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 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

合集下载

旅游业发展族民宗教导游词3000字

旅游业发展族民宗教导游词3000字

旅游业发展民族宗教导游词亲爱的游客:各位大家好!我接下来将代表旅社将为大家讲解一下--普救寺。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性的宗教寺庙,为此也希望大家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信仰,不践踏别人的职业。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里以及相关的典故。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

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

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

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

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

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

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

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

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

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

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大佛寺导游词 介绍大佛寺的导游词

大佛寺导游词 介绍大佛寺的导游词

大佛寺导游词前言大佛寺位于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大佛寺建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以其壮丽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遐迩。

欢迎大家来到大佛寺,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古老佛教文化的瑰宝。

一、历史沿革大佛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该地出现了第一座寺庙。

后来,经历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建设与修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二、建筑风格大佛寺占地面积广阔,分布有众多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山门、大雄宝殿和藏经楼。

1. 山门大佛寺的山门是以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为基础,结合佛教文化的特点而设计的。

山门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壮观。

门额上方镶嵌有金色琉璃瓦,门楣上悬挂着巨大的木雕佛像,整体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大佛寺的主要建筑,也是寺庙中供奉佛祖的场所。

大雄宝殿建筑庄严宏伟,以典型的唐朝风格为主,屋顶瓦片采用黄琉璃瓦,色彩鲜艳夺目。

殿内供奉有一尊巨大的佛像,高约10米,金光闪闪,庄重肃穆。

3. 藏经楼大佛寺的藏经楼是供存放佛经和经典的地方,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场所。

藏经楼建筑造型独特,以檐角飞檐、斗拱、雕花等装饰为特色,展现了精美的木雕技艺和传统中国建筑的魅力。

三、文化内涵大佛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1. 佛教文化作为一座佛教寺庙,大佛寺自然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寺内的各个建筑、雕塑以及佛殿内供奉的佛像,都是佛教艺术的精品,体现着佛教对美的追求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2. 历史故事大佛寺所在地澧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来到大佛寺,你可以听到一些寺庙传承下来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这些故事会让你对这座寺庙和这片土地更加有所了解。

3. 传统文化活动大佛寺还定期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佛诞节庆典、佛教讲座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游客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寺庙导游词讲解套路_导游词范文_

寺庙导游词讲解套路_导游词范文_

寺庙导游词讲解套路寺庙怎么讲解呢?下面是有关寺庙导游词讲解套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为什么拜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

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

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

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

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

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

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

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

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导游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学生总学时:72学时一、课程性质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事旅行社、景区(点)等旅游相关企业的导游服务和基层管理等业务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导游基础”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本课程与平行课程《旅游服务礼仪》、《XX州情》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旅游执业法规》等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旨在为学生能在毕业之前顺利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提供帮助,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72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导游员基本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及湖北历史、民族民俗、旅游地理、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四大宗教、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旅游客源国及地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导游词编写的写作能力;正确的引导游客观景赏美能力;正确地传递旅游文化信息的能力。

(一)能够搜集并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湖北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进行导游讲解。

(二)能够画出佛、道宗教建筑基本布局的平面图,能够辨别佛教、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的名称和位置,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三)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去辨别古建筑的等级、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四)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去赏析旅游园林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五)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六)能够根据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及地区的客人习俗,有针对性进行服务四、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从旅游行业、旅行社企业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不断满足旅游行业对导游员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导游词作模板

导游词作模板

导游词作模板导游词是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相关内容的辅助语言工具。

导游词需要准确、简洁、生动地将旅游信息传递给游客,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下是导游词的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XX市,我将为大家担任导游,并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历史文化。

我是您的导游,名字是XXXX,希望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与大家相互了解、交流。

首先,我们来到了XX景区。

XX景区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深谷、湖泊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将一起深入探索这片美丽的自然与人文之地。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XX历史名胜区。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雕塑、文物等,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随后,我们将来到著名的XX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的宝库,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智慧。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场所,更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XX文化村。

这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村落,保留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传统舞蹈和美食,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

