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罗非品种分类

罗非品种分类罗非鱼(又称非洲鲤鱼)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鱼类,因其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而被广泛养殖。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罗非鱼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品种。
首先,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将罗非鱼分为三个主要品种:红色罗非鱼、金色罗非鱼和白色罗非鱼。
红色罗非鱼是最为常见的品种,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它的身体呈红色或橙红色,鳞片有闪亮的金属光泽。
这种品种的罗非鱼通常生长较快,肉质鲜美,适合作为养殖和观赏鱼。
金色罗非鱼是另一种常见的品种,身体呈金黄色或浅橙色,有时还带有一些红色斑点。
金色罗非鱼在养殖中也非常受欢迎,因其优美的体态和鲜艳的颜色而备受喜爱。
白色罗非鱼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品种,它的身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没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花纹。
白色罗非鱼在养殖中较少见,但在观赏鱼市场上非常受到一些爱好者的青睐。
此外,根据身体大小和形态的不同,罗非鱼还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亚种或变种。
例如,大型罗非鱼一般是指那些体型较大的个体,体长通常超过30厘米。
小型罗非鱼则是指那些体型较小的个体,体长在10至20厘米之间。
此外,根据耳石的不同形态来划分,罗非鱼还可以分为耳石型和非耳石型两个亚种。
耳石是鱼类内耳的一部分,它的形态特征可以用来区分罗非鱼的不同亚种。
耳石型罗非鱼的耳石较大,近似三角形,非耳石型罗非鱼的耳石则较小,近似圆形或半圆形。
罗非鱼还可以根据其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根据遗传学研究,科学家们将罗非鱼分为西非亚种(Tilapia zillii)和尼罗河亚种(Tilapia nilotica)。
西非亚种通常生活在非洲西部国家的水域中,而尼罗河亚种则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综上所述,罗非鱼是一种非常多样化的鱼类,根据颜色、体型、耳石形态和亲缘关系等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品种和亚种。
不同品种的罗非鱼在养殖和观赏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罗非鱼生活在哪里

罗非鱼生活在哪里
罗非鱼,又称非洲罗非鱼,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淡水湖泊和河流中的鱼类。
它们通常生活在清澈的水域中,喜欢栖息在水草丛中或者岩石的缝隙中。
罗非鱼是一种热带鱼类,对水温要求较高,因此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非洲大陆上,有许多适合罗非鱼生活的水域。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是罗非鱼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湖水清澈,水草丰茂,为罗非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此外,非洲的其他淡水湖泊和河流,如尼罗河、刚果河等也是罗非鱼的栖息地。
除了自然水域,人工养殖场也是罗非鱼的常见生活地点。
在非洲各地,人们利用水产养殖技术,大规模地养殖罗非鱼,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养殖场通常会模拟自然水域的环境,确保罗非鱼能够健康地生长和繁殖。
总的来说,罗非鱼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清澈的水质和适宜的水温。
无论是自然水域还是人工养殖场,都为罗非鱼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环境,使它们能够在非洲大陆上茁壮成长。
奥尼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奥尼罗非鱼介绍及图片奥尼罗非鱼产地及产期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
奥尼罗非鱼生活习性生存PH值范围5—10,**适范围pH7—8.5。
亚广盐性,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半咸水中,盐度8‰以下生长良好。
适温范围广,短时间可耐**水温为4℃,**水温为42℃,**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会冻死。
耐低氧,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
食性杂。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著。
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
奥尼罗非鱼饲养要点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个体生长速度、群体产量、起捕率等生物指标均高于父母本,是一个优质高产的好品种。
一般4个多月养成一批,一年可养两批,亩产稳达两吨。
其技术要点: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好,面积4-8亩,水深1.5-2.5米,保水性能好,塘底平坦,淤泥15-20厘米,有增氧设备。
2、清塘消毒春末气温逐渐回暖时,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塘泼洒,或按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塘泼洒。
在消毒后第二天回注塘水1/2,并施放有机肥(畜禽肥)150公斤或绿肥250公斤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
3、鱼种放养池塘消毒后7-10天进行“试水”放鱼。
方法是:用笼子装10多尾鱼种置于塘中24小时,如无异常,且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便可放养体肤完好、规格整齐的鱼种。
放养的规格及密度是:奥尼罗非鱼50克/尾左右,放2000-2500尾/亩;鳙鱼100克/尾,放70尾/亩,草鱼150克/尾,放30尾/亩;鲫鱼10-20克/尾,放200尾/亩;土鲶鱼10-15克/尾,放10尾/亩。
鱼种放养前要经过3%的盐水浸浴5-10分钟。
4、施肥与投喂在饲养的过程中,视塘水的肥瘦情况,一般每周追施尿素2-3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亩,以保持塘水的肥度。
罗非鱼的养殖种类

