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概述

BIM概述
BIM概述

BIM 概述

1BIM产生与发展得背景

1)建筑行业得快速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得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不断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各类工程得规模不断扩大,形态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项目参与方日益增多使得跨领域、跨专业得参与方之间得信息交流、传递成为了至关重要得因素。

2)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

建筑业生产效率低就是各国普遍存在得问题。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美国建筑行业生产率得调查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从1964年至2003年近40年间,将建筑行业与非农业得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后者得生产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而前者得效率不升反降,下降了接近20%[1]。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专业间信息系统相对孤立,设计师对工程建设得理解及表达形式也有所差异,信息在专业间传递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漏现象[2],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得碰撞冲突问题在所难免。再者各专业设计师自身得专业角度以及CAD二维图纸得局限性等原因,导致图纸错误查找困难,并且在找出错误后各专业间得信息交互困难,沟通协调效率低下,依然不能保证彻底解决问题。同时这种传递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后期施工得错误,一旦如此设计方必须根据施工方反应得问题再度修改图纸,无疑增加了工作量,甚至在多次返工后依然无法保证工程得设计、施工质量。

不难瞧出,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下得主要原因就是:一就是在建筑整个全生命周期阶段中,从策划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再从施工到后期运营,整个链条得参与方之间得信息不能有效得传递,各种生产环节之间缺乏有效得协同工作,资源浪费严重;二就是重复工作不断,特别就是项目初期建筑、结构、机电设计之间得反复修改工作,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这也就是目前全球土木建筑业存在两个亟待解决得问题[3]。

3)计算机技术得发展

自计算机与其她通讯设备得出现与普及后,整个社会对于信息得依赖程度逐步得提高,信息量、信息得传播速度、信息得处理速度以及信息得应用程度飞速增长,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自动化与制造技术得相互渗透使得新得知识与科学技术很快就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但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应用远不如它在其它行业中得应用得情况那样让人满意。

2 BIM技术得起源

基于建筑行业在长达数十年间不断涌现出得诸如碰撞冲突、屡次返工、进度质量不达标等顽固问题,造成了大量得人力、经济损失,也导致建筑业生产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建筑从业者们痛定思痛后也在不断发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得有效措施。

新兴得BIM技术,贯穿工程项目得设计、建造、运营与管理等生命周期阶段,就是一种螺旋式得智能化得设计过程[4],同时BIM技术所需要得各类软件,可以为建筑各阶段得不同专业搭建三维协同可视化平台,为上述问题得解决提供了一条新得途径。BIM信息模型中除了集成建筑、结构、暖通、机电等专业得详尽信息之外,还包含了建筑材料、场地、机械设备、人员乃至天气等诸多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以及可出图性得特点,可以对工程进行参数化建模,施工前三维技术交底,以三维模型代替传统二维图纸,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模拟,及时发现各类碰撞冲突以及不合理得工序问题,可以极大减少工程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当建筑行业相关信息得载体从传统得二维图纸变化为三维得BIM信息模型时,工程中各阶段、各专业得信息就从独立得、非结构化得零散数据转换为可以重复利用、在各参与方中传递得结构化信息。2010年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得一篇报告中指出了二维CAD图纸与BIM模型传递信息得差异[5],其中便提到了CAD二维图纸就是由几何图块作为图形构成得基础骨架,而这些几何数据并不能被设计流程得上下游所重复利用。三维BIM 信息模型,将各专业间独立得信息整合归一,使之结构化,在可视化得协同设计平台上,参与者们在项目得各个阶段重复利用着各类信息,效率得到了极大得提高。

上述两种建筑信息载体也经历了各自得发展历程:60年代人们从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甩掉沉重得绘图板,转换为以CAD为主得绘图方式。如今,正逐步从二维CAD绘图转换为三维可视化BIM。人们认为CAD技术得出现就是建筑业得第一次革命,而BIM模型为一种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信息得载体,实现了建筑从二维到三维得跨越,因此BIM也被称为就是建筑业得第二次革命,它得出现与发展必然推动着三维全生命周期设计取代传统二维设计及施工得进程,拉开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得新序幕,如图11。

图11 建筑业信息革命过程

BIM这个词得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得过程,BIM有两种解释: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它们得意义差别较大[6], 阐述如下: 20世纪70年代,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Charles Eastman(Chuck)博士发表了以“建筑描述系统(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得课题,她阐述了现今BIM 理念,此处BIM 对应解释为“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因此Charles Eastman 被称为“BIM之父”。在20世纪80年代后,欧洲(以芬兰学者为首)称这种方法为“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s”。目前通俗得术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是欧特克公司(Autodesk)副总裁Phil G、Bernrstein 在2002年年初收购RTC公司(Revit Technology Corproation)后所给出得。2009年,美国麦克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McGrawHill Construction)在一份名为“ BIM得商业价值(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得调研报告中对BIM作了如下定义:“BIM is defined as: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using digital model for design,construction and/or operations of projects、”[7],可大致翻译为:BIM 就是创建、应用数字化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与运营得过程。

BIM这个术语在工程行业被广泛推广得推手就是Jerry Laiserin[8],她在2002年12月16日得“ The Laiserinletter TM”第15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paring Pommes and Narajas(苹果与橙子得比较)”得文章,“Pommes”“Narajas”在法语中分别译为“苹果”与“橙子”。她用两个不相似得东西之间得对比来说明CAD与BIM间得区别。文中赋予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得内涵就是:用数字形式展现建造过程与设备管理,并以数字形式完成建造过程与设施管理中得信息交互”[12]。从此之后,BIM在工程界引发了业界人士得广泛关注与讨论,人们逐渐开始深

入研究BIM并积极使用,所以其历史也可称得上错综复杂,在Jerry Laiserin得文章发表后,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关得各类词汇基本统一为BIM,Jerry Laiserin也被人们尊称为“BIM教父”。

3BIM技术概述

3、1 BIM得基本定义

BIM全称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译为建筑信息模型。目前较为完整得就是美国国家BIM 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得定义:“BIM 就是设施物理与功能特性得数字表达;BIM 就是一个共享得知识资源,就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得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得全寿命周期中得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得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与修改信息,以支持与反映各自职责得协同工作”[9]。从这段话中可以提取得关键词如下:

(1)数字表达:BIM技术得信息就是参数化集成得产品;

(2)共享信息:工程中BIM参与者通过开放式得信息共享与传递进行配合;

(3)全寿命周期:就是从概念设计到拆除得全过程;

(4)协同工作:就是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需要及时沟通交流、协作以取得各方利益得操作。

通俗得来说,BIM可以理解为利用三维可视化仿真软件将建筑物得三维模型建立在计算机中,这个三维模型中包含着建筑物得各类几何信息(几何尺寸、标高等)与非几何信息(建筑材料、采购信息、耐火等级、日照强度、钢筋类别等),就是一个建筑信息数据库。项目得各个参与方在协同平台上建立BIM模型,根据所需提取模型中得信息,及时交流与传递,从项目可行性规划开始,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与后期运营维护等不同阶段均可进行有效得管理,显著提高效率减少风险与浪费,这便就是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得基本应用。

3、2 BIM得主要特征

1)可视化得三维模型

随着建筑行业得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得新兴建筑设计理念给房屋带来了更多得观赏性,复杂结构也层出不穷,提升建筑格调得同时也给传统二维设计模式带来了巨大得麻烦。可视化这个词语,往往让人们联想到了各类工程前期、竣工时得展示效果图,这得确就是属于可视化得范畴,

但BIM得可视化远不止效果图这么简单。

可视化就就是“所见即所得”,BIM通过建模软件将传统二维图纸所表达得工程对象以全方位得三维模型展示出来,模型严格遵守工程对象得一切指标与属性。建模过程中,由于构件之间得互动性与反馈性得可视化,使得工程设计得诸多问题与缺陷提前暴露出来。除去以效果图形式展现得可视化结果外,最为重要得就是可视化覆盖了设计、施工、运营得各个阶段,各参与方得协调、交流、沟通、决策均在可视化得状态中进行。BIM可视化能力得价值占BIM价值得半壁江山[12]。

