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完)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当堂检测
(1)天下归仁——
赞许 (7)尧舜其犹病诸——
担忧
(2)为仁由己——
靠 (8)能近取譬——
比方
(3)请问其目——
详情 (9)士不可以不弘毅—
广大,坚强
(4)回虽不敏——
资质愚钝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5)请事斯语矣——
实行 (11)克己复礼为仁——
实现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字
02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 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 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 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 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 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 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 此办理。”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 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 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 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读第四章节“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 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 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一、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 仁。仁的本质则是“爱人”,父行父道爱 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 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 颜渊》)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 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 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 ”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
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 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 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 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 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
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
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
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 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 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 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 仁。仁的本质则是“爱人”,父行父道爱 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 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 颜渊》)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 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 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 ”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
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 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 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 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 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
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
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
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 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 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 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仁”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因为它暗含“己所欲,施于 人”,而孔子也明确地将其表达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因此,“仁”升华与提升了人性的内在潜能。
3.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点拨】(1)联系:“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 “礼”是“仁”的一种外在体现。 (2)区分:“仁”是目的,而“礼”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 完善而服务的。
这里有一位固执的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 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 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分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 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申纪兰1929年诞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负过村里 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 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 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 啥妇女的劳动酬劳要少一半?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 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比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 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 了比赛。
这场劳动比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 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 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 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共24张PPT)

如何让他人感受到尊重感?
• 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
• 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 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 要善于欣赏他人,接纳他人,不能够嘲笑他
人的缺点与不足。
• 要遵守对他人的诺言。
尊重他人的事例——女王敲门
•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 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 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 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
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 府共同倡导。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 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
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谋求自己生 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 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临!”店员十分不解,店老板解释说:“他今天是作为一个 客人来到这里的,我们应当尊重他。要记住:我们的一切
都是顾 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
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尊重和认可,否则往往会很苦恼。但是,尊 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权利, 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敬人者,人恒敬之”, 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 看第一个材料 • 你有过站在他人立场上体会他人心情的经历吗?按照下 面的三步换位 • 思考,看看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一步:他(她)的需要是:
【初中课件】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7.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课件ppt.ppt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 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 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 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 “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 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 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选文4
字
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中心词+而+定+者,定后标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也许
•【译文】
•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 实践它的吗?”
•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选子文贡5、曰6:“如如果有博施给于民并而且 能济众,怎何么样如?可
么子而问知zhì,子啊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从也?”子夏曰:形“作富动哉,言远离乎!拥舜有有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 yáo,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 爱。”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
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 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 实践这些话。”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 构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选文4
字
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中心词+而+定+者,定后标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也许
•【译文】
•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 实践它的吗?”
•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选子文贡5、曰6:“如如果有博施给于民并而且 能济众,怎何么样如?可
么子而问知zhì,子啊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从也?”子夏曰:形“作富动哉,言远离乎!拥舜有有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 yáo,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 爱。”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
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 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 实践这些话。”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 构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 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 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 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 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 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 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 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 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课外延伸
看看我们身边的“仁”。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 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 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 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论语》选读
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智 (1)问知。子曰:"知人。" _____ 知 通_____
(2)举直错诸枉 措 _____ 错 通_____
向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 乡 通_____ (4)知者利仁
智 知 通_____ _____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赞许
靠 条目 资质愚钝 从事、实行 担忧 比方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2)为仁由己
(3)请问其目 (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 (6)尧舜其犹病诸
(7)能近取譬
(8)士不可以不弘毅 (9)死而后已
停止
贫困
(10)不仁者不可以久Βιβλιοθήκη 约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天下归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 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仁以为己任,不以重乎?
文章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 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四个人请教: 颜渊、仲弓、樊迟、子贡 两个人阐述: 孔子、曾子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仁”的内涵。
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智 (1)问知。子曰:"知人。" _____ 知 通_____
(2)举直错诸枉 措 _____ 错 通_____
向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 乡 通_____ (4)知者利仁
智 知 通_____ _____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赞许
靠 条目 资质愚钝 从事、实行 担忧 比方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2)为仁由己
(3)请问其目 (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 (6)尧舜其犹病诸
(7)能近取譬
(8)士不可以不弘毅 (9)死而后已
停止
贫困
(10)不仁者不可以久Βιβλιοθήκη 约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天下归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 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仁以为己任,不以重乎?
文章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 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四个人请教: 颜渊、仲弓、樊迟、子贡 两个人阐述: 孔子、曾子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仁”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谓何”说的是什 “言乎富哉”的倒装,此话的含义多么深广
么子而问知zhì,子啊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从也?”子夏曰:形“作富动哉,言远离乎!拥舜有有
天下2021/2,/4 选于众,举皋陶g1 āo yáo,不仁者远矣。汤9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 爱。”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仁 ”
2021/2/4
1
2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文言实词等知识点。 2、通过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 孔子关于“仁”的观点。 3、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 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指导我们的生 活。
2021/2/4
1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 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礼记》
2021/2/4
1
11
选文4
字
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
中心词+而+定+者,定后标志
大“概其、恕也乎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
•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
2021/2/4
1
24
当堂练习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 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 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 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
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2021/2/4
2021/2/4
1
18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2021/2/4
1
19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为仁。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 爱人;知人。 • “恕”。
2021/2/4
1
20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3
探讨: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
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 同。试作具体分析,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 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2021/2/4
1
4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2021/2/4
1
5
选文1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为,是。克,克制
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
实践这些话。”
2021/2/4
1
7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 构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 在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 这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 久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 不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 滥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二),小人 处在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 到仁这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 骄淫佚乐,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
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
远吗?"