最后,我们将来到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公园。

这里有广阔的草坪、清澈的湖水和鲜花盛开的花坛,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垂钓、举办野餐等,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这片自然中。

在旅行中,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随时提出,我将会耐心解答。

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

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

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佛教景点导游词(一)来到佛家胜地,我就要和大家广泛地说及佛教,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佛?用幽默一点的说法,是从字的结构方面阐述:佛是一张弓两把利剑竖当中旁人问我是谁我是和尚老祖宗这种说法虽然幽默、诙谐,但它至少说明了佛在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霸气,非常有征服力。

其实用通俗的语言说的简单明白一点,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但是如来不是单指一个佛,而是佛的总称,比如说:释迦牟尼如来佛,阿弥陀佛如来佛,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佛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也就是说佛明白了整个世界和天地间的一切生死奥妙,成为了宇宙的主宰,所谓:天地之间,唯佛独尊。

也就是这个道理。

信佛可以使你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苦无悲,可以令你心胸开朗、心如明镜、心归净土。

既然佛的作用如此浩瀚无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信佛、学佛呢?也许大家是多么的想去信佛、学佛,只不过不知道怎样去信,如何去学,下面我将告诉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

佛教崇尚一种美妙的预言,提倡世人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你每念一遍阿弥陀佛,属于你自己的西方极乐世界就会长出一朵莲花,你念的越多,莲花就会长的越多。

等到你生命终结的时候,那你就可以登临仙境,早日成佛。

学佛之人必须心存善良,用心慈悲,社会发展到今天,善良已经越来越少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千年修书只为卷,让他三分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惶惶天朝,万千气象,江山坐在百姓心上。

热天热地热太阳,热的是一饭一粥一件衣裳大江南北,四野苍茫,只有星星不见朝阳。

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仅有频临绝种的善良。

我们学佛切忌不可吃荤,更不能杀生,佛教有云:芸芸众生,皆有佛性。

他所说的众生,并不是专指人类,还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动物,比如说:猫、狗、牛、羊……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性,共处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我们伤害了它们,又于心何忍呢?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学佛之人,除了不可杀生之外,还有几点忌讳:不可偷盗、不可邪淫、不可妄语、不可饮酒,这也就是佛规中的“五戒”,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又产生了第六戒:不可吸烟。

导游宗教知识:寺院导游

导游宗教知识:寺院导游

寺院是出家⼈进⾏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也是游⼈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去处。

登⼭晋庙,我们会看见许多造型各异、雄伟巍峨、⾦碧辉煌的殿堂式建筑。

殿堂内⼜有许多妙相庄严、⽓势雄伟、技法精湛的各种塑像;有⾊彩艳丽、画技⾼超的壁画;殿堂周边有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有袅袅升起的⾹烟;有喃喃回荡的颂经声……⾝处其间,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千百年来积淀⽽成的⼈类⽂化在瞬间的释放。

宗教是⼀种⽂化,⽂化需要细细体味,要了解佛教⽂化,必先了解寺院的建筑的布局结构及其⽂化内涵。

寺院原本是出家僧众礼佛修⾏的场所,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

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门南北中轴线,保持⼀定的距离修建若⼲殿堂,殿堂建筑⼤致按以下顺序排列: ⼭门殿――弥勒佛殿――⼤雄宝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经楼(阁) 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堂、寮房、西净(卫⽣间)、放⽣池等组成。

寝堂等⽣活设施按内(出家⼈)东外西(居⼠、施主)的原则安排。

这样,寺院就成了⼀组规模宏⼤⽽排列有序的建筑群。

下⾯,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开⼭门,去领略⼀下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和⽂化吧。

⼭门通常是⼀座有3个门洞的牌楼式建筑构成,中间有⼀个⼤门洞,两旁各有1个稍微⼩⼀些的洞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相门、⽆作门),因此称三门。