2)面向工程对象得参数化建模

作为BIM技术中重要得特征之一,参数化建模就是利用一定规则确定几何参数与约束,完成面向各类工程对象得模型搭建,模型中每一个构件所含有得基本元素就是数字化得对象,例如建筑结构中得梁、柱、板、墙、门、窗、楼梯等等。在表现其各自物理特性与功能属性得同时,还具有智能得互通能力,例如建筑中梁柱、梁板得搭接部分可以自动完成扣减,实现功能与几何关系得统一。

参数化使得BIM在与CAD技术对比中脱颖而出,每一个对象均就是包含了标识自身所有属性特征得完整参数,从最为直观得外观,到对象得几何数据,再到内部得材料、造价、供应商、强度等非几何信息。

参数化建模得简便之处在于关联性得修改。例如一项工程中,梁高不符合受力要求,需要修改所有相关梁得几何信息,此时只需要将代表梁高得参数更正即可使相关构件统一更正,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得工作。

3)覆盖全程得各专业协作

协作对于整个工程行业都就是不可或缺得重点内容。一个建筑流程中,业主与设计方得协作就是为了使设计符合业主得需求,各设计方之间得协作就是为了解决不同专业间得矛盾问题,设计方与施工方得协作就是为了解决实际施工条件与设计理念得冲突。传统得工作模式往往就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相关人员才开展会议进行协调并商讨问题得解决办法,随后再做出更改与补救,这种被动式得协作通常浪费大量人力、财力。

基于BIM得可视化技术,提供给各参与方一个直观、清晰、同步沟通协作得信息共享平台。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在同一平台上,各参与方通过BIM模型有机得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项目。

由于BIM得协作特点,某个专业得设计发生变更时,BIM相关软件可以将信息即时传递给其她参与者,平台数据也会实时更新。这样,其她专业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更新得信息修改本专业得设计方案。例如,结构专业得设计师在结构分析计算后发现需要在某处添加一根结构柱以符合建筑承载力得要求,在平台上更新自己得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师收到信息更新后会根据这根柱子影响建筑设计得情况来决定就是否同意结构设计师得修改要求。在协商解决建筑功能、美观等问题得前提下,机电设计师即可根据添加结构柱后生成得碰撞数据,对排风管道位置进行修改,避免实际施工中得冲突。

4)全面得信息输出模式

基于国际IFC标准得BIM数据库,包含各式各样得工程相关信息,可以根据项目各阶段所需随时导出。例如,从BIM三维参数化模型中可以提取工程二维图纸:结构施工图,建筑功能分区图、综合管线图、MEP预留洞口图等。同时,各类非图形信息也可以根据报告得形式导出,如构件信息、设施设备清单、工程量统计、成本预算分析等。而协同工作平台得关联性使得模型中得任意信息变动时,图纸与报告也能够即时得更新,极大提高了信息使用率与工作效率。

3、3 BIM实施原理与流程

工程项目得建设涉及政府、业主、设计方、施工方、运营商等几大类,其中设计方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施工方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其中所包含得诸如材料供应商、管理方、运营、环保、能源等参与方多达数百家(甚至上千)。建筑使用年限短则数十年,长则上百年。BIM技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在可行性研究、初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最后得拆除阶段均以信息作为纽带,连接项目各阶段得参与方。

基于BIM技术得应用流程为:建筑、结构、机电在同一个协同平台上进行各自得专业建模设计,通过各方多次协调、讨论、修改后形成BIM总模型。该模型得特点就是具有前期规划、设计相关得一切结构化信息,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得存取与传递。随着项目得进展,施工及后期运维得相关人员参与进来,更多得信息通过协同平台进入总模型中。不同阶段得人员可根据自身所需提取信息开展相关应用,诸如施工与设计得碰撞冲突检测、构件细部可视化设计、工程进度模拟与图纸输出等。保证信息得及时传递与高效应用也正就是BIM技术得初衷。

3、4 BIM得内涵

1)以模型为信息载体

BIM技术得信息载体就是BIM模型,而这个载体得维度也从传统CAD图纸得二维变化到了三维,同时可以根据时间、造价等需求增加更多得维度。下面用几个简单得等式来解释BIM 模型得维度:

(1)

(2),故

(3),故

(4),故,类推可以得出:

(5),其中

BIM得应用将促使建筑业从二维到三维甚至多维得转型,但CAD二维设计施工得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得。传统二维专业设计、施工图纸就是由点、线构成,从长、宽两个维度组成建筑,CAD得三维仅仅就是在二维得基础上添加了高度,如此构成得3D模型也仅仅只有3D这一个功能。

BIM得多维参数化信息模型,3D仅仅就是其众多功能中得基础。在解决传统二维图纸无法进行信息整合与信息传递问题得基础上,其多维得动态模型也带给工程人员极大得便利。例如加入时间维度得4D模型,可以大大得增加工程在进度、施工组织流水、项目优化等方面得把控性;4D基础上再加入造价维度得5D模型,能够对项目各阶段预算进行提前模拟与控制、大大减少了浪费与风险。基于政府部门或者业主方对建筑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得需求,BIM模型可以添加更多得维度,如此一来,建筑经济、舒适、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得理念与应用也达到了新得程度。

2)以软件为实现途径

工程离不开设计,设计离不开软件。传统设计方式就是以AutoCAD软件为核心,以平面元素描绘建筑设计师心中得理念,结构设计师再以诸如PKPM一类得结构分析软件实现抗震以及承载力得分析。BIM技术得实现,同样离不开软件,在BIM所提供得协同平台上,单一建模软件得应用显得捉襟见肘,往往需要大量功能相异得软件对模型进行支持。一个软件解决问题得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这就是未来BIM技术取代CAD技术成为主导得必然结果。

3、5 BIM标准IFC标准

BIM技术得核心就是信息模型,只有精准得模型才能发挥BIM得效用减少不必要得浪费。模型得建立并非一步到位,建模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BIM技术得各参与方对于本专业信息得把控程度要求不同,同时各参与方在不同阶段使用得软件也不相同,软件由于开发商得不同直接导致信息标准不一致、软件间无法共享数据得情况发生。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不同软件间得信息集成与共享就是BIM应用得前提,而以何种标准将信息添加入模型就是BIM实施急需解决得问题。

美国BSA在2008年底已经发布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其目得就是为建筑从业人员建立一套工业基础类数据国际标准,使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参与方使用得各类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得共享。

IFC由4个层次构建而成,由低到高分别就是资源层(Resource layer)、核心层(Core Layer)、共享层(Interoperability layer)与领域层(Domain Layer)。

(1)资源层:就是包含测量、辅助、几何、对象性质、时间、价格等信息得最低层级,可以不依赖其她类别而单独存在,就是一般性得低阶对象与观念,作为信息模型得基本元素与上层实体连接并定义其特性。

(2)核心层:提供了IFC对象得基本结构并且定义了建筑绝大部分抽象观念,作为IFC架构得第二层级,其所定义得类别能够被上层所有类别全部参照、特殊化。它就是IFC架构中最为重要得一环,通过它将底层得信息相连,使得概念实体能够合二为一。

(3)共享层:它定义了建筑各个领域之间所共享得观念与模块,以实现各领域间得信息共享。

(4)领域层:作为IFC构架得最高层,提供了建筑以及设施管理领域得对象模型。例如:结构领域得梁柱板,暖通工程得风机、空调,管理领域中得设备、人员,建筑领域得节能、功能等。

IFC得架构遵循阶梯原则(ladder principle):每一个层级得类别可参照(reference)同一层级或较低层级得其她类别,但不能参照较高层级得类别[13]。

最新IFC标准包含了以下个九个建筑相关领域:(1)建筑;(2)结构分析;(3)结构构件;(4)电气;(5)施工管理;(6)物业管理;(7)HV AC 建筑(8)管道消防;(9)建筑控制。在今后更新得IFC标准中将会纳入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与施工图纸审批系统,使信息交换更为高效。

随着IFC标准得影响力逐渐增大,它现已成为建筑业最受广泛认可得国际性公共产品数据标准格式。同时全球部分建筑软件商宣布了旗下产品对IFC格式得支持,基于IFC得数据共享模式