罗非鱼的养殖种类
目前世界上养殖的罗非鱼有15种之多,我国养殖的主要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等种类。
1.莫桑比克罗非鱼:最大体重可达600-700克,商品规格要求100-250克,它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的个体小,生长也较慢。
在非生殖季节体色呈深灰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着鱼体长大,纵纹带逐渐变得不明显;在繁殖期,雄鱼体呈黑绿色,背鳍、臀鳍和尾鳍边缘有明显的红色,雌鱼体呈灰黄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鱼体长大逐渐不明显。
2.尼罗罗非鱼:它比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体重可达5.5千克,生长快,放养12厘米大的鱼种,饲养一周年可达700克。
体呈黄棕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0条黑色纵纹带,背鳍的边缘为黑色,雄鱼的臀鳍和尾鳍的边缘终生有明显的微红色,尾鳍上终生有8-10条垂直的黑色条纹。
3.福寿鱼是雌尼罗罗非鱼和雄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产生的后代。
形态上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体色一般呈黑绿色,孵化后100-150天成熟开始繁殖,以浮游植物和小的碎屑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生产性能好,体重可超过母本1倍,比父本大20%,大的个体能长到1-2千克,在300克以内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故在150-200克就可陆续起捕上市。
- 1 -。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贪食, 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 不耐低高温:适宜温度28℃~32℃,但20℃以上均可 繁殖。 适应能力强:属广盐性鱼类,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 存。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怀卵量高,具有口腔孵育幼 鱼的特点,繁殖条件要求不高,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成熟雄鱼具有 “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 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度时4~5天 即可孵出幼鱼。幼鱼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并且仔鱼在不具备独 立能力的时候,罗非鱼具有保护仔鱼的特点。
虽然罗非鱼在某些地区不 能自然越冬,但若有一定 规模的群体流入到野外局 部水体,就能迅速扩张, 并且由于罗非鱼幼鱼具有 很强的捕食性和攻击性, 排挤相似生态位的本地鱼 类,从而在短时间内便可 使该水体本地鱼种数量锐 减甚至消失,使其种群难 以自然恢复。
罗非鱼类个体均较小,体重大多不足100g。调查结果表明,罗非鱼类 成为九龙江华安段鱼类的主要类群,而且以个体最小的齐氏罗非鱼为 主。调查水域的罗非鱼类个体小,经济价值不大。漠阳江的罗非鱼所 占比例更高,渔获物以低值的小型罗非鱼为主。
罗非鱼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最早于1946年由新 加坡引进台湾省。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因原产 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称做“非洲鲫鱼”。 最初仅在湖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两种。 但目前由尼罗罗非鱼(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 强)、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等多 种杂交后代。
成功入侵的外来生物一般具有以下 1 种或几种特 征: 较宽的生态幅,对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能 利用别的生物不能利用的资源; 体形较小,生命周 期短,繁殖速度快,种群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繁殖和 扩散;食性杂,很强的可塑性,面对新的环境条件, 能够通过调整表型或生理特性,在较短时间内适应 环境。
罗非鱼

营养评价
对养殖和繁育体系较为完善的品种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等5种罗 非鱼进行营养评价。
5种罗非鱼肌肉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总量约为14.41%-17.07%。含量最高的均为谷氨酸,最低是 色氨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是50.45%-51.57%,风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是36.03%-37.06%。罗 非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且含量丰富,属于优质蛋白。
有些种类的罗非鱼会有口孵的行为,即雌鱼将受精卵含在口中,直到孵化为幼鱼,这种护幼行为对其繁殖十 分有利。部分种类的罗非鱼在繁殖前,雄鱼会挖掘底土筑成盆状的巢,具有强烈的领域性,雌鱼将卵产于巢中, 待孵化后再由雌鱼将幼鱼含在口中保护。
品种
我国引进的种类有个体较小的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居中的奥利亚罗非鱼以及个体较大的尼罗罗非鱼(为联 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生产上采用福寿鱼、尼奥鱼及其他全雄非鲫。
罗非鱼
丽鱼科罗非鱼属动物
01 形态特征
03 品种 05 营养评价
目录
02 生活习性 04 养殖技术 06 食用指南
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罗非鱼属包括亚种共有100多种。罗非鱼具有生成快、产量高、食性 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等特点。
罗非鱼(非洲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 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高。罗非鱼因以上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素有“白肉三文鱼”、 “21世纪之鱼”之称,近年已成为养殖、加工、出口的热点之一。
罗非鱼图片合集(12张)一般采取单养和混养两种形式。单养罗非鱼,在水深1米的池塘内,每亩放3厘米规格 鱼种3000-5000尾,产量可达300-400公斤。混养又可分为以罗非鱼为主体鱼和以家鱼为主再搭养罗非鱼两种形式。 以罗非鱼为主的成鱼池内放养3-5厘米罗非鱼种2500尾,养成规格可达180-200克/尾。以家鱼为主的池塘内搭养 罗非鱼可增产10%-20%。罗非鱼成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因此无论单养或以家鱼为主的混养,水质均 应肥沃。通过施肥方法培育水质,使水体内有丰富的生物饵料。一般每周每亩施粪肥100-150公斤或施绿肥200300公斤。在饲养期间,采取定期注水或换水的方法,促使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水体保持充足的浴氧,有 利于罗非鱼生长摄食。
罗非鱼之--福寿鱼

