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研究
体能 训练法

体能训练法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周子翔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及健康素质,以提高运动员机体对练习负荷和比赛负荷适应能力的训练过程。
身体训练一般分为三类:1.一般性:是指在运动训练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以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改善身体形态。
其目的在于协调发展对提高专项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各种运动素质。
2.专项性:是指采用与运动技术结构本质相似的,与提高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专项运动素质。
特点是突出发展在比赛中承受主要负荷的肌肉或内脏器官;身体练习与比赛活动相适应;练习的持续时间与专项比赛时间相适应。
3.辅助性:指在运动训练中采用具体将一般身体素质转移到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以便使身体素质逐渐专项化。
特征是提高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体能力,改进神经肌肉和协调性,提高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能力和提高机体在负荷后有效恢复的能力。
身体训练的分类:根据力学特征,可把身体训练分为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
根据动作结构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混合性练习。
根据运动素质特征,可分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练习。
根据负荷强度可分为极限强度,次极限强度,大中小强度练习。
运动素质的分类:基本运动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复合运动素质:灵敏弹跳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构思及具体操作中,应以机体机能训练为基础,以运动素质训练为核心,以形态和健康训练为辅助,四方面紧密练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应正确处理体能训练结构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体能训练的作用:良好的体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是战术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需要。
有助于培养心理品质和稳定比赛心理。
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的特点:体能训练与专项紧密结合身体训练的比例合理训练手段针对性强训练组织技巧化训练过程可控性强重视营养和恢复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游泳专项体能提升方案

一、引言游泳是一项对身体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要想在游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游泳技术,还需要具备强大的体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游泳专项体能提升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游泳专项体能训练进行详细阐述。
二、训练目标1. 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2. 优化游泳技术,提高游泳效率;3. 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
三、训练内容1. 力量训练(1)上肢力量训练:哑铃卧推、俯卧撑、引体向上等;(2)下肢力量训练:深蹲、硬拉、跳箱等;(3)核心力量训练: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俄罗斯转体等。
2. 耐力训练(1)有氧运动:慢跑、自行车、游泳等;(2)间歇性训练:短距离冲刺、长距离慢游等。
3. 协调性训练(1)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平衡木训练等;(2)灵敏性训练:障碍跑、蛇形跑等。
4. 柔韧性训练(1)静态拉伸:股四头肌、小腿肌、肩关节等;(2)动态拉伸:高抬腿、摆腿、压腿等。
5. 技术训练(1)专项划水训练:自由泳、蛙泳、蝶泳等;(2)转身、出发技术训练;(3)呼吸节奏训练。
四、训练安排1. 训练周期:每周训练5-6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小时;2. 训练强度: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3. 训练计划:(1)周一:力量训练(上肢、下肢、核心);(2)周二:耐力训练(有氧、间歇);(3)周三:协调性训练;(4)周四:柔韧性训练;(5)周五:技术训练;(6)周六、周日:休息或轻松训练。
五、注意事项1. 训练前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2. 训练过程中注意呼吸节奏,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3. 训练后做好放松,促进肌肉恢复;4. 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比赛需求,适时调整训练计划;5.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通过以上游泳专项体能提升方案,相信运动员的游泳成绩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攀游泳高峰。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研究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探讨了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
短距离游泳项目侧重于爆发力和速度,训练方法包括间歇训练和力量训练;中距离项目需要良好的耐力和节奏感,训练方法着重于有氧和无氧训练;长距离项目注重心肺耐力和稳定性,训练方法包括长距离游泳和心率监测。
研究结果有助于运动员有效提高体能水平并取得更好成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训练方法的效果和优化方案,为提高游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方法、特征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一直是游泳运动中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以及对运动项目的多样化需求,游泳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短距离游泳项目通常指50米和100米的自由泳、蝶泳、蛙泳和仰泳等比赛项目,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技术要求较高。
中距离游泳项目一般指200米和400米的比赛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耐力和技术水平。
而长距离游泳项目通常指800米、1500米自由泳等项目,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和心肺功能要求较为突出。
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中的表现,体能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和心肺功能,从而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
研究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和提升比赛成绩。
中的探讨,将有力地推动游泳项目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游泳项目,无论是短距离、中距离还是长距离,都需要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而针对不同距离的游泳项目,其体能训练方法和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以帮助游泳运动员有效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一、训练目标本专项体能训练旨在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包括力量、耐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通过综合训练,我们将为运动员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提高游泳成绩,并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二、训练计划1. 力量训练:(1)自由重量训练:使用杠铃、哑铃等工具进行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训练。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3-4组,每组8-12次。
