.3X IEEE 802.3X板内链路聚合不支持支持测试帧支持支持表2 EGS2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S2 N2EGS2 以太网性能监测支持支持表3 EGT2、EFT8、EFT8A、EFT4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T2 N1EFT8 N1EFT8A R1EFT4接口2×GE 16×FE 8×FE 4×FE接口类型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 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10Base-T,100Base-TX,10Base-T,100Base-TX配合的出线板无需出线板不配置出线板时支持8×FE,配合出线板N1ETF8、N1EFF8时支持16×FE无需出线板无需出线板业务帧格式Ethernet II、IEEE802.3、IEEE 802.1QTAGEthernet II、IEEE 802.3、IEEE 802.1QTAGEthernet II、IEEE802.3、IEEE 802.1QTAGEthernet II、IEEE802.3、IEEE802.1QTAGJUMBO帧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后四路支持JUMBO帧,支持9600字节支持9600字节上行带宽16 VC-4 8 VC-4 4 VC-4 4 VC-4表3 EGT2、EFT8、EFT8A、EFT4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T2 N1EFT8 N1EFT8A R1EFT4映射方式VC-3、VC-4、VC-3-xv(x≤24)、VC-4-xv(x≤8)VC-12、VC-3、VC-12-xv(x≤63)、VC-3-xv(x≤3)VC-12、VC-3、VC-12-xv(x≤63)、VC-3-xv(x≤3)VC-12、VC-3、VC-12-xv(x≤63)、VC-3-xv(x≤3)VCTRUNK数量2 16 8 4以太网业务类型只支持EPL,不支持EVPL、EPLAN和EVPLAN只支持EPL,不支持EVPL、EPLAN和EVPLAN只支持EPL,不支持EVPL、EPLAN和EVPLAN只支持EPL,不支持EVPL、EPLAN和EVPLANMPLS技术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VLAN 透明传输透明传输透明传输透明传输封装格式GFP、LAPS、HDLC GFP、LAPS、HDLC GFP、LAPS、HDLC GFP、LAPS、HDLC LPT 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LCAS ITU-T G.7042 ITU-T G.7042 ITU-T G.7042 ITU-T G.7042 CAR 不支持流控功能IEEE 802.3X IEEE 802.3X IEEE 802.3X IEEE 802.3X测试帧支持支持支持支持表3 EGT2、EFT8、EFT8A、EFT4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GT2 N1EFT8 N1EFT8A R1EFT4以太网性能监测支持支持支持支持表4 EMS4、EGS4单板功能列表特性单板N1EMS4 N1EGS4 N3EGS4 接口 4 GE+16FE 4 GE 4 GE接口类型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 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ZX配合出线板不使用出线板时支持4 GE,使用N1ETF8 或 N1EFF8作为出线板时,支持4 GE+16FE。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一、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IEEE 802.3—采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Mbps;1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10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0Mbps(1Gbps)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网络解决方案。

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以太网的扩展性能相对较差,但是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机制仍然是目前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二、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虽然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早在70年代最先研制成功,但是如今以太网一词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

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s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太网结构示意图如下:以太网/IEEE 802.3通常使用专门的网络接口卡或通过系统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

以太网使用收发器与网络媒体进行连接。

收发器可以完成多种物理层功能,其中包括对网络碰撞进行检测。

收发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通过电缆与终端站连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终端站的网卡当中。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以太网(Ethernet)和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两种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们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和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在功能和应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以太网和EtherCAT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的常见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包交换的协议,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网络中。

以太网使用的是一种称为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网络介质。

这意味着多个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会发生碰撞。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千兆比特每秒(Gbps),这使得它成为处理大量数据的理想选择。

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由贝加莱公司(Beckhoff)在2003年推出的。

EtherCAT的特点是高实时性和低延迟。

它使用了一种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允许多个从站(设备)通过一个环形总线进行通信。

这种总线拓扑结构使得EtherCAT可以在微秒级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EtherCAT还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与各种不同的领域总线和协议进行集成。

以太网和EtherCAT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不同。

以太网主要应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它被广泛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以太网在家庭和办公室中也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

以太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与之相比,EtherCAT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EtherCAT的实时性和低延迟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高速数据交换和实时控制。

通过使用EtherCAT,工业设备可以高效地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太网功能

以太网功能

以太网功能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传输协议,它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以太网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具有以下功能:1. 可靠的数据传输: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能够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并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如果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此时两个节点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再重新发送数据,以避免冲突。

这种冲突检测和处理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2. 高速的数据传输:以太网采用异步传输模式,允许多个节点同时传输数据,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传输效率。

以太网支持多种速率,从10Mbps (以太网) 到100 Gbps (以太网) 不等,可以满足不同网络规模和需求。

3. 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树型等,也可以使用混合结构。

这使得以太网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简化的网络管理:以太网使用广播方式发送帧,可以使所有节点都能收到信息,简化了网络管理。