2021/2/4
1
16
选文8
仁义之人
而
表目的,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有仁高尚。向和节操的人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士,
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2021/2/4
1
12
选子文贡5、曰6:“如如果有博施给于民并而且能济众,怎何么如样?可谓
仁乎”子曰即“:何“止何于事仁于”仁一!定必也圣乎!大概尧、舜也其许犹
病
之乎
就 使动,使别人站得住 担忧、忧虑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实践仁的方法
使…通达
就近近取拿譬自,己可打谓比方仁,之即方将也心已比。心”,推己及人
2021/2/4
1
13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
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 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 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 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 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2021/2/4
1
14
选文5、6
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adj-n贫困的生活 安乐的生活
安于
利用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
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
的人202安1/2/4于实行仁,算计得1精明的人利用仁。' 17
1
25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2021/2/4
1
26
谢谢
虽然 名作动,从事、实行
2021/2/4
1
6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
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
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
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
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 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 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 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 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 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 就疏2021/远2/4 了。汤有了天下,1 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10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202仲1/2/4弓说:“我虽然资质愚1 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8
选3:文、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通问“知智z”hì,子曰 “能了知使解 人。”明樊形白作迟、名未理,达解正。直子公曰提正:拔的人“通置举“邪直措恶之,”错于此安诸指排枉邪、恶,安的人 枉夫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通前:““向乡”先也吾到见于
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
2021/2/4
1
23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
“的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 仁与礼是 “心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 一致的
格 “恕”是仁的实践原则:责己恕人
“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推己及
“ 人圣”是仁的极致:人格终极目标(内圣外
王)
做到仁并不难,可怕的是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
仁,仁就来了。
2021/2/4
1
15
选文7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7、曾子曰读:书人“士弘不,可广大以。不毅弘,坚毅强,任重表而并列
道 把……当作
担子,但当的东西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表承而接后已停止,
不亦远乎?”
及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2021/2/4
1
21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邦无怨,家无怨。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
2021/2/4
1
22
• 思考探究:
•
关于“仁”的核心,孔子有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有
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称礼许,,天赞许下归句仁末焉语。气助为词仁由依己靠,而由人乎哉?”
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做到 语气助词连用,强化反问语气
颜渊曰:“请问其条目目。,”详情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
动词,说
勿听,非礼勿聪言明,、非机礼敏勿动指。代”,这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么子而问知zhì,子啊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从也?”子夏曰:形“作富动哉,言远离乎!拥舜有有
天下2021/2,/4 选于众,举皋陶g1 āo yáo,不仁者远矣。汤9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 爱。”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仁 ”
2021/2/4
1
2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文言实词等知识点。 2、通过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 孔子关于“仁”的观点。 3、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 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指导我们的生 活。
2021/2/4
1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 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礼记》
2021/2/4
1
11
选文4
字
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
中心词+而+定+者,定后标志
大“概其、恕也乎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
•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
2021/2/4
1
24
当堂练习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 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 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 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
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2021/2/4
2021/2/4
1
18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2021/2/4
1
19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为仁。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 爱人;知人。 • “恕”。
2021/2/4
1
20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3
探讨: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
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 同。试作具体分析,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 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2021/2/4
1
4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2021/2/4
1
5
选文1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为,是。克,克制
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
实践这些话。”
2021/2/4
1
7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 构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 在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 这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 久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 不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 滥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二),小人 处在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 到仁这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 骄淫佚乐,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
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
远吗?"
2021/2/4
1
16
选文8
仁义之人
而
表目的,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有仁高尚。向和节操的人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士,
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2021/2/4
1
12
选子文贡5、曰6:“如如果有博施给于民并而且能济众,怎何么如样?可谓
仁乎”子曰即“:何“止何于事仁于”仁一!定必也圣乎!大概尧、舜也其许犹
病
之乎
就 使动,使别人站得住 担忧、忧虑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实践仁的方法
使…通达
就近近取拿譬自,己可打谓比方仁,之即方将也心已比。心”,推己及人
2021/2/4
1
13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
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 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 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 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 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2021/2/4
1
14
选文5、6
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adj-n贫困的生活 安乐的生活
安于
利用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
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
的人202安1/2/4于实行仁,算计得1精明的人利用仁。' 17
1
25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2021/2/4
1
26
谢谢
虽然 名作动,从事、实行
2021/2/4
1
6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
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
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
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
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 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 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 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 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 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 就疏2021/远2/4 了。汤有了天下,1 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10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202仲1/2/4弓说:“我虽然资质愚1 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8
选3:文、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通问“知智z”hì,子曰 “能了知使解 人。”明樊形白作迟、名未理,达解正。直子公曰提正:拔的人“通置举“邪直措恶之,”错于此安诸指排枉邪、恶,安的人 枉夫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通前:““向乡”先也吾到见于
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
2021/2/4
1
23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
“的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 仁与礼是 “心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 一致的
格 “恕”是仁的实践原则:责己恕人
“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推己及
“ 人圣”是仁的极致:人格终极目标(内圣外
王)
做到仁并不难,可怕的是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
仁,仁就来了。
2021/2/4
1
15
选文7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7、曾子曰读:书人“士弘不,可广大以。不毅弘,坚毅强,任重表而并列
道 把……当作
担子,但当的东西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表承而接后已停止,
不亦远乎?”
及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2021/2/4
1
21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邦无怨,家无怨。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
2021/2/4
1
22
• 思考探究:
•
关于“仁”的核心,孔子有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有
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称礼许,,天赞许下归句仁末焉语。气助为词仁由依己靠,而由人乎哉?”
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做到 语气助词连用,强化反问语气
颜渊曰:“请问其条目目。,”详情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
动词,说
勿听,非礼勿聪言明,、非机礼敏勿动指。代”,这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