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与世博会的不解情缘
文明上网查资料 多元文化游世博(人八思品上第3单元助学)

文明上网查资料多元文化游世博(人八思品上第3单元助学)重庆市潼南柏梓中学校:夏绪才小强参加了华奥教育组织的“上海世博游”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和收获,出发前,他决定先上网查一查有关世博会的知识,并与其他网友交流交流。
他上网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要知道网络具有两面性:正面看:网络使极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条件。
负面看: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容易造成精神空虚、学业荒废,甚至做出诱惑欺诈、盗窃等丧失公德,违法犯罪的事情。
2.要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1)有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交流的工具。
(2)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在网络交往中,注重浏览、寻找真正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要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有明确的目的: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要明白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在网上游手好闲,虚度光阴。
3.要学会自我保护:(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特点,看不见、摸不着,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得轻意泄漏个人资料、随意答应网友要求。
(2)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应遵守网络规则:(1)要遵守道德: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负有建设文明、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
(2)要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基本行为准则,要有依法行事的意识。
通过网上了解和世博园区的参观游览,小强感触颇多。
他在日记中总结到:1.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世界多元文化和未来文明理念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
总规划师谈世博

吴 志 强 :富 然 可以 提 供 的 ,逭 些
21
该 现 在 的 “ ”是 一步 一 步 地 走 遇 舆 世 博 舍 来 , 5 路 1 9年 、 0年 来 重 看 上 世 博 但 一 心 希 望上 海 辨 世 博 的 人 1 6
束的 , 一佃 “ . 晨檠社舍 ”逐步走到 要的 , 是现 代 圜家柬辨 世博 舍 、“ 1 都感到欣慰 。 都 宜 J 倜 “ 市 社 舍 ” , 一 佃 “ 柴 大 新型 ”圜 家 在辨 世 博 舍 , 们 呢 , 都 徒 晨 耙 者 :穗 说 ,您 除 了 建 集 彀 计 我 正
荨 妨
er e It viw n
规 割师 世博
口 碾 衡 束
本 赧 特 螽 者 喜 了 勺 21 0 0年上 海世 博 舍 德规 割 吴 志 强 博 士 。吴 志 强 和蔼 可 多 的 。耆 藻 我 也 是 ~ 徊 全 心 投 入 工 作 的 ~
佃 人 , 去 那 麽 多 年 遇 有 那 麽 多人 支持 我 , 在 世 博 舍 筹 期 同 , 很 少 能 有 橇 舍 回 家 陪
到一 佃 “ I 盆 新型 ” 圜 家 , 畴 中 圜 遗 们整 佃 民族 走 向 “ I 型 民 族 ” 、 J 耆 宜_ 新 我 片 ,靖 同 在 造 些 照 片 中 ,哪 些 最 穰 您 是封建社舍的畴候在逭袒埋下 了现代 们 圜 家 走 向 “ 新 型 圜 家 ” 的 逭麽 一 感 到欣 慰 能否提 供 线 浓揖 影作 品 创 的 “ 因 ” , 今 天 r 徊 中 圈 都成 倜 “ 推 力 ” ,言 是 我 霓 得 我 想 最 基 在 整 助 i才
惜 在 本 届 世 博 舍 快 要
谷 蠢 明 他 是 封 的 , 且是 富 f 】 亚 有 荫 宜 性 的 宜 新 , 此 受 到 I J l j
“后世博时代”的思考

F0902006 5090209133 于子强“后世博时代”的思考2010年10月31日,火热了半年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
一个世界级盛会的结束,其余韵将影响数年乃至十数年,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后世博时代”。
世博之后我们该怎么走?这是个问题。
世博会直接促进了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建设程度,但是世博结束之后园区并不是消失了,因此合理利用园区这块资源相当重要。
“就像精彩的奥运会赛事,也没有办法永远比下去”。
对于展馆在世博会之后要拆除,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表示,这是惯例。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曾表示,从世博会159年的历史经验来看,保持原样会给主办国带来很大负担,不仅后期需要资金维护,原有地块也无法重新开发,所以依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则,世博会上的外国自建馆属于临时场馆,一般在会后拆除。
