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乡镇信息化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乡镇信息化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工作与信息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群众水平,本乡镇提出了乡镇信息化建设项目,旨在实现全程网络化、信息共享、数字化办公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
1.实现网络化办公,保障行政信息化建设。
2.实现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现社会服务信息化,提升乡镇综合服务水平。
4.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和优化乡镇内部管理和协调。
5.实现信息公开,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建设网络通信设施
本项目将在乡镇内筹资修建高速光纤网络,实现全程覆盖,满足办公、教学、医疗等领域的网络接入需求。
同时,为提升通信服务能力,将配备适当数量的无线热点,满足人们在公共场所高效上网的需求。
2.办公系统建设。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一、引言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企业的管理、生产、营销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针对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背景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项目背景部分,将对项目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企业的信息化目标、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项目的时间和资源限制等。
三、项目目标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项目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本部分将对项目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给出衡量项目目标实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
四、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是对项目工作的界定和划分,确定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在项目范围部分,将详细列出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所需技术设备和软件等。
五、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指对项目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的过程,确定项目的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和资源分配等。
在项目计划部分,将对项目的任务分解、工期安排、关键路径分析等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六、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包括项目组织、沟通和协调、风险管理等方面。
在项目管理部分,将详细介绍项目组织结构、沟通和协调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计划,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七、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有效识别和应对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减少风险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在项目风险管理部分,将详细列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优先级排序,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八、项目验收与总结项目验收是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包括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项目成果的质量和效果等进行评估。
在项目验收与总结部分,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篇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二)主要措施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信息化建设方案8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8篇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到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1、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
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
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
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导语】⽅案是从⽬的、要求、⽅式、⽅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案,欢迎阅读!1.信息化建设⽅案 为进⼀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应⽤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中的作⽤,提⾼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作实施⽅案。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2292名学⽣,107名教职员⼯,现有学⽣⽤电脑66台、办公⽤电脑20台、远程教育地⾯卫星接收1台、7间多媒体教室,构成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学校⼤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定的信息技术能⼒,会熟练应⽤教学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
⼆、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标和发展任务,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平,提⾼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
三、⼯作⽬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年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作⽬标: (⼀)总体⽬标 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
(⼆)具体⽬标 1.进⼀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我校师⽣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具有能够⾼效应⽤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的⾻⼲教师队伍。
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平。
4、建⽴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
信息化建设方案(9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9篇)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一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
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
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
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