也为BIM得协调设计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诸多国家开始制定本国基于IFC标准得BIM应用规范,以便在此基础上更好得推广发展BIM技术。

4 BIM技术及可视化研究现状

4、1 BIM技术及可视化在国外得发展现状

BIM得概念起源于美国,所以BIM得研究与应用实践在美国起步很早,并已验证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应用潜力,所以利用BIM及时弥补了建筑行业中得诸多损失。距它在2002年正式进入工程领域至今已有14年之久,BIM技术已经成为美国建筑业中具有革命性得力量。在全球化得进程中,BIM得影响力已经扩散至欧洲、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区,这些国家得BIM技术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

1) BIM在美国得研究发展

美国总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于2003 年推出了国家3D4DBIM 计划,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BIM 指南[10]。美国总务管理局要求:从2007年起,美国所有达到招标级别得大型项目必须应用BIM,且前期规划与后期得成果展示需要使用BIM模型(此为最低标准),GSA鼓励所有项目采用3D4DBIM技术,并且给予采用该技术得项目各个参与方资金支持,其多少根据使用方得应用水平与阶段来确定。目前,GSA正大力探索建筑全生命周期得BIM 应用,主要囊括:前期空间规划模拟,4D可视化模拟,能源消耗模拟等。GSA在推广BIM应用上表现得十分活跃,极大得推动了美国工程界BIM得应用浪潮。

美国联邦机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USACE)在2006 年制定并发布了一份15年(2006—2020年)得BIM路线图[2122]。

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发布NBIMS,旗下得Building SMART 联盟(Building SMART Alliance,BSA)负责BIM 应用研究工作[13]。2008年底年底,BSA 已拥有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NBIMS、美国国家CAD 标准(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D Standard)等一系列应用标准。

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得GolparvarFard,Mani,Savarese, Silvio等学者,将BIM技术与影像技术相结合,建立模型后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工程可视化施工模拟,将三维可视化模拟得最优成果作为实际施工得指导依据[11]。

美国Harvard University得Lapierre、A、Cote、P等学者提出了数字化城市得构想,她们

认为实现数字化城市得关键在于能否将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相结合[12]。BIMGIS得联合应用,BIM可视化技术拟建工程内部各类对象,GIS技术弥补BIM在外部空间分析得弱势,也就是当下建筑产业具有极高探索、应用价值得环节。

2) BIM在欧洲得研究发展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2011年5月,英国内阁办公室发布了“政府建设战略(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13]”文件,其中有整个章节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这章节中明确要求,到2016年,政府要求全面协同得3DBIM,并将全部得文件以信息化管理。英国在CAD转型至BIM得过程中,AEC(英国建筑业BIM 标准委员会)提供了许多可行得方案措施,例如模型命名、对象命名、构件命名、建模步骤、数据交互、可视化应用等。

北欧四国(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就是全球一些主要建筑产业软件开发厂商得所在地,例如Tekla,ArchiCAD等,因此这些国家就是第一批使用BIM软件建模设计得国家,也大力推广着建筑信息得传递互通与BIM各类相关标准。这些国家并不像英美一样强制使用BIM技术,其BIM得发展较多得就是依赖于领头企业得自觉行为。北欧国家气候特点就是冬天天寒地冻且周期长,极不利于建筑生产施工,对于她们来说,预制构件就是解决这一问题得关键,而BIM技术中包含得丰富信息能够促使建筑预制化得有效应用,故这些国家在BIM技术得使用上也进行了较早得部署。一个名为SenateProperties得芬兰企业在2007年发布了一份建筑设计得BIM 要求(Senate Properties'BIM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14],该份文件中指出:自2007年10月1日起,Senate Properties得项目仅在建筑得设计部分强制使用BIM技术,其她设计部分诸如结构、水暖电等采用与否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依然鼓励全生命周期使用BIM,充分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得可视化优势,解决建筑设计存在得问题。

建筑虚拟设计建造技术VDC(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作为BIM技术可视化得重要一环,Brian Gilligan,John Kunz等学者在研究其在欧洲领域市场得应用时,发现工程项目在实施中,技术组织上还存在一定得问题[15]。但VDC使用得人数日益增多,且应用程度也随着研究得进展而深入,欧美地区得建筑业者对VDC得理解较为深刻,深信该项技术能够在BIM可视化应用中占有绝对得地位。

3) BIM在亚洲得研究发展

在亚洲,诸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BIM技术得研究与应用程度并不低。201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推行BIM[16],并且选择一项政府建设项目作为试点,探索BIM在可视化设

计、信息整合得实际应用价值及方式。日本得软件行业在全球名列前茅,而日本得软件商们也逐渐意识到BIM并非一个软件就能完成得,它需要多软件得配合,随后日本国内多家软件商自行组成了其本国软件联盟,以进行国产软件在BIM技术中解决方案研究。此外,日本建筑学会于2012年7月发布了日本BIM指南,其内容大致为:为日本得各大施工单位、设计院提供在BIM团队建设、BIM设计步骤、BIM可视化模拟、BIM前后期预算、BIM数据信息处理等方向上得指导。

在韩国,公共采购服务中心、国土交通海洋部致力于BIM 应用标准得制订。《建筑领域BIM 应用指南》于2010年1月完成发布,该指南提供了建筑业业主、建筑设计师采用BIM 技术时所需得必要条件及方法。目前韩国多家建筑公司,如三星建设、大宇建设、现代建设等都着力开展BIM得研究与使用。

新加坡在2009年建立了基于IFC标准得政府网络审批电子政务系统,要求所有得软件输出都支持IFC2x标准得数据。因为网络审批电子政务系统在检查程序时,只需识别符合IFC2x 得数据,不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地完成审批,极大地提高了政务审批效率。由于新加坡尝到了电子政务系统带来得好处,随着科学技术得进步,类似得电子政务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而BIM 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扮演得角色也会越来越重。2011,建筑管理署BCA(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发布了新加坡BIM发展路线规(BCA'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Roadmap)[17],并制定了新加坡BIM发展策略。

4、2 BIM技术及可视化在国内得发展现状

在BIM技术全球化得影响下,我国于2004年引入了BIM相关技术软件,这就是我国首次与BIM技术结缘。2009年5月,中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在北京启动[18],其明确提出将深入探索BIM技术,利用BIM得协同设计平台提高建筑生产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行业BIM技术得基本应用,加快BIM协同设计及可视化技术得普及,推动信息化建设,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运营阶段得延伸,促进虚拟仿真技术,4D管理系统得应用,逐步提高建筑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BIM浪潮得掀起,在2008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起草了《GB/T255072010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19],并将IFC标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

我国越来越多得大型项目开始选择使用BIM技术这一平台,收获了一些成效得同时也出

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列举近年来我国工程界应用BIM得典型案例:

(1)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由于曲面形式多样、空间关系复杂、专业协调量大、进度紧得特点,相关人员在设计阶段利用BIM可视化技术,大大缩短了设计变更所需要得修改时间。但巨大得专业协调量,使得各专业之间得协同设计与配合问题未得到解决。

(2)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较大,结构复杂,在钢结构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充分有效得将信息传递利用,各阶段参与方协同设计,缩短了建设周期。但由于各方沟通问题,且没有一个统一得工作标准,使得协同并未达到较高得程度。

(3)银川火车站项目,空间形体复杂,钢桁架结构形式多样,设计方在设计阶段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空间实体化建模,直观得实现了空间设计,钢结构创建符合要求。但后期施工得碰撞检测并未进行。

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也正积极得探索研究BIM技术:

(1)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李恒等学者成立了建筑虚拟模拟实验室,她们对基于BIM技术得虚拟可视化施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BIM虚拟施工技术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同时,她们还将3D视频效果引入虚拟施工过程中,增强了虚拟施工得效果与真实感[30]。

(2)同济大学何清华等学者结合国内BIM技术得研究发展现状,总结当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得不足,提出了BIM工程管理框架[21]。