(2)核心力量训练:通过平板支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增强腹部、背部和脊柱的力量。
建议每周进行3-4次,每次3-4组,每组12-15次。
2. 耐力训练:(1)有氧耐力训练:进行长距离游泳或使用游泳机器进行有氧训练,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
(2)间歇训练:进行短距离快速游泳,间歇休息后再进行下一轮。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3-4组,每组10-15次。
3. 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1)水中瑜伽:通过水中瑜伽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
(2)拉伸训练:在每次训练前后进行全身拉伸,预防肌肉僵硬和损伤。
建议每周进行5次,每次10-15分钟。
三、注意事项1. 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每次训练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训练结束后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活动,有助于预防损伤和加速身体恢复。
2. 饮食与休息: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保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新鲜蔬菜。
3. 长期坚持与调整:体能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调整,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建议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勇于挑战自己。
游泳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方法解析

游泳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方法解析游泳是一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的运动,但要想在游泳中取得进步,制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初学者到专业游泳选手的不同阶段,探讨游泳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方法。
一、初学者阶段对于初学者来说,游泳训练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游泳技巧和提高水性。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为原则。
最初的几周,可以每周进行2-3次的游泳训练,每次30-45分钟,以适应水中环境和提高水性。
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呼吸、姿势和动作技巧上。
随着适应水中环境的提高,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游泳训练的时间和强度。
可以增加每周的训练次数,每次训练时间延长至60分钟以上。
此时可以开始引入一些简单的训练项目,如蛙泳、自由泳等,以提高游泳速度和耐力。
二、进阶阶段进入进阶阶段的游泳者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游泳技巧,可以开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个人的目标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
首先,确定训练的目标。
是提高游泳速度、增加耐力还是改善技术?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例如,如果要提高游泳速度,可以增加高强度的爆发力训练,如短距离的冲刺训练;如果要增加耐力,可以增加长距离的持久力训练,如长时间的连续游泳。
其次,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的训练强度和时间。
训练强度可以通过增加重量训练、增加游泳距离或增加训练次数来实现。
训练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进行合理分配,建议每周进行4-5次的训练,每次60-90分钟。
三、专业阶段进入专业阶段的游泳选手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游泳技巧和体能素质,可以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个性化。
首先,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专业阶段的训练应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竞技训练。
技术训练主要包括提高游泳技巧和水性,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训练,竞技训练主要包括模拟比赛和提高比赛成绩的训练。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是指在青少年时期从事游泳运动并具备一定竞技水平的运动员。
对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促进身心健康。
下面,本文着重介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训练原则1.个性化训练:针对每个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年龄、性别、技术特点等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以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身体受到的训练强度应该逐步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于激烈的训练导致身体损伤。
3.良性竞争:在训练中引导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以提高训练效果。
4.注意休息:合理安排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保证身体恢复和健康发展。
二、训练内容1.基础耐力训练: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中,该阶段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
在基础耐力训练中,应注重有氧运动,如长距离游泳、游泳绕柱等,逐步提高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抵抗力。
2.爆发力训练:在游泳比赛中,短距离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训练中应注重提高爆发力,如间歇训练、爆发力划水游泳、跳跃训练等。
3.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全身性和关节性柔韧性的训练。
4.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干重”训练和自重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两种常用方法。
5.技能训练:对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来说,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技能训练中,应注重力量技能、技术动作规范性和速度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三、训练方法1.交替训练法:交替训练法是一种轮流进行不同训练方式的方法,如跑步和游泳之间的交替训练,可以使身体得到更全面和科学地锻炼。
2.难易适中法:在训练中,应根据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状态,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达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主要是指针对游泳运动员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旨在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泳专项体能训练项目:
1. 游泳训练:包括长距离游泳、高强度间歇游泳、技术练习等,通过系统性的游泳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
2. 力量训练:包括重力训练和抗阻训练,通过使用器械、举重、跳箱等方式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提高游泳的起跳和追赶速度。
3. 爆发力训练:包括起跳训练、爆发力水域训练等,通过提高游泳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和爆发力,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开始游泳动作。
