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几何光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 知识大全十七 几何光学

高考物理 知识大全十七 几何光学

十七、几何光学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 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光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对称)光的折射定律(ri n sin sin ) 光从一种介质 光的折射 棱镜(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进入另一种介质 色散(白光色散后七种单色光)定义及条件(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全反射 临界角(C =arcsin n1) 全反射棱镜(光线可以改变900、1800)1、光的直线传播⑴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发光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如电能、化学能、原子核能等)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⑵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时,用来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直线称光线。

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而是对实际存在的一束很窄光束的几何抽象。

光束:是一束光,具有能量。

有三种光束,即会聚光束,平行光束和发散光束。

⑶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日食、月食等都是直线传播的例证。

⑷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 /s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概念⑸影: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后面所形成的暗区称为影。

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内只能看到部分光源发出的光。

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能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本影;若不是点光源,则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同时形成本影和半影。

影的大小决定于点光源、物体和光屏的相对位置。

如图A 所示,在光屏AB 上,BC 部分所有光线都照射不到叫做本影,在AB 、CD 区域部分光线照射不到叫做半影。

A B如图B 所示,地球表面上月球的本影区域可以看到日全食,在地球上月球的半影区域,可以看到日偏食。

如图C 所示,如地球与月亮距离足够远,在A 区可看到日环食.C例题: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几何光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几何光学

word几 何 光 学§1.1 几何光学基础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独立传播:几束光在交错时互不妨碍,仍按原来各自的方向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入射角1i 与折射角2i 满足2211sin sin i n i n =;④当光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中传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 时,将发生全面反射现象〔折射率为1n 的光密介质对折射率为2n 的光疏介质的临界角12sin n n C =〕。

§1.2 光的反射、组合平面镜成像:1.组合平面镜 由两个以上的平面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叫做组合平面镜,射向组合平面镜的光线往往要在平面镜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因而会出现生成复像的现象。

先看一种较简单的现象,两面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交于O 点〕镜间放一点光源S 〔图1-2-1〕,S 发出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形成了1S 、2S 、3S 三个虚像。

用几何的方法不难证明:这三个虚像都位于以O 为圆心、OS 为半径的圆上,而且S 和1S 、S 和2S 、1S 和3S 、2S 和3S 之间都以平面镜〔或它们的延长线〕保持着 对称关系。

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容易地确定较复杂的情况中复像的个数和位置。

两面平面镜AO 和BO 成60º角放置〔图1-2-2〕,用上述规律,很容易确定像的位置:①以O 为圆心、OS 为半径作圆;②过S 做AO 和BO 的垂线与圆交于1S 和2S ;③过1S 和2S 作BO 和AO 的垂线与圆交于3S 和4S ;④过3S 和4S 作AO 和BO 的垂线与圆交于5S ,51~S S 便是SS S 2图1-2-1S 3图1-2-2在两平面镜中的5个像。

双镜面反射。

如图1-2-3,两镜面间夹角a =15º,OA =10cm ,A 点发出的垂直于2L 的光线射向1L 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直到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那么从A 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如图1-2-4所示,光线经1L 第一次反射的反射线为BC ,根据平面反射的对称性,BC C B =',且∠a C BO ='。

高二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

高二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

高二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
高二物理中的几何光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这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的基础。

2.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是研究平面镜、球面镜等反射光学元件的基础。

3. **光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即折射率),描述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

4. **全反射现象及条件**: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

5. **透镜成像原理**:主要分为薄透镜成像公式和透镜成像的性质分析,包括凸透镜(会聚透镜)和凹透镜(发散透镜)的成像特点,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6.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其放大率的计算。

7. **光路可逆原理**:在相同的光学系统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如果光线从A 点经过光学系统到达B点,那么反过来,光线也可以从B点通过相同的光学系统到达A点。

以上就是高二物理几何光学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时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理解和应用。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知识点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知识点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学科。

几何光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直线性质和光的反射、折射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几何光学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光的传播直线性质: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定律,即光在一种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称为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2.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光滑表面上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球面镜和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对于球面镜,成像公式为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对于薄透镜,成像公式为1/f=1/v-1/u。

5.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距离为f的位置,像无论在哪里都在凸透镜的反面,正立,放大,属于放大系统。

凹透镜成像规律是物体距离凹透镜越远,像越近,倒立,缩小,属于缩小系统。

6.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干涉分为相干光的干涉和非相干光的干涉,其中相干光干涉又分为同一光源光的干涉和不同光源光的干涉。

7.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杨振宁做的关于光的干涉实验,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8.杨氏实验的解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解释是光波从两个缝中通过后分别传播到屏幕上的不同位置,根据光的相位差和干涉条件,形成干涉条纹。

9.光的衍射现象: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根据衍射的级数,分为一级衍射、二级衍射、多级衍射。