上海世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表示,早期世博会所有的展馆都要拆除;不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世博会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如何让展馆在世博之后被更好利用,带动城市的发展成为课题,于是一些标志性建筑被留了下来。
据查,世博场馆留下的建筑非常有限——比如埃菲尔铁塔、西雅图世博会的太空针、大阪世博会的太阳塔。
上海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在此论坛上透露,世博会早在规划之初就已经确定了世博会永久性场馆在世博会后的作用。
“永久性展馆设施与临时场馆设施在功能、经济、文化特征、景观特色等方面相互协调,在世博会结束后,‘一轴四馆’可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有机部分。
”像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一样,世博会的影响力使得保留的场馆在今后很长时间将具有很大的商业用途,成为演唱会、晚会等的热门举办地。
世博会结束后的11月中下旬,歌坛“天后”王菲“复出之旅”的第二站就选择了园内的世博文化中心,这一“苦心安排”想必也是为了抓住世博会的“余热”。
世博是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演员。
在世博的进程中我们亲眼见证了民众素质的提升。
世博会如同一所“文明大学”,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科学技术洗礼,也将得到一次文明素质的大训练。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透露世博园规划细节-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我在爱知世博会的园区里曾经拍过一张照片,一个女厕所门前排了足足有60米长的队伍,以1米3个人计算,就是180个人,以每人如厕3分钟,一个厕所3个蹲位计算,这180人上完厕所大概需要整整3个小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在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海上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上海世博会届时将迎来7000万的客流,如何应对矛盾,规避弊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吴志强多次考察过德国汉诺威和日本爱知世博会,2000年,他整整在汉诺威的场馆里“泡”了7天,每天都要拍上二十几卷胶卷,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他每个月都要去一趟日本。
上海世博会将面临比爱知世博会更加严峻的局面,据测算,每天进出园区的客流量平均在40万-50万,相当于每天在上海市中心3.28平方
公里的范围内,移入一个大城市的人口,每天傍晚时再移出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这样大的客流量,仅以进出园区的园门设计,设置800米宽的园门,以3秒钟的速度放入一个参观者,9点开园的话,得放到11点半才算完。
目前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明确了三对“进出”关系:入园和离园,进馆和出馆,餐饮和厕所。
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了大客流的冲击,仅轮渡设计就可满足10万人过江,另外轨道交通、公交的设计都可最大限度地疏散客流。
园内还设计了整体避暑和避雨的空间,能使得40万人不至于淋到雨、晒到太阳。
至于餐饮,设计人员总体计划了12万平方米的餐饮面积。
对于厕所,设计人员在规划了一定数目的固定厕所之后,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厕所,一旦有需要,立即可以到位。
此外,准备安置一块大的电子屏幕在每个场馆之外,播放馆内情
况,参观者路过时可以作一判断,有兴趣的
才排队入内。
1 2。
“凝固”的音乐在这里完美演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略记

了 英 国 在 全 球 自 然 资 源 保 护 上 所 起 的 领 先 作 用 , 同 时 也 向 公 众 展 示 了 生 物 多 样 性 在 人 类 生 活 的 各 个 领 域 所 能 给 我 们
带来 的创意 和其 中蕴含 的 巨大潜 力。展馆试 图说 明,正是 通过种 子来 发掘 和利用 大 自然 的 力量 ,人 类才 能更好地保
展馆 建筑 呈现出的许多特点 ,值得我们很好地去品味 :
一
是建构试 验。此次世博 会建筑 的建构方法 ,有 许多
实 验 性 的 创 新 技 术 。 如 整 体 的 构 造 形 式 、 箱 体 墙 面 与屋 面
分的时间去了解 、去鉴赏场馆建筑。
参 观上海世博会 场馆 ,我 感受最深 的就 是,世博会 如 同一个建筑盛 会,千姿百 态、 引人 入胜。 各种 建筑 同台竞
技 , 催 生 了许 多 新 的 建 筑 形 式 和 建 筑 理 念 , 通 过 展 馆 建 筑
的搭 接、动态展 示墙 面的构造 等等,趣味 无穷。尤其是 一 些创 新型国家 的建构技 术,许多在 本国甚 至在 世界上也 是 首次出现。 二是材料创 新。最 新创造性建 筑材料被广 泛应用 ,如 意大S t h U ̄ 墙采 用了先进 的新型材料 “ 透明混 凝土” ;法
日本国家馆将展馆 分为过去 、现在 、未来 3 大展 区,形 态 融合 了 日本传 统特色 与现 代风格 ,通过 过去 、现在 、未 来 三 部 分 的讲 述 ,让 参 观 者在 视 觉 、触 觉 、听 觉的 感 受 下 ,了解 一个真 实 的 日本 ,以及 可持续 发展 的2 世纪新 型 1
一
在上 海世博 会展馆 中,最瞩 目的还是 中 国馆 , 它享有