4. 肌耐力训练:包括长时间持续性的肌肉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通过提高肌肉耐力,增加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速度和力量的能力。
5.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和瑜伽等训练方式,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柔韧性,使其肌肉和关节更加灵活,减少运动伤害的可能性。
6. 协调性训练:包括眼手协调、肢体协调等训练项目,旨在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协调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游泳技术,提高
游泳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游泳专项体能训练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训练效果和避免运动伤害。
同时,训练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运动员的变化需求。
游泳训练计划提高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方法

游泳训练计划提高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方法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速度。
然而,要想在游泳中达到更高水平,需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游泳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方法,帮助游泳爱好者在游泳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耐力训练基础耐力是游泳训练中的重要基础。
通过有氧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增强身体对长时间游泳的适应性。
下面是一些提高基础耐力的训练方法:1. 游泳长距离选择适合自己的泳姿,进行长距离的游泳训练。
初始阶段可以逐渐增加游泳距离,先从200米开始,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到1000米以上。
注意保持稳定的呼吸和节奏,尽量减少停顿的次数。
2. 游泳间歇训练在游泳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间歇训练。
比如每游完100米后,进行30秒的冲刺训练,然后恢复正常速度,再继续游泳。
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增加游泳的持久能力。
3. 游泳器械训练利用游泳器械进行基础耐力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比如使用蛙泳腿板、蝶泳蛙足板等辅助器械,帮助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提高核心肌肉的力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游泳手套、脚蹼等训练器械,增加水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耐力和速度。
二、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游泳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提高游泳速度和加快起步速度。
下面是一些提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1. 冲刺训练在游泳训练中加入冲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爆发力。
可以选择一个目标距离,比如50米,全力冲刺,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游完。
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肌肉的爆发力和协调性,提高起步速度。
2. 带球训练在游泳过程中,可以使用水球或者水中哑铃等辅助器械进行训练。
持球游泳可以增加水中的阻力,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同时,使用哑铃进行水中举重训练也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 轮换泳姿在游泳训练中,可以尝试轮换不同的泳姿。
比如在每个泳池壶段内使用不同的泳姿进行游泳,可以锻炼不同肌肉群,并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研究作者:朱文秀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35期摘 ;要: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其训练过程中必须结合每个比赛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在研究运动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使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游泳短距离项目、中距离项目和长距离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及特征。
旨在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各个游进距离项目的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游进距离 ;游泳项目 ;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特征中图分类号: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027-031 ;游泳項目中各个小项所在项群的划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结合游泳项目自身固有特点,依不同的游进距离为标准,将游泳项目进行划分(见表1),分别是短距离项目、中距离项目和长距离项目。
其中,短距离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运动潜力,这既要求有突出的速度力量、反应速度、移动速度,也要求有较高的专项耐力和柔韧性。
中长距离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突出的有氧能力、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水平[1]。
2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的方法特征2.1 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相关概念体能训练是指根据每个项目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使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素质达到特定运动的要求,确保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比赛的战术活动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同时,保证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可以掌握新的技能和战术,并能充分发挥运动训练中所获得的素质[2]。
训练特征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训练所不相同的特征[3]。
每个不同距离项目的体能训练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每个项目训练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其最重要的与其他项目所区分的因素,这是区分不同运动训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
它是体育训练过程中要了解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要问题突破点。
掌握了游泳项目中不同游进距离项目的体能训练个体差异和本质特征,就明确了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就了解了游泳项目中不同游进距离项目体能训练的方向。
2.2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完成运动训练活动训练任务的应用工具,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工具[4]。
前中国游泳队主教练陈云鹏对游泳项目人员的体能训练作了如下总结:“耐力是基础,力量是关键,速度为核心,技术来表现。
”游泳用力技术分析:游泳是一个周期性的项目,动作需要反复重复。
游泳的4种泳姿发力部位各不相同,蝶泳、仰泳和自由泳他们的前进动力主要是由上肢肌肉提供主要力量,而蛙泳的前进动力主要是由下肢肌肉提供的,并由下肢转移到上肢,出发和转身时则需要腿部肌肉拥有良好的爆发力。
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包括水上训练和陆上训练,本文主要论述游泳项目的陆上训练。
