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上课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之须臾,慕长江葫之芦无穷嘱,,劝挟酒飞仙寄以生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短暂,托遗响于悲风。”带着
屡次得到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客人因何而悲?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 十分形象、真切。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容颜改变
端坐
为何,宾语前置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以水与月设喻意在表明: 万物既变又不变。
2、应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
3、表现一个矛盾的苏轼:失意 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 安的情怀。
流逝的江水
消失 圆缺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终于
假若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羡慕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赤壁赋讲课讲稿ppt课件

赤壁赋讲课讲稿ppt课件
02
通过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苏 轼豪情壮志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的影响
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 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苏轼个人的文学成就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
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 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
材之一。
03
创作风格
苏轼的文风特点
01
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意境高远
赤壁赋的意境高远,将自然和人生 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 同时,也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形式新颖
赤壁赋的形式新颖,打破了传统赋 体的限制,以散文笔法写赋,使文 章更加自由奔放,富有创意。
04
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 作,代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成

赋中苏轼借赤壁之战的典故,表 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
考与感悟。
赤壁赋的创作年代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创作了《赤壁赋》,时年 45岁。
正是这一时期,他遭遇了人生 中的重大挫折,被贬至黄州。
《赤壁赋》的创作地点在黄州 赤鼻矶,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 黄冈市黄州区。
02
文章主旨
文章结构
02
03
豪放奔放
苏轼的文风以豪放、奔放 为主要特点,他的文章常 常具有气势磅礴、挥洒自 如的魅力。
才情横溢
苏轼才华横溢,他的文章 中常常展现出他对各种文 学形式的精湛造诣,如诗 、词、散文等。
自然洒脱
苏轼的文章自然洒脱,不 拘泥于形式,善于运用自 然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
赤壁赋的语言特色
艺术表现
赤壁赋还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如细腻的心理描 写和生动的场景描写等。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政治家。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黄盖
黄盖是《赤壁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一位忠勇可嘉、智勇双全的 将领。他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火攻计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最终为孙 吴政权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被描绘 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 排,孙刘联军才能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曹操军队。
语言优美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以赤壁之景触发怀古之情,再由怀古 伤今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情 景交融,浑然天成。
文章语言简练优美,句式灵活多变,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赤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 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等,突出人 生的渺小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和 思考。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观
阐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 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对他人的贡献,而非 个人的名利和地位。
道德观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倡诚信、仁爱、忠诚等 道德品质。
当代价值体现
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赤壁赋》,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
字,则公真意所在。”(【清】李扶九)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 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思美人而不得 见”的怅惘和失意。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字形: 壬xū(戌)之秋 mí(麋)鹿 shù(戍)边 风mǐ(靡) mí(糜)烂 头晕目xuàn(眩) 戍守 戊戌
qiǎo(愀)然 扣xián(舷)而歌 啁jiū(啾) (弦)xián外之音 (炫)xuàn耀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二段:饮酒纵歌 第三段:客之悲 第四段:苏子劝慰 第五段:开怀畅饮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找出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情感线索: 乐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 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 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 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 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 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 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 保存诗意。
苏轼
学习目标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2.徐:慢慢、缓缓。 3.兴:起。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用典。 5.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6.徘徊:来回走动,停滞不前。 7.横:弥漫,笼罩。 8.纵一苇之所如:所去往的地方。
•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
2.本段的层次怎样划分?
可分三层。
⑴第一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笔法,如一
补充∙《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① 皎:谓月光洁白明亮。佼(jiāo)人:即美人。
佼人僚兮,
佼,同“姣”,美好。
舒窈纠jiǎo兮,② 僚:同“嫽”,娇美。
劳心悄兮。
③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④ 窈纠:同“窈窕”,行步舒缓的样子。
⑤ 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干支纪年法 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主要的纪年有年号纪年、公元纪年等。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
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 法”。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赤壁赋》ppt课件39张

《赤壁赋》ppt课件39张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
副词。 例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定语后置句
一、良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乐在 何处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陶醉于良辰美景,舒 畅飘逸,超然物外。
第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参考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游览。清风徐徐吹来, 江面上水波不起。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这 一章的诗句。
补充文化常识
一、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参考译文: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 千里之远,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位的 盖世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被动句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苏轼与客在游玩之时,受到景、歌、箫声的影响,
加上又忘不掉自己的痛苦遭遇,因此才产生“悲 情”。这个生悲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

其实,心若晴朗,则一切都是风轻云淡;心无挂

碍,则天天都是岁月静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辨识人心,

而是认清自己。

每个人在天地之间,都不过沧海一粟,不把自己
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2.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十二地支与月份的对应
关系为: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 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 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3. 时节纪月法:就是根据一年中四时(春夏秋冬)和节气来记录月份。各 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 三月就是季春。
向东进发,名作动 船头船尾相连的船只 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斟酒
长矛
本来
在哪里,宾前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
名作动,捕鱼砍柴 状后
意动,以…为伴 意动,以…为友
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
第二段字词疏通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
逆流而上 主谓倒装
月下清波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浮动和的(h月è光)之悠样。远子其的声代呜词呜,然我,如所怨思如慕慕的,人如泣如定诉后,,余有音吹袅洞袅箫[客niǎo依],循

《赤壁赋》ppt课件44张

《赤壁赋》ppt课件44张
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化的人物,他作为苏轼思想的另一个侧面而 存在。
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 相互争辩,一方是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议论对立面。 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 针对性。
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 消极、哀怨中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 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现代 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天色 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地支 纪时



现代 纪时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日出 卯 5-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食时 辰 7-9点 黄昏 戌 19-21点
隅中 巳
9-11点 人定
亥 21-23点
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五鼓 一鼓 二鼓 三鼓 四鼓 五鼓
五夜 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天色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现代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3:00—5:00
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时,一狼径去”(《狼》);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屡次得 到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面对大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 在哪里呢?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重点语句翻译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明月从东山上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苍茫广阔的江面。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学习第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 颗谷粒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 很快实现,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 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 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 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整体诵读】 赤 壁 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 县)任团练副使。
公元1082年,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 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 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 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关于“赋”
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学习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 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 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 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 宝藏
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
享有
所共适。”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
江水像这样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像那样有圆 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容颜愀改然变,正襟端危坐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为何,宾语前置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山川相缭缪,环,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被郎者乎?
方其破荆洲,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正当
攻占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的?
写景
议论
抒情
孟德遗诗
主 第问 三 段客

古人事迹
安在哉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现实人生
平凡渺小 人生苦短
悲之 缘由
蜉蝣天地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 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 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 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 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 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 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是抒情。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 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 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 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 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美人兮天 一方”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 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学习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无义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重点语句翻译
1、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 歌。 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应 和,箫声呜呜作声。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歌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 妇听了落泪。
10、酾酒(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尊(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 18、枕藉( jiè)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乐在 何处
一、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赏心: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四、乐事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介词,在 状语后置
举酒属客 通“嘱”,指劝人饮酒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状语后置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状语后置 白露横江 弥漫,充溢,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 任 往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广阔,辽远 凌空
文化常识补充
壬戌之秋:宋神宗元丰五年
壬戌: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 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 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 记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宋神宗元丰五年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
流逝的江水
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消失
圆缺
终于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羡慕什乎么!且夫天地之间,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