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9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3.9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9.8亿元,增长13.1%。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4.8亿元,增长3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31.4亿元,增长13.0%,占GDP比重为40.9%,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六大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0%。

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0.2%,分别比上年提高 1.1个和0.8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收入差距是全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三大区域均呈较快发展态势,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

图1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全年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3家,累计关停5034家。

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总目标。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

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图2 2006-2010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7%。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德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州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40.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25亿元,增长7.1%,支撑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62亿元,增长25.0%,支撑生产总值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3.6%,支撑生产总值增长5.9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2%,47.7%,39.1%。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6:30.0:41.4调整为26.5:33.9:39.6 。

人均生产总值11693元,比上年增长13.8 %。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64.3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7 %,比上年提高 2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 单位:%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2%。

其中,农业产值 3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林业产值6.83亿元,增长9.6%;牧业产值12.75亿元,增长5.5 %;渔业产值1.88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1.69 亿元,增长 6.1%。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3.29万亩,比上年增长10.4%;粮食播种面积200.92万亩,比上年增长10.1%;油料种植面积20.29万亩,下降4.9%;甘蔗种植面积80.15万亩,增长7.8%;蔬菜种植面积18.96万亩,增长7.7%。

2010年31个省市GDP排名

2010年31个省市GDP排名

2010年各省市GDP,最终排名各地公布去年GDP数据28省超全国增速1、广东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4-2-26来源:楚雄市统计局点击:3117评论:0]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市呈现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364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67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245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836814万元,增长15.1%(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0:58:32 调整为2013年的9.8:55.9:34.3,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3%、47.3%和46.4%。

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826681万元,增长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详见附表2)。

就业人员小幅下降。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56万人,下降3.3%,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9.75万人,下降13.6%;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81万人,增长0.2%;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92万人,增长15.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08万人,增长28.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38人,比上年末减少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915万元(现价),增长7.1%(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66504万元,增长3.2%;林业产值36263万元,增长6.6%;畜牧业产值122022万元,增长9%;渔业产值6476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650万元,增长17.9%。

楚雄州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公告

楚雄州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公告

楚雄州2010/2011学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201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改革,突出“基础抓投入,关键抓管理,目标抓质量”的工作重心,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确保“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经楚雄州统计局同意,现将楚雄州2010/2011学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公布如下:2010/2011学年全州有全日制各类学校1221所,毕业学生90708人,招生128882人,在校学生439860人,其中:女学生216822人,占总在校学生的49.29%;少数民族学生150973人,占在校学生的32.60%。

有教职工29137人,专任教师25649人,代课教师395人,扫除青壮年文盲54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634所,聘请校外教师1183人,培训学员342099人。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1474438平方米,有校舍3645592平方米(不含全产权过渡房),校舍面积中有危房面积1112921平方米,其中:中小学危房面积达1033920平方米(D级危房360857平方米)。

一、普通高等教育1、楚雄师范学院。

毕业生1544人,招生2417人(其中本科2246人, 比上年增加265人;专科171人)。

在校生8294人,比上年增加833人。

在校学生中:本科7776人,占94.26%,专科518人,占6.24%;女生4432人,占53.44%;少数民族学生3717人,占44.82%;共产党员2622人,占31.61%;共青团员7084人,占85.41%;预计毕业生1863人。

2、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生918人,招生1485人,在校生4002人,在校学生中:女生3100人,占77.46%;少数民族学生1408人,占35.18%;共青团员3904人,占97.55%;预计毕业生1149人。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禄丰县
楚雄州
15
853385
罗平县
曲靖市
16
780712
蒙自市
红河州
17
735762
呈贡县
昆明市
18
708149
腾冲县
保山市
19
704022
祥云县
大理州
20
633297
建水县
红河州
21
631356
晋宁县
昆明市
22
561510
新平县
玉溪市
23
537894
镇雄县
昭通市
24
532969
砚山县
文山州
25
516404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2012-03-18 19:16:37|分类:县域经济|标签: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县市总数*117
云南统计年鉴-2011
百亿县市*8
大理市
大理州
1
1796838
楚雄市
楚雄州
2
1642737
宣威县
曲靖市
3
1481898
弥勒县
师宗县
曲靖市
26
514830
香格里拉县
迪庆州
27
489337
通海县
玉溪市
28
488082
宾川县
大理州
29
468479
云县
临沧市
30
446315
芒市
德宏州
31
442977
广南县
文山州
32
421581
嵩明县
昆明市
33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楚雄市统计局2011年2月10日2010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形势复杂多变和百年不遇干旱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信心谋发展,超前谋划抓机遇,凝心聚力抓落实,开拓创新激活力,全力以赴保增长,始终坚持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427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80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37198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59万元,增长13.6%(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0.1:56.6:33.3调整为2010年的10:57.1:32.9,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9.5%和34.2%。

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057万元,增长1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

物价持续上涨,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快。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103.7%,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9.3和3.1个百分点,食品类中的粮食、水产品、菜、干鲜瓜果分别上涨24.5、10.7、30.9和6.1个百分点(详见附表4)。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5%,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

就业人员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8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6万人,增长0.9%;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46万人,增长3.4%;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89万人,增长18.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85万人,增长14.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05人,比上年末增加1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据快报数,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011万元(现价),增长4%(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30021万元,下降2%;林业产值32635万元,增长15.3%;畜牧业产值88059万元,增长10%;渔业产值5296万元,下降4.9%。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4.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