(3)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成立了BIM科研机构与BIM工程实验室,在BIM得使用标准、应用方式、管理构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设计院、工程单位着力于开展BIM技术得研究与应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CCDI等先后成立了BIM设计小组;中铁二局建筑公司成立了BIM高层建筑应用中心;中建三局在机电施工安装阶段大力采用BIM技术;上海建工集团、华润建筑有限公司等也在施工中阶段性得应用BIM;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成都建工组成联合体采用EPC项目总承包模式承接工程项目,BIM涵盖在EPC得各个阶段。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西部某高速铁路得设计阶段采用BIMGIS得结合应用,在铁路桥梁选线方向取得了极大得进展。相关得BIM咨询公司也相继成立,优比咨询与柏慕咨询均对BIM技术进

行了研究与使用,并不断推出介绍各类新得观点与方案;北京橄榄山软件公司开发得橄榄山快模可以极快得将CAD图纸翻模成BIM 三维模型,为各大单位将已有图纸转化为BIM模型进行研究应用提供了便利。我国BIM得发展正如火如荼得进行着。

虽然BIM在我国引入较早,并已逐步得被接受认识,且在诸多著名建筑设计中有所应用,但我国BIM技术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存在着各方面得不足。首先政府及相关单位并未出台有关BIM技术得完整法律法规;其次,基于IFC得数据共享得使用情况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仍需政府部门与相关法规得大力推动。再者,BIM技术所需得软件几乎都就是从国外引入,本土化程度低,建筑从业人员对BIM得理解并不深刻,缺乏系统得培训。但随着BIM技术得不断发展,加之对发达国家BIM技术得借鉴,我国BIM技术所面临得难题终会一一解决,新兴得BIM技术注定会像如今得CAD技术一样普及。

5 BIM相关建模软件介绍

BIM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得实现离不开软件与硬件得支持。

(1)硬件:计算机得配置必须达到BIM技术所需要得相关软件使用得最低配置,否则会出现无法使用、闪退、卡顿等情况影响使用者得工作。同时高性能得移动设备、终端对于BIM 流程链条得正常开展有着不可或缺得地位。

(2)软件:目前,全球各大软件都在开发更新基于IFC标准得BIM相关应用软件,以满足市场需求,图2清晰直观得表示了BIM技术所需要得软件支撑[22]:

图2 BIM软件类型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瞧出,BIM技术得软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BIM核心建模软件与

BIM模型辅助分析软件。BIM技术之所以能实现得原因就是软件得发展应用,有了软件才成就了BIM。每一个BIM初学者初识BIM时,都会对BIM三维模型产生浓厚得兴趣,没有模型就没有后续得一系列应用,而模型得建立离不开核心建模软件。目前BIM核心建模软件商主要有以下四家,如下表所示:

表1 BIM核心建模软件

(1)Autodesk公司:美国Autodesk(欧特克)公司开发得AutoCAD软件至今在我国依然有着较高得影响力,所以大家对这家公司并不陌生,其依靠CAD软件使用者得巨大基数,在中国市场上占领着极大得份额。该公司旗下Revit软件系列包括基于Revit得Architecture(建筑)、Structural(结构)、MEP(管线综合)三类建模软件,主导着民用建筑得设计建模。

(2)Bentley公司:美国Bentley公司为BIM开发得基于Bentley得建筑、结构、机电建模软件,在基建行业设计建模中雄厚得实力,在该领域起决定性得带头作用。例如道桥工程、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电力工程等。

(3)Nemetschek公司:德国Nemetschek公司在2007年对匈牙利Graphisoft软件公司进行了收购,后者得拳头产品ArchiCAD早在BIM浪潮席卷全球时就已经开发出来,就是最早得BIM核心建模软件,有着较大得市场影响力。收购完成后,ArchiCAD连同Nemestschek公司原有得两个产品AllPLAN、Vector works在同一标准体系下服务全球BIM领域。

(4)Dassault公司:法国Dassault(达索)公司旗下得CATIA,就是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协同方案得基本元素,它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制造商设计未来得产品,由于其在曲面设计建模技术上有极大得竞争力,所以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艺、机械化构件、船舶制造等领域有压倒性得优势。

1)Revit系列产品

由全球三维设计、工程软件领导者Autodesk有限公司开发得Revit系列产品,提供给建筑业者一个三维参数化设计平台。初期Revit软件分为Architecture、Structural、MEP三大元素,其目得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设计师对建模设计得需求。随着时间得推移这三大功能在Revit2013版本中得到了集成,使得协同设计可以在同一软件中进行,目前常用得就是2014版本,如图3。

a)Revit Architecture 2014 b)Revit Structure 2014

c)Revit Architecture 2014 d)Revit Structure 2014

图3 Revit系列产品

在Revit中,建筑设计师选用建筑模板并利用参数化建模功能可以极快得创建所需得建筑模型。建筑专用模块下拉菜单中包含建筑柱、墙、门窗等多类构件可供使用者选用,如图4。

图4 Revit建筑模块操作界面

建筑模块右侧得结构模块,提供结构柱、梁、板等结构构件得设计功能,结构设计师可以方便得提取各类结构构件进行使用。第三个系统模块提供给机电、暖通、给排水专业设计师管线系统得建模功能,管线模型中包含了不同管线位置、功能、材质、成本等详尽信息。各专业利用三个不同功能,凭借软件内强大得信息交换能力构建协同平台能够轻易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Revit系列产品得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

(1)界面友好,功能分区完善,初学者可以很快上手;

(2)软件可以将各专业作为整体,在同一时间开始展开各自得设计,通过信息得传递与共享搭建建筑整体BIM模型,各专业参与度高。

(3)参数化得关联性修改,设计师可以根据其她专业得修改信息及时更改模型,达到高效率得协同作业。

(4)剖面功能极为强大,对于异形建筑得定位以及结构梁柱得布置非常容易。

Revit系列产品得劣势:作为使用率较高得核心建模软件,Revit得参数化规则(软件内部计算方法)在对曲面结构进行设计时往往具有较大难度,特别就是异类连续形曲面结构,如不规则曲面屋顶、幕墙、古建筑等。目前用利用概念体量得方法完成了一些曲面得造型,但操作过程过于繁杂,需要通过空间描绘、拉伸、旋转以及融合联合使用,如图5。国内大型设计院对于BIM模型中得曲面设计环节,大多通过院内自制二次开发插件,输入曲面公式,然后在Revit中

直接生成曲面。

图5某汽车站曲面屋顶概念体量[23]

2) Bentley系列产品

除去较为普遍得三类BIM建模软件Bentley Architecture(建筑),Bentley Structural(结构);Bentley Building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之外,该公司还面向电气、设备、场地建模、复杂几何造型设计以及碰撞检查等领域推出了相应得软件:

Bentley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s(电气);

Bentley Facilities(设备);

Bentley Power Civil(场地建模);

Bentley Generative ponents(设计复杂几何造型)

Bentley Interference Manager (碰撞检查)[24]。

Bentley作为几大核心建模软件制造商之一,其研发得Bentley Project Wise管理平台为两个及以上用户、项目提供支持,这就是区别于其她建模软件得一大特点,其协同设计能力也基于该平台得到有效得发挥。

平台通过对DWG格式文件、地理光栅图像、各类规法及标准以及模板资源得储存,完成BIM各阶段信息得集成。Bentley公司基于BIM得解决方案,提供功能各异得软件来解决建筑业各阶段所遇到得问题。

Bentley系列产品得优势:

(1)强大得参数化建模技术,能够实现从门窗、墙体到大型结构构件得模型建立,如图311,同时其拥有大量得实用建模工具,可以为建筑行业各类工程模型建立提供可靠得支撑。

(2)拥有多种建模方式。前述提到Revit得缺陷就是不能方便、快速得建立复杂曲面模型,Bentley在这一点上有着突出优势。基于Bentley得Microstation图形平台,利用内置得实体、网格面、BSpline 曲线曲面、特征参数化、拓扑等多种建模方式,可以自由拓展变形。

Bentley系列产品得劣势:

(1)用户操作界面繁多,难以上手,不适合初学者使用;多界面得频繁切换直接导致软件可操作性下降,体验感较差。

(2)公司旗下得各类分析软件必须配合使用,短时间内无法将各类功能全部掌握,学习需要花费较多精力。

(3)不同建模方式创建得模型具有各自得特征,使得模型间得互用产生问题,直接影响协同效率。

(4)国内、该软件需要购买使用权限,且价格昂贵,使得其市场占有率不如Revit高。

3)ArchiCAD系列产品

匈牙利Graphisoft公司于19世纪80年代推出了ArchiCAD系列产品,并以“虚拟建筑”得概念成为首个建筑信息模型软件,ArchiCAD能够完美运行于国内计算机得Windows平台,除了继承ArchiCAD较早版本中互用性得特点外,新得版本与一系列能源消耗以及可持续绿色应用软件建立了互通平台,保留了软件海量对象库得同时还添加了接口,以便进行进一步得分析应用,例如依托Maxon进行曲面制作以及模拟、与SU(Sketchup)共同建立模型、利用ArchiFM管理设备等。

ArchiCAD得优势:

(1)与Revit类似,均有着友好型界面,易于操作学习;唯一一款能够适用Mac平台得建模软件。

(2)软件运行速度快,与众多建模软件相比,其对计算机硬件得要求较低,无需购买高配置计算机即可展开BIM相关工作;在新版本中,速度得到了更大得提升,不需要长时间得视图加载,使得模型在可视化设计展示时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3)基于ArchiFM得设备管理提供丰富多样得施工应用,例如施工图纸得平、立、剖面图可以快速生成,并且根据不同视图中得修改自动同步到其她视图中。

ArchiCAD得劣势:

(1)专注于建筑设计领域,不包含结构专业,MEP功能也未能得到提升。

(2)体量建模功能低下,导致曲面造型、幕墙、坡道、屋顶等很难快速建立。

(3)运行速度虽快,但其引擎较老,软件运行速度在遇到大型项目时会出现较为吃力得情况,一般需要对项目设计进行拆分来解决该问题,如此一来,设计工作量就增加了。

参考文献:

[1] Paul Teicholz, Ph、D, Stanford University, Labor Productivity Declin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uses and Remedies,2004、4、

[2] 李雄华、BIM 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得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 Mahmoud Halfawy,ThomasFroese、ponentBas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 Project Systems [J]、Journal of puting in CivilEngineering,21(6),ASCE,2007、

[4] Deke Smith、An Introduction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Journal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JBIM),Fall 2007、

[5]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2010、

[6] BIM得历史理论与词,

[7] MeGrawHill Construction,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2009,retrieved from 、

[8] Jerry Laiserin, paring Pommes and Narajas[J], The LaiserinletterTM ,the 16th, December, 2002、

[9] 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第一部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ding Sciences,United States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 V ersion1Part 1[R]、

[10] 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下属机构Building SMART联盟网站[EB/OL]、smart alliance、/、

[11] GolparvarFard, Mani, Savarese, Silvio、Automated modelbased recognition of progress using daily construction photographs and IFCbased 4D models [A]、Banff, AB,Canada、2010: 5160、

[12] Lapierre,A、, Cote, P、Using open web services for urban data management:A testbed resulting from an OGC initiative for offering standard CAD/GIS/BIM services[A]、Stuttgart, Germany、2008:381393、

[13]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Cabinet Office [EB/OL]、、

[14] Senate Properties' BIM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Senate Properties [EB/OL]、、

[15] Brian Gilligan,JohnKunz、VDC Use in 2007: Significant Value,DramaticGrowth,and Apparent Business Opportunity、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CIFF)、2007、

[16] 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网站[EB/OL]、、日本分会、

[17] BCA'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Roadmap,BCA [EB/OL]、、

[18] 、中国建设报、

[19] 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GB/T25507)[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0] 李恒,郭红领,黄霆,陈镜源,陈景进、建筑业发展得强大动力:虚拟施工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2010,2、

[21] 何清华,韩翔宇、基于BIM 得进度管理系统框架构建与流程设计[J]、项目管理技术, 2011,9(9):9699、

[22] 何关培,BIM软件知多少(上),2010,来自何关培谈BIM新浪博客、、

[23] 图片来自、

[24] 工程质量刊物记者、Bentley三维设计软件助力项目大幅节约建造成本[J].工程质量,2013,31(2):7677.

BIM考试技术概论题库(有答案解析)

技术概论模拟题 一.单选题 1. 以下不属于BIM核心建模软件的是(D )。P61 A. Revit Mep B. Be ntley Architecture C. ArchiCAD D. SketchUp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P126 A. 业主主导模式下,初始成本较低,协调难度一般,应用扩展性一般,运营支持程度低,对业主要求较低。 B. 业主主导模式下,初始成本较高,协调难度大,应用扩展性最丰富,运营支持程度高,对业主要求高。 C. 业主主导模式下,初始成本较高,协调难度一般,应用扩展性最丰富,运营支持程度一般,对业主要求高。 D. 业主主导模式下,初始成本较高,协调难度小,应用扩展性一般,运营支持程度高,对业主要求高。 3. BIM 的中文全称是(B )。P1 A. 建设信息模型 B. 建筑信息模型 C. 建筑数据信息 D. 建设数据信息 4. 下列选项不属于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对象的是( B )。P202 A. 建设对象 B. 建设资源 C. 建设进程 D. 建设成果 5. 在建筑总平面图中,计划扩建的预留地用什么线型表示( D )。P97 A. 细实线 B. 粗实线 C. 点画线 D. 中粗虚线 6. 下列选项中属于BIM几何造型软件的是(C )。P63 A. 3d max B. Xsteel C. Rh ino D. lumio n 7. 优化总体规划是属于BIM技术在(A )阶段的应用内容。P141 A. 方案策划阶段 B. 招投标阶段 C. 设计阶段 D. 施工阶段 8. 下列哪个国家强制要求在建筑领域使用BIM技术(B )。P19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韩国 9. 下列选项体现了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的是(D )。P148 A. 通过创建模型,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需求。 B. 可视化运维管理,基于BIM三维模型对建筑运维阶段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管理。 C. 应急管理决策与模拟,提供实时的数据访问,在没有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应急响应的决策。 D. 利用模型进行直观的“预施工”。 10. BIM在虚拟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包括(D )。P148

BIM技术概论要点

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 2.BIM工程师岗位:根据应用领域:1)BIM标准管理类,2)BIM工具研发类,3)BIM工程应用 类,4)BIM教育类;根据应用程度分类:1)BIM操作人员,2)BIM技术主管,3)BIM项目经理,4)BIM战略总监 3.BIM工程师在设计方面:1)通过创建模型,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要 求,2)利用模型进行专业协同设计,可减少设计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把类似空间障碍等问题消灭在出图之前,3)可视化的设计会审和专业协同,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传递和交换将更加直观、有效,有利于各方沟通和理解。 4.BIM市场模式预测:1)个性化开发,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可能会逐渐出现 针对解决具体问题的个性化且有创新性的新BIM软件、产品和应用平台;2)全方位应用;3)市场细分;4)多软件协调:各软件之间能够轻松实现信息传递与互用,项目在全周期过程中将会多软件协调工作。 5.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不同专业的所有的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 信息包括在设计过程、施工过程、运营管理过程的信息全部整合到一个建筑模型。 6.BIM技术是一种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在项目从概念产 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 7.BIM的含义:1)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花的数字化 表达。2)BIM是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3)BIM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是项目实时共享数据平台。 8.BIM的优势,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个过程,它既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信 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他将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来实现集成管理,它的出现将引发整个AEC领域的第二次革命。 9.CDE即公共数据环境,这是一个中心信息库,所有项目相关者可以访问,同时对所有CDE 中的数据访问都是随时的,所有权仍旧由创始者持有。 10.IFC是一个包含各种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一种基于 对象的公开的标准文件交换格式。 11.LOD:BIM模型的发展程度或细致程度,主要用于确定建模阶段输出结果及分配建模 12.Open BIM即一种在建筑的合作性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基于公共标准和公共工作流程的开 放资源的工作方式。 13.BIM是1975年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的概念 14.BIM的发展状况:1)在美国,走在世界前列;2)在英国,强制使用;3)新加坡,政 府带头;4)北欧,自觉;5)日本,2009年是日本BIM元年;6)韩国,十分领先,多个部门致力制定BIM标准;7)香港,2009年成立了香港BIM学会,2009年11月香港房屋署发布了BIM应用标准;8)2007年台湾大学与AOTODESK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9)大陆,2011年5月提出,2012年1月宣布启动,制定了五项标准,2013年8月政府投资20000平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报绿色的使用BIM技术,2015年6月明确,2020年末特级、一级、甲级必须。 15.BIM的特点:1)可视化,设计、施工、设备操作,机电管线碰撞检查;2)一体化;3) 参数化:参数化图元、参数化修改引擎;4)仿真性,建筑物性能分析、施工、施工进度、运维;5)协调性,设计、整体进度规划、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算、运维协调;6)优化性;7)可出图性,平立剖及详图、碰撞报告、构件加工图;8)信息完备性 16.信息的特性:状态、类型、保持