信息化建设方案(共10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共10篇)信息化建设方案(一): 英语翻译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等,而且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市场模式、效率模式等不同的战略.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把整段话都翻译一下.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is an important link.SME information strategy must go through four stages :Vis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external conditions,determine suitable information; to consider the overall situation,the demand startups.determine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s; developing implementation plans;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mainten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must b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usinesses to choose market model,efficient mod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trategy【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建设方案(二): 英语翻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本文按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策略分析”的基本思路展开.首先本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接着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信息化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标准化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这一系列的信息化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本文按...信息化建设方案(三): 英语翻译在制造企业实施统一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三个层面的意义:一、信息化和通信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工具,应该跨越技术障碍使其有机融合、集成,为企业所用;二、企业现有的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等弊端,依靠统一通信手段可以有效实现集成,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后续应用扩展提供可能.三、企业的进一步生产经营扩展借助“业务应用系统+统一通信”的模式可以更高效、更节省费用,尤其可以令某些跨地域、跨企业的管理瓶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的技术架构、新的IT 应用模式、新的技术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企业用户,如统一通信、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等等,这些虽然不都是同一概念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但是却都已成为产业的发展趋势热点,这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模式,相信这种影响力在2023会日益显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与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成正比.Should unified communication be applied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t will be meaningful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 both informatio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methods and tools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y should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by overcoming techn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applied in enterprises.Second,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islands" in current applied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through unified communication,which can also handle many historical issue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reby paving the way for the further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nization.Third,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plus unified communication" model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expand their operation and cut cost more effectively. this model is especially helpful in handle such bottlenecks as cross-regions or cross-enterprises management.Currently, new technological fractures, new IT application models and new technological concept such as unified communication, cloudy calc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are impacting enterprises in a unprecedented manner. Although these new technologies don"t belong the same notion of technology, concept or model, 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hot spot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ramatically influencing and changing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model. I believe that this trend will be more highlighted in 2023. For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some extent,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competitivness of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在制造企业实施统一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三个层面的意义:一、信息化和通信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工具,应该跨越技术障碍使其有机融合、集成,为企业所用;二、企业现有的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等弊端,依靠统一通信手段可以有效实现集成,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后续应用扩展提供可能.三、企业的进一步生产经营扩展借助“业务应用系统+统一通信”的模式可以更高效、更节省费用,尤其可以令某些跨地域、跨企业的管理瓶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的技术架构、新的IT 应用模式、新的技术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企业用户,如统一通信、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等等,这些虽然不都是同一概念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但是却都已成为产业的发展趋势热点,这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模式,相信这种影响力在2023会日益显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与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四): 求凌汛的起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重点是措施有起因和危害,而且措施答得好我就给红旗摘要: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23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关键词:黄河凌汛成因防御措施1概况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23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可有效调节下游河道流量,减轻黄河下游凌汛灾害,但河道主槽逐年淤积抬高,“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局部河段仍不断发生凌汛灾害,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凌汛期要密切注视凌情变化,采取一切措施,将凌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2凌汛的成因黄河下游是一个不稳定的封冻河段,据统计,1950-2023年的55年间,山东河段有48年封冻,8年出现较严重凌情.黄河下游凌汛是由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除上游水库下泄流量控制不当、涵闸引水等人为因素外,主要是气温、水温、流量和河道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气温河道冰凌是低气温的产物,气温变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呈西南东北流向,上首位于北纬34度50分,黄河入海口位于北纬38度00分,上下相差3度10分.