东 道 国 的 先 天 优 势 , 紧 临 黄 浦 江 , 处 于 南 北 、东 西 轴 线 交
上海世博会项目介绍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上海世博会项目规划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地点(Location):上海中心浦江两岸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4.10.29---2010风格(Style):体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风格。
规模(Size):528公顷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吴志强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管理公司(Managed by):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单位(Designed uni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英国APUP & Rogers 公司、美国Perkins Eastman公司、法国Architecture Studio公司、日本RIA & 黑川纪章事务所联合体、加拿大Bing Thom事务所等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吴志强(图片1)规划师简介(Chief planner brief introduction):吴志强,男,1960年生于上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群规划设计》(图片2)、《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图片3)、《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设计》(图片4)等。
一:总述(Context)1.1上海世博会的目标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
它的目标是:展示全球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时代”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城市化道路,交流城乡互动经验与范例;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1.2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自身的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的“和谐城市”理念
整整逗留了 7 . 天 对世博进行 了全 方位 的 来 … … 体验 。 他不厌其烦地拍 照 . 集任何可 以 收
谐 。而 在 这 些 规 划 实 践 中 , 的 和 谐 城 他
机遇 总是 垂青于 有准备 的人 。吴志 市 ” 理念也不 断得到 完善 和充 实 , 终于凝
十年回 聚 为: 人与 自然的和谐 、 人与城市的和谐、 收集到的现场 资料 中一天拍摄 的彩色 强十 年大学读书 十年德国求学 . 其
8 —— 创 意之星
上海世博会 已经隆重开幕 , .8 . 5 2 - 方公里的世博园如诗 如画 ,  ̄ 向世界展示 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胸怀博
大 、锐意进取 、和谐 兴盛 、友谊好客的伟大形象。当你参观世博会 ,陶醉于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之 中时 ,你
一
定想了解 以大手笔作 出总体蓝图的总设计师 。为此 , 我们综合各种资料 ,向你介绍它的总规划师昊志强
胶 卷 就达 2 卷 。 2
国 从 教 , 造 ” 谐 城 市 ”一 直 是 吴 志 强 历 史 与 未来 的 和 谐 。 在 ” 个 和 谐 下 , 建 和 三
20 年4 . 04 月 世博会规划 与设计 的全 的 建 筑理 念 。 先 后 完 成 了 六 十 多 项 国 内 吴 志 强 把城 市 的 建设 和 世 博 园 的规 划分 为 他 一 球 竞 标拉 开大 幕 是 中 国 与世 界 专业 规 外 重 大 工 程 规 划 设 计 .其 中包 括 俄 罗 三 块 一 块 是 生 态城 市 的做 法 . 块 是 社 这
划 团 队 之 间 第 一 次 大 规 模 的 ” 博 团体 斯 圣 彼得 堡 波 罗 的海 ’明珠 规 划 ” 安 会 规 划 的做 法 . 有 一 块 是 历 史 文化 保 护 世 、” 还
吴志强:深度认识自然价值
吴志强:深度认识自然价值作者:杨光超许桂丽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15期青岛,凭其自身优美的城市风貌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的举办地。
世园会的成功申办,将进一步提高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是青岛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区别于西安世园会,中国台湾花博会等同类盛会,青岛将如何独树一帜?在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的同时,又将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记者为此采访了世园会总规划师吴志强。
而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吴志强如何让世博会的相关经验在这届世园会上得以进一步完善,也值得人们关注。
让生活走进自然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到2014青岛世园会,对中国来说是一路走向世界的过程。