BIM技术概论试题

BIM技术概论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BIM技术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 A )过程。 A.全寿命周期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运营阶段 2、在( B )阶段,BIM工程师将依据需求方的要求,对设计部门提交的设计文件和图纸 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给出各个专业具体化的指标化的设计策略。 A.初步设计 B.深化设计 C.结构设计 D.施工图设计阶段 3、BIM工程师的就业方向有( D ) A.建筑勘测设计院 B.建筑施工企业 C.高校授课讲师 D.以上都是 4、BIM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有( D ) A.具备工程建筑设计相关专业背景。 B.具有一定BIM应用实践经验。 C.能熟练掌握企业BIM软件的使用。 D.以上都是。 5、BIM工程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D ) A.品德素质 B.团队协作 C.沟通协调能力要求 D.以上都是 6、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指的是(C)。 A.BIM标准研究类人员 B.BIM工具开发类人员 C.BIM工程应用类人员 D.BIM教育类人员 7、下列选项主要负责根据项目需求建立相关的BIM模型,如场地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钢结构模型、幕墙模型、绿色模型及安全模型的是( A )

A.BIM模型生产工程师 B.BIM专业分析工程师 C.BIM信息应用工程师 D.BIM系统管理工程师 8、下列选项进行实际BIM建模及分析人员,属于BIM工程师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是( A ) A.BIM操作人员 B.BIM技术主管 C.BIM标准研究类人员 D.BIM工程应用类人员 9、下列选项体现了BIM在施工中的应用的是(D) A.通过创建模型,更好的表达设计一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需求 B.可视化运维管理,基于BIM三维模型对建筑运维阶段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管理 C.应急管理决策与模拟,提供实时的数据访问,在没有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应急响应 的决策 D.利用模型进行直观的“预施工”,预知施工难点,更大程度的消除施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 见性,降低施工风险 10.房地产开发公司在BIM与招标投标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C) A.负责投标工作,急于BIM技术对项目工程量进行估算,做出初步报价 B.负责投标哦工作利用BIM数据库,结合相关软件完成数据整理工作,通过核算人、材料、 机械的用量,分析施工环境和难点 C.负责招标、开标及评定标等工作 D.负责对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及创新,以提高项目设计阶段的效益 二、多选题 1、BIM工程师职业岗位中教育类可分为(AB) A.高教教师 B.培训讲师 C.标准制定人员 D.理论基础研究人员 E.BIM 专业分析人员

(完整版)BIM技术概论题纲.doc

1.BIM——建筑信息模型 2.根据应用领域不同, BIM 工程师主要分为 BIM 标准管理类、BIM 工具研发类、BIM 工程应用类及 BIM 教育 类。 3.根据应用程度分类可将BIM 工程师主要分为BIM 操作人员、BIM 技术主管、BIM 项目经理、BIM 战略总监。 4. BIM 战略总监:即负责BIM 发展及应用战略制定人员,属于企业级的职位,可以是部门或专业级的BIM 专业应用人才或企业各类技术主管等。 5.BIM 信息应用工程师岗位职责:负责根据项目 BIM 模型完成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及应用的工作,如施工图出 具、工程量估算、施工现场模拟机管理、运维阶段的人员物业管理、设备管理即空间管理等。 6.BIM 技术主管岗位职责:负责对BIM 项目在各夹断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 7. BIM 战略总监岗位职责:负责企业、部门或专业的BIM 总体发展战略,包括组建团队、确定技术路线、 研究 BIM 对企业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BIM 实施计划等,负责企业BIM 战略与顶层设计、BIM 理念与企业文化的融合、BIM 组织实施机构的构建、BIM 实施方案比选、BIM 实施流程优化、企业BIM 信息构想平台搭建以及BIM 服务模式与管理模式创新等。 8. BIM 工程师在设计方面的工作应用主要体现在:(1)通过创建模型,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 果,满足业主要求;(2)利用模型进行专业协同设计,可减少设计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把类似空间障碍 等问题消灭在出图之前;(3)可视化的设计会审和专业协同,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传递和交换将更加 直接、有效,有利于各方沟通和理解。 9.BIM 工程师在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利用模型进行直观的“预施工” ,预知施工难点,更大程度 地消除施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技术措施的可行、安全、合理和优化;(2)在设计方提供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施工深化设计,解决设计信息中没有体现的细节问题和施工细部做法,更 直观、更切合实际地对现场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4)利用模型进行施工过程荷载验算、进度物料控制、 施工质量检查等。 10.当期 BIM 市场特征:( 1)BIM 技术应用覆盖面较窄;( 2)设计项目的实战较少;( 3)缺少专业的 BIM 工程师。 11.BIM 未来发展模式:( 1)个性化开发;( 2)全方位应用;( 3)市场细分;( 4)多软件协调。 12. BIM 技术是一种多为(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 N 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 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在 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弯曲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从根本 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

BIM技术概论十套习题2018年-有答案解析

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岗位职责的是() A.业主和开发商中的管理人员 B.设计机构中的设计人员 C.施工企业中的施工技术人员 D.软件开发设计人员 2.下列选项中,负责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的工程师岗位的是() A.BIM工具研发类工程师 B.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 C.BIM标准管理类工程师 D.BIM教育类工程师 3.BIM教育类工程师主要可分为高校讲师及() A.培训机构讲师 B.产品研发人员 C.信息应用人员 D.战略制定人员 4.下列选项中,BIM技术的应用维度不包括() A.二维空间 B.三维空间 C.四维时间

D.五维成本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BIM技术的含义的是() A.以三位数字技术为基础,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B.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是项目实时的共享数据平台 C.BIM技术是对整个建筑行业领域的一次革命 D.是完整的信息模型,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适用 6.下列现象中,关于BIM技术的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BIM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 B.BIM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模型 C.BIM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和深度的应用 D.BIM的出现可能引发整个建筑工程领域的第二次革命 7.下列选项中,关于BIM技术与CAD技术在基本元素方面的对比中不正确的是() A.CAD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 B.CAD的基本元素都具有专业意义 C.BIM的基本元素为建筑构件 D.BIM的基本元素不但具有几何特性,也具有建筑物特征 8.下列关于BIM技术与CAD技术在建筑信息表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D包含了建筑的全部信息 B.CAD技术只能将纸质图纸电子化

BIM技术概述

B I M技术概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BIM技术概述 1.什么是BIM BIM: 指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起源:BIM 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 、CAM 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 与STEP 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2.BIM解决的问题? 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 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建设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 3.BIM的特点 1)模型信息的完备性。 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2)模型信息的关联性 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模型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 3)模型信息的一致性 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4.BIM的价值及作用 1)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推动现代CAD 技术的应用;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2)用于工程设计 实现三维设计;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3)用于施工及管理 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管理; 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