我们⽇常说的“⾝⼊空门”,就是僧尼进⼊了寺院的⼤门――三门,从此开始了远离⼈世喧嚣、吃斋念佛的寺院⽣活。

⼭门之后建有⼭门殿,通常是⼀座通道式的长⽅形建筑物。

其左右两侧各有密迹⾦刚塑像⼀尊,造型为⼿持⾦刚杵的⼒⼠。

传说古印度有两位王⼦皈依佛门,发誓常随佛旁,聆听佛的⼀切说教和⼀切秘闻,故称密迹⾦刚。

⼀些寺庙⼭门殿中的密迹⾦刚被《封神演义》中的“哼”(郑伦)、“哈”(陈奇)⼆将的雕塑所取代,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模拟导游实训-教学案例-模块2 项目7 宗教景观导游

模拟导游实训-教学案例-模块2  项目7  宗教景观导游

案例一导游词示例:乐山大佛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你看它,端坐山崖,头齐山顶,脚踏江岸,何等的雄伟壮观!难怪人们要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据测定,大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是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1982年,乐山大佛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与峨眉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多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

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

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部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林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

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在大佛背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水对佛像的侵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褶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侵蚀。

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覆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案例二导游词示例:龙虎山天师府天师府是龙虎山风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龙虎山因张天师而得名。

东汉中叶,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而天师府也就成了道教的第一府第。

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虽历经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历史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 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 计
课程项目
《导游基础》课程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一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搜集
项目二 中国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项目三 宗教旅游文化导 游词设计 项目四 中国旅游资源调查
导游基础
项目五 中国古建筑 文化导游
项目六 中国古典园 林欣赏
项目七 “中国美食” 信息资源搜集
项目八 构筑“中国 风物特产精品屋”
铁佛寺导游--观音殿
导游基础
导游基础
铁佛寺导游
导游基础
❖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 佛像前的侍者为阿难、迦叶。
导游基础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罗汉
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罗汉导游基础
思考与讨论
对照汉地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湖州铁佛寺在布局 上缺少了哪些建筑?
导游基础


钟寺
鼓 楼
缺 少
、以
法 堂
下 建
、筑
东:
汉 地 佛 教 寺 院
西 配 殿
基 本
、 藏 经
布 局


导游基础
项目训练
❖ 利用双休日参观湖州“法华寺”。 ❖ 要求: ❖ 1.画出“法华寺”的平面布局图。 ❖ 2.比较“法华寺”与“铁佛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3.拟一份湖州“法华寺”导游词。
导游基础
项目九 旅游文学 赏析
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
能力目标
➢能够画出寺庙基本布局的平 面图, ➢能够辨别佛教寺院建筑内供 奉的主要佛像的名称和位置, 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佛教寺院主要建筑的基 本布局及相关知识。 ➢重点了解山门、天王殿、大 雄宝殿的布局
导游基础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是建于东汉的洛阳白马寺 ,此 后全国各地就都建有佛寺。
导游基础
山门为什么有时候又称为“三门”?
❖ 唐朝以后,寺院 的大门逐渐演化成三 个门,中间是空门、 东侧为无相门,西侧 为无作门,象征“三 解脱”,所以叫做 “三门”。
导游基础
洛阳白马寺山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 门殿”或“三门殿”。山门两侧立护法天神哼哈二将
导游基础
对一般人来说,佛教寺院是烧香拜佛的地方。 对佛教徒来说,这里是供养“三宝”(佛、法、僧)的 地方,也即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人居住、修行、弘 法的场所。
导游基础
思考与讨论
❖ 通过上周的实地参观考察,你了解到湖州铁佛寺的基 本布局是怎样的?
❖ 请同学介绍湖州铁佛寺的基本布局,并画出湖州铁佛 寺的平面布局图。
导游基础
山 门 、湖 天州 王铁 殿佛 (寺 观的 音中 殿轴 )线 、上 放依 生次 池建 、有 大: 雄 宝 殿 。
导游基础
湖思 州考 铁: 佛对 寺照 的汉 布地 局佛 有教 哪寺 些院 地的 方基 是本 相布 同局 的,
铁佛寺导游--山门
导游基础
寺院的大门为什么称为“山门”?
❖ 寺院的大门,唐朝以前叫山门, 大概是由于寺院多建于山林之间, 故称山门殿。现已成为专门名词, 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