全年市级财政投入农、林、水资金29372万元,增长1.1倍;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7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田18.44万亩,旱地17.29万亩(含临时性耕地);有水库190座,坝塘4187个,总库容19612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51万千瓦,增长7.7%,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6.68万千瓦,增长10%,拖拉机及农用运输机械7099辆,增长11%;农村用电量5705万千瓦时,增长5.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08吨,增长2.8%;农药施用量373吨,下降2.1%;农用薄膜使用量921吨,增长13.1%。

主要农产品产量因灾减产。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0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49万亩,增长16.1%,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70:30。

全年生产粮食177308吨,下降5.6%,其中:秋粮167387吨,增长18.4%;夏粮9921吨,下降78.7%。

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产量1889吨,下降76.9%;蔬菜产量94190吨,下降2.7 %;烤烟收购量18070吨,增长18.1%;野生菌类产量1210吨,增长6%;药材产量114吨,下降68.3%;野菜产量127吨,下降20.6%;青饲料产量4877吨,下降41.1%;魔芋产量20926吨,增长70.9%(详见附表3)。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

完成造林面积145220亩,增长16.6%,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与上年相比,核桃4603吨,增长19.8%;松脂4735吨,增长46.1%;板栗131吨,增长11%;花椒32吨,增长10%;茶叶171吨,下降10.9%;松籽31吨,增长6.9%;水果8980吨,下降0.5%。

畜牧业平稳发展,水产因灾减产。

肉类总产量51486吨,增长10.3%,其中:猪肉36647吨,增长12.7%;牛肉8594吨,增长3.1%;羊肉1523吨,增长 5.8%。

禽蛋产量1885吨,增长20.5%;蚕茧产量217吨,增长93.8%。

水产品产量3859吨,下降 2.5%。

三、工业和建筑业(本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楚雄市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为准)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

据快报数,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881万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2829万元,增长30.3%,其中:轻工业产值795223万元,增长17%,重工业产值657606万元,增长51%。

辖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90930万元,增长15.3%(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9221万元,增长17.7%,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465680万元,增长13.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56261万元,增长17.6%;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60148万元,增长7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1815万元,增长1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5403万元,增长30.7%。

工业企业效益下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57935万元,增长27.5%;利税总额487777万元,增长0.6%,其中利润总额66546万元,下降39.9%;亏损企业亏损额8940万元,增长62.2%,亏损面达31.5%,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

生产卷烟289亿支,增长3%;中成药2202吨,增长88.4%;粗铜40754吨,增长96%;日用玻璃制品118590吨,增长19.2%;复合肥229343吨,增长15.5%;发电量41040万千瓦时,下降16.2%(详见附表3)。

建筑企业生产下滑。

据快报数,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244万元,下降1.1%;实现利税6278万元,下降66.2%;房屋施工面积86.3万平方米,下降34.3%,其中:新开工面积37.6万平方米, 下降55.6%。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据快报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235万元,增长29.6%,拉动全市GDP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475601万元,增长24.1%;房地产投资260819万元,增长27.5%;农村非农户投资34922万元,增长3.2倍;农村私人投资30893万元,增长33.9%。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31545万元,增长19.1%,集体经济投资15143万元,下降15.5%;非公经济投资455547万元,增长41.2%,非公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56.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完成144473万元,增长39.8%。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交通运输、邮电、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年末辖区公路通车里程达9244.3公里(包括村组公路),市乡公路油路里程254.56公里,弹石路99.34公里,市乡公路等级率92.45%,硬化率60.91%。

拥有营运车辆7013辆,增长13.4%,其中:货物营运汽车5998辆,增长15.2%。

完成客运量954.95万人(包括铁路,下同),旅客周转量6071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2%和1.9%;完成货运量629.55万吨,货运周转量5898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6%和3.6%。

邮电业务总收入38151万元,增长22.1%。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1.26万部,下降1.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0.18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减少2.26部;年末移动电话拥有47.79万部,增长41.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4.96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提高18.57部;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达127018户,增长47.3%。

年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7个,容量达48.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8.6千米;有35千伏变电站26个,容量达20.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82.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达5022千米;通电覆盖率达100%,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据快报数,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789万元,增长20.7%。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1717万元,增长2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5072万元,增长17.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0338万元,增长20.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451万元,增长16.1%。

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469336万元,增长18.1%,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87.4%。

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据招商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4项,项目协议总投资82503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49478万元,增长33.7%;54个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097万元,增长30%。

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04万美元,增长66.8%,其中:出口额5514万美元,增长78.3%;进口额290万美元,下降25.1%。

市属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717万美元,下降25.4%。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12.97万人次,增长19.3%;海外旅游者10731人次,增长11.3%。

实现旅游总收入95875万元,增长33.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27万元,增长8.6%。

八、财税、金融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6947万元,增长27.1%;地方财政总收入144518万元,增长14.5%,其中: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47229万元,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289万元,增长17.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7104万元,增长27.8%。

全市(不包括楚雄卷烟厂税收)完成各级工商税收收入126004万元,增长12.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97972万元,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58711万元,增长18.9%;全市人均储蓄金额达15356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各项贷款余额1432229万元,增长18.9%,其中:短期贷款262177万元,下降3.2%;中长期贷款1164796万元,增长24.8%。

九、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全市共有25项科技项目列入了省、州、市科技专项;6项科技成果获得州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70件,授权专利29件,全市专利拥有量达297件,名列全州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