BIM概述

BIM 概述 1BIM产生与发展得背景 1)建筑行业得快速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得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不断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各类工程得规模不断扩大,形态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项目参与方日益增多使得跨领域、跨专业得参与方之间得信息交流、传递成为了至关重要得因素。 2)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 建筑业生产效率低就是各国普遍存在得问题。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美国建筑行业生产率得调查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从1964年至2003年近40年间,将建筑行业与非农业得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后者得生产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而前者得效率不升反降,下降了接近20%[1]。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专业间信息系统相对孤立,设计师对工程建设得理解及表达形式也有所差异,信息在专业间传递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漏现象[2],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得碰撞冲突问题在所难免。再者各专业设计师自身得专业角度以及CAD二维图纸得局限性等原因,导致图纸错误查找困难,并且在找出错误后各专业间得信息交互困难,沟通协调效率低下,依然不能保证彻底解决问题。同时这种传递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后期施工得错误,一旦如此设计方必须根据施工方反应得问题再度修改图纸,无疑增加了工作量,甚至在多次返工后依然无法保证工程得设计、施工质量。 不难瞧出,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下得主要原因就是:一就是在建筑整个全生命周期阶段中,从策划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再从施工到后期运营,整个链条得参与方之间得信息不能有效得传递,各种生产环节之间缺乏有效得协同工作,资源浪费严重;二就是重复工作不断,特别就是项目初期建筑、结构、机电设计之间得反复修改工作,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这也就是目前全球土木建筑业存在两个亟待解决得问题[3]。 3)计算机技术得发展 自计算机与其她通讯设备得出现与普及后,整个社会对于信息得依赖程度逐步得提高,信息量、信息得传播速度、信息得处理速度以及信息得应用程度飞速增长,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自动化与制造技术得相互渗透使得新得知识与科学技术很快就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BIM技术概论模拟题

BIM技术概论模拟考试卷 (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总共30道,每道2分,共60分) 1. 应用BIM技术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指的是( C )。 标准研究类人员工具开发类人员 工程应用类人员教育类人员 2.下列选项中主要负责根据BIM模型完成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及应用工作的是(C )。 模型生产工程师专业分析工程师 C. BIM信息应用工程师系统管理工程师 3. 下列选项中关于BIM在设计阶段中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通过创建BIM模型,能够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需求 B.利用模型进行专业协同设计,可减少设计错误,如通过碰撞检查,可以把类似空间障碍等问题消灭在出图之前 C.利用模型可进行直观的“预施工”,预知施工难点,从而更大程度地消除施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D.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传递和交换将更加直观有效,有利于各方可视化会审和专业协同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前国内BIM市场主要特征的是(A )。 A. BIM技术应用成熟 B. 涉及项目的实战经验较少 C. BIM技术应用覆盖面较窄 D. 缺少专业的BIM工程师 5. 下列对BIM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C )。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且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是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其提供的可自动计算、查询、组合拆分的实时工程数据,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 是一种仅限于三维的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各参与方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 D. BIM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是项目实时的共享数据平台 6. 下列对相关BIM术语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 Data Exchange Specification即数据交换规范 B. IFC是一种包含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基于对象的、公开的标准文件交换格式 C. LOD即BIM模型的发展程度或细致程度 D. BEP即英国政府使用的分类系统 7. 下列关于国内外BIM发展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 B.新加坡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国家,发展至今,BIM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 C.北欧国家包括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是一些主要的建筑业信息技术的软件厂商所在地,如Tekla和Solibri,而且对发源于邻近匈牙利的ArchiCAD的应用率也很高 D.近来BIM在国内建筑业形成一股热潮,除了前期软件厂商的大声呼吁外,政府相关单位、各行业协会与专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院校等也开始重视并推广BIM 8. BIM的参数化设计分为参数化图元和(A )。 A. 参数化修改引擎 B.参数化显示 C. 参数化提取数据

BIM技术概论-2018

BIM技术概论 1.[ 单选题]下列对相关BIM术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A.Data Exchange Specification即数据交换规范 B.IFC是一种包含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基于对象的、公开的标准文件交换格式 C.LOD即BIM模型的发展程度或细致程度 D.BEP即英国政府使用的分类系统 2.[ 单选题]在进行信息提交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三个主要特性进行定义,其中不包括()。 A.作用 B.状态 C.类型 D.保持 3.[ 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BIM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施工组织可视化指的是利用BIM工具创建建筑设备模型、周转材料模型、临时设施模型等,以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织 B.一体化指的是基于BIM技术可进行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贯穿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 C.施工仿真指的是基于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赋予所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大量建筑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然后将BIM模型导入相关性能分析软件,就可得到相应分析结果 D.可出图性主要体现在运用BIM技术,除了能够进行建筑平、立、剖及详图的输出外,还可以输出碰撞报告及构件加工图等 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主要负责根据BIM模型完成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及应用工作的是(c)。 A.BIM模型生产工程师 B.BIM专业分析工程师 C.BIM信息应用工程师 D.BIM系统管理工程师 5.[ 单选题]下列关于国内外BIM发展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 B.新加坡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国家,发展至今,BIM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 C.北欧国家包括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是一些主要的建筑业信息技术的软件厂商所在地,如Tekla和Solibri,而且对发源于邻近匈牙利的ArchiCAD的应用率也很高

BIM技术概论习题

BIM技术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岗位职责的是( D ) A.业主和开发商中的管理人员 B.设计机构中的设计人员 C.施工企业中的施工技术人员 D.软件开发设计人员 2.下列选项中,负责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的工程师岗位的是( B ) 工具研发类工程师 工程应用类工程师 标准管理类工程师 教育类工程师 教育类工程师主要可分为高校讲师及( A ) A.培训机构讲师 B.产品研发人员 C.信息应用人员 D.战略制定人员 4.下列选项中,BIM技术的应用维度不包括( A ) A.二维空间 B.三维空间 C.四维时间 D.五维成本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BIM技术的含义的是( C ) A.以三位数字技术为基础,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B.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是项目实时的共享数据平台

技术是对整个建筑行业领域的一次革命 D.是完整的信息模型,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适用 6.下列现象中,关于BIM技术的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 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模型 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和深度的应用 的出现可能引发整个建筑工程领域的第二次革命 7.下列选项中,关于BIM技术与CAD技术在基本元素方面的对比中不正确的是( B ) 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 的基本元素都具有专业意义 的基本元素为建筑构件 的基本元素不但具有几何特性,也具有建筑物特征 8.下列关于BIM技术与CAD技术在建筑信息表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包含了建筑的全部信息 技术只能将纸质图纸电子化 可提供二维和三维图纸 可提供工程量清单、施工管理等更加丰富的信息 9. 下列关于BIM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美国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国家 B.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 C. 北欧国家BIM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企业的自觉行为 D. 迄今为止,英国建筑业标准委员会已经发布了英国建筑业BIM标准 10.下列选项中,支持IFC文件的导入和导出的软件的是( A ) B.天正

《BIM技术概论》(二)

《BIM技术概论》(二) 一、单选题(总共30道,每道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的岗位职责的是() A.业主和开发商中的管理人员 B.设计机构中的设计人员 C.施工企业中的施工技术人员 D.软件开发设计人员 【解析】P1,负责BIM工具开发的设计开发人员属于BIM工具研发类工程师。 2.下列选项中,通过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专业任务的工程师岗位的是() A.BIM工具研发类工程师 B.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 C.BIM标准管理类工程师 D.BIM教育类工程师 【解析】P1,BIM工程应用类工程师即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 3.下列选项中,BIM技术的应用维度不包括() A.二维空间 B.三维空间 C.四维时间 D.五维成本 【解析】P14,BIM技术是一种多维(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N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 4. 下列处于BIM工程师职业发展的中级阶段的是() A. BIM战略总监 B. BIM项目经理 C. BIM技术主管 D. BIM操作人员