虽然规模和级别不同,但它们有一些基本的共性:让整个世界最新的城市发展观点和中国本土城市发展相结合,在让中国人看见世界最新的理念的同时,把中国最新建设的思想探索成就展现给世界。
从这点来说,青岛的世园会,不仅是青岛,也是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一次机会。
“世园会的的核心思想是再一次认识绿色文明的价值和充分认识整个生态对人类的意义。
世博会让大家认可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世园会也要让大家认可‘让生活走进自然’这个主题,让人们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是全人类最重要、最根本的财富。
”吴志强说道。
对于青岛而言,世园会为青岛的传统创新文化和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作为开放的城市,一座和世界人民接轨的城市,一座展示中国古文化和现代文化交接相汇的城市,青岛是充满活力的。
据吴志强描述,通过世园会,青岛不仅要展现自己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世园会有一个纵深发展。
“如果没有世博会,今天上海的地铁状态应该是在2025年以后才能实现,而世博会让上海人提前15-20年享受了便捷的交通”。
吴志强认为,青岛如何通过2014世园会,提前十年甚至二十年把城市的的交通建设好,对青岛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世博,让祖国更自豪!——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总规划师吴志强
因为 当时 , 上海 就开始 有举 办世博会 的想法 。尤其 是 在 2 0 年 汉诺 威世博会期 问, 的资 料收集准备工作 00 我
全面展开 , 记得 当时 用了整整 7 天时间 。当时觉得 , 如 果上 海要 办世博 会 , 们需要 准备 的东 西太 多太 多 , 我 因为 在当时我 们基础 条件还很 不够 。因此 , 我坚 持收 集并 整理 了大量资 料 , 等到我 回 国的时候 , 这些 宝贵 的资料 是用集 装箱装 运 回来 的。多少 年来 , 虽然 人在 国外 , 但我 的心 里一直想 着 国家。想着 国内城市 建设 在关键时候要用 到的 、 用到的 , 到上海要用 到的 、 会 想
才 、 建筑时报 》 《 年度人物等荣誉嘉奖 。
本 刊
己
者
我们 个 人 的命 运 是和 国家 的命 运 紧 密 结合在 一起 的。 个人 的母 亲、 校和祖 一 母 国是 永远不 会 变更 的。能够 报答 祖 国、贡献 母校、 尽孝 父母 , 让我 感觉很幸福 。
一
、
记者 :上 海近年来 高度 重视领 军人才 开发工 作。吴院
首 先要感谢 的是 邓小平 同志开 创 的改 革开放 大业 。 我 们这代人 实际上是幸运 的。 文化 大革 命一结束就进入学 校 ,
然后读研究生 , 后来 当教师 , 了十个年头; 用 然后出国留学、 读博 士 ( 柏林 工大 ) 和工作 十年 ;然后 回国报效工 作十 年。
三个十年 , 正好是我们 国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吴教授 :是 的, 我觉得 这给 了我 一次历史 性 的报 答祖 国的机会 。我从 1 8 年就 开始 收集世博 会资 料 , 94
为上 海多做一点 , 这是一个很强 烈的心情 。
世博人物——吴志强:以赤子之心绘世纪之梦
中扎 下 了根 。
蓄之愈深 则流 之愈 长。由吴志强 领衔 的团 队以 “ 8 2 根构筑物编织而成 的‘ 世界眼 ’ 把浦江 两岸连成 一片” 的 规划方案让评审专家惊叹 , 终成为 最 了最后入选的三个优秀方案之一 。
了“ 同济规划 ” 在国 内外的领先地位 ,
让 中国 2 1 0 0年上海世博会成 为了中
持 续发 展 作 出巨大 贡献 。 国际展 览
局 秘 书长 洛塞 泰斯 多次 对上海 世博
国规划建筑界的第一次面 向世界的集 规 划给 予 高度评 价 ,并 亲 自推 荐吴 会 园区总规划师的吴志强也开创了高 规 划顾 问。
土 ,让世博梦想成长发芽 。 20年4 , 0 4 月 世博会规划与设计 的全球竞标拉开大幕 , 这是 中国与世 界专业团队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 “ 世 博团体赛” 那段 日子 , 。 吴志强赢 得了
一
“ 这是我 永远难忘的一个生 日。 ” 吴志强清楚地记得 , 那天他特别的高
兴 , 有参加竞标的学生和老师在 同 所
济边上的小酒馆好好 “ 放肆” 了一 下 ,
“ 届世博会 的园区总规划师一般都 历 由主办国的规划师担任 , 同济 的成 功 就是 中国的成功 , 是中国规 划师集 这
个 “ 吴三点 ”的雅号 。如何使 中国 体 的荣耀。 ”而更令他高兴 的是 ,“ 在
报》 的头版上 , 那个当年提议在考场 上向老师鞠躬的学生就是吴志强。 “9 7 17 年我高 中毕业正在上海松 江农村学农 , 听到 高考 的消息我 真是 激动不 已。 ”从小吴 志强就怀揣着大 学梦 ,“ 0 3 年前 的这场考试让 国家 的 前途被重新 照亮 , 也改 变着我们千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志强与世博会的不解情缘
作者:梁玲
来源:《人民文摘》2010年第06期
5月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大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重大国际盛会。
国人关注,全球瞩目。
此刻,作为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吴志强不免心潮激荡: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全球关注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肯定,也为中国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契机!