气温的变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负气温持续时间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负气温持续时间长.沿程纬度不断变化,造成气温“上暖下寒”,上游河段的气温明显高于下游河段气温,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段先封河后解冻的特性.当气温转暖升高时,上段河道先解冻,下段河道还处于固封状态,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卡冰结坝造成凌汛.2.2水温气温对凌汛的影响是通过水温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冬季气温上暖下寒,温差较大,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冰层薄、封冻时间短,下段河道封冻早、开河晚、冰层厚、封冻时间长,在上段冰层解冻开河、冰水齐下时,下段冰层仍较坚固,容易导致冰凌阻塞,严重时形成冰坝,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严重凌洪.2.3流量黄河下游封冻期流量较小,封冻冰盖较低,冰下过流能力小,封冻后,河槽内增加的槽蓄水量大部分积存在宽河道内,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流量增加时,冰下蓄水量自上而下沿程释放,流量逐渐增大,加上下游河道狭窄,因气温差异开河较晚,在上游来水的动力作用下,迫使冰盖上涨,容易形成水鼓冰开的“武开河”,致使水位陡涨,形成冰坝,壅高水位,漫滩偎堤造成严重的凌汛灾害,对黄河下游防凌十分不利.2.4河道形态黄河下游河道上游宽浅散乱,下游狭窄多弯,封河、开河期间极易出现冰凌卡塞,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凌汛灾害.主要表现在:艾山窄河段,该河段有黄河下游河道最窄的艾山卡口,险工与山体对峙,河宽仅275m,河道窄,弯道多,排冰能力小,易卡冰阻水;河道急转弯或连续转弯处,如河段呈“L”形、“S”形,流冰经过这些河段时,主流顶冲凹岸后,急转90度,或连转数弯下泄,很容易在弯道处卡冰壅水,形成冰坝.3凌汛的危害及影响因素3.1凌汛的危害凌汛成因的复杂性和表现的特殊性决定了黄河凌汛的危害性,河道封冻后,阻拦了部分上游来水,使河槽的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位上涨,解冻开河时,部分被拦蓄的水量急剧释放出来,向下游推移,沿途冰水增多,形成凌峰.凌峰自上而下传播时往往是一个递增的过程,凌汛期的水位由于冰凌施加水流的阻力作用,相同流量的水位比无冰期高.凌情严重年份,局部河段水位壅高,造成滩区漫滩,堤防出现坍塌、管涌、渗水等险情,甚至发生决口.凌汛洪水虽不如主汛期洪水量大,但在水流的动力作用下,对河道、堤防工程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3.2凌汛的影响因素3.2.1黄河下游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已连续发生二十多年的暖冬天气,近几年异常天气、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冬季气温可能由暖转冷.3.2.2小浪底水库能有效控制下泄流量,但黄河下游冬季引水量明显增大,且受天气影响引黄流量变幅较大,易引起大河流量骤变.凌汛期既要确保防凌安全,又要保证引黄水量.如遇强冷空气侵袭,引黄渠道极易发生卡冰,甚至发生渠道决口,一旦停止引水,将导致黄河流量陡增,有可能引发“武开河”,甚至出现局部漫滩,发生凌灾.3.2.3黄河下游河道狭窄弯曲,易卡冰壅水的边界条件并未改变,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排洪能力下降,漫滩几率增加,一旦凌水漫滩,不仅滩区群众损失巨大,也将危及堤防安全.3.2.4黄河凌情复杂.黄河凌汛受气温、流量、引水、河道边界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十分复杂.黄河冰凌运动规律尚未完全掌握,凌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不能准确预测.防凌信息化建设仍不能满足黄河防凌的需要.3.2.5防洪工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临黄堤存在不少险点、险段,部分新修工程没有经过洪水考验,险工、控导工程易出现根石走失、坦石下蛰等险情.南、北展宽区,东平湖滞洪区分水分凌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施难度较大.3.2.6防凌抢险难度大.凌汛期间,天寒地冻,取土困难,对防守和抢险十分不利,特别是冰水偎堤后,一旦出现险情,许多抢险方法、抢险措施难以实施,致使险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造成较大灾害.4防凌措施凌汛的防治措施是在认识冰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逐步认识到凌汛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水不是冰.随着防凌工程的不断增加,防凌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得到改进,对保证凌汛安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4.1明确防凌责任坚强有力的领导是确保防凌胜利的首要条件,黄河防凌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防凌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及时抓好检查落实.当发生重大险情、分滞凌洪或实施冰凌爆破时,各级防指视情派工作组赴现场进行指导,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开展工作,从队伍建设、物料储备、工程防护、凌汛观测、迁安救护及凌汛抢险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冰凌测报工作,准确、及时地提供观测数据,搞好防凌准备工作,对确保防凌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4.2加强防凌队伍建设黄河防凌队伍由黄河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群众队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支援黄河防凌部队三部分组成,实行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黄河专业队伍由黄河职工组成,是防凌的技术骨干力量,担负着水情与工情测报、通信联络、冰凌观测、冰凌爆破、工程防守与抢险和群众队伍防凌抢险技术指导等任务.群众防凌队伍是黄河防凌的主力军,主要负责堤线防守、防洪工程查险、抢险、料物运输及滩区、蓄滞洪区群众迁移安置.人民解放军是黄河防凌的突击力量,主要承担重点河段、重大险情抢险,分凌闸闸前围堰、行洪障碍及冰凌爆破、滩区群众紧急迁安救护等任务.凌汛期间,积极组织防凌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搞好防凌人员培训,提高防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进行必要的爆破演练,使防凌队伍真正担负起防凌责任,提高防凌抢险水平,一旦需要,即可投入防凌抢险.4.3加强凌情观测和预报凌情观测是防凌的依据,是防凌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全部冰凌、气象资料,研究冰凌的发展变化.冰情观测主要是观测结冰地点、面积、冰量、淌凌密度、速度,封冻地点、长度、宽度、封冻形式、冰厚以及冰色、冰质变化、冰堆形成的位置等.凌情严重时,适当增加观测点,增加观测次数,及时分析凌情,预测冰凌的发展趋势,及早采取防凌措施.凌情预报可增加防凌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是指挥防凌工作的重要依据,凌汛期间,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加强水文、气象观测,提高凌情预报的准确度,争取防守的主动性.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改善施测设备和技术,加大观测力度,提高预报水平和预报精度,为防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4.4利用水库防凌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再辅以东平湖水库,能够有效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消减凌汛期河道的槽蓄水量,控制开河期凌汛流量,减轻对黄河下游的凌汛威胁.利用水库发电泄流水温,使水库下游一定距离的河段不封冻.4.5分水分凌把受冰凌阻水而壅蓄在河道中的部分水量,通过沿岸涵闸或分水工程,有计划地分泄出去,有效减少河道内的槽蓄水量,消减凌峰流量,避免冰水泛滥成灾.为此,凌汛期间,要搞好涵闸检修及渠道清淤,封冻前泄空渠道,避免渠道存水结冰后,在开河期分水时造成渠道卡凌.涵闸凌汛期引水要统一调度,实行计划引水,保持适宜的河道流量,促使凌情向有利于防凌的方向发展.在下游狭窄河段,为解决凌洪威胁,可利用南、北展宽工程进行分凌,根据临时卡冰情况,一旦需要,开闸分凌,减轻冰凌威胁.4.6破冰防凌破冰对黄河防凌至关重要,在历年的防凌工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根据冰凌的发展情况,在开河期,确需破冰时可采用炸药爆破、打冰、炮击、撒土等方式,其中炸药爆破法是较为有效、实用的破冰方法.其作用是扩大断面、增大排冰能力,疏导冰凌的下泄,减少冰凌堵塞.实施爆破前,需准备一定数量的防凌机械和破冰工具,事先详细勘察封冰河段的河势溜向,根据冰凌预报、河道封冻、断面过流等情况,制定爆破计划.