福寿鱼的特点及概况福福寿鱼,学名Tilapia nilotica♂×T. mossambica♀,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罗非鱼,英文名Nile mouthbreeder、Tilapia,日文名テイラピア、チカダイ、イズミダイ。
它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
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
福寿鱼属广盐性鱼类,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罗非鱼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简介名字:福寿鱼(罗非鱼)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海咸淡水水域繁殖方式:卵生。
气候带:热带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
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罗非鱼指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Tilapia)的鱼类。
该属计有100个品种以上。
福寿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适应性强,为广盐性热带鱼类,,远在4000年前就开始被养殖。
现在,已被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养殖,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已被养殖的约15种。
由于它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产量高、杂食性、病害少,以及适合淡水和海水养殖等许多优点。
因此,被誉为人类动物蛋白质重要来源的“奇迹鱼”。
改良品种吴郭鱼,体长可达57公分,一般在15~30公分,繁殖期3月至11月。
形态特征:福寿鱼体福寿鱼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鳃盖后方至尾柄有8-9条黄褐色垂直条纹,尾鳍有8条能上能下棕色垂直条纹。
背鳍和臀鳍有相当于瞳孔大小的黄绿斑点。
体被圆鳞,体色易随栖息环境而变化。
繁殖期雄鱼下颌,胸鳍为淡红色,尾鳍的边缘也呈红色。
背鳍硬棘15-17,软条10-12;腹鳍硬棘1,软条5;臀鳍硬棘3,软条10;胸鳍软条13;各鳍之硬棘均很尖锐。
罗非鱼养殖主要种类(附图)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张海明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鱼类,约有近百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目前国内外主要养殖或利用的只有10余种,在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1.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到纳塔尔等地。
1956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又称越南鱼,为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虽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强,但其个体小、卖价低及抗寒能力差,已无人养殖,仅用于杂交制种。
2.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图2):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苏丹引进。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厚、肥满度较高、肉味鲜美、商品卖相好及食性杂、耗饲料低、疾病少等一系列优点,尼罗罗非鱼曾是奥尼罗非鱼推广前的主养品种,在我国南方各省普遍饲养,深受群众喜爱,在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抗寒能力不强。
1994年,从国际水生生物管理中心(ICLARM)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图3),是由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四个非洲尼罗罗非鱼品系和以色列、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四个亚洲尼罗罗非鱼品系,経综合和逐代选育获得,因此是尼罗罗非鱼品系。
现在中国的吉富罗非鱼有“吉富”、“新吉富”、“吉诺玛”等。
由于吉富罗非鱼抢食力强,生长快,比尼罗罗非鱼快25-30%,比奥尼鱼快20%以上,当年苗当年可长到800g以上,使它在近10年内成为中国罗非鱼养殖的首选。
但吉富鱼的抗病力差(养殖成活奥尼鱼相比率低20%),运输中易受伤,雄性率低(50%),耐低氧力差及抗逆(抗寒、抗病)性不好,将会限制其日后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2尼罗罗非鱼3吉富罗非鱼3.奥利亚罗非鱼 (O .aureus )(图4):亦叫蓝罗非鱼,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
1981年、1983年相间从我国台湾和美国引进。
除生长速度稍低于尼罗罗非鱼外,其形态、习性等与尼罗罗非鱼颇为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一、外貌特征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
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
罗非鱼养殖现在已经发展到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我国养殖的罗非鱼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色罗非鱼4种。
二、生活习性
1、适应性强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2、食性杂
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
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3、耐低氧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
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
生长不受影响。
4、不耐低高温
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
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
罗非鱼**临界温度约40~41℃,**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5、繁殖能力强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
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
三、营养价值
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12毫克。
1、罗非鱼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必需氨基酸组成平衡且含量丰富,属于优质高蛋白产品。
鱼蛋白与肉类蛋白相比更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摄取的营养会被毫无浪费地充分利用。
2、罗非鱼视黄醇含量高,视黄醇有助于防治夜盲症、视力减退,有助于治疗多种眼疾,维护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龈的健康,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
3、罗非鱼牛磺酸含量高达210-220毫克/100克,牛磺酸可与EPA 和DHA媲美,能够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调节血压,强化肝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视网膜发育,帮助视力恢复。
而畜肉中牛磺酸的含量很低,如牛肉中含量仅为32毫克/100克,鸡肉中一点都没有。
4、罗非鱼不饱和脂肪含量丰富罗非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54%~58%,且还含有一定量的DHA和EPA。
大量研究表明,DHA、EPA有助于人类大脑和视力发育,有助于维护人类健康并预防心脏病、
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炎、中风、皮肤病等多种疾病。
5、罗非鱼硒含量丰富,硒是心脏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效果是维生素E的50-100倍,具有较强的抗衰老和抗
癌作用。
6、罗非鱼还含有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烟酸与矿物质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等,是维护正常的生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