10.衍射光栅:是利用衍射现象进行光学分析和测量的重要工具。

光栅是一种周期性结构,通过多级衍射产生许多衍射光束,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11.真实像和虚像:根据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成像可以分为真实像和虚像。

高三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而几何光学是光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线的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几何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光的传播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几何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光的成像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几何光学的知识点。

1.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界面反射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入射界面的法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

这一定律在光的传播和反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续的光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界面折射的现象。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n1sinθ1=n2sinθ2表示,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这一定律用于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和角度变化。

3. 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将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全反射是光折射定律的特殊情况,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角大于90°,光无法穿过界面,而是完全反射回原介质。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通过光学器件(如镜子、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物体的背面或同侧形成像。

其中,平面镜成像和透镜成像是高三物理几何光学中的重点内容。

5.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其反射面为平面。

根据平面镜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线与镜面的交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镜面上对称。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而且物体和像的位置互为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几何光学知识点高二公式

几何光学知识点高二公式

几何光学知识点高二公式:几何光学是研究光线在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和现象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几何光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其中有许多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公式。

下面将介绍几个高二几何光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应的公式。

一、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行为规律。

它由斯涅尔定律给出,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二、薄透镜公式薄透镜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发散的光学元件。

在薄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薄透镜公式来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公式如下:1/f = 1/v - 1/u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的位置,u表示物体的位置。

该公式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f = (v * u) / (v + u)三、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球面反射镜是一种由曲面构成的镜子,其成像原理可以用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来描述,公式如下:1/f = 1/v + 1/u其中f表示反射镜的焦距,v表示像的位置,u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光的全反射条件全反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全反射的条件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sinθc = n₂/n₁其中θc表示临界角,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五、倍率公式倍率是指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放大物体的能力。

在几何光学中,倍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倍率 = 视角放大率 * 纵向放大率其中视角放大率表示透镜或物镜的放大能力,纵向放大率表示目镜的放大能力。

总结:几何光学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了折射定律、薄透镜公式、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光的全反射条件和倍率公式等知识点和公式。

通过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规律,揭示光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几何光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光学成像、光学仪器设计等。

版高中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版高中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版高中物理几何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物理的几何光学主要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成像三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完整归纳总结的1200字以上的版本。

一、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形成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的特点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反射后保持平行。

3.图像特点:镜面反射的图像特点是:与物体呈对称,与物体等大,正立,视距相等。

二、平面镜1.焦距和焦点:平面镜的焦点是与镜中心呈等角的光线经过反射后所交于的点,与镜面的交点为焦点,并且焦点在镜面两侧等距离的位置上。

与该平面镜的焦点相应的距离叫做平面镜的焦距。

2.成像性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呈现真实、位置对称、正立、视距等大的图像,左右位置颠倒。

三、球面镜1.球面镜的分类: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2.光的折射定律:光线由空气射向球面镜,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由大到小的折射角,则光线会聚于球面镜的焦点,形成实像;由小到大的折射角,则光线会发散,无法交于焦点,形成虚像。

3.凸面镜成像:凸面镜会使光线会聚,形成实像。

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4.凹面镜成像:凹面镜会使光线发散,无法交于焦点,形成虚像。

凹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虚像。

四、薄透镜1.薄透镜的种类:薄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2.透镜成像: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图像叫做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当物体在光轴上方,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在光轴下方,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凹透镜成像的特点与凸透镜相反。

3.焦距和焦点:薄透镜的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所交于的点,焦点的位置与透镜的光心及两个球面半径有关。

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原理:光的色散是光通过多个介质界面时,不同频率的光分散出不同的方向。

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引起的。

高中物理光学基础内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基础内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基础内容总结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干涉、折射、反射、色散等现象。

它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光学基础内容进行总结,包括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光的色散。

一、光的性质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光的粒子性表现为光的能量以量子形式在空间中传播,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光电效应等现象。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线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

2. 光的弯折现象:光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出射角和两种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与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光线按照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反射。

三、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主要分为波前干涉和光程差干涉两种形式。

1. 波前干涉:波前干涉是指光线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点形成的干涉,如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单缝干涉。

2. 光程差干涉:光程差干涉是指光线在相遇处产生的光程差引起的干涉,如牛顿环和薄膜干涉。

四、光的折射和反射1.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出射角和两种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n1sinθ1=n2sinθ2的关系。

2. 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五、光的色散色散是指光在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偏折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色散棱镜和彩虹等。

综上所述,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和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光的性质涵盖波动性和粒子性,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弯折和反射等现象,光的干涉可以分为波前干涉和光程差干涉,光的折射和反射遵循相应的定律,光的色散则是不同波长光线在介质中的偏折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几何光学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几何光学部分,由于删去了“透镜成像”,因此整体要求有所降低,复习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等知识。

