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政策与法律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教育问题中,采用的多是学术研讨、平等争论、 科学评估,或通过思想沟通、说服教育等措施,体 现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指导性
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主要是通过指导性而不是 以指令性的方式进行,在宏观上以教育的大政方针实 行领导,在微观上以具体管理制度实行领导。 一般行政机关: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直接隶 属关系。 学校在法定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二、教育法的体系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全国人大
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全国人大 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大常委 教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条例、规定、办法 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 教育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教育部)
二、教育法的体系
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教育法规—省级人大、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 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 人大常委备案) 地方性教育规章—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民政 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教育政策
综合性(跨学科性) 应用性 价值倾向性
三、政策合法化
当政策方案被决策者做出选择之后,就面临着 将该方案合法化而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 政策,从而使之得到有效的执行,这就是公共 政策合法化问题。
合法化(legitimate),作为动词,是“使具 有合法性,给予法律力量,使具有权威性、核 准或批准。”
一。
政策问题:
一个问题 策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
一、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特征
主观性 (政策问题是尚未被实现的社会价值或需求,或者是人 们受剥夺、不满足感) 公共性 关联性 变化发展性(不确定性)
二、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 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 准则。(吴志宏等)
四、教育立法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公共性原则 3.平等性原则 4.特别扶助原则 5.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四、教育立法原则
2. 公共性原则
含义——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 教育机构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 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可 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五、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学研究分类(南格尔) 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 政策的研究(studies of policy),即对政策对 象、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为政策的研究(studies for policy )
五、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 政策的研究 (studies of policy) 对象研究 过程研究
方法研究
六、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为政策的研究 (studies for policy )
对制定一项或一个方面的政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各 步骤的因素关系,对具体内容、策略、手段、保障措 施等的应用研究。 对因素、策略、方法等的研究,是对怎样才能制定出 一项好政策的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
2.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于人们的需要、受剥夺或不满足的感觉
社会问题:当有一部分人遇到同一个问题时——社会 问题(只涉及当事人)
3.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
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问题就转化成了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基于
自身利益的考虑,公众开始提出以解决问题为目
(一)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
行政主导性:教育法律关系以教育行政法律关 系为主。 教育法律关系的成立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单 方面决定,而不以对方相对人是否同意为条件。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办学单位有权依法单 方面对其实施停办、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理决定, 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
(二)教育相对主体调整的民主性
案例分析
Baidu Nhomakorabea
齐某姓名权受侵犯,除陈某及其父亲应承担主 要责任外,济宁市商业学校明知陈某冒用齐某 的姓名上学仍接受其入学,应承担主要责任; 滕州市八中和滕州市教委也有重大过失,均应 承担一定责任。
故判决:齐某获精神损失费35000元,由四被 告分别承担数额不等的赔偿责任。齐某不服, 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六、政策分析
规范分析
对政策及其活动做出规范判
断和命令判断,主要解决
“应该是什么”或“应该怎 么样”的问题。应怎样创造
良好政策环境,应如何进行
利益分配。
六、政策分析
可行性分析 这是指向政策及其活动的实践层面的问题。要对
经过规范分析的之后形成的备选政策方案进行分
析和论争,从各方面讨论政策方案在实践中实施 的可能性及其可能产生的预期结果,并在备选方 案中选择最佳的政策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同年,齐某被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录取,但齐 某的“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某领走,陈摇身一 变成了“齐某”,并以齐某的名义到商业学校 报到就读。
案例
1993年,陈某继续以齐的名义分配到中国银行 滕州市支行工作。据查,陈某是原村党支部书 记陈某的女儿,她预考落选后,在有关人员的 参与下采取一系列冒名齐某上学、工作的行动。 (在假齐某的假体检表上有市教委钢印。假齐 某的档案,里面仅有当年的体检表和学期评语 表(伪造)。其中盖有校长私章和学校公章)
第一章
教育政策与法律基本概念
教育法学基本概念 1、教育法的概念 2、教育法的体系 3、教育法的特征 4、教育立法原则 5、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政策基本概念 1、政策问题 2、教育政策 3、政策合法化 4、政策本质 5、政策研究 6、政策分析
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政策基本概念
1、政策问题 2、教育政策 3、政策合法化 4、政策本质 5、政策研究 6、政策分析
案例
齐某将陈某及其父亲、济宁市商业学校、 滕州市第八中学、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告上 法庭,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 元。
案例分析
齐某提出诉讼的依据是什么? 法院应该怎样判决?