爆破队员要熟悉破冰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宽河道不破、窄河道破”的原则,选好破冰河段,预测可能形成冰凌卡塞、产生冰坝的河段,掌握破冰经验和注意事项,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选择好破冰时机,确保爆破工作的顺利实施.5建议黄河防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冰凌的变化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凌情预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凌汛期黄河流量小,防凌意识差,加之黄河下游河道宽浅、弯曲、游荡多变的特点,一旦出险,取土、抢险困难,防凌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建议,在今后的防凌工作中,加强领导,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和防凌工作制度,强化防凌意识;在防凌实践中,熟练掌握防凌业务知识,逐步认识和掌握凌汛的演变规律,积极研究防凌抢险方法,提高抢险能力;加大投入力度,逐步修订和完善防凌预案,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各相关单位相互配合,提高凌情的预报、测报水平,协调好防凌、发电、灌溉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抢险和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与救灾准备,搞好物资、交通、通信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结合当年凌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防凌措施,齐心协力,确保黄河下游凌汛安全.信息化建设方案(五): 英语翻译信息化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高新技术的发祥地和试验田,校园信息将推动这一潮流的前进,本文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各功能模块方面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一般建设方案,并分析了目前数字化校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一些解决方向,并作了未来校园信息化的展望.The information will be the irresistible tidal current,took thehigh-tech the birthplace and the experimental plot,the campusinformation will impel this tidal current the advance,this article from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he application system various functions module aspect to discuss the digitized campus generalconstruction plan,and has analyzed the question which the present digitization campus also exists,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some solution directions,and have made the future campus informationforecast.信息化建设方案(六): 某居民小区建设信息化小区,共有800户家庭需要安装宽带设备,工程队工作12天后,已经完成了安装的30%,工程队完成全部安装工需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解1:工程队工作12天后,完成了安装的30%,则完成全部安装工需 12/30%=40(天)解2:800户家庭安装宽带,完成了安装的30%,则完成了 800*30%=240(户).那么完成240户需要12天,也即每天完成 240/12=20(户/天)总天数就是 800/20=40(天)信息化建设方案(七):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信息系统概述(1)IS(社会技术观):用以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信息的相互关联的组件的集合(技术观),其作用是支持组织的决策与控制(社会观).(2)IS的结构.a.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b.层次结构:IS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而管理是分层的,所以IS也是分层的.纵向相应分为战略计划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横向按职能分为研发子系统、生产与制造子系统、销售与市场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等.c.功能结构:技术角度看,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业务角度看,行政子系统、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d.软件结构: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软件处于最低层,数据库管理系统处于第二层,应用程序处于最上层.d.硬件结构: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布式.(3)IS工程: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2 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开发简单一句话就是为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最终成果就是系统说明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目标系统的目标具体化为用户需求,再将用户需求转换为系统的逻辑模型.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特征是“分解”和“抽象”:自顶向下的过程称为分解,自底向上的过程成为抽象.结构化分析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是数据流程图,因此,在运用结构化分析时,系统分析阶段最主要最难的任务是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3 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简单一句话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最终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系统分析得到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其内容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总体设计包括总体布局设计(包括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系统资源配置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结构图);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先数据库管理系统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库设计.4 信息系统实施简单一句话就是将系统设计给出的解决方案实现出来.这一阶段组织管理工作很重要也很繁重.主要任务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编制、人员培训和数据准备.信息化建设方案(八): 我国的十二五计划有哪些重大工程项目为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建议的编制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23-2023年)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部成立了由办公厅、规划司、通信发展司、电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信息化推进司、信息安全协调司等组成的国家“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建议编制工作组,负责组织编写我部相关的国家“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建议.目前,项目建议编制工作组已制定了项目建议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议编制的工作内容及分工,提出了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并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推进项目建议编制工作.在各司局的共同努力和有关支撑单位的配合下,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方案(九): 有谁知道销售方案建议书中;包含哪些内容希望尽量简单化.1.概述-感谢及表信心2.项目背景-本项目的来源情况3.用户需求分析信息化情况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企业背景和文化、面临的业务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4.总体方案设计系统建设目标网格框构图平台功能设计及如何解决5.方案报价6.项目实施计划7.培训和服务【摘自百度文库】看了好久才分析出来,加精吧信息化建设方案(十): (26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篇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20__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在我校"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现状分析1、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移动电教车9部,信息技术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
学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各教室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
3、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组织建设成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工作职责,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