在复习中,注意以作图训练为主线,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作图的依据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三条基本定律。

重点画好日食、月食、平面镜的反射和成像、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在成像问题中要注意目域和视场,即眼睛在哪个范围和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

注意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应用,注意运用光路可逆原理分析有关光学问题。

总之,要注意《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要求,把握好复习的标度和范围。

近年高考试题多是从分析、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光线的传播方向,观察像或物的范围等方面,通过作光路图、计算等方式来考查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当然也可能有综合应用题出现。

『夯实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光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2、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

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媒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做媒质,也称介质。

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依靠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来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

否则,可能发生偏折。

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将可能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②证据:影、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

③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的形成:(1)定义: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影区是发自光源并与被照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

(2)分类:本影与半影。

①本影:光源上所有发光点都照不到的区域。

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

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

②半影: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能照到,而另一部分发光点照不到的区域成为半明半暗的半影。

本影与半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①日食:如图所示。

a。

在月球的本影区①里,可看到日全食(完全看不到太阳);b。

在月球的半影区②里,可看到日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太阳);c。

在月球的半影区③里,可看到日环食(只能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

②月食:A 、当月球处于②③里时,看不月食;B 、当月球一部分处于①里时,可看到月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月亮);C 、当月球全部处于①里时,可看到月全食(完全看不到月亮)。

二.光速1、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C =3.0×108m/s 。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C =3.0×108m/s 。

(3)光在其他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 ,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 )和极低的温度(10-9K )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 ,甚至停止运动。

2、光年:(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 = 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1)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个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光学特点: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性质。

①入射光束是平行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 ②入射光束是会聚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会聚光束; ③入射光束是发散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发散光束。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在平面镜的后面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即: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

3.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4.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 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 5.利用边缘光线作图确定范围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折射率(绝对折射率n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的正弦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即。

21sin sin θθ=n(4)折射率与光速、波长的关系21sin 1sin sin C v c n ='===λλθθ,式中c 、λ0是光在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υ、λ是光在介质中的光速和波长。

如图所示,介质Ⅰ和介质Ⅱ的折射率分别为n 1、n 2,光速分别为υ1、υ2,波长分别为λ1、λ2,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为:法线θ1θ2n 1n 2v 1v 2λ1λ2介质2介质121211221sin sin λλυυθθ===n n ,2211sin sin θθn n =,2211υυn n =,2211λλn n =。

(5) 各种色光性质比较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n 最小,频率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传播速度ν最大,波长λ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以上各种色光的性质比较在定性分析时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记。

(6)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小,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

①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如酒精相对于水来说是光密介质,酒精相对于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

②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平行玻璃砖的光控规律①不改变入射光的性质和方向,只使光线向偏折方向平行侧移,且入射角(i )、玻璃砖厚度(d)和折射率(n )越大,侧移(h )越大。

②平行光照射到平行玻璃砖上,入射光的宽度等于出射光的宽度,而玻璃砖中折射光的宽度随入射角增加而增大。

(9)应用近似法求解视深①这里近似视深度,指的是垂直介质观察时的视角深度。

②视深公式: 一般瞳孔的线度d=2-3毫米,因此i 和r 都非常小,则ha i i =≈tan sin 0tan sin h a r r =≈ n ri=sin sin n h h 0=视高公式如果从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高为h 0的物点0tan sin h a i i =≈ h ar r =≈tan sinn ri=sin sin 0nh h =五.全反射、棱镜、光的色散 1.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某一角度C (临界角)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叫全反射。

(2)临界角C折射角等90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当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临界角C 满足:nC 1sin =;当光从一种介质n 1射向另一种介质n 2时n 1>n 2, 12sin n n C =(3)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4)常见的全反射现象①光纤通讯,光学纤维内窥镜;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题型解析』类型题: 光学与运动相结合的问题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1)设 t =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 ①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M ,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

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有h 1=OM OM -OS②解①②式得hvOM =t h-l③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 =OM -OS ④ 由①③④式得lv SM =t h-l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vk=h-l易错点击:本题如果不正确画出光路图,而是根据想象来考虑,可能得出人头顶的影子做变速运动的错误结论,所以解析题目时,要先画出光路图,然后再结合几何知识解析问题【例题】 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 A )A .匀速直线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C .变加速直线运动D .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t υ,竖直位移是221gt h =,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1)物或平面镜移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①当物或平面镜平动时:若镜不动,物体速度为υ且垂直镜面移动,则像速为υ且垂直镜面与物运动方向相反。

若镜动而物不动,当镜速为υ时,像对物速度为2υ,且方向与镜运动方向相同。

②当平面镜绕镜上某点转过一个微小角度θ时,法线也随之转过θ角,反射光线则偏转2θ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