管理员可以通过发送广播消息实现网络配置、更新和管理等操作,方便快捷。

5. 节约成本:以太网使用较为常见的网络设备和标准化的接口,所以成本相对较低。

以太网设备和接口的普及程度也很高,便于扩展和维护。

6. 高度兼容性: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局域网传输技术相互连接,如无线局域网(Wi-Fi)、光纤以太网等,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7.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以太网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IP协议、ARP协议、TCP协议等,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之,以太网具备可靠的数据传输、高速传输、灵活的拓扑结构、简化的网络管理、节约成本、高度兼容性和多协议支持等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以太网成为局域网中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传输协议之一。

什么是以太网

什么是以太网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以太网的连接拓扑结构:总线型:所需的电缆较少、价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离故障点、采用共享的访问机制,易造成网络拥塞。

早期以太网多使用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采用同轴缆作为传输介质,连接简单,通常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集线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扩展、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需要更多的网线、对核心设的可靠性要求高。

采用专用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核心节点,通过双绞线将局域网中的各台主机连接到核心节点上,这就形成了星型结构。

星型网络虽然需要的线缆比总线型多,但布线和连接器比总线型的要便宜。

此外,星型拓扑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很方便的将网络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绝大部分的以太网所采用。

传输介质: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连接介质,包括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其中双绞线多用于从主机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而光纤则主要用于交换机间的级联和交换机到路由器间的点到点链路上。

同轴缆作为早期的主要连接介质已经逐渐趋于淘汰。

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网卡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半双工传输模式实现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传统的共享LAN是在半双工下工作的,在同一时间只能传输单一方向的数据。

当两个方向的数据同时传输时,就会产生冲突,这会降低以太网的效率。

全双工:全双工传输是采用点对点连接,这种安排没有冲突,因为它们使用双绞线中两个独立的线路,这等于没有安装新的介质就提高了带宽。

以太网功能的操作方法

以太网功能的操作方法

以太网功能的操作方法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于局域网的网络协议,它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连接设备:将以太网电缆插入电脑或其他网络设备的以太网接口。

2.设置IP地址:根据需要,可以手动设置设备的IP地址,也可以通过DHCP自动获取。

3.配置本地区域连接:在操作系统中打开网络连接设置,选择以太网连接,然后点击“属性”或“设置”。

4.启用以太网连接:确保以太网连接处于启用状态,这样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5.测试连接:打开网页或进行其他网络操作,验证以太网连接是否正常。

6.故障排除:如果以太网连接有问题,可以尝试重新启动设备、检查电缆连接、重置网络设置等方法进行故障排除。

需要注意的是,以太网的操作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而有所不同,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考设备和操作系统的说明或者进行相关的网络设置。

中国电信(MSTP)以太网专线业务介绍

中国电信(MSTP)以太网专线业务介绍

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是指,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业务、 ATM业务、以太网业务等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除应具有标准SDH传送节点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 主要功能特征:
20,000 56,000 160,000 210,000 440,000 1,230,000 3,440,000
亚洲各国
100,000 280,000 780,000 900,000 2,200,000 6,150,000 17,210,000
欧、美、澳、非各国
100,000 280,000 780,000 900,000 2,200,000 6,150,000 17,210,000
交流
通信系统的构造及信息服务的 形式
a b
A B C
简单通信的系统构造
信息服务的2种基本使用形式: 1: a —B—A—A’—B’—b 如:打电话、QQ聊天(特点:2终端同时启用) 2: a —B—A 2’:b —B’—A’ 如:发(收)邮件,
政府、企业更新网页(市民、顾客浏览) (特点:2终端不必同时启用)
MSTP是(从应用角度看): 为客户的通信系统搭建组网通道的某一网元之一。
MSTP通道搭建的带宽
2M*N,最高可达100M乃至1G
(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带宽可在线调整)
MSTP通道搭建的总体结构及接入方式
总体结构
分点的接入
关于MSTP(2)
MSTP 的长与短 宜组建:点到点专线、点到多点专线 对于“多点到多点组网”,建议通过城域网或CN2平台去搭建。 (注:还要留意各种板的汇聚比) MSTP通道搭建的地域限制: 1、本地组网业务; 2、广东省内长途业务; 3、根据省公司现阶段要求,仅受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沿 海发达省份的跨省业务。

ethernet switch工作原理

ethernet switch工作原理

ethernet switch工作原理一、引言Ethernet switch(以太网交换机)是现代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它在局域网中起到连接多个设备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功能、数据转发机制和工作模式。

二、基本功能以太网交换机是用来构建局域网(LAN)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主要有两个基本功能:数据帧的转发和广播域的隔离。

1. 数据帧的转发当一个数据帧进入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时,交换机会读取帧中的目标MAC地址。

根据交换机的转发表,交换机会将该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以便达到目标设备。

这种转发方式被称为无碰撞、无冲突和无广播的点对点通信。

2. 广播域的隔离以太网交换机能够将局域网分割成多个互相隔离的广播域。

当一个设备发送广播帧时,交换机会将该广播帧发送到所有其他端口,以确保它能够被局域网中的所有设备接收到。

然而,交换机会阻止广播帧跨越不同的广播域,以避免广播风暴和网络拥塞。

三、数据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机制是其工作原理的核心。

它通过学习和转发机制来实现数据的高效转发。

1. 学习机制当一个数据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时,交换机会将源MAC地址和其所在端口的映射关系记录在转发表中。