求学时代,品学兼优
1960年8月,吴志强出生于上海。
少年时期赶上了“文革”,“整个中学,我学工七次、学农五次,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但是这没有扼制他养成酷爱读书、勤学不倦的良好习惯。
“文革”结束了,吴志强高中毕业,正好赶上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
多年的读书习惯和文化积累,让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并于1985年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
为什么当时会选择城市规划专业呢?吴志强说:“那个时候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大都有一个梦想:盖一片房子,然后修一条很长很长的马路,当时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国家保密专业,听说很多图纸涉及国家和军事机密。
这些颇具神秘感的色彩,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当时也没跟父母商量,就报了志愿。
”
入校以后发现学的东西很杂。
一方面需要学素描、水粉等,艺术性很强;另一方面要学纯技术的内容,什么钢筋混凝土、石头的承重、地质、力学等。
到了大三,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还要上专业的摄影课,此后摄影成为吴志强的一大爱好。
许多年以后,吴志强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涯时,感叹学校的课程配置将科学性与艺术性融洽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工科背景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人文底蕴。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人才,这样的知识结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眼光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198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名公派留学生,吴志强远渡重洋来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吴志强担任德国环柏林城市与建筑研究事务所首席研究员,从事德国东部和东欧的重建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虽然身在德国,但他时刻思念着祖国。
1997年,在同济导师的召唤下,怀着对祖国的一腔热爱,吴志强回到母校担任教师。
因汪道涵结缘世博会
其实吴志强与世博的机缘很深。
早在同济念研究生时,他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受上海市政府委托,进行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可行性研究,吴志强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寻找世博会的资料。
当时相关资料少得可怜,而且全部是英文,他一篇一篇整理、阅读,心头世博会的梦想也生根发芽。
在1984年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优秀青年论文颁奖仪式上,一位睿智的老人对他说:“你是学规划的,可关注一些世博会的情况,收集一些资料,为将来上海举办世博会做些工作。
”这位智者就是上海的老市长汪道涵。
从此,世博会的种子就在吴志强的心中深深扎下根,不管是负笈海外,还是在国内研究,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
2000年,吴志强自费前往德国汉诺威世博现场,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一张票子,一份宣传海报都不放过……“当时只想寻找更多材料,为上海申博准备得更充分些”。
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吴志强有一个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
吴太太原来是上海外贸学院的老师,后来去荷兰商学院读MBA,毕业后在跨国集团当老总。
吴志强说:“她收入比我多很多。
到现在,我有时还需要她发扬‘希望工程’精神呢。
”
吴志强的两个女儿都出生在德国。
大女儿叫吴易难娜,小女儿叫吴圣凡伢。
两个女儿的名字起得特别中国古代哲学,又充满人生智慧,大俗大雅。
吴志强说,由于工作繁忙,半夜回家时,女儿已经睡着了。
女儿早晨上学时,他还没有起床。
世博会筹备期间,他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一次,他给女儿整理书桌时,无意中看到女儿的日记:“为什么我永远看不到爸爸?”这让他受到很大触动。
于是,从那以后,在吴志强每天的日程表上都有一个固定的安排,19:00~19:30回家陪女儿吃饭。
“尽管日程表上一直写着,但半个月只能陪女儿吃一两次晚饭。
吃完晚饭,还要马上赶到学校去辅导博士生做论文。
”吴志强还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非常体谅父母、孝敬父母。
他的父亲现在已经90多岁了,尽管他的工作很忙,但他仍然每周坚持抽出时间和父亲一起吃顿晚饭,一直没有中断过。
教书育人,只为学生眼睛“一亮”
在众多学生的眼中,吴志强绝对是个好老师。
2007年11月,吴志强在做客东方网时说:“在那么多的头衔当中,我最看重的是老师的身份,哪怕让我去一个小学或幼儿园,我都会认真教书的!”
为什么如此爱岗敬业?吴志强说:“我小时候的梦想可不是老师,而是跟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喜欢造房子啊,造马路什么的,被分配留校才站上讲台,是学生改变了我。
你注意看学生的眼神,不懂和懂了是不一样的,学生理解了你讲的东西,那一瞬间,他的眼睛就会一亮……每次看到那‘一亮’,就乐在其中,看来我当老师是‘命中注定’的。
”
有一年,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生把他选为“最可爱的老师”,吴志强抱着奖来的毛绒娃娃哈哈大笑,“这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奖品。
”
摘自《人物》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