四、制度保障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等。
2、建立健全《学校门户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办公室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资源制作及存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等。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校园网络安全制度》。
五、建设内容1、20__-20__年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计划①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平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
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鼓励教师开展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业评价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升级改造。
(三)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简况、机构职责等概况。
(四)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包括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五)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周期。
(六)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七)总投资及来源。
(八)经济及社会效益。
二、现状、必要性和需求分析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各主要业务信息化情况。
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包括硬件品种数量、系统软件清单、应用系统列表、数据库列表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说明必要性、紧迫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国内外或相关省市发展概况、水平、发展趋势等。
2、建设依据,提供和说明领导批示、文件要求、纪要规定等情况。
(三)需求分析。
1、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的涉及范围和规模,项目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等。
2、阐述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任务、达到的效果等。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2、项目建设思路。
确定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建设思路。
3、系统建设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
明确本项目建设目标及与全区信息化总体规划以及本单位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关系。
(二)项目建设主要任务。
1、项目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2、项目本期的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四、项目本期的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
(一)在“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开放性、兼容性、整体性、共享性、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十四个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二)整个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1、说明已有的信息化状况,已有软、硬件系统及网络结构示意图(简图),涉及配置、规模、应用情况和效果等方面。
2、说明本期项目总体架构及软、硬件系统,涉及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建设规模等情况,列明总体架构、网络拓扑图、系统软硬件配置等。
3、说明本期项目的组成与功能设计,采用图文描述,力求直观,涉及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实现功能、安全体系、软硬件选型等情况。
4、项目进度情况,建设方案计划安排。
(三)系统建设遵循的依据和参考规范。
要说明遵循了标准规范的哪些条款,做符合性说明。
五、项目建设总体框架设计
说明项目在本单位或行业信息化总体框架中的作用与地位,并进行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六、项目本期的应用系统设计
应用系统设计是项目整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业务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应用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子系统划分,与本单位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设计等。
(二)业务应用系统与本单位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之间
的业务整合设计,体现“一站式”服务的整合设计要点。
(三)其它应用系统设计,如数字证书应用系统、智能卡应用、电子邮箱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公共服务与呼叫中心等,要考虑利用全区统一的平台资源。
七、项目本期的信息数据设计
(一)数据系统设计,包括信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的数据库(表)和数据流程的设计,以及数据分布策略等。
(二)本部门内数据一致性设计,信息交换与共享设计。
(三)外部数据交换和共享设计,包括业务系统需要我区相关部门的哪些信息资源,业务系统建设可提供给其它单位的信息资源等,可与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进行交换、共享的信息内容。
(四)参照或拟制定的基础数据标准、共享和交换数据标准。
八、项目本期的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设计
(一)计算机主机系统设计,包括各类服务器选型、配置依据和主要技术指标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二)系统软件平台设计,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中间件产品以及其它应用支撑软件的选型、配置依据。
(三)网络系统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需求与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型配
置等要考虑利用全区统一的网络资源。
九、项目本期的安全保密设计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安全设备选型与配置。
(二)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设计,安全产品选型与配置。
(三)基于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的可信平台安全设计。
(四)对业务与数据灾难备份恢复的设计。
(五)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
十、项目本期的基础配套工程设计
(一)机房建设及装修设计。
(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三)配电系统及UPS设计。
(四)通信系统设计。
(五)空调、新风系统设计。
(六)接地系统设计。
(七)消防安全设计。
十一、项目本期的投资概算
(一)投资概算的有关说明。
(二)总投资概算,包括项目投资概算汇总表。
(三)机房建设费用清单。
(四)计算机及网络、安全设备资金概算。
(五)系统软件与应用系统开发资金概算。
(六)项目管理与培训资金概算。
(七)项目建成后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
(八)系统运行维护资金概算。
(九)资金来源与落实。
十二、项目本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
(一)项目建设管理组织机构。
包括项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议,以及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等。
(二)项目关联的业务主体。
(三)项目运行维护机构。
(四)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五)项目建设的实施策略,包括项目总体和各子系统实施工作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三、项目本期的建设进度
(一)项目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计划一览表。
(三)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十四、项目本期的培训计划
(一)业务人员培训计划。
(二)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十五、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的社会效益。
包括项目对加强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效果分析。
(二)项目的经济效益。
包括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