案例分析
1999年5月,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 理认为:陈某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 ,由 其父策划,并实施了冒用齐某名字上学的 行为,其结果构成了对齐某姓名的盗用和 假冒,是侵害姓名权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但齐某的受教育权并没有受到侵犯。
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中的教育条款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备案)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 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义务教育)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 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 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
三、教育法的特征
一般法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与规范性 教育法的特征:由教育法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 调整对象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三、教育法的特征

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 教育相对主体调整的民主性 教育强制措施施行的柔软性 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指导性 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
(五)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层次多样性所引起的 法规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
教育及教育活动本身的社会广泛性,行政相对 人广泛。
四、教育立法原则
教育立法原则:教育法的原则,是指贯穿于 全部教育法规文件中始终起作用的指导思想 和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教育原则是教育法本质的表现,是党和国家 教育基本政策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根本特征 的反映。
三、政策合法化
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 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 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 通过、批准、签署和 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三、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是使各种拟议中的政策方 案获得合法地位、具有社会权威性和约束性 的过程。(彭和平)
——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规化
——政策社会化
三、政策合法化
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法的概念 教育法的体系 教育法的特征 教育立法原则 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的概念
法 ——(广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 教育法 由国家制定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教育行政主体在调整与其相对主体——教师、 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关系时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 和学术自由。
教师等劳力劳动者需要一个从事教学和科研活 动所需要的宽松、和谐与舒畅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教育强制措施施行的柔软性
教育性:处理教育纠纷实行强制措施时,可以使用 非处罚性的柔性措施。 一般采取的教育强制性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 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 裁决。
政策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政府的作为 ——政府的不作为
四、政策本质
政策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进 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价值”类 似于“利益”,金钱、权力、地位等)。
执政党所代表的利益
四、政策本质
——政策是对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与调节 (1)直接进行利益分配与调节 投资、工资政策,价格、税收政策、福利政策 (2)间接干预和影响社会利益的分配与调节 就近入学政策、环境保护政策 ——政策分配利益的特点:主导性、兼顾性、权威性
的的公意性诉求。
4.政策问题
经过一定渠道反映到有关决策部门,成为决策
者研究和分析人员分析的对象之社会问题或公 共问题。 公共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
众的诉求时,公共问题就转化成为了公共政策
问题。
一、政策问题
问题是任何公共政策的起点,对问题的性质、广度、严
重性与关联性的界定是最终影响政策决定的基本因素之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 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 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案例
齐某和陈某原同是山东省滕州市某中学初中毕 业生。1990年,17岁的齐某通过中专预选考 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的资格,而陈某则在 预选中落选。
一、政策问题
问题(真假)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
1.问题
指人们的需要、受剥夺或不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可 以由自己认定,也可以由他人代为认定,但都同时产生 了解决问题的诉求。 从抽象意义上说,问题可以理解为应有现象与实际现 象的偏差,或者是系统的现有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距。
从哲学角度上说,不论是“偏差”或是“差距”,问 题所表述的都是一定的行为主体的主观希求和主观认 定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
六、政策分析
政策制定的步骤
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汇集要求——组织要 求——陈述要求——置入议程——寻找提案—— 评论提案等
六、政策分析
事实分析
对政策及其活动做出事实判断,主要解决“是什么” 或“怎么样”的问题 价值分析 对政策及其活动做出价值判断,主要解决“期望什么” 或“喜好什么”,“利益为何如此分配”、政策过程 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等问题
案例分析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无法找到判决依据的情况下向 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根据本案事 实,陈某等以侵犯姓名权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应承担 相应的民事责任。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是做出终审判决:陈某停止对 齐某姓名权的侵害;由陈某等向齐某赔礼道歉;并赔 偿齐某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 损失4.8万元和精神损害赔偿费5万元等。 首例侵犯受教育权案(2001),获得民事赔偿。
政策法律化是使公共政策取得法律形式、具有法 律效力的过程。(立法机关)
政策法规化是政府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推行各种政 策进行管理的过程。(政府机关)
政策社会化是公共政策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非法 律化的社会规范的过程。(执政党或政治团体)
四、政策本质
公共政策:政府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M.G.罗斯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