2.2.1 短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方法(1)力量训练方法。
游泳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包括3种类型:等动练习、动力性负重练习和静力练习。
其中,等动练习可以更快地增加专项技术所需的肌肉力量,因为运动员可以在整个运动期间受到恒定的负荷刺激。
等动练习必须根据不同泳姿的技术特点,运用相应的特殊练习模仿各种姿势,并根据运动员的力量调整训练者的负荷重量。
此外,循环练习对肌肉力量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因为短距离游泳运动员除了需要具备力量和耐力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绝对力量和速度,因此,在训练期间必须做一些重量小(低于60%)组数多(4~5组)训练次数少(5~10次或10~50次)的练习。
(2)速度训练方法。
游泳运动员的速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最快的动作频率游完一定距离的能力。
发展速度能力可以通过短距离(10~50m),持续时间(5~15s或15~30s)、强度(90%~100%)、间歇(40~90s)的快速练习,力求最大化调动全身肌肉,使动作频率快、幅度大,达到最高速度。
此外,可以使用较轻的重量在规定的时间或次数内完成锻炼,例如短距离跑步、快速跳绳、篮球、体操和一些垫子上的训练。
速度训练必须定期安排,并应与出发反应训练和转身速度训练相结合。
(3)耐力训练方法。
根据短距离游泳的项目特点,耐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力量和速度耐力来进行。
此外,特定的与游泳项目高度相关的专项耐力训练,球类运动及一定距离的跑步运动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2.2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方法与短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相比,中长距离游泳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其有许多共同点。
例如:两者都需要良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水平和关节灵活性。
主要区别在于中长距离(特别是长距离)项目需要运动员有更高水平的耐力。
因此,中长距离游泳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以总体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基础,提高全身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一般灵活性和特殊柔韧性,并注重加强一般耐力和特殊耐力训练,以改善心血管呼吸功能。
耐力素质的发展可以利用各种陆上球类活动、长跑、越野跑和专项练习来发展力量耐力,反复的长距离专项游泳训练也是提高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的好方法。
2.3 短、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特征2.3.1 短距离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短距离项目是一个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以最快速度用出极限力量的一个项目,既不是要判断运动员所完成技术动作的数量,也不是要判断运动员所完成技术动作的优雅程度,而是要求运动员最大化发挥他们在比赛中的能力,以最快速度到达赛程的终点。
由于相对简单的运动技术,短距离项目的特点是周期性重复,这决定了训练方法在体能训练中集中和简洁,力求实效,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
训练方法主要集中在发展爆发力,提高运动速度,提高反应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肌肉在短距离游泳时都会发生等张收缩。
因此,体能训练的主要特点是连续的快速的周期性力量训练。
超等长练习、退让性练习和等动练习方法是该项目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2.3.2 中长距离项目体能训练特征中长距离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特征是周期性运动,由几个动作周期组成。
但是周期性动作重复久了之后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这些动作的重复和积累将对整个游泳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游进距离的增加,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每个运动幅度将趋于减少,这会使得划水效果减弱,这就需要肌肉在整个游泳进程中保持良好的耐力。
研究表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红肌纤维比例较高,肌肉收缩则反映出其协调性和耐久性的特征。
在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中,重点应放在相对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上,以培养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速度力量耐力。
2.3.3 游泳项目训练方法在使用上体现出多样性、交叉性、指向性特征一种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不同距离游泳项目的训练;同一距离游泳项目的训练方法也有很多选择。
主要区别在于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例如:短距离项目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提高反应速度、运动速度、游泳速度、速度耐力、身体协调、动作熟练程度以及提高磷酸供应能力的方法。
如重复训练方法、变换训练方法、完整训练方法、单一训练方法等;中距离项目主要包括提高速度耐力、力量耐力、身体协调、运动熟练度和提高糖酵解能力的方法。
如重复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方法、完整训练方法、高原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方法等;长距离项目主要包括可以促进各种耐力、有氧能量供应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方法,如间歇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方法和高原训练方法。
虽然不同距离的游泳项目有各自选择训练方法的关键点,但几乎对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因此,在使用训练方法时,建议将宏观特征作为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并将不同游距项目的训练方法作为具体的操作标准,并相互渗透借鉴。
3 ;结语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的总体特征为:游泳项目的体能训练内容取决于提高运动员游泳能力的需要。
表现为专项训练方法更加集中,具体的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与比赛距离的长短密切相关。
训练安排的重点是努力使运动员的机体水平处于理想的比赛状态。
在训练方法上,短距离游泳项目重在速度与快速力量训练,多采用重复训练法,负荷强度大,负荷时间短,运动员应在体力充沛、神经兴奋状态下进行专项训练;中距离游泳项目重在速度耐力与快速力量耐力训练,多采用间歇训练法,负荷强度与量合理协调以负荷强度为主;长距离游泳项目重在有氧耐力训练,多采用间歇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负荷量大,重视运动员在身心疲劳状态下的长时间耐力素质训练。
不同距离的游泳项目在训练方法上各具特点,但又存在交叉,互相融合。
因此,建议在掌握游泳体能训练的方法时,以总体水平上的共同训练内容为宏观指导思想,以不同游距游泳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为指导具体训练活动的具体操作重点。
参考文献[1] 田麦久.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2] 王统领.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4] 唐玉成,吴卅.对运动训练规律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62-65.[5] 田麥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王芬.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04-106.[7] 王卫星,彭延春.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56-59.[8]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9]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0]于仙贵,穆祥豪,梅雪雄.中国竞技游泳发展特征及其制胜规律[J].中国体育科技,1993(Z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