【解析】P2,BIM技术主管即在BIM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技术指导及监督人员,属于BIM工程师职业发展的中级阶段。 5. 下列关于各地BIM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美国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国家 B.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 C. 北欧国家BIM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企业的自觉行为 D. 迄今为止,英国建筑业标准委员会已经发布了英国建筑业BIM标准 【解析】P19,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 6. 下列选项中,关于 Tekla的主要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施工详图需手动生成 B. 具备校正检查的功能 C. 零件数据可自动生成 D. 可以进行三维钢结构建模 【解析】P69,Tekla(Xsteel)是来自芬兰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主要功能包括三维钢结构建模,进行零件、安装、总体布置图及各构件参数、零件数据、施工详图自动生成,具备校正检查的功能。 7. 下列关于bSa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Sa即building SMART alliance B. bSa致力于英国BIM的推广与研究 C. bSa下属的BIM标准项目委员会专门负责BIM标准的研究 D. bSa致力于使项目所有参与者在项目生命周期阶段能共享准确的项目信息 【解析】P19,bSa是美国的BIM机构。 8.以下几种BIM应用技术路线中,实施起来可能性最小的是()。 A、商务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建立自己的模型,从而完成工程算量等;同时,技术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建立自己的模型,从而完成深化设计、施工模拟等。 B、商务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建立自己的模型,从而完成工程算量等;然后,技术部门利用商务部门的模型,来完成深化设计、施工模拟等。 C、技术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建立自己的模型,从而完成深化设计、施工模拟等,然后,商务部门利用技术部门的模型,来完成工程算量等。 D、商务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建立自己的模型,从而完成工程算量等;然后,技术部门利用相关软件对商务部门的模型进行深化,从而完成深化设计、施工模拟等。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概述 1.什么是BIM? BIM:指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 起源:BIM 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 、CAM 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 与STEP 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2.BIM解决的问题? 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 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建设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 3.BIM的特点 1)模型信息的完备性。 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2)模型信息的关联性 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模型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 3)模型信息的一致性 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4.BIM的价值及作用 1)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推动现代CAD 技术的应用;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2)用于工程设计 实现三维设计;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3)用于施工及管理 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管理; 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

BIM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章BIM工程师的素质要求与职业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指的是() A、BIM标准研究类人员 B、BIM工具开发类人员 C、BIM工程应用类人员 D、BIM教育类人员 2、下列选项主要负责根据项目需求建立相关的BIM模型,如场地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钢结构模型、幕墙模型、绿色模型及安全模型的是() A、BIM模型生产工程师 B、BIM专业分析工程师 C、BIM信息应用工程师 D、BIM系统管理工程师 3、下列选项进行实际BIM建模及分析人员,属于BIM工程师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是() A、BIM操作人员 B、BIM技术主管 C、BIM标准研究类人员 D、BIM工程应用类人员 4、下列选项体现了BIM在施工中的应用的是() A、通过创建模型,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需求; B、可视化运维管理,基于BIM三维模型对建筑运维阶段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管理; C、反应管理决策与模拟,提供实时的数据访问,在没有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应急响应的决策; D、利用模型进行直观的“预施工”,预知施工难点,更大程度地消除施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降低施工风险 5、房地产开发公司在BIM与招标投标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负责投标工作,基于BIM技术对项目工程量进行估算,做出初步报价; B、负责投标工作,利用BIM数据库,结合相关软件完成数据整理工作,通过核算人、材料、机械的用量,分析施工环境和难点; C、负责招标、开标及评定标等工作; D、负责对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及创新,以提高项目设计阶段

BIM概述

BIM概述 一、BIM的优势(BIM让谁吃亏让谁受益) 要不要学BIM,是学Revit还是ArchiCAD?简述一下BIM。BIM 这个概念出来好多年了,Revit的不同在哪里?它是一款模型信息准确、全面而且更新高效的软件,这种不同是BIM应用的前提。那BIM 是什么?BIM就是利用模型信息的准确、全面以及更新高效性,来帮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强化对工程的把控力。 为什么要用BIM?设计院是要分工的,有建筑,结构,机电(水暖电)。每个专业都要做自己分内的工作,然后大家合力完成一个建筑。举个例子来阐释用BIM的一个原因: 假设这是200年前,我约了ABCD四个朋友来我家聚餐,但是有个条件:每个人必须带一种做饭的工具过来,我们才能做饭。他们无法在到我家之前交流。A想了想,带了个锅,B想了想,带了个锅,C想了想,带了个锅,D想了想,也带了个锅。 每个人都是对的,但这顿饭根本没办法做。没办法,我只好请大家出门下馆子了,花了很多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在过程中对彼此情况不了解,所以对这顿饭没有控制力。 200年后的今天,人类拥有了手机,ABCD四个人出门前就已经分配好了每个人要带的工具,很显然,在这顿饭开始做之前,已经排除了很多意外情况。

Revit等建模软件的意义就类似手机,而BIM则是这种提前沟通并改善的办事方式。因为有了手机,各方都了解其他参与方的情况,从而通过协商,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预知结果并改变结果。实际上就加强了各方对工程的控制力。 有了BIM工具,沟通会更有效率 BIM在多方协同时的优点,它解决了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所谓空间冲突,就是你设计的水管穿过了我设计的柱子。那什么是时间冲突呢?有很多种,比如,我的管线还没有放上去,你就把吊顶装好了。 BIM是一种思维方式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开始的那两个问题: 1)要不要学BIM?只要大家都使用了BIM建模软件,BIM的思维方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不存在学不学习BIM的问题。 2)是学习Revit还是ArchiCAD或是AECOSim呢?选择哪一款建模软件,取决于协作的各方,而不是个人。 BIM让谁不爽了呢?一个工程施工的时候,不停的出现返工和设计变更,导致业主一再增加预算,有一些人是靠设计变更与返工来挣钱的。 为什么现在设计院推BIM也比较慢?所以,国家现在政策上大力推BIM。国家鼓励的,一定是有不乐意的。 二、BIM的应用(在设计和施工中,BIM分别有什么作用)

BIM技术概论试题

BIM技术概论第一章 一、单选题 1、BIM技术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A)过程。 A. 2 A. 3、 A. 4、 A. B. C. D.以上都是。 5、BIM工程师的职业素质要求(D) A.品德素质 B.团队协作 C.沟通协调能力要求 D.以上都是

6、应用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指的是(C)。 A.BIM标准研究类人员 B.BIM工具开发类人员 C.BIM工程应用类人员 D.BIM教育类人员 7、下列选项主要负责根据项目需求建立相关的BIM模型,如场地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 8A) 9 A. B. C. 策 D.利用模型进行直观的“预施工”,预知施工难点,更大程度的消除施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降低施工风险

10.房地产开发公司在BIM与招标投标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C) A.负责投标工作,急于BIM技术对项目工程量进行估算,做出初步报价 B.负责投标哦工作利用BIM数据库,结合相关软件完成数据整理工作,通过核算人、材料、机械的用量,分析施工环境和难点 C. D. 1、 A. 2 3、 4 A.BIM技术应用覆盖面较窄 B.涉及项目的实战较少 C.BIM普及程度较高 D.缺少专业的BIM工程师 5、下列选项可能是BIM未来发展模式的特点的是(ABDE)

A.个性化开发 B.全方位应用 C.单方位应用 D.市场细分 E.BIM与造价多软件协调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 A. B. C. D. 2. A.IFC B.IFC C.IFC是对建筑资产从建成到退出使用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D.IFC是一种在建筑的合作性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基于公共标准和公共工作流程的开放资源的工作方式。

BIM及智能化系统概述

BIM及智能化系统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 ng In formation Model ing , BIM)是近两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 个新名词,其定义为: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 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一个完备的建筑信息模型会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即设计、施工、运维)发挥出全所未有的优势。例如,在方案设计阶段,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能耗、结构、绿色建筑等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出各项性能指标和造价情况; 在扩初及施工图阶段进行碰撞问题;在施工阶段,通过对 BIM模型进行三位深化,可以更精准地把控施工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运维阶段,由于最终的模型中记录了各个设备的详细信息(如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保修期等),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维护预更新。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规模的扩大,智能化系统包含的子系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如今,在一个大中型项目中,智能化系统涵盖了中央集成管理、综合布线、有线电视、信息引导及发布、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建筑设备管理、智能照明、能耗计量及能源管理、智能会议子系统。拥有如此多的子系统,且每层线槽数量一般为 3个,地下层甚至会达到 4~5个,设计人员在排布本专业的管线时已经较为困难,再考虑到与其他专业避让一级施工的合理性,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传统的二维图纸很难将管线的具体排布位置、设备各类信息等直观地体现出来,很多问题都需要等到施工时再去修改解决,而BIM的三位特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凭借其针 对机电各专业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测,可以在施工前发现设计隐患,显著提升施 工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此外,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过程会暴露大量的设计问题,BIM技术的 应用则可大幅度降低传统模式下二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的冲突,从而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 变更、返工。 2设计流程 对于机电专业,一个 BIM项目的一半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设计流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