这个过程称为学习机制。

通过学习机制,交换机能够了解到哪个MAC地址位于哪个端口,从而在转发数据时能够快速定位目标端口。

2. 转发机制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它会通过目标MAC地址查找转发表,找到目标地址对应的端口。

如果转发表中存在该目标地址的记录,交换机会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转发表中不存在该目标地址的记录,交换机会将该数据帧广播到所有其他端口,以便学习到新的MAC地址。

四、工作模式以太网交换机有两种常见的工作模式:存储转发和剪辑转发。

1. 存储转发存储转发是一种保证数据帧完整性的转发模式。

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它会先将整个数据帧存储在缓冲区中,然后再进行校验和处理。

只有当数据帧没有错误时,交换机才会将该帧转发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为使职业培训和鉴定满足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和技工队伍的现状、以及目前技能鉴定中心的现有基础,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参照国家职业教育电气控制专业培训大纲,以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网络控制技术部分的实训要求设置项目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结合德国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成功经验和手段,强调以检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企业的实际应用为题材,以考题的随机性和标准化为特色,考核考生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以最小的误差,客观评价考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鉴定中心的考核权威性、课题先进性、手段的科学性和对社会职业培训的指导性。

二、功能定位
2.1 考核鉴定功能:
能反映电气控制技术发展对工厂企业应用的及时性和先进性,以科学的手段对全市相关工种技术工人的考核和等级鉴定,并具备全市相关技能鉴定中心、职业鉴定的标准和指导作用。

2.2 培训功能:
对失业下岗人员和相关专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前和相关人员综合
工种技能的培训功能。

2.3 指导功能:
体现上海工业企业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实用性、普遍性,具备全市大、中专院校工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技能测评和就业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2.4 示范功能:
反映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发展特色,体现国家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示范功能,并成为中国职业培训鉴定的国际交流窗口。

三、装置特点
网络技术实训台是为电工工种的高级技师培训而设计,能反映网络控制技术发展对工厂企业应用的及时性和先进性,以科学的手段对全市相关工种技术工人考核鉴定。

同时为相关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实验和课程设计提供培训服务,并为相关专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提供培训服务。

3.1 设计创新式实训:
运用各种模块单元,可灵活组合不同课题、不同要求的实训线路。

以模块化的特点强调训练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的动手能
力。

3.2 工程实用式实训:
采用常用的工厂实用电路及实用设备,使教育培训最大程度的贴近工程实际运用状态。

给予学员掌握实际运用技能的最佳方法。

3.3 兼容升级优势:
基本器件及设备的模块化特点使得本装置不会随新技术、新课题的发展而淘汰,只需增加外围部件即可扩展完成新课题的实训,并能实现各种电气设备之间、交叉课程之间的互联,与相应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升级。

3.4 可靠性:
特殊工艺的优质连接部件保证10万次工作寿命,确保各触点的接触电阻小于10-4Ω,分布电容小于10pF。

连接导线为1mm2 ,0.3mm2超软优质铜芯线。

3.5 安全性:
除常规的安全保护外,本装置还具备:强电器件(220V以上)和相关接插件没有任何带电接点外露。

3.6 先进性:
智能化的实训模块、实训组件、实训设备及智能化的测量仪表,
配合国际领先的培训设备,保证实训过程的准确性及公正性。

四、装置功能概述
4.1 实训功能
根据实训题目的要求,在设备上完成网络控制线路的接线、调试和软件设计等实训内容。

五、硬件配置
根据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培训手段,结合我国的教材课程和学生特点编制本方案。

其方案强调如下特点:
5.1 设计创新式实训:
以独立的通用模块及通用设备为最小模块单元,可灵活组合不同课题、不同要求的网络实训控制科目。

以模块化的特点强调训练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5.2 工程实用式实训:
采用常用的工厂实用电路及实用设备,使教育培训最大程度的贴近工程实际运用状态。

给予学员掌握实际运用技能的最佳方法。

5.3 兼容升级优势:
基本模块及设备采用西门子,三菱PLC的最新模块使得本装置在5年之内都处于领先地位,10年之内都是适用的。

只需增加外围部件即可扩展完成新课题的实训,并能实现各种电气设备之间、交叉课程之间的互联,与相应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升级。

5.4 可靠性:
特殊工艺的优质连接部件保证10万次工作寿命,确保各触点的接触电阻小于10-4Ω,分布电容小于10pF。

连接导线为1mm2(超软优质铜芯线。

5.5 安全性:
除常规的安全保护外,本装置还具备:强电器件(220V以上)和相关接插件没有任何带电接点外露。

5.6 先进性:
智能化的实训模块、实训组件、实训设备及智能化的测量仪表,配合国际领先的培训设备,保证实训过程的准确性及公正性。

六、基本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